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谷荆棘的梦 » 第31章 拼搏高考篇(九)

第31章 拼搏高考篇(九)

    9月30日

    下午上完课后便是真正的开始放假了,有三天。满是信心地以为依儿会回来呢,还想着终于能够见着依儿了,但是却终于让我失望了,依儿并没有回来。终于明确了,我对放假确实是没什么很大的兴趣,特别是像现在这样子给我放了假,并不怎么特别开心的事。只是对于放假而言,我们作为学生就会有这一种看法,上课的时候会希望学校给放一个假,让自己得以轻松轻松,而等到真正的有假放了,却又觉得,放假真的是有些无聊了。本来还想着如果依儿有回来的话,我还对放这一个假有些感激,而现在,依儿并没有回来,这一个假放得又不那么起作用了,放与不放对我而言都不太要紧了。不过现在,还是给我放假了,有假放也好,总比待在学校舒服些,心情也舒畅些,自由真是好啊。本来在得知依儿未回后想去给依儿发送一封邮件,但后来想想又打消想法了,没什么实际意义,依儿也许就之前那些都还没有打开来看,她应该没有去看她的邮箱吧。

    今天也没有打电话给迎春妹妹,只是在最后有给依儿和迎看妹妹各发了短信,但她们都没回,不知道有没收到或者有没有去看。也算了,看看这几天能将自己绑得多紧,就留在家里多看看书吧,哪也不去,哪也不想去。

    唉,今天就写这么多了吧,脑子里面有些空,今天终于是没有写关于学习的废话了,也真节省了不少文字,以后也省着吧。

    真不明白到底生气的、愤怒的是我,还是“另一个我”,我竟然险些跟班上同学动起手来了。这已经不像我在这间学校的作风了,平日里的我都是变得冷冷清清的。

    真不明白到底生气的、愤怒的是我,还是“另一个我”,也就是“人格分裂”、“双重人格”的那个,我竟然险些跟班上同学动起手来了。这已经不像我在这间学校的作风了,平日里的我都是变得冷冷清清的。

    我爱读《三国》,我真的很喜欢读《三国》。诸葛亮的智,常山赵子龙的勇,还有西凉马超的狂……另外的我对于枭雄曹操也是有下过一番功夫去研究的。然而今天,在跟几个同学说到《三国演义》,说到曹操的时候,一个名叫曹大炮的同学竟然藐视我,还出口伤我。他说我未曾读过《三国演义》,不懂他们家的老祖宗曹操,浪费了我父母的钱财;还说什么我就算是读过了也算是白读,说我父母没有教会我读书。

    我气愤不过,我气不过是因为他侮辱了我的父母,而且还无视我对曹操的认识,再说曹操也并非真的便是他曹大炮的老祖宗,只不过是同为曹姓罢了。如果不是因为班长刘超及时地拉住了我,我的拳头早就飞到他身上去了。

    对于《三国演义》里面的曹操,因为觉得他是一个有能力而又有趣的人,而且历史上对他存在着争论,于是乎我是有刻意地花了不少的时间去挖掘过关于曹操的性格和特性的。

    曹操为《三国演义》中“三绝”之“奸绝”(另外二绝为义绝关云长、智绝诸葛亮),人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他是三国史上评价两极化的人物。曹操自幼生长于达官显贵之家,让他提早体会到中国官场文化的精髓,使他逐渐体悟唯有不择手段才是成功之道。成年后的曹操谈吐犀利,行事冷静。

    曹操,姓曹,名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一名吉利,沛国谯郡人。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南阳何颙说他“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操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后为顿丘令,因黄巾起,拜为骑都尉。操父曹嵩,本姓夏侯氏;中常侍曹腾之养子。《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看似是一个残暴不仁、玩弄权术、奸诈狡猾的“乱世之奸雄”。而事实上,作品中的曹操性格是复杂的,曹操这个人物形象具有多面性。作者将人的完整性完全在曹操身上展现出。

