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六界往事之修仙往事 » 第一章 暑假

第一章 暑假

    记忆中第一次去爬山,是什么时候?

    记忆中第一次去看海,是什么时候?

    记忆中第一次望满天繁星,是什么时候?

    记忆中第一次盼万家灯火,是什么时候?

    暑假,绝对是梦开始的时候。至于是美梦还是噩梦,只能是因人而异。姜韶华睁开惺忪的睡眼,轻唤一声,音乐响起,窗帘打开,屋里一下子亮了起来。机器人送来一张纸条,上面画着一颗爱心,两种字体写着:开心的假期开始喽,按时吃饭,多喝水。每日一句:了解别人不容易,看清自己更难!爱你的爸爸妈妈。了解别人,嗯,是不容易。看清自己?看清?自己?少年觉得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还真是个意思的问题。

    早餐是千篇一律的馍菜汤,这不知道多少年世代相传的饮食,是父辈坚定的信仰。因为自小的天赋或者勤奋,因为父母的期望或者鞭策,所以十三岁的姜韶华已经涉猎了高中数理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可跟所有十三岁孩子的暑假一样,柜子顶的遥控器,电脑上的游戏,父亲的私房钱,母亲的日记,那是一个都不会落下的。果不其然在假期的第一个周末,风轻云淡的上午,少年迎来了自己的夏令营。

    如果说城市是无情的钢铁森林,那么农村绝对是丰腴的黄土地。上树掏鸟,下河摸鱼,吃瓜解暑总不如亲手采摘的乐趣。在两位老人不经意的纵容下,上一辈的童年技艺在三天之内就完成了隔空传递。少年还沉浸于学习的乐趣,左邻右舍的小伙伴已经开始把目光投入更广阔的天地。

    “韶华,明儿咱去爬山吧。”一个黑瘦的男孩说道。男孩大概十三四岁,身穿黑色短裤,白色短袖,鼻梁高,下巴尖,右脸酒窝处一颗黑痣很显眼。男孩一边说话,一边从石头下抓起一只螃蟹,熟练地往水桶边走去。螃蟹八条腿拼命挣扎,又挥舞着壮硕的钳子尝试自卫。奈何少年的两根手指紧紧捏住蟹壳,螃蟹所有的挣扎显得徒劳而又可笑,短暂的尝试以扑通一声画上句号。

    姜韶华头也不抬地说:“中啊,猴子。咱去哪个山。”或许是声音太大,或许是他的手法还不够娴熟,两寸长的半透明河虾从指缝间退走。他瞥了瞥嘴,脚步却毫不停留地朝下一块小石头走去。河水不深,他脚下一滑,水花湿了他的蓝色衣裤,也有几滴飞溅到额头,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只见少年目如双星,眉若卧蚕,鼻挺赛山峰,嘴厚像弯弓,脸盘方正色如玉,双耳狭长形似帆,比得宋玉,赛那潘安。

    “蜜蜡山。”黑瘦男孩抬头望向南方,毫不犹豫地说。

    姜韶华停下脚步,嘴里不由自主地重复了一句:“蜜蜡山?”祖籍登封,少年自然是爬过很多山的。嵩山人尽皆知,箕山也有许由的传说,小红寨奇,大红寨险,可这蜜蜡山还是第一次听到。

    还没等猴子解释,旁边一个小名叫石头的高个子男孩指着南方说道:“就那儿,山上的核桃可好吃,还有野蜂蜜。”仿佛是为了印证自己的话,高个子男孩边说边咽了下口水。男孩年长他们一岁,读八年级。相比同龄人,男孩生的肩宽体阔,眉似新月,眼如铜铃,尤其是肥厚的嘴唇,给人一种憨厚踏实的感觉。

    少年循声望去,顺着石头手指的方向,南山以南,孤峰高耸,阳光下呈瓦蓝色,隐隐有金属光泽,显得雄伟而又神秘。在猴子和石头的一番描述之后,少年觉得河里的鱼虾不那么吸引人了。于是三人一边往回走,一边商议第二天的行程。石头毕竟年长一岁,对野外活动似乎颇有经验,三下五去二确认完物资分工,就商量个共同的理由应付家长,各自回家去。

