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父亲的土地母亲的河 » 第一百七十一章新千年

第一百七十一章新千年

    柳子街的大樱桃成熟了。

    因为地理环境的关系,柳子街的大樱桃比龙王塘的晚成熟了一个星期。柳晓楠销售完自己的大樱桃,正好利用时间差,把客商带到柳子街。

    柳子街的后山坡上,一下子变得忙碌和热闹起来,很多人家请来亲属帮助采摘。柳晓楠告诉大家,不必担心和慌乱,价格和销售都是有保障的。

    他给柳子街带来的是北方的客商,收购的单价比当地客商高出一块钱,有多少收多少。

    只不过柳子街的大樱桃是第一年挂果,每棵树的产量不过十斤左右,总产量超不过五万斤,远远不能满足客商预计的收购量。

    可对于种植户来说,已经见到实实在在的收入,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惊喜的。

    柳晓楠也看到他的那个构想,在一步步地在实现。

    去年的秋天,柳晓楠把沙万里带到柳子街住了几天,传授大家剪枝整形的技术。今年樱桃花开的时节,他又把沙万里带回柳子街,教给大家人工授粉的技术。他和沙万里离开后,由关得玉和柳致心监督种植户管理樱桃园。

    当大樱桃的果实由绿转黄、由黄转红即将成熟时,种植户们组织了看护队,日夜轮流守护着樱桃园。大家不想看到即将到手的收获,被心怀叵测的人破坏和偷窃。

    柳致心也有两百棵樱桃树,柳晓楠把客商带到地头,安排好一切,跟父母一同采摘。

    姜长玲看了看远处正跟客商交谈的宋鸽,问儿子:“那个女记者怎么又来了?”

    柳晓楠说:“她是来帮着咱们柳子街做宣传的。”

    姜长玲又问:“她晚上还住咱家里?”

    柳晓楠笑道:“现在天热了,用不着烧炕,她也吃不了多少饭。”

    姜长玲瞪着儿子:“少嬉皮笑脸的。我不是心疼那点柴火和米,你知道我想说什么。”

    柳晓楠看着一旁的父亲说:“我当然知道你想说什么,我也知道我爸会打断我的腿。”

    柳致心说:“我不会打断你的腿,打不动了。我会不认你这个儿子。”

    “上哪儿去找这么好的儿子?”关得玉走过来,对柳致心说:“大哥要是不认,让给我好了。我刚才转了一圈,听到的可都是夸赞晓楠的话,都说他给村里带来一个好项目。”

    柳致心说:“我也是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樱桃,会有这么高的收益。”

    关得玉说:“我大概估算了一下,这十几户人家当中,你家算是最少的,毛收入也有两三万吧。其顺家最多,少说也有八九万的收入,一下子就翻了身。”

    柳晓楠说:“干什么都得抢先抓早。我记得富士苹果刚引进来时,每斤卖到七八块钱,可咱们村还栽种着老品种国光,又小又酸,卖不出价。等咱们栽种富士苹果时,已经烂大街了,价格掉到两三块钱一斤。大樱桃也是一样,等到栽种面积扩大,价格必定回落,收益肯定不如现在。”

    关得玉说:“这一点你放心,现在很多农户都看好了大樱桃的发展前景,不用我去动员,有山坡地的都想栽种。而且还有一项新政策,退耕还林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这也调动了大家栽种大樱桃的积极性。等我统计好了,你要提前为大家订购种苗。”

    也曾有人主动找过柳晓楠,让他帮着订购种苗。柳晓楠说:“客商对咱们大樱桃的品质是满意的,产量却达不到他们的要求。栽种面积能够扩大,不用我去联系,客商会主动来柳子街收购。如果客商云集,同时还会带动其它农产品的种植与销售,比如苹果桃子香瓜蔬菜等等。”

    关得玉对柳致心说:“大哥你看,咱们老了,想不到这么深远。”又对柳晓楠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乡里对你的那个构想很感兴趣,会全力协助咱们促成这件事。还有一件好事,其顺的媳妇回来了,在那边帮着采摘樱桃。说是回来看孩子,那都是借口,还不是冲着其顺的樱桃园来的?我看复婚的可能性很大。”

    柳晓楠说:“我去给他们再添一把火。”

    关得玉说:“你去吧,这把火只有你烧得起来。我闲着没事替你采摘。”

    柳晓楠走进柳其顺的樱桃园。柳其顺算是柳子街大樱桃的种植大户,六百多棵樱桃树结满了果子,父母帮不上忙,他找回两个出嫁的姐姐帮忙采摘,柳二丫也在其中。其顺和他离婚的媳妇在同一棵树上采摘。

    打过招呼后,柳晓楠对柳二丫说:“婶子,把小卖店关了来帮其顺。”

    柳二丫说:“你叔叔想来帮忙,他干这种细致的活儿不如我,我让他在家看着小卖店。”

    柳晓楠故意逗着柳二丫:“你家的大樱桃不采摘了?你不心急火燎?”

