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九爷之睥晲四方 » 第六十九章 当年之事

第六十九章 当年之事

    隆庆皇帝走下台阶阔步的走向后殿,在一个没有宫女、太监和侍卫执勤但是却有着阳光斜照进来的地方,隆庆皇帝向上举起双手来使劲的伸了伸腰,然后双手垂下来伸向后背使劲的锤了锤后腰。

    “圣人,今个想必是累坏了吧!”

    “要不咱们赶紧回紫宸殿让环儿那几个小丫头给您捏捏肩捶捶背,再眯一会好好的休息休息?”

    福公公见隆庆皇帝自己在这舒展着这副疲惫的身躯顿时觉得十分的心疼不已,从大理寺卿周祥云最后的奏报起福公公在心里面不由得开始咒骂起这些打着为圣人、为百姓、为大羌朝的江山社稷整日里跟圣人作对朝臣。

    他们有多少人是真心真意为了圣人、为了百姓、为了大羌朝的江山社稷着想的,他们一个个都是为自己着想的人面兽心之人。

    你们已经得到很多了怎么就不能哄哄圣人开心一下,少跟圣人去争执,去顺顺他的心意就不行吗?

    这难道很难吗?

    福公公在心将他们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恶狠狠得咒骂了一通,此时福公公恨不得能将他们的心挖出来看看,恨不能自己无能不能替隆庆皇帝分担那一份的压力。

    “富贵,这事情你怎么看啊?”

    正当福公公等着隆庆皇帝给自己的劝慰予以回应时,隆庆皇帝却突然问了这么个让福公公不明所以一头雾水的问题来。

    “圣人,恕奴才愚钝。”

    “奴才不知道您说的是哪一个问题?”

    福公公内心此刻是有些慌张的,因为近些时间以来隆庆皇帝总是突然的在问自己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

    刚开始福公公还没有觉察到什么,可是这次数一多了起来福公公不由得是既着急又慌张,在事情过去之后就会扪心自问自己,是不是自己老了记性不好了,还是说自己已经不能够像之前那样能够揣摩出圣意来了。

    可是这在大多数时候自己是能够明白隆庆皇帝的意思来的啊!这让福公公有时不由得陷入了自我怀疑当中了。

    “奴才参见圣人。”

    就在福公公慌张的额头都冒出了一层虚汗之际小川子前来参见。

    “什么事情?”

    隆庆皇帝依然保持着刚才平淡如水的语气回应了一下。

    “启禀圣人,玉昭蓉来了。”

    “说是给您送您最爱喝的绿豆红枣汤来了。”

    小川子跪在地上恭敬的禀告着。

    “圣人,您看这能让您高兴的人来了。”

    福公公一听小川子禀报说是玉昭蓉来了,不由得眉开眼笑起来,刚刚的慌张感立刻烟消云散了,取而代之的是对玉昭蓉及时出现的一片感谢之情。

    隆庆皇帝也是放下之前愁闷的脸色,脸上恢复了往日严肃的神色,只是在不觉之间嘴角挂起了一抹淡淡微笑。

    隆庆皇帝没有对福公公的谄媚没有给出任何的回应,但是即可迈开愉快的步伐就走向了紫宸殿的行为充分说明了隆庆皇帝此刻的心情了。

    宣政殿里的一众朝臣在隆庆皇帝刚刚走到后殿时便纷纷起身,有些面面相觑的又有些疑问的互相议论着。

    而此时大理寺卿周祥云依然跪在地上不明所以,这圣人怎么一点都没有给出他们所期望的指示就离开呢?

    就给了‘一查到底的指示’,那这个一查到底要查到哪个底才算是底呢?

    “宰相大人,圣人这是什么意思啊?”

    大理寺卿周祥云此时依然跪在地上没有起来,而是仰头斜看向右手边已经拖着笨重的身体蹒跚着站起身来的宰相吴宓询问道。

    宰相吴宓起身后提了提官服微微低着那肥硕而沉重的头颅来看着周祥云思索了一下。

    “周大人,您这边都把事情做完了还要圣人什么指示呢?”

