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慈父 » 第9章 幼儿园

第9章 幼儿园

    “殿下,您还是别难为我了,若是被娘娘知晓,定不会轻饶奴婢的。”

    暖阁中,朱慈燃的贴身侍女绿娥连连告饶。

    起因是朱慈燃跟她闲聊的时候,得知她入宫前也曾读过一些书,识字写字都没问题,于是就想着反正平时也没事,不如跟着她识字练字。

    倒不是说他真的不识字需要人教,明朝所用的繁体字与现代的简体相较而言,很多字已经相差并不大了,只是剩下的一些生僻字,可能还需要连蒙带猜,但稍微联系上下文也能大概猜出来是什么字。

    只不过他想试试,现在拥有了强大记忆力的自己,学习能力是怎样的,是不是真如同故事里那样无论学什么都手到擒来。

    他记得写出天工开物的宋应星好像就是过目不忘,所以他学东西特别快,什么都学得进去。

    而其次他主要也是想顺便练一练字,在后世时他用的都是水性笔、钢笔一类的硬笔,虽然对毛笔这种传统软笔很感兴趣,但却因为种种原因,从来都没有机会接触和练习。

    现在总算有条件,也有足够的时间闲下来去接触与学习了,他肯定不想错过。

    另外,他也想着,或许可以借这个机会,悄咪咪的练习一下,然后给他老爹一个惊喜。

    既然打算做神童的人设,不如就从现在开始。

    但绿娥因前几天的朱慈燃突然身体抱恙的事,被吓得有些胆小,现在稍微有些出格的事,她都不敢做,更别说像这种极有可能触犯条例的请求。

    她现在宁愿什么都不做,也不想犯错,以免再经历一次皇后娘娘的怒火。

    朱慈燃不是强人所难的人,在得到答案后,只能就此罢休。

    同时,他也突然意识到,自己现在的身份、环境都和前世不一样,尤其是自己身为皇子,教育权可不是随便阿猫阿狗都能得到的,这背后必然涉及到复杂的权力斗争。

    除非....

    他脑子里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这想法他越想,越觉得可行。

    不过在经历前几天的事情后,他还是告诉自己别着急,于是他强迫自己静下心来,数着手指把这个想法可能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好的坏的,可能会出现的结果,全都推理了一遍,直到大脑开始疲倦他才停下。

    经过仔细琢磨一番后,他最终做了决定:整!

    先不说这件事对自己的好处多多,并且它还很适合用来试探老爹对自己的态度,再说了反正是尝试而已,试试看呗。

    于是他眯了会,让大脑得到了一些休息后,便让绿娥带自己去找老爹去。

    绿娥也不知此时陛下在何处,不过她知道有人知道,于是派着便了守在门外的公公去打探一番,得到消息后,便牵着朱慈燃出了门。

    木工房内,朱由校把刚做好的玩具随手放在了一边,魏忠贤赶忙上前奉茶,随后又立于一边。

    “盐税一事如何了?”

    他端起茶碗喝了一口,开口问道。

    “陛下,老臣已经安排人去江南探查,预计最晚下月就会有消息传来。”

    听到皇帝开口,魏忠贤连忙上前探身,恭敬地回道。

    “嗯,办的不错;”

    “事关重大,此事须要仔细小心些,好好办,别让朕失望。”

    “是,老臣知晓。”

    魏忠贤深深埋下头去。

    朱由校端起茶杯又抿了一口,好像想到了什么,又开口问道:

    “关于燃儿读书一事,你有何想法没有?”

    作为曾经严重缺乏父爱的他,现在转身也成为了父亲,他对宝贝儿子学习这件事,那可不谓不慎重。

    按理来说,此事已经吩咐内阁,让大臣们参谋举荐了,他只需坐等结果便可。

    但自从了解过一些事后,他对此内心便产生了些疑虑。

    大臣们也是有好有坏的。

    并且,相较于那些外臣,他反而觉得魏忠贤这个内臣更让他安心一些。

    魏忠贤心中一禀,知道陛下为何发问。

    涉及到未来储君的教育一事,牵扯甚广,他此时掌权也才一两年,手底下人才也没几个,故谨小慎微性子占据上风,他不敢乱说。

    但陛下发问,自己又不能不答,于是小心斟酌一番后,他慎重的说道:

    “回禀陛下,依老臣来看,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切不可急躁。”

    事情现在才刚开始,百官也都还没给出答案,在此之前,他即使打算插手,也不会随便开口。

    老谋深算的他知道,现在并不是最佳的机会。

    “嗯....”

