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果仙 » 第44章:孔与斗,皆私生也

第44章:孔与斗,皆私生也

    此时武堂之中已有十几人正在早课,这些人都是李氏族人,又是武堂弟子,据说武堂弟子接近四、五十人,除了需要守护祖祠之外,还要保护集上的族产,也就是那些酒肆店铺之类。

    至于李氏祖产中占地最广的果园,其实更在他们的保护范围之内,可是由于人手不够武力不足,为了避免冲突加剧引来灭族之祸,只能对寒山城中的那些纨绔子弟和他们的奴仆,采取避而不出的策略。

    这番话自然是出自武堂长老之口,而武堂长老便是李成暴毙后,李灿在他家中看到的那位脸色红润的胖老者,李佑东。

    武摘星等人进入武堂观望了一下,便各自寻找常用的器械去了。

    而李灿则按照二师兄的指点,来到放置石靴和绑腿的区域,由于他腿脚无力是以只能从最低级的绑腿开始练起。

    蓝妮儿寻找了一番,挑出一副最轻的绑腿给他缠上,这副绑腿每一只大约能有后世的三斤重,外侧插有三根两指宽的条石,插好后再用绑腿外的绳索缠紧打结便可以了。

    而李灿也无需站起,只要坐在他的轮椅上不停的抬起双腿,慢慢落下,如此反复锻炼即可,直到他精疲力竭才可休息。

    武摘星在一旁指点了一番后便径直走向了放置‘铁木丈二’的区域。

    因李敢长老在军中曾是斥候,善使短匕长弓,所以在教导他们几个时传授的也大都是这方面的武学经验。

    而李敢长老又在年初之时给武摘星等人分别打造了几把青铜短匕,只有那绰号‘打不服’的萧安邦用的是一支巴掌宽的青铜阔剑。

    此后便要求他们时常去武堂练习‘铁木丈二’,以此训练爆发力和螺旋劲,在他看来,使匕之人需谨记‘快、准、狠’三字要诀,熟能生巧融会贯通后,才可以在对敌中做到‘以巧破百拙’,再配以八步赶蝉的灵动步伐贴身刺杀如臂使指,将敌一击毙命不留余患。

    若李灿能听到长老的这番教导,必定会联想到这便是刺客的行事风格了,只是与后世相比,在隐身、易容等方面还有所欠缺。

    日上三竿,李灿也训练了近一个时辰,这期间他早已大汗淋漓面色痛苦,感觉双腿几乎已经断掉似的。可即便如此他仍然咬牙坚持,每当精疲力竭便让蓝妮儿给他喝上几口羊奶,恢复片刻便再次锻炼起来。

    “嗵”。

    李灿的双腿实在坚持不住砸在地上,脚掌接触地面发出了“嗵”的一声。

    “呼...呼...”李灿大口喘息着,豆大的汗水流淌而下,打湿前胸。

    这时,武堂门口突然传来一个声音:“咦?这个残废是怎么进武堂来的?有谁知道吗?”

    李灿闻言看去,见对方是一个十七八的少年,身材修长,鼻高额宽眼睛细长,一脸倨傲的样子。

    在其身后还跟着四五个人,皆是武堂弟子的打扮,随着少年的问话此刻都将目光凝视在李灿身上。

    这时有武堂弟子放下石锁快步而来,在其耳边低声说了些什么,而武摘星等人也听到了声音转头看来。

    “我当是谁呢?原来是佑东长老之子,武堂的二师兄李江啊,怎么,这武堂我六师弟来不得?”武摘星一边说着一边往此处走来。

    身为二师兄自然有维护师弟师妹之责,此乃天经地义之事,更是李敢长老最在意和看重的事情。

    在武摘星的提示下,李灿立刻想到这个李江的来历,其父竟然是那满面红润的胖长老,难怪此人在武堂如此嚣张。

    听闻此人天资聪颖,五岁便开始练功,如今已有十几年的功力在身。而且此人在枪法一道中颇下狠功,只是碍于没有灵动的步伐战力才没能更进一步,于是几年前曾要拜师李敢想要修炼那‘八步赶蝉功’。

