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走过的印记 » 02 无聊的三岁

02 无聊的三岁

    1990年,国际上发生了不少的大事件,风气云涌之际,却没有波及到蜀省的小乡村,这里仍然平静至极。

    进入4月,唐兔三岁了,唐蛇半岁。唐兔的爸爸唐子兴早已回返单位上班了,继续着在省内四处奔波的工作。

    农村里的农活很多很杂,除了奶娃外,唐妈还负责耕种着家中的土地。60岁的唐爷爷主要负责收拾自留地里的蔬菜瓜果,同时也帮着唐妈收拾地里的庄稼;唐奶奶则负责收拾家里,煮饭、喂猪、捎带照顾唐兔和唐蛇。

    三岁的唐兔很无聊,没有手机、没有电视的日子,一天天过得很是没精打采。记忆中村里的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要到唐兔五岁的时候才出现,是本家爷爷唐心席爷爷购买的,然后就是唐爷爷买了村里的第二台电视。

    虽然家里有个收音机,但是那是使用干电池的,唐爷爷不可能天天拿给唐兔放,太费钱了!幸亏这个时候村里还有个大喇叭,每天能准时的通过大喇叭听听新闻,听听歌,算是给唐兔稍微减了闷。

    唐兔整天无所事事,早上起来听一波广播了解国内外大事,然后就是跟着奶奶照看唐蛇,半岁的唐蛇现在只会“嗯嗯”、“啊啊”,刚开始学会爬了,照看起来也没劲得很。

    由于年龄太小,唐兔也不愿意外出和村里的同龄孩子去玩泥巴,同时村里还有“三霸”存在,唐兔可不想被它们欺负。唐兔在家里无聊的将时间打发到傍晚时分再听一波中央新闻继续关心国内外大事后,天就暗下来了,这时也就到了该睡觉的时候了。

    无所事事的唐兔被逼得只能靠回忆来打发时间,顺便也算是对自己的人生进行第一次规划,毕竟重生一场了,不说要活的多么的精彩,至少也得让自己活的更舒服一些。唐兔的经历比较丰富但不算波澜壮阔,有用没用先回忆一遍,记忆确实存在长期不在线会荒废的情况。

    当唐兔三岁半的时候,也就是到了1990年年底,唐兔回忆完了曾经的一生,也对自己的人生完成了规划,那就是:苟、苟、苟!毕竟只是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地区的普通农村家庭里,虽然相对村里来说家里算是富裕的,但是在外面广阔的世界里还是拿不出手的,这一世仍然是没有资本让唐兔将人生浪起花来。

    当然另一个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上一世的唐兔不争不抢、随遇而安的性格养成有四十多年了,重生后想来个性格重塑,变成个积极向上、追逐成功的好强性格,估计唐兔得先变成精神分裂症患者。

    所以说唐兔这一世很惨,刚重生不久就活在了上一世的阴影下,为了使自己避免精神分裂的后果,在上一世的影响下唐兔将终身不得解脱那曾经的性格和脾性,要想有所变化也只能是随环境和时间的变迁而慢慢的进化了。

    不过相对于同龄人来说,唐兔已经有点弯道超车的意味了,毕竟能在三岁完成自己的人生规划,还对未来有个模糊的意识,估计世上不算独一份也算少数的了,这确实让唐兔的人生还是有了很大的优势。当然唐兔的弯道超车只是相对于那些城里的普通孩子,对于那些出生于非富即贵家庭的孩子来说,唐兔的破车还是只能在后面吸灰。

    唐兔上一世能从农村普通娃,在玩耍中就能考上排名很靠前的双一流大学蜀省大学,接着当了几年工程师后又转身一变顺利考上公务员,靠的不是农村孩子惯有的韧性或者说吃苦耐劳精神,完全靠的是他那后天培养出来的超过同龄人的强大记忆力。

    概括唐兔的小学和初中的学习经历,描述起来很简单:上课听课,下课耍,没有额外用功学习的时候。但是在唐兔初三的时候时,除了因为身体上有点发音上的功能障碍不愿学英语外,他把其他几门功课的书本内容全给背下来了;历史、政治更是能把课本摆在面前,从第一页背到最后一页全本书一字不错,因此唐兔还是很轻松的考上了县城重点中学的重点班。

