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光影逆流时 » 第84章,茶香四溢,做一会茶农

第84章,茶香四溢,做一会茶农

    2017年全世界发生了很多大事,高考状元说出了那句:“知识不一定能改变命运,没有知识一定改变不了命运。”惊醒了许多人。随后,人工智能打败了世界围棋冠军,让人们不得不再一次开始思考人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网络世界里,虚拟的比特币开始疯长。“豫章书院”这个惨无人道的学校被曝光出来,反映出了一大堆社会问题,余杭保姆纵火案的发生,更是让人再一次开始了对人性产生怀疑。

    当然,也有更多的好消息,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下水,世界上第一台光量子计算机诞生……

    这些大事无一不在影响着整个人类的生活,这对于生活在最底层的陆晓甜来说,这一年最大的事情,只有两件,白庭飞自杀了和她本人患上了抑郁症。

    刺激兴奋的可可,浪漫浓郁的咖啡,还有自然清新的茗茶,乃是当今世界,全人类所公认的世界三大饮料,而茶无疑正是这三者之中,最受人喜爱的了。

    在长达五六千年的华夏文化历史之中,晚来后辈茶圣陆羽却能够凭此与孔孟老庄等先贤并驾齐驱,同列于中华十二圣之中,可见茶的意境之深远,地位之崇高。

    小小一片茶叶,雅俗共赏,却成为文化的底蕴与内涵,承载起的确是一个个文明的道统,无论高贵还是平贱,无论高雅或是低俗,一盏清茶,半世浮梦。

    别看这样一片小小茶叶,其中门道却极为讲究,按照其工艺制作划分,茶香茶色划分,全世界的茶叶大可分为六类,绿茶润泽鲜爽,红茶香甜甘醇,青茶清冽回香,黄茶清悦明净,白茶清澈淡凉,黑茶深厚醇和。

    这六种茶中,罗宋最爱的不是茶中珍品的白茶,也不是茶中圣品的乌龙茶,而是黑茶。尤其是其中的普洱茶,才是他此生的最爱,罗宋不过翩翩一少年,未经人世浮沉,更不懂得浮生若茶,只是偶尔喝喝茶,不敢附庸风雅,不爱茶,更不懂茶。真正的让他从一个叶公好龙的外行之人,转变成为一个持茶,爱茶之人,却是因为一个人。

    因为一个人,恋上一座城,因为一个人,改变一种习惯,因为一个人,深入一种文化血脉,因为一个人,置换一种心境。

    这座城叫做普州,当然,它有一个更加古老的名字,叫做普洱。于是,便有一种茶因地得名,叫做“普洱茶”。再然后,少年便从此爱上了茶道,走入了茶文化之中,便有了品茗的习惯,这世间也就多了一个爱茶之人。

    仲夏已过,秋凉未至,初次踏入这片神秘土地的罗宋,睁大自己好奇的双眼仔细打量着这个极有可能成为他第二故乡的神秘之地。

    天地四时,分为春夏秋冬,植物生长多数为一年一季,春雷发芽,夏日生长,秋收果实,冬雪休眠。但是对于生长在这片土地的普洱茶来说,却不同于大多数的植物,有着春夏秋三季生长时光。

    当然,对于茶叶来说,必然还是以春茶为最好,可惜罗宋却未能赶上那样的好时节,只赶上这一年的最后一季,秋日谷花茶。

    听陆晓甜母亲说,头春茶苦涩味重,刺激性强;正春茶口感醇厚,香气饱满;除此之外最好的便是这秋茶了。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天是生长的时令,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所以在这两个季节里的茶叶,最为符合时令,符合天意,当然也最为符合人意。

    是故,在这两个季节之中所采之茶也是极好,便是“春尖”和“谷花”了。

    罗宋第一次踏入这片土地的时候,就被这股清柔醇和的意境所感染,不禁感慨,不愧是茶之故乡,茶之王国。即便是走在乡间的小道上,若有一股清风扑面而来,随之而来的,也会是一股阵阵的清冽芬芳。你会不自觉的沉浸在这种意境之中,似有汩汩清泉自山涧经过,又似阵阵微风轻拂茶海林涛。

