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周之雄风 » 第二百一十九章 席卷长城以南各州府

第二百一十九章 席卷长城以南各州府

    随着耶律休哥的落网,周军开始快速推进,迅速拿下了喜峰口,堵住了辽军南下的大门。这条路径向来是从河北平原通向东北的一条交通要道。喜峰口关扼此要道咽喉,其战略地位之重要可想而知。古时喜峰口一带是汉族与北方及东北方民族交往频繁之地,历代有兵戍守,唐时这里叫卢龙塞。

    与此同时,赵彦徽率兵围攻平州,平州并不属于幽云十六州的范围,是辽国的辖区,不过这里是长城以南,辽军据有此地,非常不利于大周对辽国的防御,因此参谋部制定的作战计划是:一旦攻击幽州得手就要攻取长城以南的所有土地,把辽军驱逐到长城以外。

    看到周军气势汹汹地围了过来,平州的守军就开城投降了,一些契丹的将领不愿投降,就私自率部逃离平州,带着财务一直向东走,他们希望通过榆关回到关外。

    这些辽军要走三百里地,走了许多天,几经艰难才到榆关,本以为可以看到同袍,放他们过关,谁知榆关城头已经更换成为大周的旗帜。不会吧?一直没有周军越过他们啊?难道周军会飞吗?

    看见周军已经攻取了榆关,筋疲力尽的辽军只好向周军投降,长城以内他们是无处可逃了,更何况他们带着家小。

    现在榆关的守将是宋延渥,他在攻下幽州城之后,就按照计划南下到渤海之滨,汇合事先驻扎在这里的水师,然后挥师北上,直取榆关,封闭辽军东面的通道。

    本来从陆路攻击榆关也很容易,不过,皇上想训练水师的海洋登陆作战能力,参谋部经过推演,推断出即使水师失败也不会影响全局,所以参谋部也就成全了皇上的奇怪举动,毕竟皇上多次神奇插手都收到奇效,让他再次尝试也未尝不可。

    宋延渥知道冬天的渤海会结冰,海冰的范围不明,虽然之前有派人了解过,但实际情况怎么样还需要水师慢慢了解。由于这是一次探索之旅,所以宋延渥并不着急,率领水师沿着海岸线缓缓北行,许多平底小船在周边探路,确保大战船不会搁浅受损。本来两三天的路程走了六天,终于来到榆关的外海,这里距离榆关快四十里地,一片白茫茫的海冰,看不到头,海冰在冬日暖阳的照射下,显得晶莹剔透,特别神奇。

    几经周折,战船终于找到安全的停靠点,斥候、巡逻队、作战部队就开始在冰面上建立登陆场、扩大搜索范围和打探方圆十数里的情况。工程兵们就开始卸货了,他们把大量的物资搬运到冰面上,还有许多马车,有些工匠已经开始把滑雪板支架固定在车轮上,把马车改为雪橇车。。。。。。

    宋延渥在冰面上使劲踩了几下,“嗯,够硬的,厚度足够了。”他看着身披雪地作战服的士兵走在冰面上,稍不留神就看不见了,暗自称赞这些作战服的神奇。

    宋延渥他们是孤军深入,没有援兵的,所以准备工作要做得很充分,当然他们这样突袭肯定出乎辽军的意料,他们是敌后的飞子,一招锁喉,大冬天的,谁想得到周军会从海上来,越过海冰而来?

    做足准备工作的周军开始这趟冰雪之旅,坐在神奇的雪橇马车上,又快又平稳,宋延渥赞叹道:“工程兵的能工巧匠真是巧夺天工,实在是厉害,有他们的助力,我们的作战能力提高了很多,他们真是值得能工巧匠这枚勋章的。”

    走了大半天,周军停了下来,还有十里路不到就是榆关了,前方斥候发回来的信息令人欣喜:榆关戒备松懈,丝毫没有战争迫在眉睫的预感,关城之上没有几个士兵,也许是新年时节,进出关的人也不多。

    既然辽军防守松懈,宋延渥就决定采用偷袭的方法攻取榆关。

    在冰面上等待一个晚上本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火也生不了,怎么过?装备部的能工巧匠们的天才创造再次让将士们佩服,在马车里,碳炉煮开了一锅锅肉汤、大块的肉、烤软了饼子,还有温好的少量高度酒让将士们吃得浑身舒坦,饱餐一顿之后,将士们回到低矮的帐篷里,里面有皮袄铺垫着,避开冰冷的冰面,将士们钻进各自的皮睡袋里睡觉,虽然不算暖和但也能勉强挺得住。