    读高中后,唐兔继续背书,文理分科时唐兔虽然记忆力好却选择了理科,这是与人们常识相违背的,人们一般都认为记忆力好应该读文科,因为文科都是文字类的课程刚好发挥记忆力好的优势。而在唐兔看来,记忆力好就该读理科,理科文字课程少,更方便背书,背完书再背题基本上就将知识完全理解下来了,这样课余可玩的时间会更多。因此高考的时候,在语文被监考老师忽悠提前半小时交卷、数学因为晕车考砸的情况下,唐兔仍然凭借理综考出的293,总分635的分数走进了蜀省大学。

    而让唐兔高中同学在中年的时候都很难释怀的就是:唐兔高中时候除了上课外好像平时时间全用在看小说上了,白天看晚上看,半夜其他人在被窝里挑灯复习和预习,唐兔还躲在被窝里看小说。其实在唐兔看来情况很正常:记忆力好的优势就是花不了多少时间就把课本上所有的东西死记硬背的记在脑子里了。除了英语不对付外,唐兔在上课时就把整本书背下来了,书本放在面前都能从头背到尾了,各种题型、错题也全给记下来了,再学习就该吐了。学校又是封闭式教学,每周周日有半天时间可以出校外,其他时间都在学校里度过,唐兔所在的重点班管得又严,恋爱谈不了,还没有接触过网络的唐兔,又没有很强的上进心去争个年级前列,只能靠看小说度日了。

    唐兔认为这一世自己的外挂就是知道怎么开发个人的记忆力,当然与曾经看过的《最强大脑》节目中那些人的记忆力开发比较起来还是没有那么科学与变态,效果也没有达到“过目不忘”那种惊人的地步。当然唐兔也没有那个心劲去残忍的对待自己,毕竟那个心无大志、安于现状的性格不可能就因为重生就发生明显的变化。

    唐兔开发记忆力的方法很简单,始于唐兔初中时的经历,也是在那个阶段成功将强于大多数人的记忆力开发出来并直接发挥效果。

    21世纪初,虽然全国大力推行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农村那些成绩不算好的孩子里,很多人和家庭仍然在初中阶段就选择了辍学,原因就不说了,不然就是骗字数了。因此,唐兔在读初二的时候面临一个很尴尬的情况,黄莲咀里去乡上的初中上学的男生就剩他一个人了,这个时候的乡级学校可没条件给学生们提供住宿,因此全是走读生,为此唐兔每天都得走四公里左右的路去学校上课。而去乡上上学又必须经过一段不短的山路,唐兔一个人翻山越岭就必不可少了。让唐兔窝火的是土龙村里其他村落的男同学上下学又都是走另一条路,和唐兔根本就不顺路。

    当然了也不是不可以和女生一起上下学,但那个时候的唐兔腼腆至极很不好意思和女生说话,更不愿跟女生说“因为害怕所以想和她们一起上下学”,以至于把自己怯弱的一面暴露在女生面前。所以无论春夏秋冬,唐兔都是一个人背着书包悲惨的走了两年的山路。

    唐兔走的山路其实已不是乡村小道了,是乡镇上组织人修的小公路,能够跑拖拉机的那种,但是为了尽量少占良田,所以是在山上开出来的。因此在路侧有不少的坟头,有些古老的坟头更是在修路的时候被打开了一部分,修路的人们还偷懒没有用土给回填一下,所以一路上还能看到一些坟头就空洞洞、黑黢黢的露在那里。

    在农村,有一个特色,那就是各处都有不少的鬼故事和神异的传说,内容是各种各样、五花八门,整体的宗旨就是听着挺吓人的。同时,因为没有集体公墓的存在,山野各处都散落着坟地,一个个坟包更是将山野的恐怖氛围给衬托出来了。唐兔小时候问过唐爷爷,世上有没有鬼怪这种东西,唐爷爷说他退休后当端公经常走夜路,遇到过不少贼娃子,但是就没有遇到过鬼怪类的东西;不过在他年轻的时候有经历过类似的事情,但是不能保证就是。

    年轻的唐爷爷当铁路工人的时候,经常是修好一段铁路就又转到另一处工地继续修路。其中有一次是作为支援队伍转到新工地的,这个时候工地住宿的工棚已经搭好了,当唐爷爷进入被分配的工棚的时候,发现工棚内最好的位置竟然没有人用。唐爷爷虽然奇怪,但是仍然选择了最好的位置,毕竟其他的床位看着就潮湿阴暗。

