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四海贼 » 第16章 发行银元

第16章 发行银元

    天元帝国官方只发行铜币,民间的银子可以私铸银锭,官府也并不禁止。也就是说,你用银子铸钱没人管。官府也会铸银锭,收税的银子都要重新熔铸入库。

    一两银子折一千铜钱,普通的百姓很少用到银子,都是用铜钱。为了解决铜钱携带问题,天元帝国还发行了当五和当十钱。这是货币的一个进步,一千文有一大堆,数学不好的都数不过来。有了当五和当十钱以后,数量就变少了很多,数起来也方便了。

    既然天元帝国并不禁止铸造银币,也不禁止铸造样式,李四海就召集了九家票号十几家店的银匠都过来铸银元。几十个银匠聚集在银行的银库大院里,显得很壮观。

    铸造银币需要制作模具,由于银子比较软,用铁模具就可以了。把铁模具铸造好花纹样式,就可以铸造了。其实铸造银币,并不是把银子融化以后倒入模具一次成型。而是先把银子和铅融化以后铸造成一两重的银坯,然后再放入模具,用锻锤冲压成型。

    铸造银币有很多种方式,一种是熔铸浇灌法,一种是银板冲压法,一种是银坯冲压法。用浇灌法可以一次成型,不过需要很高的模具技术。用那种方式需要做整版的模具,一次性可以浇灌出很多枚银币。银板冲压法也需要做整版模具,一次冲击可以做很多银币。

    银坯冲压法最简单,先熔铸出一两重的银坯,把银坯放在模具里,用铁锤就能砸出来。也可以用配重冲压,那样可以降低人力。还可以做整版的模具,一次性冲压很多银币。

    四海银行铸币用的是最简单的银坯冲压法,一个工匠有一套模具,把银坯放进去以后,一锤下去就能砸出来一枚银币。一分钟可以制作五六枚,一小时可以制作几百枚,一天可以制作几千枚银币。十几个工匠一天可以制作出几万银元,相当的快速。

    四海银行铸造的银币自然不会有多美观,正面是一艘船,反面是一座山,各有一两的字样。边缘有防磨纹,防止有人刮银屑牟利。罗百里想在银币上面铸造上刀剑,火绳枪,火炮,等武器。宋百万想在银币上面铸造上天元通宝,缫丝王想在银币上面铸造上龙等图案,都被李四海否决了。银币不需要铸造的太复杂,也不需要去显示武力,会显得锋芒毕露。

    这种银币大家起名叫船洋,象征着征服大海的意思。山代表着家乡,不管走多远,总要记得家才是。

    银元铸好了一批,迅速投入到市场上面,一时间褒贬不一。多数老百姓们认为使用携带很方便,因此比较认可。其它的票号则认为银元不纯,因此拒绝接受。李四海冷哼了一声,票号注定会被淘汰,因此不必关注他们的想法。

    可惜的是官府并不认可银元,缴纳赋税也必须使用纯银,还要收取火耗。这是一个不太好的消息,因为如果得不到官府的认可,推行银元也只能是民间行为。

    不过其它的票号私铸的银锭也不被官府认可,即使你再纯也不管用,必须收取火耗再重新熔铸一遍,不过折色会少一些。

    四海银行还有一个更麻烦的事情,就是银元里面有铅,缴纳赋税必须重新提炼,收取的火耗更高。事情似乎陷入了无解的循环,很多时候领先一步就是傻瓜精神病。

    这个时代西夷人过来贸易,也是使用的银元,因为上面的图案是鹰,所以叫做鹰洋。这种钱在南夷那边使用的很普遍,在吴越一带并不多见。不过既然夷人都可以用鹰洋来买东西,没道理用船洋会不行。鹰洋和船洋只是图案不同罢了,成色都是一样的,都是银九铅一的比例。

    李四海犯了拧脾气,管他妈妈嫁给谁了,我的四海银行只使用银元,只要官府不直接明令禁止,银元就一直使用下去。既然缴纳赋税要纯银,那就留下一批专门缴纳赋税吧!而且我的四海银行还可以代缴赋税,只要你在我的银行里存款,我就可以帮你代缴,保证比你自己缴纳更划算。

    这个时代缴纳赋税,都是村里的大户代为收取。帝国收取一成,经过层层加码到了县里就变成了两成,到了村里就变成了三四成甚至五六成。所以这也是士绅富的原因,因为人家就是依靠着喝血活着的。他们地多,却不用交税,你地少却要交更多,你不穷谁穷啊!

