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转世汉王 » 第十九章 抽丝剥茧(下)

第十九章 抽丝剥茧(下)

    ------------------------------------------------------

    请大家推荐支持

    ------------------------------------------------------

    回到临湘城内,已是未时,到得宫门前,却见王宫的守卫远重于往日,三步一岗,显是有要人驾临。刘平问宫门的守卫道:“来的是什么人。”守卫躬身道:“回小王爷,是长安来人了。”

    长安来人,又能受到如此的礼遇,想必是朝廷派来的,或许还是直接代表两宫的旨意,而非寻常部门的属臣。

    刘平回到寝宫,先把宁钟叫了过来,问道:“你可知道,今日长安来的什么人?”宁钟回道:“小人也不太清楚,听说是皇上派来的使节,又听那些太监们说,不只咱们长沙国来了使节,别的藩国也都有使节大人去了。”刘平不禁心下纳罕,究竟是什么事情,竟然要劳动使节去晓谕诸王,当年景帝下削藩令也不过就是如此。再要多问,却想宁钟一个下人,也知道不了什么,就停住了。

    当日夜晚,刘平依例给刘发去请安,父子寒暄了一阵,刘发问了问刘平经商的事,刘平也不想把这些乱糟糟的事情告诉给父亲听,所以只简单地说了两句。

    一时无话,刘发便长长地叹息了一声,刘平也就顺着父亲的那声叹息,问道:“父王身体还好?可是有什么心事?”刘发道:“也没什么,寡人只是觉得这些年,事情越来越多,乱糟糟的,有些把握不住。”刘平又问:“可是与今日长安来的人有关?”刘发默然不语,点点头,良久道:“今天,从长安来了朝廷的使节,宣了皇上的圣谕。据他说,朝廷总共派出了数十名使节,晓谕诸藩各郡。”刘平道:“这么多使节齐出长安,难道朝中有什么大事发生吗?”

    刘发点头道:“不错。”顿了会,又说:“皇太后病重,皇上宣谕求医。寡人为王这么多年,以往太后凤体违和,皇上都没有发过此类上谕,只是由太医精心诊治。这次竟然使节四出,且个个快马加鞭,只怕是非同寻常之事啊。”

    刘平闻言心下宽慰道:原来是老太后病了。刘平既然心里明明白白地知道窦太后还且活着呢,当下也就并不着慌,出言安慰刘发道:“父王也不必焦虑,皇上发上谕求医,也不过是尽人子的孝道,派使节也是为了表示对皇太后的尊崇。年前去长安的时候,皇太后凤体还康健得很,这一年不到的工夫,想必也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刘发摇头道:“你不知道,自从今年十月,你梁王叔祖病逝之后,太后的身子就一天不如一天,拖到现在,两个多月了,又是年过六十之人,不能比年轻人阿。”刘平道:“梁王叔祖是太后最宠爱的小儿子,他病逝,太后自然是要悲伤的。不过太后并非寻常人,这么多年看的事情也多了,前些年废太子刘荣逝去的时候,太后也伤心了一阵,终究缓过来了。想必她老人家为了国事,也不会心志就此消沉。只是丧子之痛,一时难以缓解,所以伤心成疾。假以时日,定然会好转的。”

    刘发道:“但愿如你所说。不然又要乱成一团,皇上也必然要悲伤。这些年,皇上的身子日渐不好,再禁不住折腾了。”

    刘平想了一会,道:“父王不必担心。使节们既然到了各国,那诸王依例都要上表请安吧?”刘发道:“当然,这是为人臣,为人子的本分所在。”刘平道:“那,儿子有些话,想跟父王说说,不知当与不当。”刘发道:“你尽管说吧。”

    刘平一躬身,道:“梁王叔祖,战功卓著,早年平息吴楚之乱,应以他为首功,与圣上也多年兄弟情深,甚至出入同车。他也是太后的幼子,自小恩宠非常,与其他藩王绝然不同。可平乱之后,圣上却日渐疏远梁王,最后落得不奉诏不得入朝的下场,实已与其它藩王同等待遇。去年起,梁王即染病不起,圣上的千秋也朝贺不了。今年夏,听说梁王叔祖抱病上表请求入侍太后,应该是知道自己来日无多,所以思念太后,希望能够再见上太后一面。可最终圣上却不予准许,令其在国中安心养病。个中原因,父王想必也清楚。”

    刘发道:“嗯,寡人自然清楚。王叔英武,文治武功,均是上等的人选。圣上宽厚仁德,待兄弟姊妹都恩宠异常。像大姑这样的长公主,前朝是没有的。本来兄弟情深,圣上待王叔是疼爱的。只是王叔一直有意太子之位这事,不但惹怒了朝中众臣,也着实地让圣上不满,久而久之,起了猜忌之心,也是情理之中。”

    刘平道:“正是,圣上为了江山社稷,不让梁王入朝,侍奉太后,这完全可以理解。可如果从太后的角度看,她是太后,也是母亲,自己的小儿子重病之中,上表请求入宫侍奉母亲,却被圣上给驳了。太后即便不说,恐怕心中也早已不满。之后拖到十月,梁王竟然薨逝,太后连儿子最后一面都没见着,其悲伤自不待言,可恼怒之意恐怕也不会小。”

