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竖子,敢尔! » 第二十三章 奇人怪事

第二十三章 奇人怪事

    午后,颜含几人离开涑水向东,王业有些转向,忙问道为何不沿着涑水继续走?记忆中,涑河是向东穿城而过的。

    他们几人对山野不熟,不能像云山他们那样穿山越岭,尽量取直线。此时离了涑水,很容易迷路。

    “涑水在此处已转向南去,再沿着它走,永远到不了王城。”

    王业听后甚是惊奇,原来后世城西,自己家后面的那条涑河,此时竟不在原来的位置,而是早早的转向了南方。不禁感慨穿越了一千多年,果然已是沧海桑田。

    不过此时他们即将前往的红埠禅寺,应该还是后世的那个位置吧。

    没多远几人便入了官道,往东南望去,几里开外有个不高的山坡,依稀可见几处寺庙的院落,院落的周围住着十几户人家,想必是虔诚的信徒迁在了此处。

    寺院前,树繁木茂,翠林环绕。土黄色的院墙上,齐齐错落着拱形青色盖瓦。两扇厚厚的木门半掩,从中迈过门槛,走出一位手拿钩镰的僧人。

    僧人路过颜含与王业几人,弯腰行礼后,便要径直而去,应该是要料理附近的农田。

    刚一迈步,又立住身子,惊喜着说道:

    “颜施主无恙,小僧竟一时没认出颜施主。”

    颜含呵呵一笑,询问竺法明主持可在寺中。

    僧人回道,主持一早去了王城打探消息,若顺利的话,应该不久就能返回。于是带着几人去往寺中禅室等候。

    禅室中,颜含跪坐席上喝着僧人送来的茶水,王业好奇的打量禅室内摆放的物件。两个军士坐在门外的台阶上歇脚。

    “你这腿看来已经痊愈了,赶了这么久的路还不消停。”

    颜含看了看东翻翻西瞧瞧的王业,又倒了杯茶水说道。

    “以前只进过大雄宝殿,僧人的居室还没见过呢。”

    说完回到案边,将自己的茶水一饮而尽。将茶杯放回案上,便见手边的一方砚台,迎着窗外日光,散发着紫色的光晕,金斑辉映。

    “这不是紫金砚吗?”

    王业记得后世家乡有人仿照复原过紫金砚。作为琅琊故地,有许多与琅琊王氏和王羲之书法有关的景点,王业看过一些图文介绍,认得此砚。

    制作紫金砚的紫金石,其色正紫,质抚凝脂,腻如童肤,丝绢茫润,呵气生云,扣之有声。

    瑯琊紫金石除了紫是正紫类端外,还有一个重要特征,那就是‘金’。何为金?就是遍体映日金星,金星斑点呈紫铜色。

    紫金砚又称右军砚,因王羲之右将军的官职得名。据记载由右军乡石所制,古人言乡,所指定是族籍所在地,也就是琅琊无疑。

    “小郎君识得此砚?”

    一名老僧进得禅室,来人正竺法明。见王业拿着他的砚台把玩,所以有此一问。

    颜含与王业忙起身见礼,王业回道:

    “若我猜的没错,大师定是在禅寺北几里外的山岭上采得砚石。”

    “不错,贫道往年路过三里外的山岭,偶见山石色泽奇特,便带回了些,尝试着用作砚台,没成想,此砚其纹理细密,湿润细腻如玉,抚之如童肤,色彩凝重古雅,纹理华美多变,呵气成云,发墨如油,滑不拒墨,涩不滞笔之优。”

    “那就是了,我曾经听过此砚石,没想到大师竟寻得。”

    三人跪坐案边,竺法明打量着二人,高兴的说道:

    “今日我去往王城打探消息,正巧碰到中尉率军返城。军中不见弘都身影,甚是忧虑,遂托开阳县令帮忙询问后派人告知。没想到回到禅寺就见到弘都安然无恙,真是佛祖保佑。”

    “大师是如何得知云寨被贼寇围困的?”

    原来前日云申拿到回信走后不久,竺法明想起颜含遭难必缺少衣物,云寨乃山野之地,未必有体面衣物替换。便急忙让寺中小僧携带一身素袍追上云申。

    可小僧一路没见到云申,硬着头皮追至云寨附近。结果在谷外被几名贼寇拦下,小僧慌称进山寻药路过此处。

    许是贼寇还有一丝善心,劝小僧折返,并没有为难他,并言此处方圆几里的山头都进不得。

    小僧回寺报与竺法明,竺法明大惊,连忙带人赶往王城。到达城下时城门已闭,费了百般周折,才叫来开阳县令在城墙上相见。

    此后城中之事他就无从得知了,只是在城下等了许久不见兵马出城救援,心忧之下便在城门附近待了一宿。好在昨日城开,便见王国中尉率军出城。

    颜含亦将寨中之事告知,但并未提及云申被贼寇半道擒获。

    “前日送信之人走后不久,妙济来过。”

    竺法明说完,看了眼王业。

    颜含会意,便向竺法明介绍道:

    “他是茂弘兄的族中子弟王业。”

    见颜含并未打算支走王业,竺法明便继续说道:

    “妙济说整修一切都顺利,并未发现有人为的痕迹。只不过发生了一件怪事。妙济觉得蹊跷,便亲自来告知于我。”

    “哦?何事竟叫妙济也拿不定主意了?”