    柳二丫故作生气:“看你说的,在你眼里,好像你婶子没有一点优点似的。有你这个侄子在,我着哪门子的急?其顺树多,先帮其顺采摘,其顺采摘完了他们再帮我。”

    柳其顺摘下一串大樱桃,高兴地递给柳晓楠:“大叔你看,我的大樱桃比别人的大,也比别人的甜。去年从你的养殖场里回来后,我彻底相信你了,精心侍弄着樱桃园。我也相信沙万里,用的都是农家肥。你尝尝看,是不是不一般。”

    柳晓楠尝了几颗说:“的确特别的甜。其顺,作为柳子街第一种植大户,你迈出了勇敢的一步,我感谢你能够如此信任我。收入是可持续增长的,我相信柳子街将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你也要相信。”

    “我相信。”柳其顺又有些懊恼地说:“我本来想今年再租几块山坡地,全部用来栽种大樱桃,结果没人往外租地了。下手晚了,胆子再大些,去年是能租到的。”

    柳晓楠看了一眼柳其顺的媳妇,对柳其顺说:“咱俩虽然差着辈分,却是同龄人,又是在一个院里一同长大的,咱俩之间没有什么说不来的。如果我给你再找个活儿,多增加一点收入,你愿不愿意干?”

    柳其顺说:“说实在的,以前我在你的面前觉得挺掉价的,不愿跟你多接触,再穷也不能丢面子。你为村里建了新学校,为大家栽种大樱桃费尽心思,我打心眼里佩服。你没有一点私心,我心甘情愿叫你一声大叔。”

    柳晓楠说:“是这样的。去年我让四哥一个人给我看守池塘,有些忙不过来,把四哥累坏了,这是我考虑不周。今年我想再增加一个人,工资跟四哥的一样,你考不考虑?”

    柳二丫在一旁说:“其顺,接下这个活儿,一个月上哪儿去捡两千块钱?至少给你爸妈看病买药是够了。”

    听姑姑这么一说,柳其顺说:“行。大樱桃下树后,后期管理没有多少活了,闲着也是闲着。”

    柳晓楠说:“池塘上每天保证有一个人就可以了。我不作硬性规定,你跟四哥自己商量着来,两个人该怎么轮换,还不耽误干其它的农活。”

    柳其顺说:“你放心,大叔。你龙王塘的那个摊子不小,家里的池塘就交给我和四叔。”

    柳晓楠说:“其顺,你今年大樱桃的收入少说也有八九万,我敢保证明年会翻倍。有了钱给爸妈好好看看病,也是时候考虑再婚的问题了,让你姑你姐四处给你踅摸踅摸,只要对咱家孩子好就行。”

    柳其顺的媳妇突然说道:“大叔,你是不是故意的?有谁能比亲妈对孩子好?”

    柳晓楠笑道:“我听这意思,你是想回到其顺的身边?”

    柳其顺的媳妇竟然不害臊,反而指责柳晓楠:“大叔你看不出来呀?还什么作家企业家的......”

    柳晓楠大笑:“这样是最好不过了,算我之前没说过那些话。”

    正热闹着,宋鸽找了过来。宋鸽是今天一早搭乘柳晓楠的车子来到柳子街的,她一直关注着柳晓楠要把柳子街建成蔬菜水果集散地的进程,得知柳子街的大樱桃成熟了,随同前来实地采访。

    宋鸽的脖子上挂着照相机。今天一走进樱桃园,她就给关得玉和柳晓楠拍了几张照片,有帮着村民采摘的,有两个人指点着樱桃园商量大事的。

    柳晓楠讨厌这种虚假的摆拍,为了他的那个构想,也只能配合了。

    宋鸽穿着一身短款的牛仔套装,干练而有朝气。她对柳晓楠说:“刚才我跟客商交谈了很多,他们也希望能有个集中收购的地方,这说明你那个构想思路和方向是正确的。”