    刘发打断道:“平儿的意思,太后竟是迁怒于皇上?”刘平道:“儿子也是从常理猜度,不能十分肯定。太后年纪大了,想念儿孙本就是人之常情,何况梁王还是她老人家最宠爱的幼子。皇上拦着梁王最后的请求,太后悲伤之余,迁怒于皇上也是可以理解的。”

    刘发默然良久,道:“你说的有理,如此,太后此番竟是悲怒交加,这病倒怕是真的好不了了。”刘平道:“父王也不必担忧,太后吉人天相,应该会过得了这一关。不过父王也不能就这样心中想想而已。”刘发道:“这是自然,寡人定然要在国中寻访良医,以期效命于太后,以尽人臣人孙之道。”

    刘平道:“求医自然是要做的。不过太后的病,依儿子看,一半是肌肤之病,一般却是心病。良医纵使医得了肌肤之疾,心病却也难去。”刘发点头道:“如果太后真的有恼怒圣上之意,那确实非药石所能治愈。”刘平又道:“因此,儿子有个建议,不知妥与不妥,请父王定夺。”刘发道:“讲,你我父子,没有那么多的规矩。”

    刘平谢道:“儿子的意思,父王不如趁此番上表请安之际,在表中为梁王叔祖请恩封。”刘发道:“梁王已是藩王,谥号也已定了,陵寝也已经奉安了,如何再行恩封。”

    刘平道:“人已逝,这些恩封自然也落不到梁王叔祖的身上。不过,父王在表中,言语之间,不妨婉转提到梁王。请太后和皇上恩准,推封梁王五子为王。既然梁王逝了,皇上也应该不会对梁王一脉再有所猜忌,自然也不会在意这个。”

    顿了顿,刘平接到:“且圣上圣明而仁孝,太后病的原因,他恐怕也早就清楚,可能此时也正千方百计想着如何与太后修补关系,让太后的怒意能够稍减,身体能够康复。父王若能上表,形成舆论,皇上也就有了舆论的根据,从而堂而皇之地下旨推恩。太后也定然因为梁王逝后享有非常恩宠,而感到心下宽慰。皇上毕竟是太后的亲子,母子之间没有长久的怨隙,皇上这么做了,太后也必然不忍再迁怒于皇上。如此一来,太后与皇上之间依然母慈子孝,太后的心病也能去掉大半,到时候再加以汤药调理,凤体康复,应该是指日可待之事。”

    “到时候,皇上和太后也必然会加赏于父王。宗室因之和睦,父王因之受恩,儿子想,这应该是件难得的好事。”

    刘发听完,想了片刻,拍案赞道:“好,平儿所言极是有理。寡人倒还真是没有想到这一层去。好,寡人依你所言,定然要在表中说上这些话。即便没有什么用处,想来也不会招来祸患。好,如此甚好。”刚才眉头紧皱,现在却是展言而笑。

    刘发此时心里正自暗暗欣喜,刘平这番分析,他这个做了十几年藩王的人都没想到,这儿子看来果真不是池中之物。转念一想,刘发又不禁有些黯然:“若不是年前受了责罚,平儿倒似乎更适合发扬我长沙一脉。不过,既然事已至此了,也只有希望他能够在现在的条路上好好作为了。”

    父子再说了些家常话,刘平就退了出去。回到寝宫,刘平却也未歇,交了一溜名单给宁钟,让他把这些人都叫到宫内,这些都是他已想好的监理作坊的人选。朝廷中的事,刘平现在也只能间接参与,既然要做好锦绫坊,那自然也就不能因政事而废商务。

    接下来这些天,刘平雷厉风行,安插二十四人监理八个作坊,风气陡然转变;又依照五个老人的回报,裁撤铺内将近一半的无能之人,另派人去招募来十余新人,胡萝卜加大棒之下,这些人倒也都开始安生了起来。

    回过头来,除交付给钱运益十顷良田做为盘下锦绫坊的资费之外,为了拓展蚕桑来源,刘平干脆又把其中土地状况合适的三百余顷田地全都以三十抽一的低租税,租给当地的农户,只不过将来种的不是粟米,而是桑树。这些田产也就成了锦绫坊的私产,以后坊内的干茧,大部分都直接从这些桑田和桑农产出,省去了向别处桑农采购的银钱,成本上自然要节约不少。

    铺子虽比天下小得多,却也诸事繁杂,头绪万千。但是刘平这一段时间下来却也办得井井有条。西汉的人,很多商业观念都还未开放,似刘平这样大开大阖之人,实为少数。

    就这样忙了好一阵,锦绫坊可算是走上了正轨,刘平欣慰之余,再歇下来的时候,已经是来年的早春了。

    这一天,春风和煦,刘平忙完了锦绫坊的事情,回到宫内,安坐看书。刚翻得半卷,就听外面鼓乐大奏,人声响动。啪啪啪地,宁钟一阵风地跑了进来,气喘吁吁道:“朝廷使节,使节又来了,王爷让你马上沐浴更衣,过去接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