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学习使我富裕 » 第100章 算筹

第100章 算筹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这篇文章以非洲经济学家DambisaMoyo《deadaid》一书的结束语作为标题,从是上个世纪工业软件发展开始讲起。

    从百花齐放到寒冬骤至,从市场淘汰到宏观挽救。

    总之,就是在说,市场或许会淘汰部分,但是为了战略目的,国家从来不会抛弃他们。

    以现在的角度看,开始下定决心并开始做一件事最好的时间应该在十年前,但以未来的角度看,现在也是最好的时刻。

    更何况,宏观调控早在数十年前就已出手布局。

    特色体制,优势尽展。

    所谓实体清单管控的项目主要有十类。

    一、向已列入名单的国家出口和再出口受控物项。

    二、在国外出口和再出口含有美国管制物项的外国制造品,其含量超过最低量。

    三、在国外出口和再出口利用美国技术和软件直接生产的外国制造品。

    ……

    五、向被禁止最终用户或用于被禁止最终用途的出口和再出口。

    ……

    九、违反任何许可证或许可证例外的命令、条款或条件。

    十、明知正在违反或即将违反规定的情况下继续进行交易

    这其中包括的东西就非常多了。

    光是利用美国技术和软件直接生产的外国制造品,就足以刷掉一片。

    文章最后又列举了系列国产软件。

    其中的C位自然是风口浪尖的MATLAB替代品——算筹。

    文章特地详细地介绍了算筹的使用,还给了一个蚂蚁公司的友情链接。

    文章下面的评论自然少不了一片的“提气!”

    不过也有人提出理性质疑。

    “有人用过吗?就花这么点时间做出来的能够在一线科研里面使用吗?精度如何?”

    “这款软件的功能真的覆盖了MATLAB的所有功能?为什么我之前没听说过,感觉默默无闻啊。”

    “不行啊,就算算筹可以替代MATLAB,但是期刊审稿人不认怎么办?怎么对接国际标准,这是个问题。”

    之前参加过数据处理大赛的大学生马上也注意到了这个软件不就是数据处理大赛的电脑端软件吗?

    “这个我用过,去年的数据处理大赛就是用这个的,处理数据确实有一套,建模啥的也都还行,不过就我看来体量不如MATLAB,功能上肯定是不如的,精度上我也不太好说,不过满足一般性科研任务是冇得问题。”

    “楼上对算筹的记忆还停留在那次比赛吧,我也参加,不过只拿了个二等奖,但是从那以后我就一直用这个来处理数据。

    不得不说,这个软件是真的牛皮,不会太占用自己的电脑空间,计算在云端完成,然后再传输回来,我在电脑上可以再跑模型的同时玩《刺客信条·起源》,你敢信?”

    “@楼上,传云端去计算安全吗,不会又是一个信息大盗吧?”

    “嘿,兄弟,你看他的合作对象,官网进去,看见没,第一排全是国家项目、政府机关,还有法院、城市物联信息,牛逼不?这还不够让你放心的吗?”

    “有道理。”

    虽然有一些质疑声,不过总体上还是对国产软件持宽容态度的。

    上一次被市场淘汰,可以把锅甩给上一代人,这一次,要是再去冷嘲热讽,那就是把一枚更大、更黑的锅接过来了。

    不少人都被吸引去了试试算筹。

    因为有线上测试平台,而且线上平台不像是苏航测试时的那个界面。

    如果说,苏航见到的那个界面是经典版。

    那线上公开的就是极简版、科幻风。

    动态界面,极简风格,炫酷造型……

    总之让第一次见的使用者都大开眼界。

    这还是印象中那种死板的科研软件吗?

    在大家伙的印象里,科研软件就是那种严肃的、一丝不苟的样子。

    面板永远嫌小,狠不得把所有的功能都塞到控制板里。

    右键一点那就是一大串内容出来。

    快捷键复杂的要用个十几年才能熟悉全部的。

    然后界面也是非常老土的。

    甚至保持着上个世纪的样子。

    至于科幻风?

    那就只能在科幻电影里看看了。

    尤其是MATLAB的轻度使用者或者说是入门级选手就会觉得MATLAB好丑啊。

    但是重度用户却又会觉得这个界面多好,该有的、常用的都有了,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因此,算筹也为不同的目标客户准备了两种不同的面板形式和加载项。

    那种极简科幻风的一种面板模式,还有就是类似于MATLAB、Spyder界面的经典模式。

    这既是为了适配不同的客户群体,也是在培养用户的忠诚度。

    就像Spyder的界面模仿MATLAB的界面一样,一旦这款软件坐到了业内顶级、唯一的位置时,它的一切都会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

    比如游戏首充就应该是六块钱。

    比如一冲值就是来一组648。

    这都是业内一流的先发优势。

    包括后续的一些文档编辑阅读软件都在模仿MSoffice的界面一样。

    假如你不是这个样子,那就很难打进去这个用户群体。

    不是说软件不好,而是不顺手。

    这足以劝退一批用户。

    但是并不是说这类惯例就是好的。

    比如Revit一贯使用的单核设计就导致体量越大,软件越卡。

    比如Word的页面编码。

    但是对于一个新手,一个简约风的界面上所容纳的功能就足以使用了。

    而精美的页面会在很大程度上留住他们。

    所以算筹就提供了两种可供选择的界面风格。

    而具体的功能包也可以根据使用者需要进行下载安装,当然也可以大气地全装上。

    这将满足几乎全段位用户的需求。

    不过这些都是外在的,根本还在于到底能不能撑起国内的一片天。

    类似于MATLAB的Tools,算筹也有自己的工具箱。

    不过相比之下实在有些简陋。

    为了充分发挥用户的能动性以及加快用户生态建设。

    还有部分代码开源,允许用户把自制的工具箱和插件上传到官网,由官方评定之后给予物资奖励以及公开下载,或者直接按照下载量进行抽成。

    利益指挥棒再次挥动起来。

    虽然国际上的软件已经是成熟期了。

    但是国产区还是莽荒纪,也许奖励金不会有很多,但是让自己的名字被无数人知晓也是非常不错的。

    更何况,趁着现在工具包少,甚至都不需要原创,只需要改装搬运就行了,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