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九爷之睥晲四方 » 第七十一章 吴宓的抉择

第七十一章 吴宓的抉择

    为官二十余载宗申对于年纪轻轻又得到了先皇特殊照顾徐远达内心当中其实是有些畏惧地,毕竟这种初生牛犊不怕虎地人还是很让人头痛的。

    自己马上就要靠岸了,可不想在这个时候在在阴沟里翻了船。

    到了他这个年纪对于名啊、利啊、钱财啊已经没有那么看重了,求稳是他最大的心愿。

    最终宗申在百般推脱不掉的情况下,只能勉为其难的接受了。

    当然为了消除他自己的那份担忧他一面向盐署的众位下属宣布这些个改进措施并且也向他们暗示着这些个措施都是盐署的某些兢兢业业的同僚给他提出的,再结合他来时圣人给他的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他呢就是根据这些措施和意见又加以改进才宣布实施地。

    另一方面他向圣人写了奏折将徐远达所做的这些事情一一禀明并为他邀功讨赏。最后又祝贺圣人喜得忠良贤臣一位。

    就这样徐远达凭借着这个谋虎皮扯大旗的本领到处‘招摇撞骗’,拿着那些他收集来的证据整天的没事就刺激刺激那些‘手脚不干净的人’,让他的那一身才华和一腔热血得以发挥和挥洒。

    这也是徐远达能够在余杭郡待了七年还能活的好好的原因之一。

    隆庆皇帝在听了徐远达这一番的详细叙述之后那是哈哈的大笑了一番,直夸徐远达聪明灵活,懂得利用身边的一切有利于自己的事情完成任务。

    最最重要的是他还守住了最基本的道德底线,没有为自己的一己私力而为所欲为。

    同时懂得得饶人处且饶人的道理,既不赶尽杀绝也不发展成为朋友,做到知人善用就行。

    这是一个既有着在为人处世上懂得取舍有度的人,又是有着自己严格底线的人,这是一位难得的人才。

    这是隆庆皇帝给他的最后的中肯评价。

    而知道这一切事情的人只有当今圣人和皇后娘娘,还有一个人那就是身为宰相的自己了。

    看来这这大羌朝的朝廷经过十五载平静祥和又要开始一段地动山般摇腥风血雨般的震动了。

    吴宓对周祥云说完那句话后就抬腿迈着散碎的小步子走向殿外了,边走边回想着曾经所发生的事情。

    吴宓其实从内心当中是非常感谢徐远达的,毕竟要是没有当初要是没有徐远达奋身相救那爷孙二人,就没有当今圣人和皇后娘娘的驻足观看。

    这没有当今圣人和皇后娘娘的出手相救就没有自己一展才华和能力的机会,毕竟才华和能力可能很多人都是有的,但是那种一步登天的机会却是少之又少,有的人可能一辈子也是遇不到的。

    当然要是有那种一步登天的机会时,你也得有匹配那种机会那个德行和能力才行啊!

    吴宓内心当中其实对于徐远达的死还是非常惋惜的,这份惋惜当中并不仅仅是因为当年之事他给自己创造出来的机会,更是因为他徐远达却是是一位好官,是一位有能力的官员。

    他若不死将来必定是管理一方的大员,作为一位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在不惑之年就能做到一州刺史之位的人,那下一步的位置大家基本上都是能看得到的地。

    其实最让吴宓疑惑的是徐远达的惨死真是都周祥云所说的结党营私、贪赃枉法的那些罪名吗?

    至于抓到的他的两个同党的指认,吴宓面无表情的只在心中笑了笑。

    当然如果他要是真的卷入未来继承人党政,那还真就是不好说了啊!毕竟当年亲自参与过相救他的人还有一位是当今国母,五皇子的母后王皇后啊!

    只是让吴宓好奇的是这件事要是真的是跟党争有关的话那对他下手的人是哪一派呢?在这个风平浪静的时候有谁会主动跳出来搅混这还算是清澈的湖水呢?还是说湖水没有搅混最终把自己当沦落了靶子,吴宓很想知道这最终的结果。

    还有一件事情就是这徐远达的死要是真的是由党争引起的,那徐远达到底是哪一党的人呢?

    既然不知道他是哪一党的人员,那就先假设徐远达最有可能是皇后娘娘和五皇子这一党的人吧。

    其实吴宓感兴趣的是徐远达究竟是怎么加入皇后娘娘和五皇子这一党的呢?

    是皇后娘娘借着当年的事情主动招揽,徐远达对于皇后娘娘当年的救命之恩不好回绝。

    还是说徐远达为了报答当年的救命之恩,主动的向皇后娘娘和五皇子‘投怀送抱’。

    还是说这是两方的‘两情相悦’的强强联合呢?