    曹操寂寞、多疑。

    历史上的曹操是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在汉末征战群雄的战争中运筹帷幄,最终统一了北方。曹操善于用人招贤揽士,凡能治国用兵者,都尽力网罗,他手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曹操喜爱文学,其诗作慷慨悲凉,颇具感染力,不少名篇传留至今。但《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就不同了!《三国演义》不是历史传记,更不是历史教材,而且又因为作者罗贯中以“拥刘反曹”、宣扬正统的忠君思想在作指导,因此《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与历史上真实的曹操是大相径庭的。文中将曹操刻画成为一个残暴不仁、玩弄权术、奸诈狡猾的“乱世之奸雄”。而事实上,作品中的曹操性格是复杂的,曹操这个人物性格具有多元性。

    英雄自古多寂寞,从曹操的煮酒论英雄以及著名的《短歌行》可以知道。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不难看出,曹操是个寂寞的人。而从《三国演义》中对曹操的认识也可以看出,曹操又是个生性多疑的人。曹操没有什么知心的朋友,而唯有的几个可以称之为曹操的朋友的,郭嘉早逝;杨修死于曹操之手;而诸葛亮,则是作为对手和敌人而存在着。

    说到曹操的多疑之禀性,其实我们不难理解,甚至可以谅解,在当时兵慌马乱、群雄割据的社会背景下,曹操作为东汉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代表的是东汉朝政一方的利益,另外他必须要对自己的性命负责。所以当他感觉到生命有可能会受到威胁时,他是宁愿以牺牲他人的生命从而达到保住自己性命的目的。曹操妄杀伯奢一家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再有著名的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成功也是离不开曹操的生性多疑。

    历史对曹操的评价,曹操是一代枭雄,而曹操的性格,则是禀性多疑。历史对其性格显著的评价,就连身边的仆人和参谋如杨修也不能受到信任遭其杀害。从曹操梦中杀人,到妄杀伯奢一家,再到杀粮官以欺全军;从支持关羽斩华雄到不追关羽以全其志,到诸葛孔明的草船借箭等。其实曹操多疑,乃其谨慎所致,而并非完全如诸葛亮口中所说的“曹操生性多疑”。万事皆有因,鉴于“战事紧急,事出有因”,很多时候为保全大局,曹操必须如此,从他信任关羽,信任许攸可以得到证明。

    曹操生性多疑,首先得要从误杀父亲结义弟兄吕伯奢一家说起。当时的曹操正处于被董卓通缉并四处逃窜的地步,误杀伯奢家人,而后逃跑,为谨慎起见,为保自家性命,曹操回头再杀伯奢。而后来诸葛亮也正是充分利用了“曹操生性多疑”这一点而大胆用计,坐享其成,不费吹灰之力让十万支箭满载而归,也让后来的赤壁之战有了成功的基础,同时还让华容道上的关羽义释曹操有了筹码。

    在曹操信任关羽、信任许攸的事情上,主要原因,归根到底同样的是是否关系到性命威胁论的问题。

    在关羽事件中,当时的曹操已经打败了刘备,关羽负责保护刘备等人家眷被困于土山上,与刘备军团失散。其实在这之前,曹操跟关羽之间是有交情的,或者说关羽是欠着曹操一个人情。先不说刘关张曾追随曹操一事,这要追溯得从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说起。十常侍乱政后,董卓霸京师。曹操献刀谋董卓失手后,奋发图强,招兵买马,并昭告天下,发起十八路诸侯共进讨伐董卓。当是时,曹操本人当时是作为十八路诸侯盟军中的副盟主(为了共同的目的,为了诸侯军团的团结,曹操把盟主的位置礼让给了有着三公世家之称的袁绍,而他则退至当时副盟主的位子)。

    那时候的关羽,还只是一个小卒,他是作为并不出名的刘备手下一弓箭手的名义出场的,既没有身份,也没有地位。当华雄斩杀了数员大将而在帐外叫嚣时,没身份没地位的关羽挺身而出,作为盟军一把手的袁绍当即阻止了关羽想要出战的毁坏盟军形象的“疯狂行为”。但是曹操没有看不起他,也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时候,曹操拉了关羽一把,说服了盟军众人“赐予”了关羽一个可以允许出战的机会,而且还当众给关羽倒了一杯“温酒”。这里我们先不说曹操倒酒的真正意味是作为给关羽的壮胆酒还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送别酒一类的,但是很明显的,曹操给了关羽一个“恩情”。从这个角度出发,重义的关羽是绝对会铭记于心的。而且在关羽斩杀华雄归来,未能得到一把手袁绍奖赏的情况下,作为副盟主的曹操又暗自派人给刘关张三人送去了犒劳物品,在这里曹操可是连关羽最在乎的大哥刘备跟三弟张飞都给器重到了。这样的待遇与恩赐对于当时的关羽来说,那无疑是雪中送炭,是曹操无意中卖下的一个小小恩情,而对于关羽则是“大恩大德”。