    当天晚上,当唐爷爷睡的正香的时候就听到有人给他说“你让让”“你让让”,唐爷爷迷迷糊糊的就往旁边挪位置,结果就从床上掉下来摔在了地上,年轻的唐爷爷干完活又累又困没有过多思考翻身爬上床就继续睡觉,哪想到如是再三,这就让唐爷爷彻底清醒了过来,也意识到可能遇到东西了。因此第二天他找了个工棚没人的空当,点了一只烟插在床铺前,蹲在地上对着床下面先念了一段经文,然后说道“你在地下好好过你的,不要上来弄我,我们干完活就走了。现在好好和你说,你不要不听,不然我就收拾你……”,后面唐爷爷就没有再发生过掉到床下的情况了。唐爷爷过了一段时间也打听到那个床位在搭建前是个无名的坟头,工棚建好后没有人能在那个床位上睡安稳,都是半夜掉下床来,因此就空了出来,最后只有唐爷爷像没事人一样睡到工程结束。唐爷爷也因此私下里在工友队伍里火了一把,被认为是属于那种火气特别足能够镇住东西的人,对于这种人大家都会避免与之发生一些不必要的冲突,毕竟火气特别足的人,性子也特别烈。

    在各种志怪故事的熏陶下,虽然爷爷是端公,胆子仍然很小的唐兔在独自翻山越岭的时候心里很是害怕,尤其是冬季的早晨,天还没有亮就得打着电筒走夜路了。一个人在山里走夜路是个很不好的体验,首先在寂静的环境中你还会发现自己的听力突然变得很好了,总会听到有脚步声在自己背后一直跟着自己,忍不住回头看看,又没有人;其次公路两侧边坡上时不时有小虫子跑动弄得沙石突然滚落,随之产生“沙沙”的声音出现,静静的黑夜中突然的声响也是很吓人的;再有手电筒的灯光照亮范围有限,亮度又不是很够,蜀省的冬天又经常起雾,很好的营造出了孤单的氛围。

    唐兔的两年独自走山路的经历里虽然没有冷汗直冒的情况,但是汗毛直立、头发直竖、头顶直冒热气的感觉确实有不少,当然都是自己吓自己给整出来的,实际上灵异的事一件都没有发生过。

    唐爷爷虽然是端公,但是没有教唐兔一丁点儿端公的知识,可能是因为唐兔虽然爱玩但是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在老人心里可能也觉得端公这种手艺活还是不如读书有前途。

    在上下学的时候,胆小又爱面子的唐兔没有经文和端公术可以壮胆,只好背课文了,先背语文课文,背完语文书里的内容再背历史书,背着背着唐兔就发现自己的成绩从班上七八名变成了年级第一全镇前五了。因为自身有点大舌头,有几种音发不准,唐兔对伦敦英语特别不喜欢,所以唐兔没有背过英语,英语也就差得不行。但是靠着无意间开发出来的记忆优势,唐兔还是顺利的考入重点中学重点班,并最后进入蜀省大学读书。

    说了这么多,唐兔开发记忆力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重复的背书,背着背着记忆力自然而然的就变好了。

    这一世,3岁的唐兔还没法接触到书籍,家里的书籍都是唐爷爷当端公用的经书,还被专门锁在柜子里了,唐兔根本接触不到。上一世唐兔可能是中学背得太多,上大学后就特别腻烦背东西,以至于学习的诗词古文很快的就模糊了,现在只能回忆起一些片段,根本成不了文章。

    唐兔反复思量觉得在三岁的时候要开始开发记忆力,唯一的办法就是背《道德经》和《千字文》。赵孟頫的《道德经》和《千字》文这两篇楷书字帖,是唐兔上一世无聊的时候练习软笔字的时候临摹的唯二对象。说来可笑,唐兔基本上每三个月就能临摹一遍字帖,十多年的练字成果不是把楷书练得登堂入室了,而是把这两篇古文给记忆下来了。

    于是,唐兔每天吃完饭,就早中晚默默的将两篇文章背诵一遍,一遍下来也基本得花个一、两个小时,慢慢的唐兔的记忆力确实有了提升,也不知道是因为背诵文章的原因,还是因为成长而让大脑自然的扩展了。

    因为知道重复性默背的时候容易出现遗漏文章内容,以至于始终记忆不起来的情况,唐兔就先偷偷的将两篇文章默写了出来并找了个墙缝给藏了起来,以便于每隔一段时间用于验证默诵内容是否出现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