    俗话说,六月的天,小孩儿脸,说变就变。午饭过后,晴朗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天色如同跳过了下午,姜韶华从午睡中被雨声惊醒,好一会儿才回过神。闲来无事,就去爷爷的书柜里去翻书。爷爷家的书柜不知道经历了多么悠久的岁月,斑驳的红漆衬着不知名的雕花,在昏暗的光线下无声地诉说着过去的事情。少年打开柜门,没有去拿看过的小人书,却被一本发黄的古籍吸引。少年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书。封面皱巴巴的发黄,上面没有一个字,应该是后来包上去的,与原来的书皮紧紧粘在一起,边缘以棉线缝制,棉线早已漆黑如墨。少年小心地打开,内叶纸呈黄褐色,入眼似乎是蝇头小楷,右首竖排。“像是手抄本。”少年心中暗道。把古籍自右打开,开篇竟然是一张图。只见大树下,一少年一白须老者同拜一中年道人,道人仙风道骨,拱手还礼。不远处牧童扎小辫,与牛一同扭头注视,更远处一男一女,分骑龙凤,似乎等待着什么。图画虽寥寥数笔,却极尽传神,少年的惊喜,老人的虔诚,道人的从容,牧童的好奇,全都栩栩如生,甚至衣袂飘动,玉佩轻摇,观者都能身临其境,仿佛下一刻一切都活过来,龙腾万里,凤鸣九天。

    好一会儿缓过神,少年往右翻开,刚才的蝇头小楷映入眼帘,少年不由自主地轻轻念道:“人道渺渺,仙道莽莽,鬼道樂兮!當人生門。仙道貴生,鬼道貴終;仙道常自吉,鬼道常自凶;高上清靈美,悲歌朗太空;唯願仙道成,不欲人道窮。北都泉曲府,中有萬鬼群。但欲遏人算,斷絕人命門;阿人歌洞章,以攝北羅酆,束誦妖魔精,斬馘六鬼鋒。諸天炁蕩蕩,我道日興隆。”

    诸天气荡荡,我道日兴隆。少年又默念一遍,忽见强光一闪而过,吓得手一抖,古籍掉落在地。本能地弯腰去捡书,紧接着一声巨响,少年脚下一个趔趄,撞开了书柜下面的一扇门。原来是打雷,少年回了回了神,手中拿着书,眼睛却被书柜里一个盒子吸引。盒子不大,呈长方形,通体刷以黑漆,饰有金纹,看不出什么材质。鬼使神差地,少年伸手去摸盒子,盒子仅有铜扣,一触即开。里面是红色绢布,包裹着一个圆形玉佩。圆环玉体雪白,如同年糕,左右各透雕一条龙,姿势略异,神态相仿,微微张嘴,凸出的眼球凝望着中间的珠子。珠子微微发红,如同蜡包朱砂,周围有向上的波纹如同火焰,与玉佩浑然一体却又似单独漂浮。玉佩下方龙尾处,是一龟,呈淡青色,龟尾细长,颈如鹤,首似蛇。待到伸手触摸,入手微凉滑腻,整体线条古朴苍劲,充满岁月气息,翻看时图案相同,就连龟尾朝向亦无改变。少年端详良久,知道玉佩贵重,依依不舍地放了回去,把盖子原样盖好。毕竟上次打碎了妈妈的玉镯,屁股可是肿了一个星期。在少年看不见的地方,玉佩上的珠子犹如一团光轻轻飞起,没入少年额头。如果此时去看,中间的珠子已色如羊脂,再无半点红。

    待到关好柜门,此时雨已停歇,天也未放晴,整个天空是明亮的灰,凉爽处有丝丝的风。少年总觉得忽略了什么。是了,那个玉佩,与古书中少年佩戴的玉佩一样!想到这里,少年迅速打开古书,看那图画。果然,图画上少年的玉佩也是双龙戏珠,珠上火苗纹路,龙尾玄武图案,全都纤毫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