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幸福人间2022 » 第98章 开业

第98章 开业

    今天的早餐比平时吃得更早一些,因为今天是林家良夫妇接手“医疗站”的第一天开业。

    收拾完碗筷,林家良吩咐孩子们在房间里看书写作业,夫妻俩就打开店铺大门,迎接顾客。

    大门还是一百年前的商铺拆缷式门页,由一块块沉重木板镶嵌进上下木槽里面。早上开门要一块块都缷下来,到晚上关门又要一块块装上去。

    李月娥把门板都拆下来,店铺敞开,变得一片亮堂。

    李月娥走进柜台里面,加紧熟记和学习医药知识。林家良就在安放整理他的诊病桌台,桌台上摆放有常用的中医处方类书籍,便于随时查阅。另外还有听诊器、血压计、测温计等等简易的诊病工具。

    他这张桌台一点不逊色正规医院医生的办公桌子,他俨然有了一个真正医生的模样和派头。他坐到那张藤椅上面,不禁扭一扭身体,有一种坐上皇帝宝座同等的满足和快乐。

    从他跟岳父拜师学医那天起,他就梦想着当一名真正的医生,穿上白大褂,坐在医院的办公室里,听别人一声声叫他“林医生”。

    遗憾这个梦想无情破灭。

    平时倒是有很多人找他看病开处方,他义务给人帮忙,不收报酬。所以怎么看,他只象一个很不入流的江湖郎中。他甚至觉得,学了那么多年的医,没有当上正规医生,可能都是白学了。

    幸运上天对他如此眷顾,不想浪费他的才能,又给了他尽情施展才学的机会。有了这个“医疗站”,他才真正挂得上“林医生”这个尊荣的称号。

    他本来还在裁缝店里,专门给自己定做了一件白大褂,让自己更有医生的形象。但他毕竟有了一个“林老师”的稳定身份,似乎不便用另一个身份去削弱学校里那个正式身份。所以,白大褂就挂在旁边墙壁上,他也没怎么穿。

    总感觉一穿到身上,就仿佛有两个对等的职业身份在打架,很不自在。

    无论如何,既然医生当上了,那就一定要当好,决不能让别人说他,医术不行。

    他决不接受,别人说他不行,无论是干什么。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一种争强好胜者的自信。他会把某一方面输给了别人,看成是莫大的耻辱,很容易陷入深深的痛苦。

    因此,他也象妻子那样,抓紧时间阅读医书,努力让自己的医学知识更加的丰富和深入,必须让自己在同行中卓尔不群、出类拔萃。

    尽管别人嘴里把他传成了“神医”,他的医术确实也有独到之处。但他自己心中有数,他那次考医失败,是不能全怪老天爷的。他的医术离一名成熟老到的医生,还有相当远的距离,他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这些年,他当上了老师,就一心扑在教学事业上,毕竟教学工作也很繁重。他就没有多少时间去读医书,医学上几近荒废掉了。不但没有长进,似乎以前学过的知识都忘掉了不少。

    现在,他要业余当一名真正的医生,主动接待大量的患者,他就不可以马虎了事。他希望每一个经过他诊治的患者,都有妙手回春的奇效,他要赢得所有人对他的不吝赞誉。

    他必须抓紧时间补习医学,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所以,他更加有了“废寝忘食”的精神,决心从每天固定不变的二十四小时里面,榨出油水,把每天变成二十八小时,三十八小时。

    他有信心,也有决心,要让这个已有十几年历史的“医疗站”焕发出崭新的面貌。

    他听说过,在他接手的时候,作为公家单位的“医疗站”,经营已经到了怎样“病入膏肓”的状况。当时,不过麻雀大小的“医疗站”集体单位里,居然安排了四名职工。

    四名职工医术平庸,连人体经络图都看不懂,可是却学起机关老爷的工作模式。他们上班来得晚、下班走得早,每天一来,常常凑做一桌打纸牌。

    患者进了门,要象求庙里的菩萨一样,才请得动他们。反正,不管是工作积极还是懒散,他们旱涝保收,那点固定工薪不会变。

    如今,“医疗站”到了他们夫妻手里,那一切颓废的现象,都将深埋入过往历史的烟尘里,不复再现。

    林家良正拿抹布擦拭着桌面,李月娥拿着一个西药药盒走过来,指着盒子上的一个字询问:“这个字怎么念?”

    林家良看一看,那盒药的名字叫做“甲硝唑芬布芬”,李月娥手指的那个字就是“唑”字。这确实是一个生僻字,李月娥不认识很正常。

    不过林家良故意要调侃她,于是说:“这么简单的字都不认得?去问问你的儿子吧,你儿子都比你强。”

    李月娥只好走进里屋去,虚心向正在写作业的林敏和林书豪请教,那个字怎么念。

    姐弟俩也不认得那个字,但是他们很快查了字典,然后告诉了妈妈的读音。

    李月娥接着又请教了好几个“生僻字”,西药名称里的生僻字真的太多了。字一多,她又记不住,没过几分钟又不会读了。姐弟俩于是想个办法,在生僻字的旁边,写上一个同音的常见字作“注释”,这样,李月娥就记得读音了。

    到上午十点钟的时候,终于走进来第一个顾客。那是一个年轻妈妈抱着一个三岁大的儿童。她进门就说:“咦?来了新职工啊?刘医生呢?”

    “刘医生不在了,这里现在只有我了。你哪里不舒服?”李月娥赶紧迎上去,热情招呼。以她平易近人、谦恭和善的性格,是一个天生优秀的前台接待。

    “啊,是吗?我孩子有点发烧,请给看一下吧。”女人说。

    “进来吧,里面来坐,让他给你看看。”李月娥把女人引进诊病室,交给林家良。

    女人显然不认识林家良,很不信任的目光看着他说:“林医生过去在哪家医院工作过?”

    “我是老师,在中学教书。”林家良回答。

    “哦,老师啊。”女人出于对老师职业的尊重,眼里迅速透出信任的目光。“那好,你给看看,怎么让孩子退烧。”

    林家良于是问了问情况,再看一看孩子,就知道是小感冒,问题不大。便对女人说:“没有大问题,拿两包小儿感冒冲剂就行了。”

    “不用打针吗?”女人问,似乎打针才是最佳的治疗手段。

    “不用,这么小的孩子,没有必要。你放心吧,两包感冒冲剂一定会好。”

    “那好吧。”女人走到外间柜台,李月娥给她拿了感冒冲剂,女人告辞离去。

    打一针比两包感冒冲剂的利润更高,这一点林家良夫妇都很清楚。要是别人,肯定会顺从女人。不过,林家良不会这么干的,有一个原则他非常明确,他是来当医生,不是来当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