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辽文忠王 » 072故乡山月照归途(2)

072故乡山月照归途(2)

    韩德让一行一直守到夜深,待院中众人都熄灯睡下,这才轻身翻进了院落。就着少许月光,将院中几名脚夫都用药石捂晕,再捆绑起来。

    张大郎听着动静正开门出来查看,便被一把冰冷的匕首抵住脖子。

    “莫声张。”韩德让小声道,挟持着张大郎退回房间内。

    片刻,郭惟也挟持了张翁进来,使父子团聚。

    张翁恐惧,连忙跪下求饶道:“我家有钱,我家有钱,可使家人送钱来。只望诸位好汉,勿伤我父子性命。”

    “老翁勿惧,吾等非盗。”韩德让用开封口音诓道:“吾等乃直属于皇帝陛下武德司,纠察各府官吏有无谋逆乱纪、结党营私之事。”说着,又举出一面符牌以明正身。

    微弱月光下,只能看到“武德司”三个字,其余的皆瞧不清。韩德让也不让他等瞧清楚,便收了回去,毕竟这面符牌是郭惟手下假造的。郭惟这一队人,当真是各有各的本事,来护他是屈了才。

    而张氏父子见是武德司的官人,顿时骇了个肝胆俱破,张翁连连磕头道:“我父子守纪遵法,以官营私之人,乃孙巡检与刘参将,我父子乃被逼效命。”

    张大郎也赶紧央求道:“对对,是孙巡检与刘参将,此处官兵皆从其二人。我父子首次做事,尚未出货分账。”

    韩德让挑眉问道:“噢?那从前是何人与之勾结?”

    张大郎苦道:“延州王家,听闻分账不匀,王家颇有微词,得罪了孙巡检,便换了咱家。”

    韩德让愤慨道:“边关贪腐至此,官家必然盛怒,要了他等脑袋!尔父子若不蠢,当为人证检举告发,或可将功抵罪。”

    张翁忙是应道:“我检举、我检举……”

    韩德让望着张氏父子,又道:“好,尔父子识时务,我等必于官家面前保举尔等。不过,眼下仅有人证,无物证,万一此二贪不得正法,将来或许报复尔等。”

    “啊?!”此言一出,父子二人又骇了一下。

    见二人惶恐不安,韩德让又指路道:“明日,以我武德司暗桩充做脚夫,随尔父子二人出关。至榷场,拿得孙刘二贪以官营私之证据,将他二人定罪。”

    张氏闻言父子连连点头应下,忐忑一夜未敢合眼。

    张大郎颇有些怀疑,对父亲小声道:“阿爷,武德司来得太突然,会否冒充?”

    张翁赶紧使眼色,叫儿子闭嘴:“武德司本就是干脏活的,若未记错,五日前为父便瞧见过这一行人,操着开封口音,吃茶、喝酒,亦不出关。咱这刚要走货,则来矣,应是真的。”

    张大郎迟疑:“那咱,真就帮着他等……”

    张翁头疼道:“唐时丽竟门,今时武德司,此乃皇权特许,竖着进去,横着出来之地。”

    没想到“武德司”这三个字便将张氏父子唬住,全力配合。白天时,郭惟还一直担心韩郎君要闯关,这韩郎君也算个人精了。

    翌日一早,韩德让一行人换了粗布麻衣,充做脚夫,扶商车随张氏父子行自城门口。

    孙巡检见是自己人来了,只是粗略看了看,于外人面前走个过场,便将商队放了过去。而那一车书与商货的箱子混在一起,也没检查,只是见着韩德让时,暗自惊异“生得此般姿貌,却来做脚夫,可惜了”。

    一行人出了关,又行了三十余里,眼见将到榷市。韩德让一行便将书重新装回自己的马车上,并劫了张氏父子的所有马匹,驰马往别的路途去。

    此时,张氏父子才反应过来,他们真是假冒的武德司。然如今没马,他们就连回去报信都难。

    直至晌午,那间充做仓库的院落里,被绑的脚夫们才被人发现,并报知了刘参将。

    刘参将当即率了五十余人驰马追去,于半道上见着了守着商货的张氏父子。喝问道:“怎回事?”

    张翁交代道:“那一行人冒充武德司来查参将与巡检以官营私事,我父子二人畏惧,不敢反抗。是以……”

    “是以,尔等出卖了咱?”刘参将怒目道。

    张大郎赶紧圆道:“非是出卖,乃是他等挟持、欺诈!我父子是着了道,他等走私禁书,有满满一车禁书!”

    “哼!是真亦好,诈亦罢,尔等混账终归出卖了咱!留尔等何用!”刘参将说着,马上横枪,一枪刺了下去,将张大郎刺了个前后通透。

    张翁愣了半晌,才缓过神,抱着儿子嚎啕:“儿啊!我的儿……”他刚哭了一声,一柄寒枪自他背上刺入,胸前刺出。

    “留两人守货,去一人回报孙巡检,派人来出货。余下的,随我追!”刘参将吩咐着,便拍马追去。

    待追至党项绥州边关时,韩德让一行早已行贿入关,刘参将无可奈何,再追就要引发军事冲突了。而韩德让这一路行贿下来,王弥生留给他的钱已经所剩为零。

    见韩德让囊中羞涩,郭惟倒是主动将自己的存钱拿出来资作费用。出绥、夏二州,顺着秦直道,出境也就三四日路程,只要入了辽境,就算横着走都可以。

    只是,韩德让怎也没想到,与他同入党项的,还有一份公文,递入西平王府。时西平王李彝殷已病榻高卧,无法理事,由其子李光睿代行权事。

    李光睿打开公文,乃是延州边关参将的恳切书信。

    言有一队疑似契丹探子,挟持延州商人张氏父子夺关逃走,且走私禁书数额巨大。约十三人,皆男,二十至四十岁不等。其中一人二十出头姿仪端方、清俊出挑,极是好认。拜请西平王府襄助追缴,交还大宋皇帝陛下。

    李光睿看着公文,忍俊不禁:“何为疑似探子?是便是,不是便不是。我定难军自治,他赵宋朝廷尚未必调得,一小小边关参将胆敢指使我西平王府出兵。”

    李光睿将公文扔一旁,不予置理。

    幕臣捡起公文,说道:“世子,据我所知,延州边关走私大头正是衙门。说疑是探子,却又着重走私禁书事。想来探子是栽赃,追回禁书才是真。赵皇帝尤重书禁,如此大量禁书出境,那刘孙二人几个脑袋都不够砍。”

    李光睿笑道:“怎的?我等还真帮他等去追不成?”

    幕臣道:“追回来,将无关紧要的交还,向宋廷得个人情。紧要的,吾自留下。那赵宋皇帝恐我等异族习了中原文化,得了中原匠造,适才书禁,欲使我等世辈蛮夷。”

    “然信息不明,又无画像,如何追?”

    “十三人携一车书,还是醒目的。”

    得知了好处,李光睿倒也十分果断地调派人手去追。

    中原文化,璀璨之至,如那九天仙子。未见便罢,但凡窥过其貌者,便忍不得倾之、慕之、学习之。

    大唐武德充沛、自信开放,不吝将此天人之貌昭于人前共赏。而赵宋武人篡位起家,是以防备天下,便将这美人私藏起,深恐为人抢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