    宰相大人面带微笑的乐呵呵说着。

    在场所有的人可能都是不知道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可是他宰相大人对此随不能说是百分百了解吧,但是也是十分了解地。

    原来这位淮南道的营州刺史是皇后娘娘当年亲自举荐之人,这件事要说得追溯十七年前圣人刚刚登临东宫之位时发生地。

    当年徐远达二十岁参加科举最终及第十九名,而在放榜前一天的下午这位徐大才子当街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了一位农家老伯。在众目睽睽之下斥责了一位富家子弟见色起意欲要强取豪夺这位老伯的孙女。

    正当他徐大才子口若悬河义正言辞的斥责着这位富家子弟时被当时身为太子和太子妃的圣人和皇后娘娘撞见,于是便驻足观看了一会。

    这位富家子弟相必家中也是极有权势的,辩驳到最后不成想这位富家子弟恼羞成怒动手殴打了徐远达,而徐远达不但不还手而且还扬起脸来高声的扬言道‘有本事你们就打死我,否则我这身上的伤就是证据,我就是爬也要爬到御前去告你们的御状’。

    当时的还十分年轻的隆庆皇帝和皇后娘娘被这个年轻的小伙子身上的一股子正气给深深的折服了。

    而那个时候的隆庆皇帝正是用人之际,这种身上拥有的那种刚正不阿的气节正好被同样怀有一身正气的隆庆皇帝所认同。

    最后隆庆皇帝和皇后娘娘及时出手相救以防他被这个富家子弟真的给打死了,而这件事侦办人就是当年还在当京兆府尹的吴宓吴大人亲自办理的。

    说来也巧这位富家子弟正是当面太子的最大竞争对手四皇子的支持者,太子正好借此机会减除了四皇子这一有力的羽翼,狠狠的打击四皇子的势力。

    最最重要的是这件事给当年的极度讨厌结党谋权先皇留下了极坏的印象,从此之后四皇子就被先皇冷落了下来。

    而身为当时的京兆府尹的吴宓因为在这其中这件事情上展现出来了一位刚正不阿、不畏强权、不偏向任何一方的姿态,十分被先皇和隆庆皇帝喜欢。

    而当时的隆庆皇帝已经不仅仅是喜欢了,更多的是有一份敬重在。而且二人也曾经在朝堂上对一件政事根据各自的观点各自发表观点,而且是据理力争各不相让。

    当二人对此挣得面红耳赤唾沫星子横飞到对方脸上之时都是先皇及时出面制止了,唯恐二人在说急了大打出手上了和气,那可不是身为先皇所愿意看到地。

    这种君臣之间的良性竞争深得当时先皇的喜欢和认同,吴宓当时也是借此一路扶摇直上,在隆庆皇帝称帝的这一年任命他当了宰相。

    而身为当事人的徐远达几日之后在宣政殿以科举第十九名的成绩被召见之时太子当时也在场,亲眼见到他受封时那种虽有喜悦可是依然表现出一副泰然自若的状态,更是让隆庆皇帝十分欣赏。

    在当日的封官之时先皇因为已经了解过了因他而起四皇子党羽案,于是就在宣政殿里对徐远达问道‘是愿意留在京城里任职还是到外地任职。’

    徐远达当时不卑不亢的回问道‘圣人,不知道这在京城中所认何职,到外地有所任何职’,此话一出全殿一片哗然。

    竟然敢直问当今圣人会分配给自己什么职务,胆子真的是不小啊!

    圣人给你两个选择让你去选,那是给了你天大的面子了。好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啊!

    当时隆庆皇帝听了这话之后也是感觉徐远达有些胆大妄为了,不由得暗自自在心中为他捏了一把汗。

    而当时的先皇听后先是哈哈哈大笑一番,并对他赞叹一番,说‘不愧是能当街拿自己身体受伤当证据要告御状的人,这份魄力不是一般人能够拥有的。朕很欣赏,希望你能一直保持着心中的这份赤诚’。

    随后先皇更是亲自跟他说‘若是留在京城里面有两个职位供他选择,当然官级都是一样的九品从级。一个是当一名父母官,另一个则是在去集贤院做一名书籍编纂官。’

    ‘当然去外地的官职则是做一名盐官’,去外地当一名盐官的目的自是不用多说了。

    结果徐远达几乎是没有任何犹豫的就选择了去远调外地当一名盐官。

    徐远达的这一选择让当时的先皇和隆庆皇帝都十分惊讶,隆庆率先开口问他为何选择这个官职呢?

    徐远达当时拱手作揖后昂首挺胸的说道:“圣人,有如此胸怀容忍下官的无礼冒犯。”

    “下官怎能不为圣人最是关心的事情肝脑涂地死而后已呢。”

    当徐远达那铿锵有力的声音回荡在那代表着权利的大殿中回荡时,在场的每一个人的情绪都被他感染了。

    先皇听后当即就连说了三个‘好、好、好’。

    徐远达的主动离开其实也是一件好事,毕竟刚刚出了四皇子党羽之事他留在京中还是太过危险了。

    而徐远达也确实是有几分能耐不但在这盐道的官场上活了下来而且干的还非常好,从他任职杭州盐官之后的七年市里面,杭州的盐税那是连年的增长。

    隆庆皇帝曾经在他升迁扬州刺史时回京述职之时私底下召见他,问过他是怎么做到这般成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