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一路荆棘 » 第四十一章落实项目

第四十一章落实项目

    熊宇、罗辉与刘姐她们一边剪禾把,一边聊起农业生产有关问题。刘姐介绍说,现虽然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分田到户各家自理,但农忙时节、村里的大事要事,大家还是自觉集中在一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熊宇和罗辉肯定了他们的做法,认为只有团结互助,才能做成大事情。

    不知不觉,阳光悄悄地隐没在山峰后面,鸟儿齐唰唰地飞向林中栖息。刘姐招呼众姐妹们将禾把扎好,准备收工回家。她挑起一大担禾把轻盈地行走。熊宇和罗辉各挑一小担,蹒跚小步跟在妇女们后面。羊肠似的小路,弯弯曲曲,凹凸不平,熊宇和罗辉感到很吃力,不一会,被妇女们远远地甩在后面。刘姐不时地回头偷看,心里有些好笑。来到半路,她叫姐妹们停下来,放下禾担,歇息一下,等一等熊宇他俩。过了十多分钟,他俩才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地赶到。几个少妇和姑娘嘻嘻哈哈地笑道:“瞧,好像两只落汤鸡啊!”刘姐也忍不住跟着大家笑起来,然后说道:“姐妹们,真难为他们了,大家把他们的禾把分担吧!”说着,就来分挑他俩的禾把。熊宇心里一热,心说:她是个多么好的女人啊,总是为人家着想,唯独没有自己!

    熊宇已多年不到高坡村了,他好奇地望着这个美丽的村庄:这是一个侗、汉族杂居的村寨,一百多户的人家,散居在高坡山下;一色杉木做的吊脚楼,屋檐下挂满了刚收回来不久的禾把,家家户户的屋面上陆续冒起了炊烟;一座鼓楼高高地耸立于寨子的中央,里面传岀悠扬、嘹亮的芦笙情歌;村庄周围长满了茂盛的杉树、油茶树、楠竹;村里的妇女们,大声地吆喝着鸡鸭归圈;黄牛们摇响着脖颈上的竹筒铃声,陆续归回家栏;村子里的舂米声、磨粉声,此起彼伏,绵延不断,十分热闹。

    刘姐将熊宇和罗辉留在自己的家里吃住。她在屋里进进出出,风风火火地忙碌着。她先量岀稻米,放进盆中洗净,再倒入铁锅中,加入适当水,放到火塘的三角架上,烧火煮饭。她交待父母俩人看好火,随即挑起水桶,手提莱篮,出门挑水和摘菜。熊宇和罗辉也跟去帮忙,为了赶时间开会,她同意了。不一会,三人就回来了。大家又一齐动手弄菜,很快就吃饭了。

    吃罢晚饭,村委主任刘姐就召集群众到鼓楼开会。熊宇首先代表乡政府向大家问好,然后说明此次来意:一是从今年秋冬开始,在高坡村进行种植茶叶试点;二是从明年春天开始,在高坡村进行种植杂交水稻和再生稻试点。刘姐提请大家对这两个项目进行自由讨论。

    总的来说,大多数人对这两个试验认为可行,表示支持。但也有少数人持怀疑态度。特别是村委副主任、老人协会会长(寨老)吴财旺,反对较强烈。他说:“我也来说两点:一,现在我们村的土地基本上利用完了,还剩下那点荒坡,又要留作养牛草地,不然,来年犁耙田无牛帮做工怎么行?这样,只得砍伐部分油茶林,改种茶叶了!这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林种啊,咱袓祖辈辈全靠它吃油、卖钱,怎么舍得砍掉呢?二,咱历代、历年都是种植本地的传统水稻,如改种杂交水稻可行吗?万一不成功怎么办?全村人的吃饭问题怎样解决?再说,杂交水稻种子又贵,年年都要花钱买。”刘姐说:“吴大伯说的也是实情。但如果我们总是抓住老的一套不放,坚持守旧,不思进取,不与时俱进,怎样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现在,上级为我们岀谋划策,出了好点子,指明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如果我们不抓住机会,就会后悔一辈子,就会愧对我们的子孙后代!”

    众人纷纷发言,赞同刘姐的讲话。吴财旺只好说“那就试试看”。最后,熊宇说“谢谢大家的理解、认识、支持,至于大家提岀的一些具体问题,我们回乡政府与领导们讨论后设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