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六界往事之修仙往事 » 第十三章 学堂

第十三章 学堂

    学堂在后山飞来峰的山腰处。两面是陡峭山崖,一面有山溪流淌,另一面却是无底深渊。

    深渊的对面就是鹿鸣峰,两峰之间,有铁索相连。两条铁索相距三丈,手臂粗细,长有数百丈。此时天尚未亮,夜空中飘浮着一排灯笼,灯光并不刺眼,刚好能照亮铁索。铁索不知经历了多少岁月,黝黑发亮,也不知道曾有多少懵懂少年从铁索上走过,也许已经得道成仙,也许已经作古,唯有铁索陪伴着深渊,亘古不变。

    姜韶华看着明晃晃的铁索,不禁想起前些日子爬山的经历,一切仿佛就在昨天。可蜜蜡山与眼前的路比起来简直是康庄大道,当然姜韶华也不是昨天的初中生。

    姜韶华记得四五岁的时候,回老家过年,都有社戏表演,敲锣打鼓好不热闹。他们村的社戏是“玩老虎”,跟舞狮子有些类似,却又不完全相同。两个成年人身披虎皮,在板凳绑成的假山上表演得惟妙惟肖。上山下山,然后“老虎拜年”,“老虎走平绳”。绳子是手臂粗细的麻绳,两边用铁签固定在地上,然后用木架子支起有一人来高。“老虎”沿着麻绳往前走,期间还做出各种动作,要么是前面的人背着后面的人表演翘尾,要么后面的人架起前面的人表演抬头。之后还有在绳上推独轮车,箩筐挑小孩等节目。等表演结束了,平绳还会保留几天,这时候孩子们就争先恐后地上去学沿平绳。那时候姜韶华年龄小,爷爷姜仁芝抱着他上绳,告诉他伸展双臂保持平衡,用外八字脚,脚掌心斜踩以增加接触面,跟着绳子晃动的节奏平衡重心。姜韶华开始根本站不住,后来能走三五步,最多也不过十几步。倒不是因为太难,而是上人太多,绳子抖动得幅度大且不规律。每次站不稳的时候,爷爷就会接住他,他身子一歪骑马在爷爷脖子上。后来老一辈人年纪大了玩不动了,却没有年轻人愿意学这些,社戏就断了传承,已经好多年没有人张罗了。

    叮叮当当的响声把姜韶华从记忆中拉回,新晋弟子在铁索上也都各显神通,如履平地,也不时有往届弟子御剑飞行而过。姜韶华不甘落后,想着小时候爷爷教的方法,又从人类飞行器中找到灵感。只见他平展双臂,双手各搓一团火苗,自掌心向下喷涌,然后试探着踏上了铁索。也许是铁索足够粗,也许是火力足够猛,他觉得似乎不算难。开始时颤颤巍巍,后来逐渐能连住步。如果站在远处观看,姜韶华如同黑夜中的人形火炬,还是首尾颠倒的那一种,要多醒目有多醒目。

    当看到门口《虚谷堂》四个大字的时候,姜韶华长出一口气,心想如果回老家去够自己吹一学期的。不过得意没多久,他就感受到周围怪异的目光,再想想自己那不算快的速度和浩大的声势,少年觉得似乎有哪里不妥,快步掩面而去。

    值事的仙童查验了玉牌,指引少年们去广场集合。广场上灯火通明,早到的弟子七嘴八舌说着话。广场正后方是一片桃林,据说是采自神树蟠桃的嫩枝。蟠桃树春不开花,夏不结果,秋不落叶,冬不挂霜,不依四季生发枯荣,自有天地五行轮回。桃林之后一高楼尤为醒目,上书《藏经阁》三个硕大古篆。阁楼背靠山壁,面朝山溪,共有七层。每层高两丈有余,底大顶小,整体如同宝塔。阁楼以三人合抱的巨木为柱,红漆饰面,刻有云纹,五丈一个柱子,长有十六柱,宽有十四柱。顶以黄色琉璃瓦铺就,熠熠生辉。待到第二层,四面各减一圈立柱,留有宽阔的走廊。以此类推至最上层,仅余三间。据说修建藏经阁的木材均采自神树建木,万古不朽,水火不侵,阁内藏书上至鸿蒙初开,下至六界奇闻,包罗万象。据说这里是先有藏经阁,后来才扩建的《虚谷堂》,想来怕是不假。中轴线两侧,建筑鳞次栉比,足有百余处。

    待到时辰将至,真师到场,广场上瞬间安静下来。姜韶华心道这昆仑看似声势浩大,也不搞个会场礼堂啥的,简陋到露天办学。

    真师着青色衣冠,看起来中等身材,正值壮年。眼睛不大,眼角微微耷拉,上唇一颗硕大的黑痣尤为醒目。虽然其貌不扬,但声音洪亮,中气十足。真师名为青璞,二十年前入门,师从玉虚真师,在同届弟子中也是出类拔萃,据说天生目力异于常人,尤擅采集与炼器。青璞真师与弟子见礼,之后讲了昆仑门规,讲完很快退去,请玉玄真师正式授课。