    陆晓甜的爷爷笑容可掬,一边抽着水烟,一边给罗宋介绍起了自己这些年的珍藏。说着,还泡了一碗,给罗宋这个外行讲起了茶道知识。

    罗宋接过板凳,就那样坐在老人家身旁,仿佛是坐在了自己爷爷身边,捧起一碗香茶,仔细地端详,轻轻飘在其中的一片茶叶,怔怔出神。就是这样一片小小的树叶,究竟是如何征服了全世界超过一大半的人,使得他们都爱上了茶叶,并且从此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茶道文化?

    自然之奇妙瑰丽,当真妙不可言。

    在与村中老人的聊天之中,罗宋逐渐了解到了一些新的知识,儒家言天人合一,道门讲道法自然,佛教又说心灵感悟。所谓三才者:天,地,人。细细品味,方知古人文化之博大精深,宇宙至理,天地奥妙,莫不在于天地人三者和谐的统一之中。

    农村之人,的确更加淳朴,也更有善意,得知罗宋算是陆晓甜的好朋友,担心陆晓甜的事情,过来家里做客的时候,一家人都极为开心,这让罗宋之前准备了一大堆的应付人家盘问的话语,居然一句也没有用上。

    此时此刻,陆晓甜的爷爷居然还给罗宋泡上了茶,聊起了天。

    中国不愧是早已将茶道文化融入于骨血的古老民族,真正已经将茶道之理融入到了自然大道之中,依据天地四时,时令气候的变化,地理经纬,不同区域的位置,也早就于茶道之中窥探到了一丝天机。

    “普洱茶又分为生茶,熟茶两种,生茶发酵程度较低,关口感强烈,茶汤清香,苦中带涩,具有活力和天然神韵;一饮而尽之后,有一种涤荡心灵的清澈之感,提神醒脑。”

    “熟茶则不然,红浓明亮,含有诸多有益人体的菌种,可暖胃也可养胃。”

    罗宋连连称是,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

    陆晓甜的爷爷用着一口浓重的方言,一边抽着水烟,一边和罗宋讲着自己的私货。

    或许是在西南呆久了,又或许是觉得老人家亲切,也有可能是因为工作的原因,见的当地人多了,罗宋居然惊奇的发现,老人家说的话,他虽然不能完全听懂,却也可以用普通话翻译出来个大概。

    现在陆晓甜的爷爷给罗宋泡的这一款,便是他珍藏多年的熟茶。

    陆晓甜的爷爷告诉罗宋,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茶,还有着不同的功效。

    比如春季,正是人体舒发之际,可选熟茶或生熟混拼,祛除体内寒气,促进阳气升发,消除春困。

    再比如夏季炎热之时,一杯生茶下肚,清热解暑,可中和暑热。

    到了秋天则与春令时节类似,但到了冬天,却完全不一样,可多泡几杯熟茶,御寒保暖,强身健体。所谓养生之道,不过“顺应天时地理之道”八字而已。

    罗宋一脸崇拜,实在没有想到文化程度极低的老人家,也能说出如此大道之理来。

    老人家笑道:“唉,这有什么,我们茶农种了一辈子茶,喝了一辈子茶,要是不懂,那才是笑话。现在不是都说与时俱进吗?我们虽然老了,不也得学习,不然茶叶怎么卖的出去?”

