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农家穿越生存实录 » 23.乡邻

23.乡邻

    眼看天色不早,春晓放下手里的活计,到厨房里忙活。

    这个时候,能吃得起白面和白米的人家不多,春晓也不想打肿脸充胖子,更不想给别人感觉说他们家是不是挣了多少多少银子,要不然舍得这样招待客人。

    她跟容氏商量了,煮了一锅南瓜饭,蒸了一笼屉玉米面掺和白面的窝头。茄子焖豆角,醋溜白菜,分量极足。红烧肉自然是重头戏,但为了显得分量足,春晓又放了白萝卜,细火慢焖的时候,整个院子里就满是肉香了,惹得小郎和石头在院子门口直流口水。

    春晓笑着叫了两人,给了钱小郎,叫他和石头去村里打两壶水酒。村里请人帮忙,都要请人喝点酒的,特别是村里的汉子,出了力气喝点酒,就感觉力气都回来了。

    “快去快回,路上小心,只要阿哥他们回来就吃饭了。”小郎便和石头高高兴兴地便跑开了,这个年纪的小孩子,烦恼事不多,即使小郎是个早慧多思的性子,和同龄人在一块也欢快得很。

    打酒的小哥俩还没回来,上山砍竹子的人就已经回来了。这些人不愧是常年在地里干活的,一个两个都扛着一捆竹子回来,就只有三郎最文弱,但也扛了四五根下来。

    去的时候就三四个人,回来的时候却有五六人,春晓仔细一看,居然是吴家的两个哥哥,忙上前行礼。

    “农家人,不管这些虚礼。”吴家大家挥了挥手。

    春晓忙端了晾好的水给大家喝。王大叔边喝水边说:“在山上遇到了吴家兄弟,知道是你们家要搭棚子,就一起帮忙了。山上还有砍好的竹子,明天我们再去背下来。”

    “谢谢各位了,饭菜都是准备好的,请入座吧。”容氏也迎了出来。

    “远远就闻到肉香了,那我们就不客气了。”吴家大哥笑着。

    不一会小郎和石头也打了酒回来。王大叔直说“客气”,但实在是高兴,虽然说乡里乡亲搭把手干活是常事,但主人家懂做事,是让人高兴的。这三郎家招呼大家吃的,可比得上村里的大户人家了。

    于是,三郎陪着王大叔他们在客厅吃饭。容氏和王大娘带着几个孩子在厨房吃饭。虽然大肉都给了男人们,但春晓也不会忘记留一小碗在厨房,至少保证每人有一块肉吃。她还担心人来多了,准备的饭不够,又去烙了几饼。

    春晓对王大叔说:“王叔,我阿哥不会喝酒,你就帮忙招呼一下大家。”

    “知道了知道了,”王大叔有酒喝可美着了,“包在我身上了。”

    有酒有肉,自然大家吃得很开心。

    小郎和石头吃上了红烧肉,也是很开心。就是分量少了,吃得不过瘾。

    “阿姐,我还想吃红烧肉。”小郎有点馋。

    春晓摸摸他的头,“明天,明天阿姐再去多买点肉。”说不定明天帮忙干活的人还会多一些,她要提前做好准备了。

    因为三郎家的情况特殊一些,而且明天还要干活,所以大家吃饱喝足也不耽搁,说好了明天一大早一起过来干活,就各回各家了。

    三郎虽然平时也有上山砍柴,但今天还是累到了。容氏忙催他去洗澡,“浑身汗腻腻的,赶紧洗了才睡得舒服,水已经烧好了的。”

    春晓自然是在收拾碗碟,这个倒是方便的。今天宴请大家,她才发现原来家里有着两套四方桌和两筐的碗碟。容氏说,“那是之前攒下来的。小郎办满月酒的时候,你爹说反正以后都是要用的,就买了一些屯起来。”

    这样她的铺子又可以少一笔支出了。

    晚上郝大伯自然是知道了三郎家请人帮忙干活的事情,因为他在路上正好遇到从三郎家回去的人。人家也没多说什么,就是问:“咦,郝大,你侄子搭竹棚,没叫你去帮忙?”

    郝大伯含含糊糊说了一声,“啊,今天集镇上有活,事先约好了的。”

    “那是,挣钱要紧。”说着人家便走了,郝大伯脸色却不好看。

    回到家,郝大伯便问:“今天三郎家搭棚子,二郎没去帮忙?”

    郝大娘不以为然,“早上出门的时候他还在睡着,我去菜地回来,他又不着家了,他不知道这回事,所以就不去了。”

    郝二郎正躺在院子里纳凉,郝大伯气得一脚踹过去,“整天就只知道东摸西窜,正经事没干,明天滚去帮三郎家搭棚子。”

    郝二郎被踹得只揉脚,“阿爹,多大点事啊,村子里已经好几个人去了,我还还去凑什么热闹。”

    一听这话,郝大伯又想踹过去,被郝大娘死死拉住,“就是因为村里其他人都去帮忙了,你作为堂哥都不去帮忙,就不怕村子里的人戳你脊梁骨。”

    “那就这么要紧了。”郝二郎不服气,“阿哥也没去啊,凭什么我要去。”

    “你阿哥要陪我去镇子上干活,你上次帮乔家干活,摔了人家多少片瓦了?赔都不够的。”郝大伯说到这,气就不打一处来,“你说说你,多大个人了,一事无成,还整天游鸡逗狗的,真是生个棒槌都好过生你。”

    问题是,你生的不是棒槌啊。郝二郎不敢顶嘴,唯唯诺诺地站在那里。

    郝大伯看着他没出息的样子,“明天记得去帮忙,不然回来我打断你的腿。”

    反正他爹也就说说而已,哪可能为这样的小事打他,顶多他明天去三郎家打一转就算了。郝二郎撇撇嘴,应了一声。郝大娘见郝大伯的脸色缓和下来,赶紧让他回自己的房间。

    郝二郎就慢吞吞地回去了。

    “就是你把他给惯坏了。”郝大伯很不高兴,“手艺不学好,好吃懒做受不了苦,以后我们老了,他可怎么办?”

    “他是年纪下,成家了就好了,你看大郎不是比以前懂事多了。”郝大娘给他倒了碗水。

    “说到这个,”郝大伯坐了下来,接过郝大娘递过来的扇子,“虽然春妮的亲事会在前面,但是二郎的事情也得上心了。”

    “这还用你说。”郝大娘也坐到他边上,“昨儿个我表妹过来,就说了,隔壁村的吴家的闺女,比二郎小一点,但极为合适。那姑娘长得好性格也好,最重要她家是三个兄弟,一个个都是打猎耕地的好手,你看,有空你也去打听打听?”

    郝大伯点点头,“等春妮的亲事办了,就要张罗二郎的事了。这些天你好好管教他,省得别人看不上。”

    “看你说的,自家的孩子,有哪不好的?我们这样的人家,多少人想攀亲呢。”郝大娘底气很足,虽然他们家不如孟财主家,更比不上许家,但在一般的庄户人家里,也算是殷实的了,她才不担心二郎找不到媳妇,怕到时候挑花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