    “几日前,有工匠在封土旁发现一具死尸,就在白日凭空出现,吓坏了在场众人。妙济封了寺门未见有何可疑之处,工匠具在一位不少,城中也没听说有人口失踪。可工期拖不得,也不便寻官府的人来查案,只得第二日出钱托人送出城去,谎称乃是城外救回来的伤者,没有救活。”

    颜含心里有些不安道:

    “工匠都是建康带来的老人,与本地人绝无瓜葛,这尸体怎会进的了内院,死在了封土旁?莫不是走漏了消息,引来了贼人?”

    竺法明摇了摇头说道:

    “当时我也是这般猜想,但妙济并不赞同。他说场地未见其他异样,而死者全身没有致命伤口,只有在前额有块包,死因不明。”

    “还有这等怪事!”

    颜含与王业纷纷称奇,王业心道,不愧是古代,果然什么神奇的事情都能发生,不过再怎么匪夷所思,还能有我穿越千年更叫人不敢相信的吗?

    听了会奇人异事,蹭了顿斋饭,颜含与王业换上寺中素袍,与筑法明辞别。

    ……

    日头渐去,倦鸟纷飞,西来的霞光铺在古朴而厚重的城墙上,落了漆的城门还未关闭,王业几人终于赶在闭城前抵达琅琊王城开阳城。

    不知是否是因为即将日落,城内道路两旁的铺子鲜有开门营业的。有的甚至都未挂牌匾。

    两个军士要回营交差,已经离去。路上三人两两的路人对着颜含王业指指点点。

    王业一身素袍服,白白净净的脸蛋上,十分灵动的双眼好奇的打量着四周的人和物。一脑袋的寸头十分扎眼。全身透着些异域风情。

    “今夜得给你寻个头冠,你这样上街,太过招摇,会有诸多不便。”

    “老颜,今晚我们在哪住啊,你宅子呢?”

    正说着话,此时已经来到城中为数不多的一幢二层小楼前。

    “今晚就住这啦!”

    一楼门上有快斑驳的旧牌匾,上面写着“桃然居”,唯一与其余门面不同的是,这店铺的牌匾两侧,装饰着几条艳丽的彩布。

    看老颜进的如此快活,还以为入了后世某些场所的二楼。王业贼兮兮的跟了上去,靠近颜含小声说道:

    “我还是第一次进这里,有点紧张啊。”

    颜含听罢,莫名其妙道:

    “这有何紧张的。我返華县前,在此住了月余。”

    嚯……

    进了堂内,柜台中的伙计急忙上前见礼。颜含也不客气,吩咐在他房中再支一个床榻,便上楼去了。

    王业也看出来了,这就是个招待所啊。

    “老颜你在王城中没有宅子吗?”

    “卖了。”

    “卖……了?”

    “永嘉元年,我随琅琊王南下建康之前,就已经将宅子出售。当时琅琊各个世家都还未动身,宅子方便出手。等世家南迁,这城中宅子已经卖不动了,到处都是闲置的空宅,就连王氏的宅院,不也直接改了寺院?”

    卖房要趁早,利害啊……

    “明日一早我去拜会内史,随后你同我一起去一趟律寺。”

    “就是今日你与竺法明说起怪事的那个寺庙?看你们神神秘秘的,到底发生了何事?”

    “明日去了,再与你细说。”

    “哦……你们……莫不是在造反吧?”

    颜含吓了一跳,连忙关上房门,回头就是一顿劈头盖脸的臭骂。造反这种话,是能随意拿来闲聊的?

    次日,颜含拜会过内史后,返回房中将还在榻上呼哈大睡的王业摇醒。看着老颜一脸阴郁的神色,王业乖乖的起床洗漱。

    “拜会不顺利?”

    “哼,内史劝我速逃建康!”

    “这么说,内史不信曹嶷东犯?”

    “信与不信,他都会是这般说辞。不过若是曹嶷真的攻打琅琊,为何攻破昌平之后后再无动静?沿途各县并没有遭到流寇攻城的军报。”

    王业也很纳闷,看起来曹嶷像是窝在昌平不出来了。可史书记载,永嘉四年初冬,曹嶷就已经在琅琊完成修整,拔营北上青州。

    按理攻打琅琊应该还有不出两月的时间。若是琅琊坚守的够久,那曹嶷来的更早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