    罗宋想想也是,术业有专攻啊,任何人都有需要他谦逊学习的地方。

    清晨起床,推开房门,星夜的余晖尚未完全散去,天边的启明星的光亮越发暗淡,一边催促着羲和西归,另一边,又召唤着旭日东升。

    罗宋深呼吸一口,张开双臂,拥抱这久违的深山林海,远处的西门岩子深藏于云海之上,依旧保持着它的神秘,相传,那里便是普洱茶的最早发源之所。

    陆晓甜此时已经早早的起来,从她自己的闺房中走出,来的罗宋这个客人的门前,很惊讶罗宋居然起的这么早。而实际上,罗宋已经是最晚的了。

    陆晓甜关切问道:“你怎么不多睡一会儿,起这么早?”

    罗宋道:“说好了,今天要陪你去采茶的,当然要起的早了,我不是说着玩的。”

    换上一身茶农装束,罗宋也跟着陆晓甜一起去过起的农家采茶的生活。

    陆晓甜略带歉意道:“起的太早,是不是不习惯?”

    罗宋伸了伸懒腰,打了个哈欠,洒然一笑道:“不会啊,本来就是我自己要求的,和你们去尝试一下采茶的乐趣,而且我也是农村人,以前早起干活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只不过现在有点懒了,正好可以改一下这个懒散的习惯。”

    陆晓甜的父亲早已经去上班了,陆母早早的做了早饭,几人吃过,陆母便要去茶厂上班,陆晓甜的弟弟也要去小学上学。而陆晓甜和罗宋也要跟着陆爷爷,陆奶奶一起出山去采茶,就此开始晨兴理荒秽的一天。

    陆爷爷,陆奶奶早已经头发花白,如果是城里人这般年纪,现在肯定还在与周公对弈,或是早起打着太极拳,跳跳广场舞,了此余生,而身处农村之中的老人家,并没有这么幸运了,他们依旧得为了生活而忙碌奔波,不过也正是如此,这些老人家的生活作息也更加规律,身体却更加健康。

    罗宋不由得会想起自己的爷爷奶奶,农村人就是要每日起早贪黑,一天如此,一生亦是如此。

    看着和他们一样,穿着便装,背着竹筐的罗宋,陆晓甜的爷爷有些不好意思,笑起来越发的可爱,毕竟罗宋远来是客,让人家和他们一起干活,多少有些不符合待客之道。但罗宋却不觉得有什么,而且,他这是第一次来陆晓甜家里面,还是应该给老人家留下一个好印象才对。

    踏上这片神秘的土地,罗宋有些目睹了整个普洱茶的制作工艺。

    茶叶的好坏,从最初的采摘就已经有了分别,当然,最为根本的分别,水土和品种,那就属于另外一个话题了,更莫论,古树茶与灌木丛茶树的区别。

    如今市场之中所流传的十之八九都是灌木丛茶树,这也无可厚非,如果全部都是古树茶的话,茶道文化也就不会如现在这般流传深广了。

    普洱茶属于后发酵茶,清香而不失醇厚,平和又带有迅猛,甘甜的味道之中,带着一股霸道之感,这是后发酵的普洱茶,区别于清茶,绿茶,白茶最根本之处。

    芽尖的大小,芽尖与茶叶搭配的比例,以及茶树所处的温度,环境,土壤肥力,向阳或是向阴,这都是构成茶叶成色的因素。

    蜿蜒盘旋的山路,两侧的草木将醒未醒,还在雾气中迷茫。

    薄雾还未消散,天色还有些阴冷的气息,走路去茶山采茶大概需要半个小时左右,还要经过一条小河,小河的尽头在低洼处形成一片湖水,看起来美丽而幽静。罗宋不知道那片湖水叫什么名字,而且,罗宋更加不知道的是,将来的某一天,那片湖水将会成为他一生的阴影。

    走过小河的时候,河上简易的搭了一座木桥,很有江南水乡的感觉,罗宋第一次走还有些欣喜。

    罗宋问:“这个没问题吗,不会榻吧!”

    陆晓甜笑道:“人走又不是车走,当然不会塌了。”

    穿过小桥,走过芦苇丛,在往前走一点就到了茶山脚下,这个点,不止陆晓甜一家,村子里,陆陆续续已经有不少人来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