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浔江秋月愁 » 秦时大戏院(二)

秦时大戏院(二)

    淡妆,眉毛像是软滑的绸丝一样,细致到每一处都勾勒的完美无瑕,琼鼻小巧高挺,唇上略有红光,看得出抿了口胭脂,淡妆浓抹总相宜,嘴上的红润无比妩媚,衬得她更具风韵……

    “你好,”张浔回了神,歉意一笑,吴月愁手指叩在桌面上,茶水蒸起来的热气缓缓萦绕在两人之间,“张浔。”

    吴月愁看向台上,嘴上仍勾着笑意:“你好,”她伸出手,给张浔倒了杯茶,“吴月愁。”

    两人对视了一眼,木香在一侧不停的拉拽着张浔的胳膊,待到张浔回过头来,她才低声说道:“小姐,”小丫头摇摇头,接着说道:“她不好,她喜欢少爷的……”

    小丫头耿直,没有心思,张浔听了,只是轻笑,拍了拍她的手背,反问道:“那你觉得我喜欢林秋容吗?”

    小丫头顿时不说话了,张浔也没有再说,示意她听戏便是,不必再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关于吴月愁,她多多少少也了解一些,都是听的街上的口舌,多少真假她也不知道,,她也不信,她最不乐意的就是从别人的口中去了解另一个人,听的最多的就是吴月愁会唱戏,今日在戏院见了,莫不是她也要上台献唱?

    一侧的吴月愁没想那么多,抬头看着台上,细白的脖颈像是出水的芙蓉玉一样,光洁滑腻。朱易已经登台了,前戏一过,戏装大红大紫,唱的是华容道,演的是关二爷,拿的是偃月刀,红面长须,似乎真是从画里走出来的关公,威风凛凛,一开口,便是绝唱,荡气回肠,张浔饶有兴味的看着台上。

    自从离了上海,别了江浦剧院,她就再也没有听过这样好听的戏了,听着戏,仿佛整个人回到了繁华的夜上海,灯火辉煌,江浦剧院里坐满了人,满堂寂静之时,台上苏秉书戏口一开,登时满堂如遇春雷,耳房敞亮,心怀开畅……

    “……往前行,忽听得,咕咚咚,咕咚咚,咕咚咚的三声炮,震得地动山又摇。明盔亮甲人人勇,剑戟刀枪(呢)放光豪。儿郎们一个一个凶似虎,好似天神下九霄。(霄)瞧见五百校刀手,手中一个大旗空中摇。遥望黑白二员将,将当中主帅八尺高。高带了扎巾衬,衬心甲,甲勒绦。绦九股,古铜镜,放光豪。(豪)带了坤乌剑,剑在龙鞘着。这么一口冷偃(那)巨刀青龙,龙吞口,口含七珠拱异宝。宝刀上(那)挂金环,当啷啷啷一声响,神鬼怕瞧。瞧面貌,如重枣。卧蚕眉,颧骨高。丹凤眼,如灯照,五绺髯在胸前飘。飘飘煞气冲牛斗,抖擞威风人都怕瞧。瞧罢了多时认得了,(呐)逃不了(呐)跑不了。哎呀!原来是关公把守在华容道一条……”

    一曲唱罢,台下叫好声迭起,张浔跟着拍了拍手,算作鼓了掌,吴月愁轻悠悠地凑到她耳旁,语气里带着些许好奇:“你也爱听戏?”

    张浔往一旁躲了躲耳边的温柔湿热,仍看着台上,没有否认:“只是不爱热闹罢了。”

    吴月愁轻笑一番,犹如银铃晃荡般的声音缓缓落下:“那待会儿,我给你唱一曲,听了便就认识了,可好?”

    张浔只当是个玩笑,笑而不语,她知道吴月愁会唱戏,但她以为,这么个心高气傲的人怎么可能会给初来乍到的自己唱,两人只是刚认识,惺惺相惜?她可不这么认为。“我们,不是已经认识了吗?”张浔笑着看着她,吴月愁的青竹扇一开一合,眼不见神色,脸不见忧乐,起身,该端茶,步子里大有帷幄。

    吴月愁喝了口茶,抿着唇看了眼张浔,又看向台上,不知在想些什么,待到动静都下去了,她才笑看着张浔说道:“献丑了。”音落,人已经沿着台子走到了幕后。

    张浔倒不觉得惊讶,一旁的木香嘟着嘴,显然是有些不乐意了。不过两人都没有想到吴月愁真的会在这时上台唱戏……

    台下人看戏完了,台上又上了一批人,都知道还有戏听,就招呼着添了酒,加了花生小菜,都睁眼看着,问小二,只说不知道。

    半柱香的时间过去,只见台后一阵轻风流动,不久时,一把羽扇招摇而出,是个文人模样,台上众人开始动了起来,拿刀的砍持枪的,提剑的刺扛盾的……看似很乱,却都围着那文人展开,原来是个军师,众人下,又上来一群窈窕女子,个个妆红面明,围在台上,舞了起来,台下有人听过这戏,看到这一幕登时就叫了起来:“这不是北平的《泊秦淮》吗?”有人相应,确是《泊秦淮》。

    张浔看着台上,不免来了兴趣,翘了两脚在前边凳子上,桌上是有酒的,她抿了一口,正统的五粮液,别桌上没有,那就是吴月愁的了,想到这儿,她便放了杯子,吴月愁的酒,她还是有些心虚的。

    台上动静没多久,舞女们一个个拖着长裙和失落怅然走下台去,幕后一阵风铃声,随即调子也猛的一转,众人都翘首看着,正戏来了。《泊秦淮》要不是个美人或者大家唱,那就不叫《泊秦淮》,张浔听了周围人的话,心里越发的好奇,木香也目不转睛地盯着台上。

    外面,一缕微风顺着大街灌入每一个小巷,和着月光,撒了满城的静谧,除却这秦时大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