    曹操是个爱才之人,这从曹操的《短歌行》中可以看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关羽是个重情讲义之人,而且当时环境下,关羽手上还系有大哥刘备的家眷在手。本着大嫂安全要紧,关羽在土山约法三章的前提下;本着可以把刘备家眷作为人质,曹操在深知自己已经消除了性命之忧的基础上,再卖“约法三章”这么个人情,兴许可以在接下来的日子中,曹操还可以用对关羽的“爱”去感化关羽,从而达到把关羽变成自己的手下爱将的目的,曹操“无条件”地完全信任了关羽的归降。

    再说许攸事件。许攸的出现,当时许攸的身份有两层:一个是他是曹操的一位老朋友;而另一个,他是作为投靠者,作为眼前曹操最大敌手袁绍的前谋士身份而出现的。当时的官渡之战正处于水深火热的白热化阶段中,对手袁绍的手下大谋士许攸的突然出现,这对曹操而言无疑是棘手的,信或不信,这会关系到官渡之战的最终胜利,关系到成千上万将士的生命。曹操最终选择了相信许攸,信任许攸提供的情报,还采用了许攸提供的策略——劫乌巢烧粮草,然后才得以打败袁绍,这个胜仗许攸可谓是功不可没。然而在最后,许攸还是死于曹操的手上,或说是间接死于曹操之手。虽然杀许攸是战将许褚下的手,曹操也在事后为许攸进行了厚葬,但是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曹操的暗示和指令,作为曹操手下的许褚是不敢动手杀掉丞相曹操的旧交、“功臣”的。

    第四十一回,赵子龙单骑救主,曹操的爱才之心更洋溢于表。当时,曹操在山顶观战,只见赵云所到之处,威不可挡。曹操命军士不准放箭,抓活的,但最终未能得到。在你死我亡的战场上,曹操非常欣赏赵云的神勇无敌。为了一个对自己能构成很大威胁的敌方将领,曹操可以发出“不准杀死赵云”的命令足以看出其爱才惜才的心胸是如何的博大,怎么不教人为之动容?再如,袁绍帐下的陈琳曾写过一篇讨伐曹操的文章。他下笔千言,洋洋洒洒,痛骂曹操,历数曹操的种种罪行,从曹操的祖先骂起,搞得曹操很没面子。后来曹操击败袁绍,俘虏了陈琳。手下劝曹操把陈琳杀了,曹操却因为赏识陈琳的才华,不忍杀他而将他放了,收为己用。

    赤壁大战前夕,名士凤雏先生——庞统的出现,立即得到了曹操的重用。庞统虽说是由蒋干从江东带回去的,但是面临当时的战争背景,赤壁大战开战在即,曹操没有对名人凤雏产生丝毫的怀疑,而是直接采用了庞大先生为士兵开的治疗水土不服药方,更不可思议的是还使用了庞统提出的连环船计。照说以曹操的聪明才智以及我们平日所见识到的曹操的“多疑”性格,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排除,曹操没有怀疑过凤雏庞统可能会是孙刘联军派来的“奸细”,但他却依旧而采用了庞统的建议,把战船连在了一起。虽说这样确实是解决了兵士的晕船问题,但是其他需要考虑的却被曹操给忽视了。从曹操对黄盖投降一事的谨慎不难说明曹操是个多疑的聪明人,但在这里,在这紧要关头,多疑病竟然不患了,最终“出事”,怪哉。当然,退一步讲,当时的曹操之所以敢于这么草率地采用凤雏的计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曹操断定不会出现“东风”。

