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华夏风雨情 » 第053章 欲加之罪

第053章 欲加之罪

    太阳挂在东方,金灿灿的阳光被薄薄的云层遮去了一小半,稀稀淡淡,让人觉得好生不爽。

    站在宫门口的廉正跟程元焕,望着东方的太阳,心里好似落有雾水,不见多少光泽。

    招呼过一个个从身边走过的同僚,四个眼睛不停地望盼着右边儿,就想着那个人儿早点到来。

    真好,来了。

    一阵欢快的马蹄声听过,装饰威仪的一辆马车向着两人欢腾而来。

    两人一见,欣喜万分,两个步子一甩,迎了上去,欢快地将人从车上搀扶下来。

    “殿下,你怎么才来啊?”廉正问道,似有怨气。

    襄王见他心中似有不平,宽慰道:“不晚,现在刚刚好。”

    说完话,就在两人的陪同下,向朝会的大殿走去,微笑不断。

    程元焕看着襄王容光焕发,霞光满脸,欢言道:“殿下,郑经那件事,我们还用提吗?”

    襄王笑答道:“听我三弟的,不提了,我们想到了的,别人也想到了。这世道,好事无人问,坏事传千里,有可能他们还比我们想的更长远些。”

    程元焕回道:“好,听殿下的。”

    廉正见襄王打消了念头,也不好多说,毕竟曾经的郑经还是有功于朝廷的,也听说过什么恶行。

    三人几个欢快的步子迈过,好像只用三两下,就来到了奉天殿前的广场上。

    益王见襄王到来,将脸上的忧伤扯下半分,走了过去,有些苦闷道:“四哥,我母妃传来信儿,说那事有些玄乎,父王好像有些犯难,飘忽不定。”

    襄王笑答道:“九弟,不用怕,没事的。”说完,引领着三人直步奉天殿。

    殿前的玉石阶前,是一个由玉石铺成的阔大场地,百来号官员按品级高低依次站好,左武右文。

    襄王四人走了过去,分别找好各自的位置,插入队伍中,安安静静地等待着开朝。

    小过一会儿,鞭响,钟鸣,殿门敞开,开朝了!

    两条长长的队伍慢腾腾地向金銮宝殿走入,渐渐地分成四列,随着最前边四人停住脚步,队伍不再往前。

    盛装威仪的皇帝陛下,在董公公的搀扶下,从龙椅的右手边的侧门口走了进来,慢慢地走上了高台,坐于椅榻之上。

    皇帝虽然年迈,但龙袍加身,还是威仪四射,让人见而生畏。

    一等陛下坐稳,随着台上董公公的一声‘跪’,所有臣工欢欢跪拜,俯首贴地,口中欢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接着数拜落地。

    皇帝受过众臣工们的大礼,张开难能可贵的笑脸,欢言道:“平身!”

    随着董公公的一声‘起’,臣工欢欢而起,摆好队形,个个英姿勃发,等待开朝理政。

    站在龙椅边的董公公听过皇帝的一声“开始吧”,对着台下大声喊话道:“陛下开朝,共理天下大事,有本奏来。”

    臣工们听过声音,屏住呼吸,倾听着那方先有动静,来个顺势发挥。

    一见没有人想先开口,一位文官一个奋勇争先,从中间那一列的中间位置走了出来。

    只见他手提奏本,迈着温雅的步子,跑到最前边站好,低头俯身,双手举起奏本,大声喊道:“陛下,臣有本上奏。”

    董公公一见,从台边走了下来,接过奏本,走上台去,俯身递给坐在高位的皇帝陛下。

    陛下打开折子,看了看,温言道:“查爱卿,你有什么话就说吧。”

    查大人一听,心儿舒畅,轻舒秀眉,满转秀眼,抬起头来。

    将犀利的眼光甩了出去,牙尖嘴利地说道:“陛下,上党郡郡守袁成焕,玩忽职守,天灾不赈,匪盗不剿,以致饥民满郡,盗匪四起,已到恶犬不吠,公鸡不鸣了。”

    站在第一位的胖子走了上前,喜声喜气地问道:“查卿,你说明白点,怎么就个恶犬不吠,公鸡不鸣了?”