    早有童子摆好蒲团,弟子们与玉玄真师见礼后坐于蒲团。玉玄真师今日着蓝衫,披橙袍,并未开口说话,先是挥手打出一团灰蒙蒙的光。说是光,好像又不是光,穿不透黑暗,照不亮物体,事实上光只是为了衬托虚无。随着玉玄真师的手势,光逐渐变亮。变亮的光如同有了生命,开始游走,却没有形状,也没有重量。渐渐地,光变得粘稠,最后形成一团像泥浆一样的东西。“泥浆”碰撞,旋转,最终分离……

    原来是全息投影啊?不寒酸不寒酸。姜韶华轻轻点了点头,来了兴致。

    玉玄真人的声音并不如何洪亮,可诺大广场上的每个弟子都听得真真切切,如同在每一个人的耳边响起:“宇宙始于无极,真神生于太易,灵气生于太初,混沌生于太始,古神生于太素,万物生于太极。何谓天道?天道幽远,轮回有序。何为地道?地道厚重,生发隐忍。何谓人道?人道无常,顺势而为。何谓鬼道?鬼道茫昧,执而不悔……”

    玉玄真人自鸿蒙初开,讲了昆仑宫的辉煌历史,讲了如今仙界的主要流派,讲了各个领域的泰斗天师,讲了修仙问道的种种好处。修行首重功法,因为功法不同,感悟天地元力的效率也不相同,好的功法自古就是修仙界必争之物,久而久之,大都归名门大派所有,这些门派也因为好的功法而壮大,算是相得益彰。虽说功法是修行的基础,但天地灵力毕竟有限,仅凭悟道苦修仍是进展缓慢。人毕竟寿数有限,自然寻找他法以辅助修行。其中洞天福地、灵丹妙药、神兵利器帮助最大。洞天福地是天地灵力交汇之所,日月精华滋养之处,自是能事半功倍。灵丹妙药则采天材地宝精炼而成,相当于取天地灵力和日月精华而服用,坐享其成,倒是提升最快。但凡事有利则有弊,同一种灵丹服用效果会逐渐递减直至无效,且单凭磕药不免根基不稳,易生心魔,如此弊端倒也暗合天道,是以丹药为夺天之术,需适当运用。神兵利器则是为了弥补自身缺陷。毕竟人乃血肉之躯,五行兼备,自是不如单一物质更为纯粹,更何况有些炼器天材地宝自带神异属性,且器物可布法阵,可镶灵石,可存法术。修仙之途经历不知多少万年的发展,各式兵器法宝层出不穷,上古遗留仙器更是威力巨大。如此算来,兵器法宝虽是外物,但实战中往往用处最大,能决胜负。

    可不论功法、丹药还是器具,皆是修仙界的核心资源,自是轻易不可得。底蕴如昆仑宫,也不过开放基本心法给入门弟子,出类拔萃者方可借阅中级心法,核心弟子可修习高级心法。高级心法之上,仙品和传说中的神品心法,往往是秘而不宣,一脉单传。至于丹药,因为材料收集不易,丹方从不公开,且是消耗品,每人每月可得一颗基本丹药用以辅助修行,其它都作为门派每次历练或者比试的奖品出现。器具方面昆仑宫倒是颇为大方,自弟子入门起,直至成为地师,每一阶段均有成套装备提供。虽然发放的装备是以旧换新,但始终能人手一套,可谓豪横。除去门派常规提供的资源,弟子可在修行期间接门派任务而换取资源。门派任务有易有难,奖励也各不相同。除了任务要求的完成条件,弟子们在任务历练途中也可采集资源,或者猎取魔兽,每年总有运气逆天之辈发现了某个天材地宝,或者猎杀了罕见魔兽,甚至是误入仙迹获取遗宝而一夜暴富。但幸运之辈总是少数,大部分人还是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是故修行之路,不可急于求成,须循序渐进,厚积而薄发,水到而渠成,方为正途。”玉玄真师提高了声音,环视四座,结束了今天的功课。

    姜韶华如同听天书一般,事实上也就是天书,云里雾里,闻所未闻。不过他虽然见识不多,悟性倒是不错。大致听明白昆仑弟子最顶尖者可做真师,中流大都回家族效力,普通弟子则四处游历以求突破。想想也是,只有天才才能教出天才,庸师只能误人子弟。尊师和重道本就是一回事,大荒昌盛自有道理。

    依玉玄真人所说,前人多不胜数的飞升之法,去异存同,变得有迹可循,有法可依。修行三境,人师炼体成胚,元婴初成;地师百炼成金,元神出窍;天师金丹初具,道法大乘。修行的过程,就是感悟天地灵力,吸收吐纳,收为己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淬炼躯体,使得躯体坚不可摧,能够承载更多的灵力,如此往复是为炼体成圣。少年不禁心想,这么说来,修仙一比悟性,二比寿限,转化成数学问题就是速度乘以时间。想想自己半道出家,再想想大荒人悠长的生命,不禁叹了口气。前路如大荒极北之地的墨玉山——一片漆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