    可李敢长老心性耿直刚正不阿,对这李江的过往甚是了解,此人对既是宗亲又是同门的师兄弟非常霸道,稍有违逆便要出狠手教训,所以李敢长老才满眼的瞧不上他。

    再三婉拒后,这李江父子也知道此事没了结果,这两年早已不再提及此事。

    哪知就在几日前,李敢长老竟突然决定收下一个身残体弱的族人为徒,这个消息好似旋风刮过,李家集的族人知晓此事后,引得不少族中少年心思又活泛起来。

    而李江原本以为李敢长老义子众多传承有继,此生是不打算再收徒的,哪知他宁肯收下一个残废也不愿收下自己,所以这才怒火中烧心生嫉恨。

    听闻今日那残废竟然出现在了武堂之中,于是便立即赶了过来想要教训一番,想他已经数日不曾来此,否则哪会这般凑巧就在今天被他给遇上了?

    此时见武摘星出头,李江只是横眼一瞥而已,便俯下身来看向李灿道:“你一个残废而已,何德何能被李敢长老青睐有加?跟我说句实话,你是不是刷了什么阴谋诡计?”

    不待李灿回答,他便继续道:“哦,那一定使了钱财...不对,李敢长老刚正不阿怎会收受你的好处?难不成...你还是李敢长老的私生子不成?”

    此话一落,他身后众人皆是哈哈大笑,而李灿则面色立变勃然大怒。

    众看官可以为这个私生子话题可是对李敢长老极为不敬?

    非也,此乃战国时代,若得女子爱慕宁肯不顾名节也要为其诞下子嗣,对男子而言,谓之有誉也。

    先举一例,孔夫子,这个话题有些敏感,不喜勿喷。

    孔夫子的出身有两种说法,其一,史记中这样记载:

    孔夫子生于鲁昌平乡陬邑,其先祖宋人也,曰孔防叔。

    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夫子。

    孔夫子也曾对弟子们说:“吾少贱也”。

    孔夫子的父亲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人品出众,建立过两次战功,因曾单臂托住玄门让冲进城池的部队撤出而闻名。叔梁纥曾任陬邑大夫,先娶妻施氏,生九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名伯尼,因伯尼脚有毛病,依照当时的礼仪,不宜祭祀。于是又与年轻女子颜氏野合而生孔夫子。

    还有一种说法是祈求赐子,梦孕而生。据记载,孔夫子是黑帝之后,叔梁纥与颜氏在祷尼丘山,感黑龙之精,以生孔夫子。

    各位看官自是有思之人,此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自行分辨即可。

    再举一例,斗子文,又名斗谷於菟,是楚成王时期著名的贤相良臣。

    斗子文,春秋时期若敖族,生于楚国云梦泽(今湖.北天.门),斗氏,名谷於菟,字子文,是楚国有名的令尹。

    他的身世在《左传·宣公四年》有详细记载:

    若敖娶于䢵氏生了斗伯比,若敖卒,斗伯比和其母在于䢵放牧,后与于䢵子之女(表妹)野合生子文。䢵夫人得知后将子文弃之云梦泽的北岸,虎乳之,后被收养。

    斗子文曾有‘三仕三己’的典故,在楚国名望极高,曾将破败的楚国从危途中挽救回来,留下许多佳话。

    而孔夫子对斗子文也曾作了很高的评价,《论语·公治长》中记载:“子张问曰,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己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

    夫子曰:“忠矣。”

    ......

    如此来看,战国时期对私生子的话题还算是宽容,也几乎不会谴责男人,反而会觉得此人极有魅力或是颇有气概,与后世的“美女爱英雄”颇为类同。

    这李江正是因此才觉得不会被李敢长老寻他麻烦,再说自家老子也同为长老,只需绕道躲着点即可,难道还会去他家里把自己揪出来不成?

    李江是不信的。

    但如此一来,侮辱的可是李灿母亲王氏的名节了,此乃不共戴天之仇,李灿自然是勃然变色誓报此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