    朱由校听后陷入了沉思,半响,他放下了手中的茶杯,刚要说些什么,忽然门外传来通报将他到嘴边的话给打断:

    “启禀陛下,殿下求见。”

    “快,让他进来。”

    一听是宝贝儿子来了,朱由校顿时失去了继续讨论的想法,将刚才提起的事抛在脑后。

    他换了一副慈祥和善的面孔,眼角带着笑意,看着那个正小心越过门槛的幼小身影。

    “爹,你在忙吗?”

    朱慈燃一路小跑着来到老爹身前,边跑边问道。

    “诶,朕小宝贝儿,啊?不忙,不忙。”

    朱由校上前弯腰一把将儿子抱在怀里。

    “燃儿是有什么事吗。”

    他调笑着问道。

    “嗯,孩儿有事想求您。”

    “孩儿想在宫内办个幼儿园。”

    朱慈燃说出了自己酝酿许久的想法。

    “幼儿园?”

    朱由校一头雾水,他看着儿子的眼睛,有些疑惑的问道:“这幼儿园是何物啊?”

    “孩儿前两日不是跟您说想读书识字么?您当时还说明年要给孩儿寻名师来。”

    朱慈燃解释道,关于怎么解释,他也提前做好了准备。

    “孩儿这两天闲来无事,今早见绿娥姐姐识字,一时心痒便求她教我,她又说不行,说须要得了爹的旨意才行。”

    “哦,这事啊,这有何妨呢,识字而已,为父答应便是;”

    朱由校笑着说道,

    “但这与你所说的幼儿园又有何干系呢?”

    “哎呀,爹!”

    “孩儿还没说完呢,你先别打岔。”

    朱慈燃撒了个娇,假装生气道。

    “好好好,燃儿说,燃儿继续说,为父不打岔了。”

    朱由校捏了捏儿子的脸,哈哈一笑。

    “还有就是这宫内也太过清冷枯燥了,孩儿身边都是些大人,也没几个同龄的玩伴,孩儿这些日子觉得甚是无聊和孤单;”

    “于是,就想着有没有个解决办法。”

    “这想来想去后,最终还真让孩儿想了个办法出来。”

    “是什么办法呢?难道就是燃儿刚才所说的幼儿园?”

    捧哏朱由校此时也有些明白儿子的意思了。

    “是的,孩儿就想,能不能找些与孩儿同岁的人,然后在这宫内寻个院子,再找些识字的宫女、太监充作老师。”

    “这样一来孩儿又有人陪着一起嬉戏玩耍,又能顺便识字学文,一下就,,就解决了两个问题。”

    朱慈燃把差点脱口而出的‘一举多得’这个词生生又咽了回去;这学小孩子说话太不容易了,稍不注意,就会暴露。

    这番解释是这么说,但其实背后原因却并不像朱慈燃所说的那样简单。

    他早上在跟绿娥聊完以后,不经意间想到了前世自己这个年龄一般就要上幼儿园这件事,而也正是这件事,突然打开了他的思路,引发了他后续一系列的联想。

    首先,自己今后必然要进行各种改革的,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但朱慈燃知道,任何的改革,势必要触犯到一些利益群体,而改革的动作越大,牵涉的群体就越多,所触犯的也就越多,那遭到反对,也越多。

    这也是为何毛选开篇第一章所讲:‘要认清谁是敌人,谁是朋友;要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敌人搞得少少的’这句话的缘由。

    改革要成功,需要正确的方向,成功的案例,还需要一群合适的盟友。

    自己反正以后要搞教育改革,那为啥不从现在开始呢?

