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果仙 » 第53章:稷宫学子,阴阳使徒

第53章:稷宫学子,阴阳使徒

    月茹来到门口略一打量,见到虎背熊腰的萧安邦顿时露出灿烂笑容,明知故问道:“萧师兄请进,不知师兄借那大黄狗有何贵干?”

    萧安邦看到月茹后连忙见礼,随后道:“柳师姐的生辰就在这几日了,可我囊中羞涩,只好来借‘爷搂黄’赚点钱给她买个礼物。”

    “哦,既然五师兄是想赚钱买份礼物给师姐,那为何不将‘叨死它’也一并带去?”月茹不解的的问道。

    萧安邦早有准备,闻言立刻回道:“那些赌客手里有着古怪的药物,我可不想拿‘叨死它’冒险,而且我曾听三师兄说过,‘爷搂黄’在这些斗狗中就好似武功盖世的剑客,根本无需使出全力就能将它们一一击败,所以我只借它就好了。”

    萧安邦虽然鲁莽但人却不傻,他其实心中早有打算。

    自从听了义父此前的一番分析,萧安邦便暗下决心要替义父清除掉李江这个祸害,也顺便替六师弟报仇雪恨。

    为了不连累义父和众多同门他早已决定单独行动,几日前师兄师姐对他看管的甚是严密,寸步难行这才没有付之行动。

    可今天却机会难得,二师兄奉义父之命押解那偷儿去了寒山城,三师兄因为目光敏锐则跟着义父去了望山坡下的湖边。据说这几日那湖水中,除了小舢板下面偶尔能看到巨大的黑影在水中一掠而过外,到了夜间,还有瘆人的怪叫声传出,只是湖面广阔声音飘渺,无法辨别出方向还未查出根源罢了。

    而师姐今日则在刑堂当值,以往都是他陪伴左右的,可今天却借口担心义父和师兄的安危而离开了刑堂。柳婵婵见他这些天非常省心所以不曾疑心有它,只是出于习惯在他离开前特意叮嘱了几句罢了。

    但萧安邦不仅倔强而且还非常的执拗,并非三言两语就能劝阻之人。而且他为了谋划此事甚至还对师姐师弟说了谎话,那柳婵婵的生辰其实早在三个月前便已过完了,只是欺李灿入门时间太短,根本不知情罢了。

    而他来借‘爷搂黄’则是另有目的,一来确实囊中羞涩。他打算赢些盘缠待刺杀了李江便离开此处躲避一段时间,待事情平息后再回来带走师姐,毕竟柳婵婵是他心心念念的人,此生不见定然是万万不能的。

    二来则是忠狗识家,行刺前将‘爷搂黄’放开即可,而那公鸡‘叨死它’则不好说了,萧安邦也不想因此再令师弟家里损失什么了。

    事已至此,可谓是开弓没有了回头箭,此时的萧安邦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走下去了。

    “是这样啊。对了,师兄身后这把剑给人感觉非常沉重也很威风的样子...”

    月茹既然决心要掌控此界自然是要收拢人才的,修士也好精祟也罢,即便是俗世中的普通武者在建业之初也都是能用得上的,眼前这个萧安邦身材高大非常雄壮,正是提前铺路获得好感的大好机会,怎能就此放过?

    可就在她想要套近乎的时候,却听院中李灿出言问道:

    “妮儿姐是五师兄到了吗,怎么还不请进院里相见,拦在外面成何体统?”

    虽然知道这个女人的神魂并非是妮儿姐,可李灿没办法说出真相,只能继续如此称呼。

    月茹尽管心中不悦,可还是配合道:“哎呀,是我不懂礼数了,夫君,我这就请师兄进去与你相见。”

    一番嘘寒问暖之后,萧安邦才依依不舍的与李灿告别,两人年纪相差仅仅一岁,相识的时间也不长,可一来有同门之谊,二来萧安邦也是性情中人颇有任侠之气,最看不得弱小被人欺负,更何况此人还是自己的师弟,所以对李灿的遭遇极为同情。

    萧安邦牵着大黄狗很快来到了福来客栈,在柜台交了二十枚大钱的本金又稍等了片刻,很快便到了斗狗局,果然不出意料,‘爷搂黄’很轻松的赢下比赛为萧安邦赢得了十八枚大钱。

    随后萧安邦又将所有的三十八枚大钱全都压了进去时,刚要转身离开时,却听身后有人唤他。

    “这位小兄弟且请留步。”

    萧安邦回头看去,发现竟是那位头发灰白的帐房先生,便顿下脚步施了一礼,问道:

    “不知先生有何见教?”

