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慈父 » 第83章 解释(二)

第83章 解释(二)

    “工人?工人们会购买吗”

    张嫣问道,

    “会,他们必然会!”

    朱慈燃一脸自信地说道。

    “哦,这是为何?”

    朱由校露出好奇的表情,

    “因为天性!”

    朱慈燃道,

    “天性?”

    众人一脸好奇的望向他。

    “是的,天性,”

    “正如人饿了想吃饭,渴了想喝水,没有衣服穿的时候,想有一件衣物御寒,没有居所的时候,想要一间遮风蔽日的房一样;”

    “这就是人的天性!”

    “而吃饱了就想吃好,穿暖了又想穿好,有了居所,就想要房子又大又亮堂;”

    “这,也是天性!”

    朱慈燃最后总结道:

    “追求美好生活,是刻印在所有人心中的天性!”

    “所以,有一点是能确定的,他们不买,绝大概率是因为,他们买不起,而不是不想买!”

    “那就是了,就算他们想买,可他们囊中羞涩,也付不起购房的银钱,你又当如何?”

    张嫣捂着嘴揶揄道,

    “总不能让你父皇掏钱替他们垫上吧?”

    “为什么不能呢?”

    朱慈燃闻言,嘴角露出了诡异的笑容。

    “父亲拿出一笔钱,以借贷的形式,用来给他们买房;”

    “而还款,则让他们以工资的形式来按月逐步偿还!”

    “燃儿说什么胡话呢,”

    张嫣娇嗔道,她以为儿子在说着玩。

    “孩儿是认真的,”

    朱慈燃看向了张嫣,

    “孩儿听有匠人说,他们平日里买房购产,亦或做其他事物时,若是缺少银钱,则会向人借贷;”

    “民间百姓对借贷一事,并不陌生,我说的对吧,魏忠贤?”

    说着,他忽然看向了魏忠贤。

    “回禀殿下,关于借贷一事,老臣确实还算了解;”

    魏忠贤连忙站起了身回道,随后又朝着将目光一同投向他的朱由校和张嫣二人,躬身行了一礼后,继续说道:

    “陛下、皇后娘娘;”

    “敢叫二位知晓,老臣未进宫前,也算是蹉跎半生,故与这民间借贷,算是打过不少交道。”

    “这民间借贷,大多讲一个‘九出十三归’;”

    “九出十三归?”

    朱由校疑惑的问道,

    “这是何解?”

    “回禀陛下,这九出十三归,指的是借贷之人,借十两银,而出借之人只付九两,可收贷之时,却要收回十三两,且过期滚利,故民间又称‘驴打滚’;”

    魏忠贤小心地解释道。

    “借出十两,只给九两,却要收回十三两?”

    “这是什么道理?”

    朱由校怒道,

    “这不是欺负人吗?”

    随即他又疑惑道:“如此这般的借贷,那百姓能会认?”

    “这....”

    魏忠贤有些后悔,自己好端端的,为啥要提这个九出十三归呢!

    他把为难的眼神投向了朱慈燃;

    期望殿下能读懂自己的意思,给自己解围,虽然他知道这或许只是奢望。

    不过让他感到意外的是,朱慈燃并没有让他失望。

    “父皇,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孩儿还没把话说完呢。”

    他笑道,算是替魏忠贤解了围。

    没有去管魏忠贤感激的眼神,他继续说道:

    “既然民间能借贷,大家也支持借贷,那别人能做,为何我们不能做?”

    “燃儿,你不会也是想要弄什么‘九出十三归’吧?”

    朱由校狐疑的看着儿子,虽然他对这借贷什么的不太懂,但也听出来了这什么‘九出十三归’不是什么好东西。

    “怎么可能,爹您想什么呢!”

    朱慈燃有些哭笑不得,

    “民间那都是高利贷,孩儿怎么会做这种事;”

    “孩儿打算做的是便民贷,利息不高的!”

    朱由校有些不悦,

    “便民贷不也是贷吗,说到底还不是与民争利!”

    “父皇!”

    “您能不能让孩儿一次性把话说完?”

    朱慈燃发现这么一点点说,越说越复杂,扯进来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了,这样下去,研讨会得开到什么时候去。

    “陛下,您就让燃儿先说吧,说不定,这孩子真有一番计较呢?”

    张嫣在一旁当和事佬,身为孩子母亲,说实话,她对自家儿子还是抱以很大期待的。

    “好好好,就依燃儿的,你先说吧,为父不打搅你了。”

    朱由校也觉得,自己确实好像有些心急,于是稍稍调整了一番心态,开始静心聆听起来。

    “父皇,您听完孩儿所说,就会知道,这便民贷,不仅利息不高,并且对百姓还是一件好事。了。”

    朱慈燃解释道,

    “孩儿的想法,不是光放贷给他们,而是给他们一个由‘培训、助工、安家’等诸多方式合而为一的综合性救助政策。”

    “就拿魏忠贤来举例吧,”

    朱慈燃说道,

    “假设魏忠贤是一个在京城无籍在身的外来户,虽年轻力壮、或有一技之长,但却因种种原因,找不到合适的活计,每月能赚取的银钱有限,或许能勉强裹腹,又或许连裹腹都难;”

    “那么这种情况下,他必然会在京城未来‘清户’之时榜上有名;”

    “若是往常,他或许就会被要求遣返原籍,亦或者去往京城百里之外,自谋生路。”

    “但现在不一样了,”

    朱慈燃说着,指了指黑板上的‘工坊区’这三个字,说道,

    “他可以报名前往由资管局下属企业开设的各工坊,在经历筛选、培训、考核后,得到一份录用契约(合同),其一旦被工坊招募,就能在其内做工,每月固定时期发放月俸,按时按量,不会克扣。”

    “而同时,工坊将为其提供一日三餐和职工住所,还有日常工作时,所用衣裳、鞋帽(工作服);”

    “您说这些人,是不是会愿意这么一直做下去?”

    在场的几人,闻言纷纷点了点头;

    确实,之前一个都要被清退赶出京城,别说住所,连饭都快没得吃的人,现在有一个包吃包住,还给发衣服鞋帽,还每月固定发俸,且不克扣的地方,只要是个正常人,都知道该怎么选。

    这些人里,其他人都还好,而魏忠贤则感触最为深刻;

    他当年如果遇见这么好的地方,或许就进厂打工了,而不是挥刀自宫当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