    毕竟身为未来太子,教育权本身就是一次利益的争夺和洗牌,封建王朝的潜规则,就是谁家后代能成为太子身边的左右簇拥,未来谁家就能得到更多的权利。

    那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把这件事当作筹码,从现在就进行谋划呢?

    比如,自己现在是不是可以搞个幼儿园,用入学名额,先拉拢一帮人,把那些朝堂上以前立过功、且对皇帝忠心耿耿的‘保皇党’们,先笼络一番,亦或者,用这个方式,把那些非潜在对手的‘中间派’笼络一番,把他们绑上自己的战车。

    就说个最简单的,但凡后代入了这幼儿园跟自己做了同学的家族,无论是功勋贵戚,还是什么党派大臣;

    就说这幼儿园的新学制,你支不支持?

    不支持是吧?

    那你家孩子太聪明了,幼儿园教不了,赶紧领走吧。

    幼儿园毕业了,还有小学,小学完了还有初中,就这么一步一步地,慢慢的,现代私立贵族学校的培养制度,不就建立起来了吗?

    通过这种方式将他们利益跟自己绑定起来,除了没上车的人,那些上了车的,谁又会拒绝呢?

    谁拒绝就给我滚蛋!

    那么这样一来来推行现代教育制度改革的阻力,是不是无形中就会减少许多呢。

    身为后世而来的朱慈燃,对后世与各项利益绑定的教育行业,实在是清楚不过。

    并且这么一弄,后续操作也顺理成章。

    你幼儿园毕业了,小学要不要上?

    然后初中,高中,最后大学。

    把一整个学制改革,分化成至少四五个以上的阶段,而每一个阶段,都控制好规模。

    就这样一步一步,让新的教育模式,跟着自己的年龄一同成长,等到自己二十多岁成年了,这新的教育模式,也基本就成熟了。

    到那时,再以此为试点,慢慢开始推广全国,同时开始探索全民教育的可行性。

    朱慈燃相信,这二十来年里,只要不是特别蠢的人,基本但凡稍有眼力见的,都会默默把自己家的后代送进去。

    如此一来,温水煮青蛙,

    与此同时,还能在这个过程中去影响与团结一批人,而这些人,身为既得利益者,面对新政策的推行就不会这么抗拒了。

    朱慈燃相信,只要这些人的后代们,每天跟在自己的身边,那么自己未来的想法、喜好就会被他们研究和琢磨。

    上有所好,下有所行。

    无论哪个朝代哪个时期,有野心的人,都会选择投其所好。

    所以,这是一个一本万利的事情,并且执行难度也不高。

    而此时的另一边,朱由校并没有想到儿子想的如此深远,但他同样认为,此事大有可为。

    因为在他看来,这所谓的“幼儿园”,就很适合给儿子提前寻些潜邸之臣。

    这些和儿子朝夕相处,一同学习长大的幼童们,未来必然是儿子的坚定支持者。

    这么一想,倒是让朱由校颇为惊喜,他没想到儿子所说的竟然是这样的事,并且还有意外惊喜。

    或许很多皇帝,都对儿子揽权和培植势力一事敏感忌讳,但这类人里,必然不包含朱由校。

    童年痛苦经历让他比谁都渴望父爱,而也正是因为有父爱匮乏的痛苦与难过经历。

    所以物极必反,如今轮到他做了父亲,那么势必就要弥补自己当年所受的那些亏欠。

    所以这对别人来说或许敏感的事,在他心里没有半点芥蒂,不仅如此,他还很乐得其成。

    这一点有个很好的参照物,那就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与他的宝贝儿子朱标。

    朱由校甚至现在已经想到了该召见哪些大臣、勋戚,来让他们把子孙送到这个幼儿园里来。

    “父亲,父亲?”

    朱慈燃叫了半天,他有些无语,怎么说着说着你还开小差了呢?

    “啊,啊?何事?”

    朱由校突然从沉思状态被惊醒。

    “孩儿说了半天,您是同意还是不同意,给个话啊。”

    他有些郁闷,自己说了半天,结果老爹在发呆。

    “同意,怎么不同意呢?这是好事啊,为父当然同意。”

    朱由校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