    李四海虽然不能上达天听,不过在县里却是说了算的,起码在四海里他的话是一言九鼎。这段时间他不仅买下了陆家里的几千亩土地,就是江海县城以南吴河西岸的上万亩河滩地,也全部被他买下来了。

    现在李四海的手里共计有近三万亩土地,四海垦殖公司又发行了一百股,都被一抢而空。李四海现在手里有钱,在江海县又雇佣了上千人去修筑堤坝。他从四海里抽调了一批人过来做工头,把这边的堤坝分为了几十个工段修筑。

    吴河和苏河上下上百里的河边上,到处都是修筑堤坝的人群。每修建出来一顷,都会立马被人买走。现在的地价可不是一顷一千两了,而是拍卖,价高者得,一顷地卖两三千两很正常。后面发行的股份,一股也不是一千两,而是两千两。

    李四海拿地的价格都很低,几乎跟白捡差不多。因为只计算高地的价格,河滩地都是白送的。而他围垦一顷土地的成本是多少呢?根本没有书上说的,一顷百工,日费十金,食米两石,三月乃成那么夸张。

    周县令不知道看的哪本闲书,也不知道是哪代写的。按照上面写的,围垦一顷土地,需要一百个人干九十天,一天用十两银子,吃两石米。统计下来需要花费九千工日,九百两银子,一百八十石米。九千工日折合十几万文钱,也就是一百多两,一百八十石米也需要一百多两,折合一千两百两银子。即使是说人工和吃饭都已经包含在九百两银子里面,也是很虚高的。

    古代给官府干活,为了弄钱,都会虚报开销或者偷工减料。虚报三五成的都算有良心的,虚报个三五倍的也大有人在。如果你写了一本书,上面都是没有水分的内容,那么你那一定是邪书,是需要被禁止并且销毁的。因为皇帝和官员如果比照那本书计算工程量,那么大家都要被砍头了。

    人家一看就知道你贪污了,大家还怎么玩啊!岂不是谁干谁倒霉,然后被砍头抄家。所以你那写的根本就是邪书好吧,你自己亲自实验的,还是你自己带人干的?每个工程具体的情况也不会一样,同样一处河段,这边成本高一些那边少一些,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根据四海村围垦十五顷土地的开销计算,三百多青壮,一天花费十几两,吃了六石米。一个月修成坝基,想要修建完,还需要一个月。如果排干积水,平整土地,开挖沟渠,开垦耕种,这些算下来还需要一个月。

    也就是三百多青壮,干了三个月,用了两万七八千个工,花了一千三百两银子,吃了五百四十石米。这里面的工钱没有算在银子里,吃饭却算进去了。两万七八千个工,共折合五百两银子,总计花费一千八百两银子。十五顷地,平均每顷造价只有一百二十两,用工不到两千,吃米不到四十石。

    根据李四海的估计,这个时代围垦内陆小河边的土地,一顷造价两三百两很正常,围垦大河边的土地,一顷造价估计要三五百两,绝没有书上写的那么多钱粮和工日。如果围垦一顷土地,还没有购买一顷土地划算,估计大家也懒得围垦了。

    而李四海折算的围垦十五顷土地的用工和成本,是计算了排干积水,平整土地,开挖沟渠,开垦耕种的时间。而对外售卖土地,则是修完堤坝就结束,继续干活要加钱的。因此实际的用工,花费,粮食,并没有那么多。

    不过四海村围垦土地的成本,只能做为参考。当时自己在那里监督,大家又为了房产土地而拼命干活,所以工作进度快,工期又短。

    现在新近招收的人,就没有那种干劲了。根据这段时间的总结,围垦一顷土地的成本,需要一百人一个月工期,用掉近两百两银子,吃掉五十石大米。

    不过这是一个很划算的生意,几乎是一与十比的利润了。现在江海县沿着吴河和苏河的河滩地,全部都在自己的手里面,近三万亩土地相当于一个镇的面积了。如果把新近招募的青壮都吸收进来,建立一个镇都够了。

    这段时间李四海把九家票号的十几家店铺都整顿了一番,这些店铺也都轮流装修了一遍。又培训账房使用阿拉伯数字和新式记账法,建立了会记和出纳制度。

    这段时间银元的推行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不过因为四海银行强大的实力,勉强坚持了下来。银票的发行却是顺风顺水,四海银行的银票样式新颖,就像后世的钞票一样,防伪也很先进。

    票号最赚钱的不是铸造银锭银元,而是发行银票。那可是一个无本万利的生意,一两银子可以发行一两半,甚至更多的银票出来。相当于钱凭空增加了一倍多,流动增加了几倍。

    由于四海银行最近一直被其它票号集体抵制针对,所以目前的政策比较的保守。不仅保留了大量的现银,而且发行银票也一直坚持一比一。

    这些现银是为了应付官府赋税的,而且四海银行还代缴赋税,所以需要的现银比较多。这段时间四海银行不仅得罪了很多其它的票号,而且得罪了不少士绅,主要都是因为代缴赋税的原因。

    不过想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想要杀出来一条血路,得罪些人是难免的。如果你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永远超越不了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