    那账房微笑道:“我见小兄弟身材魁梧相貌伟岸,举手投足更是威风凛凛英姿勃勃,颇有大将风采,是以刚才冒昧拦下还请小兄弟海涵一二。”

    听他此言萧安邦连连摆手,道:“承蒙先生夸赞萧某实不敢当,某年纪尚幼岂敢与将军相提并论?只是不知先生姓甚名谁有何指教?”

    账房老者沉声道:“在下驺啖,见小兄弟颇对眼缘就此闲聊几句罢了,我看小兄弟身后这柄重剑绝非常人可以使用,可见你身怀巨力颇为勇武,只是不知小兄弟除了喜欢舞刀弄棒之外,是否对受苦受难的燕国百姓亦有怜悯之心?”

    萧安邦摇了摇头道:“萧某只是一个孤儿,得祖宗福荫才被收养活到今日,而我也只关心身边的亲人朋友而已,燕国之大众生芸芸,受苦受难的又何止千千万万?即便我怜悯他们又有何用?”

    “王宫之内大殿之上,那些食禄之君蝇营狗苟窃居朝堂,不思变革以民生计,只想着横征暴敛敲骨吸髓,这才有了内忧外患被齐赵两国夹困在这荒寒之地,如此局面,那高墙之中的诸位若不能先破而后立,仅靠我等这般武夫又有何用?徒劳送死罢了。”

    闻听此言那驺啖顿时面色大惊道:“没想到在这荒野山村竟然能听到如此高见,而且还是出自一位少年之口,小兄弟真是堪比甘罗的大才啊!”

    驺啖所说的甘罗,正是战国时期秦国名臣甘茂之孙,出生下蔡(AH颍上县甘罗乡),小小年纪便拜入相国吕不韦门下,任少庶子,出使赵国使计令秦得十几座城池,因功被始皇帝赐任上卿(宰相)。

    根据《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燕召公世家》以及《史记·赵世家》得到背景推算,甘罗出使赵国那一年,正是秦王政三年,也就是说,这一年始皇帝年仅十五岁,而甘罗则比始皇帝小了三岁,年仅十二就官拜宰相了。

    真可谓,英雄出少年,美名天下知。

    哪知萧安邦却挠了挠后脑勺,尴尬道:“甘罗是谁?我不知啊。这些话我也只是...道听途说罢了,胡言乱语还请先生海涵,不要与我一般见识就好。”

    萧安邦差点将‘义父’二字给说了出来,好在反应及时收住了口,当下拱了拱手便要离开此处,因他觉得这个名叫驺啖的老者给他的感觉颇为古怪,一个帐房先生偏要与人讨论国家政事,还引经据典说自己堪比奇才甘罗。

    话说...这甘罗到底是谁啊?

    哪知刚走了几步,只听背后那老者驺啖缓缓说道:

    “刚才与小兄弟面谈片刻,却无意间发现你印堂凹陷面色晦暗,眼藏红丝耳廓内缩,此乃血光之灾的征兆。若是可以,我想请小兄弟在此盘桓几日,听我给你讲解一番稷下学宫的阴阳五行大九州之说,或是五德始终四时有序亦有妙论...”

    稷下学宫,战国时期齐国设立了一处百家争鸣之地——稷下学宫。

    该学宫由官方举办、民间主持,其职能相当于学术交流中心。就是这么一个设在齐国都城临淄城门外,稷门脚下的小小学宫,却云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士子。

    他们不论学术派别、思想观点、政治倾向,也不问国别、资历、年龄,在这里都可以自由地发表学术见解,争辩、反诘、交汇天下时势。其兴盛时期,几乎汇集了当时诸子百家的各个学派,许多著名大家如孟子、荀子,也都曾在这里讲学过,按现在的话说,可谓是大腕云集了。

    “此人魔怔了吧?为了让我听他什么阴阳学说竟然敢以血光之灾来诅咒我,若不是见他年长,我非一巴掌将他的脑袋拍进腔子里。”

    萧安邦心中恨恨的如此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