    柳晓楠说:“最佳的方案是,乡里能批出一块地,建一个大型的农贸批发市场,哪怕是露天的都可以。”

    宋鸽说:“下午我和关得玉三叔去一趟乡里,把你的方案带上去,也听听乡里的意见。不能口头上说支持,却迟迟不见具体的行动。”

    一个记者,一个村支书,这是最佳的组合。下午,宋鸽开着柳晓楠的车,和关得玉一同去了乡里。傍晚时回来,喜忧参半。

    方案批准了,地块也批了,定在村头废弃的生产队时期的场院。乡是贫困乡,拿不出一分钱,怎么建村里自己决定,资金自行解决。

    村也是贫困村。关得玉难堪地看着柳晓楠,柳晓楠建议先到实地看一看。

    场院面积不大,残存着生产队时期少量的遗留痕迹,后面是一道长满荒草和刺棘的山岗,另一侧是历代人取石取土盖房留下的深坑。

    柳晓楠沿着山岗转了一圈,目测着、计算着、合计着,心里有数了,回到关得玉和宋鸽的身边。他问宋鸽:“学妹,你走的地方多,有格局有眼光,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宋鸽说:“地方太小,只能停十几台车,暂时还可以,想有大的发展无法满足需要。”

    柳晓楠对关得玉说:“三叔,还是老办法,你出力我出钱。雇几台挖掘机推土机,把场院和山岗推平,把深坑填上,前面跟公路连接,后面直通后山。场地扩大了十几倍,至少能满足未来十几年的发展需要。四面修建围墙库房,作为村里的共有财产,以后村里也有了公有收入,能为村民办点实事。”

    关得玉说:“晓楠,这又是一笔不小的投资,柳子街会记着你的。”

    柳晓楠说:“有构想不去实施,只能叫空谈空想。我希望明年就能看到,这里客商云集、生意兴隆。”

    宋鸽赞叹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学长颇有古人情怀,这才是一个男人的大格局大胸襟。”

    柳晓楠说:“你明明知道我不喜欢虚头巴脑的东西,少给我戴点高帽子。我这小老百姓头小脖子细,顶不起来那么沉的帽子。”

    宋鸽喜笑颜开:“那就来点实际的。你和三叔站在场院上,我给你们照张相留作纪念,意义必定不凡。”

    关得玉和柳晓楠并肩站在场院上,身后的背景是荒芜的碎石山岗,初夏的夕阳映照在他们的脸上,涂抹上一层温暖柔和的色彩。

    这张拍摄于二零零零年初夏的照片,必将见证着柳子街另一个时代的开启。

    两天后,柳子街的大樱桃全部采摘完毕、销售一空,十几户种植户收入颇丰,引来无数羡慕的目光。

    计划中的水果蔬菜批发市场也开始动工建造,两台挖掘机一台推土机同时施工作业,场院山岗处机械轰鸣尘土飞扬。

    宋鸽要回报社交稿子,让柳晓楠开车送她回滨城。柳晓楠把车钥匙交给她,让她开他的车自己回去,场地平整完毕,他坐长途汽车回去。

    宋鸽说:“你让我把车开回去交给学姐,是要间接地告诉学姐,我没有和你长期厮混在一起?”

    柳晓楠说:“你学姐不是小心眼,我也没那么无聊。我得把计划落实的差不多了再回去。”

    宋鸽说:“学姐当然不用小心眼。我在你家住的这两天,咱俩在一起说话的时间一长,你母亲就喊你干这干那的,防我像防贼一样。”

    这是宋鸽临行前,跟柳晓楠站在山岗上,一同注视着施工现场,忍不住抱怨了几句。

    脚下的土石传来微微的震动,似乎跟心脏的跳动一个节拍。她侧目观察着柳晓楠,目光专注平静如水,如同一个普通的旁观者,丝毫看不出踌躇满志意气风发来。

    柳晓楠说:“我替我母亲向你道歉。老人家有老人家的想法,多多谅解。”

    “我敬佩学长,愿助一臂之力,仅此而已,哪会真跟老人家计较?平整这块场地预计需要多长时间完成。”

    “大概需要十天半个月。”

    柳晓楠不许在报道中提他的名字,全部以柳子街为总名称来替代。宋鸽问道:“学长不图名利,不捞取政治资本,可人的行为总是要有目的性的。学长能否如实相告,你为柳子街所做的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

    柳晓楠对宋鸽含蓄地一笑:“答案在关先生的那块石碑上,你自己去领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