    前面既然已经提到有火烧赤壁之连环计这一事,那么就不妨再说说一样有名的“草船借箭”事件。那么有人就会问到:“草船借箭不是应该归功于诸葛孔明吗?这里既然说的是曹操的故事为什么又会扯上关系呢?”的确,“草船借箭”确实是出自于诸葛孔明的手笔,是诸葛孔明智慧运用的成功,但是,倘若没有曹操的“协作”,那么历史上的“草船借箭”这一幕就永远不会出现在赤壁大战前夕,所以说这里曹操也是“功不可没”的,他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那么,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一个是,得从诸葛亮提出“草船借箭”这个计谋开始说起。“草船借箭”的天时是大雾,这是大自然的力量,是人类所不能左右的,诸葛亮掌握了这个大自然的规律,并使用上了。第二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是诸葛亮对曹操性格的掌握,是他对曹操的“了解”致使他敢于冒“立三日之内完成十万之箭的军令状”这样的一个大险,并最终得以实现。赤壁大战在即,雾霭的朦胧遮挡了曹军所有人的视线。在当时没有望眼镜,没有检测卫星的情况下,对于摸不清对手底细的孙刘联军战队的蓦然到来,唯一一个可保安全可行的办法就是用箭去阻挡。曹操也确实这么做了“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这也正如诸葛亮所回答鲁肃时所说的“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可以看出,诸葛亮所谓的把握正是由于抓住了曹操那相当“谨慎”的多疑病啊!

    下面再提一提关羽与曹操之间的事。火烧赤壁后,曹操带着残兵败将四处逃窜。赤壁大战前,诸葛亮分派狙击兵力,特别强调了“华容道”这道关卡,而且是在刘备和关羽面前三番两次地“卖弄”才智,最后还与于曹操有旧情的关羽立下军令状。当时诸葛孔明之所以敢那么有把握地与关羽打赌,主要原因是因为他自信自己掌握的曹操的性格,从而能捉摸出曹操会有的想法:“岂不闻兵法虚虚实实之论?操虽能用兵,只此可以瞒过他也。他见烟起,将谓虚张声势,必然投这条路来。将军休得容情。”后事实证明,诸葛孔明的推测是正确的,曹操见华容小路处烟烧火起果真上当,弃大路而投奔华容小道,正中关羽也即是诸葛孔明下怀。而至于最后的关羽华容道上义释曹操,那又另当别论。不难看出,无论是从哪一个角度出发,曹操多疑的性格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了。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三国时期最强悍的战将莫过于天下无双的吕布吕奉先。白门楼上,吕布被曹操所擒,心下已有投奔明公曹操愿助其得天下之意:“明公所患,不过于布;布今已服矣。公为大将,布副之,天下不难定也。”不想刘备一句:“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吓得曹操即时心疑,而下令诛杀了却有实力助自己得天下的第一战将吕布,从而失去了一员无双大将。当时的曹操确实是遗漏了吕布所骂“大耳贼”刘备的雄心壮志,此时的犯病无疑坏了自己的大事。

    纵观曹操一生杀人无数,最不该的便是错杀名医华佗。杀华佗之前,曹操的头痛病已到不得不治的地步。华佗提出根治的法子,举关羽刮骨疗伤的例子,只是为劝说进行恐怖的“破头”治疗法。无奈曹操不领情,硬是要把神医华佗的“正当合理”治疗方法与华佗“予关羽报仇”一事搭上关系,急令追拷华佗并最后致死,也因此错失了最后的,也是唯一的一个可根治头痛病的良机,并最终病逝。可以断言,曹操的死是自己的多疑病造成的。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死马当活马医”,当时华佗提出治疗之方,曹操的头痛病也已经是到了不得不治的地步,而此刻的曹操也千不该万不该产生多疑的念头,不该白白错失可保命的机会,但他却那么做了。华佗死后,曹操也不久于世。

    综上所述,曹操又确实是失算了,而且还不止是错失了无双猛将吕布的那一次。

    罗贯中老先生本着拥刘反曹的主题倾向写出了《三国演义》,也把真实的曹操表现得不再真实,使曹操成为了我们眼中所认识的《三国演义》中乱世之枭雄,多疑之曹操。

    林俊杰的《曹操》也有在唱呢: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独自走下长坂坡,月光太温柔,曹操不啰唆,一心要拿荆州。用阴谋阳谋,明说暗夺的摸。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

    以上便是为何我能够、甚至我会强调自己有权利为了曹操而进行争论而险些大打出手的依据。

    没能用拳头揍到他曹大炮,我的心里面多少是有些感到遗憾和不忿的,我为我的父母抱不平,更多的是为自己抱不平。如果他真是曹孟德之后人,有如此不肖子孙,那曹孟德不得诈尸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