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疯狂小升初 » 第七十九章 谁是发贴人?

第七十九章 谁是发贴人?

    梅格玲受处分后先是按上级和学校的要求,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做检查,然后向赵美婷和副班主任移交工作。

    梅格玲一直想和借给她钱的学生家长见个面,一是想向他们说声谢谢,再就是想把装进信封的欠条给他们。借钱是她在人命关天情况下的一种迫不得已,这种借款是家长救急不救贫式的援助。借款绝不是她对家长的欺骗。

    学校也要求梅格玲与这些家长约定还款时间,并写下借条。可思量再三,梅格玲还是把取出挎包的一沓信封又塞了回去。用不了多久房子就出手了,那时她会一次把家长的钱全部还完。在这个多事之秋,她不想再因自己的任何举动而让这件刚刚平息的事情再起波澜。

    交接手续办完后梅格玲向学校递交了一张请假条,后面还附着一份诊断证明,她患上了两种病,第一种是神经衰弱,这与她心理压力过大有关;第二种是腱鞘炎,这是平时大量批改作业造成的。医生建议她休息。

    背了一身的处分和谴责后梅格玲突然如释重负,有了一种从来都不曾设想过的解脱和坦然。现在的玉儿比任何人都需要她,孩子失去了最爱她的爸爸,在这个世界上她们母女只能相依为命。

    还真应了市教育局黄姓干部那句话:“今天是新闻明天就是新闻的尸首,社会上的事情多得就是一股洪流,过了今天谁还再关心咱们呀?”果然,老师借钱事件就跟死掉的小鹿一样被抛尸荒野,无人问津,而前两天大家还拼着命叫嚣着在群雄逐鹿。

    这件事情还是留下了后遗症。很快就在五年级(8)班引起了一轮的化学反应。

    梅格玲老师被通报批评和免去班主任职务的决定,直接触动着每位家长的神经,愤怒、惋惜、猜疑……当然,也有给教育局和学校点赞的和叫好的。

    梅老师跟班跟了五年时间,对每个孩子的情况都非常了解,眼看小升初越来越近了,教育局和学校临阵换帅的做法,还是一下子激起许多家长的不满。

    “咱们班的家长也太好事了,不就是借钱吗?你想借就借不借就不借,在网上发什么贴子吗?这简直太小人了。”这天,在学校门口接孩子的人群中,五年级(8)班的一些家长又扎成了一堆,他们纷纷议论着。

    “这种在背后说人坏话的做法真是阴毒,在网上发贴和给人家贴大字报有什么区别?现在高兴了吧,孩子快小升初了却换了班主任。”一位家长说。

    “可憎!可惜这么好的老师了……”另一位家长说,“借钱是个人私事,谁爱借不借,就是借了也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跟学校有什么关系,学校凭什么拿借钱说事要给孩子们换老师?”

    “换老师是教育局的决定……”

    “谁的决定也不行。他们把我们孩子当什么呢?现在各班都在加紧强化和拓展知识备战明年的小升初,而我们班的孩子却成了小白鼠成了试验品,说换老师就换老师……”一位家长气愤地说。

    渐渐的,围上前来的家长越来越多。

    “我们必须拒绝更换班主任,孩子们小升初考不好怎么办?六年的心血不就白费了吗?上不了好初中孩子以后可怎么办?”

    家长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吐槽,吐槽学校;你一句我一句的谴责,谴责发贴人。“借钱事件”的后遗症成了学校门口的热点话题,除了五年级(8)班的家长外,其他年级的家长也围上前来,纷纷议表达着他们对这事的看法。听着家长们的议论王一薇也很焦虑,她想插话却插不进去。

    “临阵换帅是兵家大忌,对,我们应该找学校理论,坚决不能换班主任……”一位家长说。

    “择个好学校难,在好学校里再遇到一位好老师那更是难上加难。以前哪个班的家长还不羡慕咱们8班?有些家长还给咱们编出了顺口溜:8班——六大名校的摇篮……”家长说,“我们绝对不对容忍把8班的学生撇在小升初的半路上。”

    “唉!孩子们眼看就要修成正果了,咋会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那个发贴的家长可憎!呸!叫人鄙视!”家长们说。

    李明轩站在人群的最外围,从家长们伸着脖子争相议论声中,他能感受到家长的义愤填膺。

    玉儿的白血病骨髓移植手术后没有特殊的感染并发症,术后在医院待了一个多月后她已具备了出院的条件。很幸运,玉儿并没有新的排斥或者感染,梅格玲和主治医生沟通后,玉儿得已回家休养。

    白血病病人手术后身体都很虚弱,需要良好的饮食护理和中医药护理,才能更好的帮助病人的康复。临出院时,主治医生韩发生特别叮咛梅格玲说:“回家后,一定要注意适时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新鲜蔬菜水果不仅含大量纤维素、维生素,还可以增加抵抗力,促进食欲。”

    “骨髓移植手术的成功在医学上只有一半的几率,孩子很坚强也很乐观也很善良,这一点也给我们所有的医护人员都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们医生也非常感动。”韩发生医生说,“回家后,每次给孩子吃的蔬菜和水果量都不宜多,最好是少量多餐,等孩子的胃肠功能基本恢复后,才能吃一些清淡爽口的生拌凉菜和水果。术后的恢复主要取决于陪护,当妈妈的任务还能艰巨啊。”

    借钱受处分后梅格玲请假回家成了全职陪护,她对玉儿寸步不离,医院里的生离死别让她倍感生命的脆弱与悲惨,对她来说,守候与陪伴是件再幸福不过的事情。

    多少年来,梅格玲早已把工作变成了自己人生的一部分。每天回家后还要伏案忙于工作。

    把一拨又一拨的孩子送进了重点初中的大门。从孩子们一年级刚入校甚至还尿裤子,到他们一天天的成长,在孩子们哭了笑了作业错了对之间,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忙活着,跟旋转的陀螺一样永不停歇。

    选择了教师这个行当,她也就担起了爱与责任,从未懈怠过,没有一丝一毫的报怨。

    女儿是怎么一天天长大的梅格玲都记不清了,在家里的相册记录着孩子的成长过程,与玉儿与父亲的合影相比母女的合影简直是少之又少。甚至,连回忆都不连贯都是残缺的,碎片的。

    在学生和女儿之间,梅格玲总会把时间和精力更多的分配给学生,总觉得自己的孩子她随时都能去教育,就这么一晃,孩子已出落成了大姑娘,眼看就要独自飞翔了……

    想到这里梅格玲黯然神伤,眼泪掉落了下来,她对女儿充满了深深的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