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神迹之永恒之塔 » 51章 王大人出手了

51章 王大人出手了

    回到房中的四爷正在思考。小公主带着丫鬟敲门。

    四爷开门,小公主道:“这几日秦淮河畔有灯节,不知司空大人有没有兴趣,去看看,挺热闹的。”

    四爷突然灵机一动。道:“此事正好,我也想看看金城的夜景。不过我们不能这样出去,你等我一下。说罢关上了门。”

    不一会儿,一个中年男子打开了门。道:“我们走吧。”

    小公主大惊,没想到四爷一会儿就变了一副模样,但是还是心中欢喜,没有带宝山,只带了丫鬟和两名随从,一行五人乘坐马车向河边走去。

    果不其然,公主一行五人,刚出王府不久,就有两人鬼鬼祟祟在跟随,四爷用神识观察,发现两人居然是修士,只是修为不高,只是练气期七八重的样子,不过这种人负责跟哨是足够了的。

    事业没有惊动二人,马车到了秦淮河边,几人下车,四爷陪着公主欣赏着夜景,神石到处观察,一路走着,沿路的花灯确实是美不胜收。

    突然四爷发现一个熟人,本来四爷没有发现的,只是此人鬼鬼祟祟的突然回头,让四爷一眼认出,此人是江汉郡府的管家,他来这里干什么?莫非是王大人也在这里?四爷没惊动他,只是远远的跟着,分出一缕神石跟上观察。

    那管家显然是怕被人发现,一路很小心,时不时的回头,做着反跟踪,四爷还真发现有人在跟踪他,跟踪他的也是一名修为是筑基期大圆满的修士。

    管家走到一小贩跟前,买了个小吃,付了钱便离开了。四爷看的清楚,他付钱的时候里面夹了一张纸条,那小贩收了钱一会便收摊了。

    跟踪管家的修士做了个手势,后边上来了两名武士,几人小声沟通一下,一名武士离开,另一名武士冲着小贩就跟过去了。

    四爷的神石没有再去跟管家,而是跟着武士追着小返过去了。

    小贩进入一个胡洞,武士立马追上,一击将人击晕,胡洞口跟来一辆马车,下来刚开始的那名武士,提个大麻袋,将小贩装入,又检查了一下地面是否有遗漏,然后将麻袋装上车,二人驾车而去。

    这一切发生的很突然,也很快,没有惊动任何人。

    这是一个不大的四合院,江汉郡郡守王大人在书房会客,四爷的到来让他纳闷。王大人很奇怪,他不知道四爷是如何找到这里来的,四爷告诉他住在王爷那,王爷告诉他的,王大人就不奇怪了。

    四爷引导的把话题说到了管家身上,王大人倒没隐瞒,将他所知道的一切告诉了四爷。

    这名管家是在5年前被美色诱惑,投靠了一个叫青楼的组织。负责收集江汉郡的所有官场的消息,也负责监视王大人。

    据管家交代,经他之手还策反了城防军的一名副都统,他的姘头就是他的接头人。

    王大人此次进京故意把他带来,然后用假消息引诱,果然把他引出,之所以要在京城把他抓捕。就是不想惊动江汉郡那边的同党,昨夜抓捕以后,已经马上通知江汉郡那边收网,然后迅速审理,务必将那帮人一网打尽。

    四爷赞道:“王大人神速,考虑的真周到。”

    王大人笑道:“你猜我用的是什么假消息?”

    四爷道:“莫非是关于我?”

    王大人哈哈大笑,道:“你小子呀,如此小的年纪,也太精明了,不错,我就是用的你的假消息,我故意透露说你已经到京城了,明天就要来我府中你拜访我,若不是我已收网,知道消息没有传出,我还真以为你收到消息了。”

    四爷也是觉得太巧了,就问道:“大人为何不顺藤摸瓜?”

    王大人道:“不是不想,是不敢。”

    四爷问:“为何?”

    王大人道:“在之前的调查中,我也知道这件事关系重大,这个叫青楼的组织遍布很广,到底是哪方势力的,我并不知道,如果是我惹不起的势力,这么查下去,我收不了场,我只需要保证我江汉郡的安全就可以了,要查我回江汉郡查,京城这里,我可不敢,我不想在京城,突然死得不明不白。”

    四爷感叹,王大人不愧是官场老手,考虑事情比自己要严谨的多。

    四爷道:“莫非大人怀疑青楼是上面的人?”

    四爷说的上面自然就是指的皇上,他这么说王大人自然也懂。

    王大人道:“但愿是吧,如果不是,那就太恐怖了,据我掌握的情报,青楼这个组织规模应该很庞大,涉及了三教九流,但我感觉好像又不是,细思极恐,细思极恐呀。”

    四爷道:“这事儿我可以跟王爷说吗?”

    王大人道:“当然,不然我告诉你干什么,但是免不了王爷会把我骂一顿,随他吧,就让他嘴巴快活一下,他也不能把我怎么样。”

    四爷一听此话,心里暗想,看样子王大人在朝廷里关系之深厚,不是表面上那一些。

    当四爷把这些事告诉了王爷,王爷勃然大怒,一把将手中的茶杯摔的粉碎,把王大人骂了足足一炷香的时间,之后叹气:“唉,我也不能把他怎么样,可惜了,好好的一个栋梁之材,被污染了。”

    四爷奇怪,问道:“王爷何出此言?”

    王爷叹息一声,讲出一段往事,这王景书王大人,是20年前的一名殿士,才高八斗,在当时很得皇上跟王爷的器重,破格从五品知府做起,政绩突出,不到三年时间,提拔到京城做官,负责吏部方面的工作,后来花岗岩案,韩太师愤然辞官,他起本上奏,为韩太师喊冤,他那时已经是韩太师的女婿,本应该避嫌,却执迷不悟,引得皇帝大怒,便让我查他,这不查不知道,这一查居然查出他是潘太师的私生子,此事极为隐蔽,估计韩太师之前都不知道,别看陈、韩、潘三太师是同门,可他们三人的关系并不和睦,这和他们师门从小竞争有关。他们三人都是鬼才项太傅的土地,项太傅一生传奇,收了五个徒弟,个个都是大才,不扯远了,这事一查清,皇帝更是大怒,觉得臣子之间行事不轨,必有祸心,我当时如实汇报,分析判断,此事韩太师应该不知情,这王景书的功名也和潘太师无关,皇上才没有起杀心,但还是把他贬到江汉郡,不再重用,后经他努力,十年前,做了江汉郡守,官三品。

    江汉郡虽然是九郡之一,却是最小的郡,徐州虽重要,却不是江汉郡的管辖范围,江汉郡也是最贫穷的郡,这些年在他的治理之下,民生有了很大的改善,以王大人之才,他远可以做更多事,所以,可惜了。”

    四爷道:“这么多年过去了,皇帝难道没有消气?”

    王爷苦笑:“我们的皇上虽然不是大贤,但并不小气,曾经想再重用他,可这东西灵玩不灵,本王试探问他,暗示他上奏折认错,给皇上台阶,然后再让人联名,就可以顺理成章的把他调回京城,可他居然说干郡守很舒服,又不用花太多心思,不想挪窝,你说气不气人。”

    四爷听到这,也是感叹,又问道:“皇上这样做已经很不错了,这王大人为什么不领情,确实有点犟了。”

    王爷哈哈大笑:“他不是犟,他是太聪明了,他是不想与潘太师同朝,这里面的事儿我就不好跟你说了”

    转头冲门外的王修士道:“请王大人晚上过来赴宴,我请他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