    查大人一听,灵犀一点,愤懑道:“太子殿下,恶犬被砍头,公鸡被拔毛,拿什么吠,拿什么鸣啊!”

    太子一乐,对着殿门外大声喊道:“袁成焕,你可知罪?”

    只见门外疾跑进来一个人,一把跑到陛下的椅榻前边,跪倒膜拜,莫不做声。

    皇帝将奏章向他头前扔了出去,对着伏在地上的袁成焕温言道:“你看看,人家参你的这些事,到底属不属实。”

    袁成焕微微抬头,捡起地上的奏章,认真的看了起来。

    看到最后一个字,冷冷一笑,然后拜倒在地,朗声道:“臣有罪,臣上负朝廷,下负百姓。臣愿意领罪。”

    言语一出,那个上奏的文官与那个肥胖的太子喜笑颜开,欢乐不断,整得其他人都不敢站出来为袁成焕说话。

    皇帝见之,心里难受,对着趴在地上的袁成焕道:“有盗匪为什么不去清剿啊?袁成焕。”

    伏在地上的袁成焕道:“回禀陛下,不是没去清剿,只是每次清剿,那些流民就投降,可没过十几天又上山去了。”

    太子气闷道:“你这个废物,既然这样,你还要他们投降干什么,就地正法不就行了。”

    袁成焕听过,哀叹一声,苦言道:“太子殿下,他们都是我大夏国的子民,周将军下不了那个手。”

    皇帝一听,询问道:“怎么投降了又上山去了,难道他们就那么喜欢做盗匪?”

    袁成焕回话道:“陛下,都是臣无能,没办法生产钱粮。他们投降了,府衙也只能救济十来天的粥水,其他的没办法帮他们解决。他们在天灾下,为了活命,连土地都卖了,什么都没有,拿什么为民啊!”

    皇帝很是不解,询问道:“朝廷不是给你拨了一百万两吗?就是不够,你也可以到地方募捐啊!”

    袁成焕回道:“陛下,朝廷拨的那些赈灾银两,听说是有一百万两,可到我手上的,却只有二十万两。况且地方上的那些豪绅商贾,要他们出点钱,就好比要他们的命,还把我当成强盗给赶了出来。灾难越重,物价越高,连我家的孩子都只能天天喝粥水度日,就别说其他的穷苦人了。”

    皇帝一听,温声道:“你站起来说话吧。”

    袁成焕站了起来,一张脸黑瘦黑瘦,已无半两好肉,不是那两个眼珠子还携带着几丝友善,简直就是从坟墓里爬出来的野鬼。

    其他同僚们一看,赶忙转过脸去,生怕脏了自己的眼睛,没见过这种不要脸的人。

    皇帝见着袁成焕那张干瘦的黑脸,也觉得有些恶心,就想打发他离开,赶紧开口道:“你什么时候回去啊?回去的时候,到户部领五十万两银子带走吧,这样就没人敢吃你的银子了。回去后,匪还是要清剿的,愿意投降的,你就帮他们要回土地,好好地安抚。对待当地的那些豪绅商贾们,也无须太客气了,苦命人要是都死光了,世间还会有富人贵人吗!要是实在不行,就杀几个人给他们看看,看看是土地重要,钱粮重要,还是人命重要。出了事,都算我的。”

    袁成焕一听,极为感动,原来还有一个愿意帮我的。

    心儿一个激动,两脚一软,跪拜在地,大声哭泣道:“谢陛下!谢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好像不想看见他,好像看到他,就像看到了自己过错一样。

    他是皇帝,怎么可能会有错呢!

    一个没控制好情绪,一个激动,一个大声道:“袁成焕,你回馆驿去吧,好好想想,怎样才能把朝廷交办的差事办好。你要记得,你是地方长官,那里你最大,要多问问自己,什么是‘路不拾遗’,什么是‘夜不闭户’,去吧!”

    袁成焕就地拜了几拜,站起身来,迈开大步,向殿外走了出去。

    皇帝望着袁成焕远去的背影,对着太子道:“太子,他袁成焕这回要是再出什么事,你就去上党做郡守吧,不用再回朝了。”

    太子一听,汗毛一竖,小声道:“是,父王。”

    给那个举报人就是一脚,怒声道,“没用的东西,还不退下。”

    举报人查大人一听,拜别陛下,退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