    毕竟要是五皇子真的承袭帝位的话,那凭借着正直壮年的徐远达还有他那出众的能力和政治格局这未来的宰相之位非他莫属不可啊!

    甚至于说这就是皇后娘娘对他这么多年以来在官场上所做所为观察良久了,他就是皇后娘娘为辅佐五皇子承袭帝位所物色好了宰相最佳人选。

    就目前来说整个大羌朝上上下下无论是个人的能力和素质、政治格局、官名官风等等的各项条件都找不出来第二个人来。

    吴宓因为当年之事还在公堂上有过对答的,所以对于这个徐远达他还是有一些了解的。

    他是那种锐气十足、不为个人利益所左右,更在乎的是朝政如何和个人羽翼的人上述三种情况都是有可能存在地。

    站在徐远达的角度来说只要是能在他的职位上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那他就会毫不犹豫的去做。

    毕竟在他官场也快二十余载了,无论说是政治诉求还是个人理想与抱负的追求,都不可能在是当年那个初出茅庐的小人物所能比拟得了。

    想到这里吴宓不禁为自己感到了悲哀了一下,真是英雄迟暮啊!

    自己现在还是这当朝的宰相呢,没想到已经有人为下一个朝代的的宰相之位物色好了人选了啊!

    现在摆在自己的面前有两条路可选。

    第一,想尽一切办法慢慢的退出现在的核心权利圈子,找个机会就告老还乡了。以此保证自己和自己身后这一大家子的安稳。

    第二,继续坚守在这宰相之位上站好最后一班岗。静待继任者,自己最终功成身退。

    其实还有一条,那就是站队。无论是自己主动站队,还是日后等着那些各队的队魁来找自己,给出一个合适的价码将自己最后的利益最大化。

    至于这条吴宓连想都没有想过,要自己站队自己只会站在自己的这一队。一切都以自己和家人的安全为第一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和家人的安稳。

    这就是自己混迹官场这么多年最终坐到了这个位置上还依然巍然不倒,所坚持的根本性的原因所在。

    其实吴宓是非常想选择第一条路的,毕竟现在已经在这个位置上坐了十多年了。

    名望、权利、金钱自己该有的都有了,已经没有什么可奢望的了,而自己也确实没有在奢望什么了。

    但是自己这心里隐隐约约得总是有那么的一丝的不舍,至于这一丝的不舍到底是什么,自己至今也还没有找到它。

    所以这让自己十分的困惑,正是这份的困惑让自己不能现在就这么离开了,自己一定要找出这一丝不舍是什么,不然这将是自己为官几时载最大的遗憾。

    这才是自己现在还不能得开的真正的原因所在。

    吴宓一路走来一路思考着这些让人挥之不去的东西不觉得便走到了皇宫城门口,他转身回望着这座巍峨宏大的感觉身体里一阵无力感传来。

    就在这时自己的马夫赶着轿子正好来到自己的身边,马夫赶紧搬来马凳扶着吴宓登上了马车。

    皇宫里面隆庆皇帝出了宣政殿穿过那连成一段段折线的连廊就直奔紫宸殿而去了。

    此时正值日头在正南方位上,玉昭蓉就带着两位侍女站在紫宸殿门口处等着隆庆皇帝的归来。

    “哎呀,爱妃怎么在这里站着呢!”

    “这么热的天,怎么不进去等着呢?”

    隆庆皇帝从一侧的连廊拐角处走过来看到玉昭蓉就站在大殿门口便关切的说道。

    “你们这些人真是越来越没有眼力见了啊,就这么让朕的爱妃就这么的站在这里等着?”

    “朕,看你们一个个的都不想在这当值是吧?”

    “富贵,一会把他们一个个都给朕打发去做杂役去。”

    隆庆皇帝大声且气愤的斥责着站在门口执勤的太监。

    隆庆皇帝这会可算是找到一个让自己发泄一下心中的怒气的地方了,这一通的怒斥顿时让自己的心情舒畅了下来。

    “圣人,息怒。”

    “圣人,息怒。”

    “奴才怎么敢怠慢玉昭蓉呢?”

    “玉昭蓉…”

    紫宸殿的几个太监吓得立马跪俯下来磕头求饶,首领太监在求饶两句后便将希望寄托与玉昭蓉身上。

    “圣人,一定是上朝时累了吧?”

    “快珠玉、雯香倒一碗绿豆红枣汤给圣人喝下,好让圣人清凉一下败败火。”

    玉昭蓉一看到隆庆皇帝一回来就这般的火气冲着奴才们撒火,赶紧走向前来双手搀扶着隆庆皇帝的手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