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双面人日记 » 第三十三章 得到仙人指路

第三十三章 得到仙人指路

    送张公的路上,我有意开的较慢,生怕把张公给颠到了,毕竟这么大年龄的人了,别坐我的车有个什么意外!万事小心为上。

    因为开的慢,所以整个过程用时肯定会花很长时间。为避免冷场和尴尬,我找着话题与张公聊着天,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

    我:“张公,您看我这车您还习惯不?空调会不会太冷?会不会晕车?”

    张公:“不会。你这车跟我孙子前几年开回来的差不多,都很宽敞,坐的很舒服。而且我从来不晕车。”说我的车和他孙子的差不多,听起来像骂人,但张公应该是顺嘴一说,没有别的意思!

    我又问道:“那就好。跟您确认一下,免得走错了。雷哥让我送您到凤首街81号,没错吧。”

    张公慢慢地点了点头:“没错,就是到那儿。”

    我:“那要不要提前给家里人打个电话,让他们下来接一下您?”张公这么大年纪了,得安全的把人交接给他的家人我才放心。

    张公:“呃......不用。”

    张公明显迟疑了一下,继续说道:“我家里没有人。”

    我没有反应过来:“哦,都出去玩儿啦?不在家?”

    张公略带伤感地说:“不是。是都在外地。好几年不回来了,我家就我一个人在。”

    “啊?”我有点吃惊,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孤寡老人、留守老人么?

    即使是一代霸主齐桓公,老年被囚禁无人照顾,还不是活活饿死还让蛆虫把他吃了?我小时候在山洞里无意撞见的老年人,即使有老伴,还不是被老鼠咬、被喂老鼠屎?

    像张公这样一个人孤零零在家的话,要是生点病什么的,那可不是连照顾的人都没有?要是像二叔一样突然急病、重病,岂不是连打120、送医院抢救的人都没有?

    想到这,我不禁有点悲凉和同情,马上转移话题并安慰道:“那也没事,习惯了就好。您还这么年轻,而且这么厉害,自己一个人又自由、又舒服。”

    张公问我:“你是说我年轻?”

    我假装用试探性的语气回答道:“是呀,看样子您有六十?”我其实大体知道张公的年龄,但我多年的职场经验已经养成了习惯——遇到年轻女人的叫美女、遇到姐姐叫阿妹、遇到阿姨叫阿姐、遇到阿婆叫阿姨;遇到男人,统统往小了说十到二十岁;遇到体系内的人,非官方场合统统把职务往高半级或一级去叫。

    张公:“哈哈。我都八十一啦。”张公的情绪明显好转了很多。

    我:“哎哟,真看不出来。按我看您的气色,我还以为您最多六十岁呢。所以说您这样,身体健康,又很会赚钱,比社会上绝大部分人都还快活呢!”说张公很会赚钱,其实是我随口说的。

    但张公却问道:“你怎么知道我很会赚钱?”

    我:“像这次我二叔的后事就是您操办的吧,大家都夸办的好呢!这可是不得了的本领,现在应该很多人都不懂吧,反正我也参加过一些类似的场合,今天我二叔这次办的是真好,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算是涨见识了!”我不好说办这场后事能赚不少钱,免得引进误会,所以就一笔带过,顾左右而言其他。

    张公听完明显兴奋起来了:“这算啥呀。想当年,再早四五十年,我在这个行业可是老大。”

    “哎哟,这么厉害呢。”我像于谦给郭德纲捧哏一样顺口捧着。整个谈话开始进入了我的节奏,我的节奏就是多问别人擅长的、感兴趣的话题,多让人别人说话!这样既轻松、又可以少出差错。

    张公越来越开心:“那可不?就现在做这行的那些人,基本都是我的徒子徒孙。”

    我:“那您辈份可真高!”不知道怎么接话的时候,就重复对方说的话、反问一下、或换种表达方式把对方的核心意思重复一遍,这是我捧哏的技巧!

    张公很得意:“所以大家都还是挺尊重我、挺给我面子的。”

    我继续捧:“那必须的呀!”

    张公打了话匣子:“比如这次做事的,虽然我很久不干了,但我一个电话,说是我家里人办后事,那些徒子徒孙抢着来,我看不上的还不让来!”

    “难怪我看他们都很卖力的干活。”我这话说的是真心话,至少我看宋师他们就比平时严肃、认真,由此可见,宋师应该也是师承张公的。

    张公的表情有点神气:“有我在,谁敢偷懒呀。”

    我:“就是,您这辈位儿摆着了,谁敢不给面子呀。”

    张公继续发挥着:“那确实是,都还挺给我面子的,比再说那个和尚,那可是真和尚,是万佛寺的高僧,是个真的出家修行的人,平时不靠这个赚钱的,只有我才能请得动他。”

    “我也是看他跟社会上的酒肉和尚不一样,感觉很虔诚的样子。他叫什么呀?”我也确实是很好奇这是个什么样的高人。

    “按道上的规矩,不能问他‘叫什么’,要问‘法号’,知道吧?哈哈!”看来张公也是好为人师,不能免俗。

    我赶紧道歉加吹捧:“还是您懂的多,那他法号是什么呀?”

    张公很正经地说:“他法号‘千凡’,我和他师父是好朋友,他跟他师父修行很多年了,很正派,从来不搞为别人算命、开光之类的骗钱的把戏。”

    “那可真是很难得,值得尊敬!”我这说的也是真心话,社会上骗人的假出家人太多了,甚至让我看到和尚都会主观上有偏见!

    张公听到这,叹了一口气:“哎,可惜呀,可惜像他这样的人太少了,我们的老祖宗本来是有很多传统的好东西的,但现在越来越没规矩了,大家都只向‘钱’看啦。就拿我来说,我这一套里很多活都快没有人会了,会的人也都转行做其他赚快钱的去了。”

    我顺着张公的话附和道:“是呀,现在整个社会风气都是这样,传统文化的流失越来越严重,很多传统的习俗都越来越商业化了。”

    张公意味深长地说:“像你这样年纪的年轻人,难得会有这样的感悟。难得。”

    我:“其实我对传统文化还挺感兴趣的,现在国家不是也提供‘文化自信’吗?我觉得像殡葬行业就不一定是封建迷信,也有很多可以传承、发扬光大的呀。”我这话可不是附和,是我自己的真实感受,所以说出来,我自己都觉得掷地有声。

    张公略有点疑惑地反问我:“你真这么觉得?不觉得怕?不觉得晦气?”

    我很肯定地点了点头,嗯了一声,并说道:“这有什么可怕和晦气的呀。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张公好像有点激动的样子,他虽然系着安全带,但仍用力的把身子往前探了一下,凑到离我很近的距离,问我:“那你想不想学?”

    我反问道:“您看我能学会吗?能行吗?”

    张公很坚决地说:“只要不排斥这个行业,一门心思扎进去做,不仅是养家糊口,还能发家致富。”

    我马上接话:“我倒是不排斥这个行业,都是群众需要,都是为人民服务嘛!而且还有发财的机会,多好呀!”

    张公迟疑了一会儿,说:“那等一下,你上我家,我跟你好好聊聊,你好好考虑考虑!”

    其实不用考虑,我早就有意这一行了。这正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与高人散步、与高人散步不如有仙人指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