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神迹之永恒之塔 » 49章 回家

49章 回家

    老祖道:“你现在可以再回白塔村,收集白圈的里面的灰尘,秘法炼制,以后你便可多一处传送之地,多一处传送之地,也就多一次从妙用,如何使用……”

    四爷抢答道:“自己体会。”

    老祖被这么抢话,心里叹到:“终究还是孩子天性,不生气不生气,都是我选的。”

    四爷心念一动,来到白圈,却发现并没有灰尘,于是又回到老祖这里。

    老祖得意的道:“你不是挺能的吗?都会抢答了,咋没找到呢?去找呀,你找给我看看。”

    四爷不好意思的抓抓头道:“老祖,我知错了。”

    老祖道:“这种收集必须亲自去,不能靠走捷径……”

    不待老祖说完,四爷嗖的一下离开了,老祖气的摸着胸口:“不气不气,我的,我选的。”

    其实四爷是故意的,他和老祖在一起这么久,老祖高兴的时候不多,今天的情况看老祖心情不错,于是就想了逗一逗老祖。

    他知道老祖不会生气,他感觉到老祖心里应该是把他当晚辈的,当然四爷虽顽皮但也很尊重老祖。

    四爷把府里的事情交代了一下,带着宝山,骑快马像白塔村而去。

    不同于来时的水路和马车,这次回去二人骑快马,马不停蹄,时间上快了很多,毕竟马上就要进京比赛了,时间也紧迫。

    也就不到4天的时间,二人就到了玉泉镇,此时正是晌午,到了玉泉镇,自然要先看看文老。

    刚到书院门口,就见一胖官人从院内出来,后面还跟着两个家丁。

    “刘小官人。”

    “小四爷。”

    两人几乎同时认出对方,来人正是和四爷有过交集的刘小官人。

    刘小官人见是四爷,吓的一屁股做到地上,然后又爬起来,躬身到底道:“小人刘询,见过司空大人。”两家丁也忙磕头见礼。

    四爷虽然是官,但并不是本地官,这刘小官人为什么这么怕他?那是因为屠夫之名早已传到玉泉镇。

    四爷连当官的都敢杀,刘小官人认为他本跟四爷就有仇,怎么会不怕?

    殊不知这是他自己想的,四爷如今的格局怎么会计较这些小事,不但不会计较,看到刘小官人反而觉得亲切。

    四爷下马上前,笑道:“刘小官人,好久没见你了,还挺想我的。”

    见刘小官人害怕的躲闪,心下立刻明了,哈哈笑道:“你我是故人,不是仇人。”

    听到四爷这么说,刘小官人心才放下,两人聊了点家常,这刘小官人参加会考啥也没考上,现在除了在书院学习,为下次会考努力,其他时间就帮家里打点生意。

    听说四爷是来看文院长的,刘小官人道:“院长大人不在玉泉镇,这几日是他们老友相聚的日子,他今日一早就走了,去了山泉镇,估摸怎么滴也得几日后才能回。”

    原来文老不在家,倒是可惜了。四爷上马准备告辞,刘小官人不好意思的说道:“你都说了我们是故人,你不能这么就走了吧。”

    四爷奇怪,道:“还有何事?”

    刘小官人道:“你这一走,我们不知何日才能再相见。我想求你一副墨宝,不知可否?”

    四爷想起当年还曾坑了他三十两银子,想想这也是缘分,该还的就还吧。

    于是说道:“那好吧,我给你写一幅。”

    刘小官人大喜,忙让家丁去书院取来了笔墨纸砚,又搬来了一张文案。

    四爷想一想,写了一副“同窗之情”,这4个字,一语双关。

    父亲和刘大官人是同窗,虽然刘大官人没有过多的照顾父亲,但毕竟父亲曾依靠刘大官人的书院为生,也配得上同窗之情;自己与刘小官人,虽有过节,但谈不上仇恨,也确实是在一个书院读过书,这同窗之情也配得上。

    四爷又写了第2幅,“人丁兴旺”。四爷和刘小官人都是单传,也祝愿两家人丁兴旺。

    刘小官人见字大喜,四爷赠人墨宝并不多,四爷如今在宋国名声大噪,且四爷书法自成一脉,已经被宋国文学界认可,说这两幅字价值连城有点过头,但随便卖个几千两银子一点不过分,且不说这两副字的价值,单凭意义,就说明两人交情不差,这挂在家里大大的有面子,刘小官人谢过。

    四爷上马没做停留,直奔白塔村而去,不到三个时辰就到了白塔村。

    说巧不巧,在村口就遇见了族长,族长也是一眼就看到了四爷,高兴的说:“小四爷回来了,快快,通知族里,快来迎接。”

    族里之前出过官,可都没有回来过,四爷回来确实让族人们很高兴。四爷此次回来,本来想的是静悄悄的,可还是闹出动静。

    父亲老了不少,看见四爷回来,很是激动,嘴上一个劲儿说的好,没有其他话,大姐如今快二十了,刚定了亲,亲家是玉泉镇的一户普通人,未来的姐夫也已经是个秀才,曾经还是父亲的学生,今年两人就要举行婚礼成亲,大姐看见四爷也是喜极而泣,一个劲的说师爷长大了。

    父亲问四爷:“听说你要参加比赛,这时候回家,此来何事?”

    四爷便说道:“回来祭祖,希望得到祖宗的庇护。”

    族长和父亲听是此事都很高兴,马上安排。四爷拿着扫把,一个人扫着白圈,族长和父亲,还有所有的族人在周围虔诚的跪拜,周围有六道神石,从四爷进村开始就一路跟随,四爷也不在意,一个人仔细的打扫,把扫到的灰尘收集进事先准备的一个瓶子里,周围人也没怀疑什么,游子之情他们也都理解。

    事毕,四爷在家休息一晚,陪父亲和大姐说说话,第二天,事业拿出1000两银票递给父亲留作家用,父亲不要,说家里钱够,四爷道:“父亲,你拿着,我的钱够用,去年一年皇上奖励我的银子就有几万两。”

    父亲一听几万两,吓了一跳,这才收下。叹到:“书中自有黄金屋,此言不假呀。”

    四爷又拿出1000两给大姐,道:“我恐怕不能回来参加大姐的婚礼,这是我送的贺礼。”大姐没说什么,接过银票。

    然后又拿出1000两递给父亲,道:“这笔钱是我捐给族里的,村里修修路,新建学堂都用的上,我马上要赶回到京城,参加比赛,就不多留了。”

    父亲接过钱,心里五味杂陈,四爷还不到15岁,却身上却有了这么重的担子,作为父亲却不能帮他分担。

    办完这些事,四爷便不做停留上马和宝山向京城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