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谁说我大宝剑不利的? » 第八章 不留后患

第八章 不留后患

    听完沮授的介绍,袁绍才发现冀州的时局,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乐观。

    并不是所有人都是穿越者,能明白历史的走向。

    在当今的大势之下,占据幽州,扫荡了青徐的公孙瓒,看起来确实比袁绍更有钱途。

    主动倒戈投降公孙瓒也是正常的。

    但是袁绍没有想到,居然有八成的世家都倒向了公孙瓒。

    袁绍不禁感叹原身能走到四州霸主的地位,那可是不容易呀!

    不过,沮授马上就给袁绍带来了一个好消息,虽然说有八成的世家倒戈,但是那八成世家都是小世家,影响力只在一县之内。

    大世家,比如广平沮氏,就是沮授所在的世家,比如无极甄氏,比如清河崔氏,这些世家都没有下场。

    袁绍一想,也明白了其中缘由,像这些大世家,根本就不需要去冒险博弈。

    他们只需要待在原地,坐等新的统治者过来和他们达成合作。

    不过,虽然说这八成的世家不是大世家,但也让袁绍极为头疼。

    因为这些人担任的是中层和下层官员,少了他们,整个冀州都很难运转起来。

    沮授似乎看出了袁绍的难处。

    “袁门乃天下士族之首,只要主公振臂一呼,许以厚利,再加上此次大胜,不出几日,主公就能收到他们的拜帖。”

    其实这些事情,在沮授眼里都不算事儿。

    那些小世家都是墙头草,谁给好处就跟着谁,完全没有尊严!

    完全不像他们这种大世家,可是得加钱的!

    听了沮授的解决方法,袁绍只觉得胸闷气短,问题是这样解决的吗?

    那许给他们的厚利是什么呢?是百姓?亦或者百姓的财产?

    这样就算他统一了天下,那是百姓天下还是是士族的天下。

    那么能否一统,便是一点都不重要了。

    袁绍沉吟一刻,下令道,“先联络其中一部分世家,只用维持住冀州最基本的运转就行了。”

    “那那剩下的呢?”

    袁绍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广平沮氏,更名为冀州沮氏,或者是河北沮氏怎,你觉得么样?”

    沮授不明白袁绍的操作,只道了两声,“不敢。”

    袁绍挥了挥手,只留下了田丰,沮授,还有几名心腹大将,剩下的人全遣出去。

    袁绍明白,沮授之前能为韩馥献策,现在也愿意给他建言献策,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让沮氏发扬光大。

    这个机会,袁绍给了。

    待人都出去了,袁绍正色道,“我有一道机缘赠与你沮家,但等代价是与冀州世家为敌,你可敢?”

    沮授的眼里闪出精光,但他并没有丧失理智,这代价可不小啊。

    沮授的这次思考很久,足足过了一炷香的时间。

    一炷香后,沮授深吸一口气,“主公,我敢!”

    “我于南华所赠天书上得到一机巧之物,用之,则百姓可倍耕其田。”

    “一倍有余?”

    袁绍轻轻点了点头,他相信沮授的才智,应该能意识到这个东西的价值。

    果然,沮授听后,他的呼吸都急促起来。

    沮授抬头看向袁绍,认真的问道,“主公所言,是否为真?”

    袁绍当然问心无愧,“必不诓你!”

    得到了肯定的答复,沮授答道,“沮家,愿做主公手里的一把刀。”

    “好!”

    袁绍满意沮授的选择,能以利驭,是个好品质。

    他之所以给沮授,是因为这东西他不敢给袁氏。

    真论起来,目前袁术的实力,比他还强上三分,袁家这个渠道他不能用。

    一旦用不好,整个局面就会瞬间失控。

    袁绍又问道,“有了这个东西,能给赵将军配人马几何?”

    沮授细思量了片刻,“求稳的话,可建制三千。”

    袁绍拍板定下了这个数字,现阶段要太多骑兵,确实没有用武之地,三千骑兵先练着就行。

    众人刚要退下,袁绍又把他们叫住。

    “你们帮我……”袁绍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

    颜良文丑没有丝毫异议,他们本就是袁家家将,袁绍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就干什么,没有什么需要讨论的。

    赵云也跃跃欲试,暗杀别人,他认为不光彩,但要是能取得胜利,稍微用下也无妨。

    众人屏住呼吸,静待从袁绍口中吐出的名字。

    “荀谌。”

    不光是赵云,就算是颜良文丑都懵了,荀谌不是自己人吗?

    田丰和沮授若有所思,好像明白沮授对他们动手的原因是什么了。

    同时,他们也浸出一身冷汗。

    要是他们不真心相助袁绍,现在名单上的人估计要加上他们吧?

    “荀彧,郭嘉。”

    还没完,袁绍又吐出了两个名字。

    袁绍又不是圣母,这几个人不追随他,难道还要留给曹操来威胁自己吗?

    说完袁绍就下去了,计划就由手下的安排就行,他插手的话,很多行为都会显得突兀,容易招疑。

    袁绍下去之后,田丰和沮授对视一眼,看来他们的主子,可是谨慎的很呢。

    ……

    长安城,董卓也是收到了袁绍和公孙瓒的战报。

    看完之后,肆无忌惮的笑声便回荡在空旷的朝堂之上。

    “哈哈哈哈,就他们这样,怎么好意思打我的?简直是贻笑大方!”

    李儒捡起战报,仔细揣摩起来。

    他就很好奇,公孙瓒怎么输的,这大意到什么程度了?

    “文忧啊,你怎么看?要不要我趁机拿下他们二人?”李儒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吐槽了董卓一下。

    整天想这些有的没的,不如多上几次早朝摆摆威风。

    “不妥,两人实力较强,千里跋涉,获胜可能性很低。”

    可能是太久没打仗了,董卓有些心痒痒了,“那我们帮助其中一方打另一方,怎么样?”

    “不怎么样,我的建议是假天子之诏,差人前去和解。”

    “这样做有啥好处?”董卓不懂就问。

    李儒心里疯狂吐槽,还有啥好处,不来打你就是最大的好处。

    “袁绍与公孙瓒,乃当世之豪杰,用兵易险,当以安抚为主。”

    董卓有些失望,看来不能打硬仗了,只好进宫去硬打仗了。

    看着董卓离去的方向,李儒扼腕叹息,他感觉,董卓的好日子快到头了。

    本来是汉鼎的有力角逐者,怎么成了今日这番样子,自己要找新的主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