    第二天凌晨,周军将士们身穿雪地作战服,以急行军的速度快速接近睡梦中的榆关,不费吹灰之力攻取榆关,随后把榆关封闭起来,工程兵快速构筑了防御工事,又把战船上其余物资运到榆关,准备迎击辽军的进犯。

    站在榆关关墙上,宋延渥看着厚厚的海冰,喃喃自语:其实这些关城,在冬天就失去了封闭通道的作用,海面厚厚的海冰就是一条康庄坦途,所谓封闭也就是大海不结冰的时候而已,在冬天,这些海边的关城还要不停地凿冰,避免敌人通过冰面来进攻。

    不过这次作战,让宋延渥对于蛙跳战术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如果不是冬天,这样的敌后拦截确实要命,利用这种战术,以后但凡水师可以到的地方,有水师的支持,任何一个据点都可以控制一大片区域,敌人只好处处设防,兵力捉襟见肘是必然的,如果这些据点像棱堡那样牢固,那与周国作对的敌人就麻烦了。

    数日内,周军占领了长城以南的全部军府,封闭了所有长城的关隘,堵住辽军来犯的通道,周军完成了第一个战略目标,下一步就是恭候南下的辽军以及攻取山后各州了。

    幽州城,北伐大都督府。

    魏仁浦、慕容延钊、张永德、李重进、韩通、高怀德等高级将领对着地图,谋划新的对策,虽然原定的作战计划还在,不过如今的情况跟预计的情况出入比较大,需要作出一定的更改。

    “我们是这样想的,如果辽军快速到来,我们在遵化与喜峰口之间的布置还没有完成,就只能在喜峰口堵住他们,不让他们进关了,还有平州、榆关要做相应准备,预防辽军从这个方向突进来。那收复山后各州的部队就不能太多,只需要在山后打下一个楔子即可,后面慢慢来也不着急。与此同时,关南各地的驻军可以部分北移,加固北方的防御。”

    “我们在遵化与喜峰口之间布置多个攻击阵地,如果布置好了,辽军的援军才到,那么喜峰口就可以让出来,放辽军进来,山地兵和羽林卫再堵上喜峰口的北上之路,在喜峰口与遵化之间的山路上给予辽军致命一击,只要全歼这支辽军,辽国短时间内是无力再战,为我们后面的布局争取更多的时间。”

    “至于山后各州,我们要这样。。。。。。”

    第二天,张光翰终于领到了新的作战命令:出居庸关,进攻儒州、妫州,配合作战的还有董遵诲和曹彬的部队。之前的大战,由于任务不同,没有轮到张光翰出战,憋了一股劲的张光翰领命后,马上与董遵诲、曹彬以及参谋人员按照参谋部的计划,制定更为详细的作战计划,又安排了出征前的准备工作,第二天一早,董遵诲就率领骑兵先行出发了,随后张光翰跟进,曹彬做后卫,大军向居庸关前进。

    董遵诲的骑兵速度最快,当天就到了居庸关,周军的斥候继续前往八达岭以外的地区进行侦查,最远的甚至到了妫州与儒州之间的官道附近。

    由于辽国对于周国的进犯没有提前预警,山后各州本来并不直接面对周国,虽然也是辽国与中原各国接壤的地方,不过他们接壤的是依附大辽的北汉,边防的压力不大,最主要的辽军驻地是西京大同府,其他各州的驻军大多还是汉军,并不是野战部队,战斗力有限。

    耶律斜轸当初发现周军入侵的时候,只是向上京报警,并没有向山后各州发出战斗的预警,让山后各州错过了一个提前的时机,也许他并不认为有必要,毕竟析律府才是最关键的,谁知短时间内自己就给团灭了,更无法通知山后各州备战了。

    周军在整个作战过程中,始终设伏拦截西去的通道,让山后各州一点都不知道析律府翻天覆地的变化,直到居庸关易手,极个别逃兵逃到妫州,才让妫州守军知道居庸关失守的事情,妫州守将马上向西京禀告军情,寻求对策。

    耶律抹只是西京大同府的都统,统帅辽军的主力,镇守西京大同府,他是仲父隋国王的后人,为人干练、治军能力强,听到妫州的报警之后,马上就要求山后各州开始戒备并派出八百里加急报告上京。

    由于山后各州兵力有限,无法组建一支有力的野战部队来应对周军可能的进犯,各州唯有各自为政、严加防备,等待上京的救援。

    根据山后各州的情况,张光翰他们的计划是直接攻击妫州,妫州一下,儒州就是瓮中之鳖,传诏而定,因此董遵诲以最快的速度直奔妫州城,以骑兵阻截了妫州的所有对外通道,等待张光翰的到来,至于曹彬,就率部进逼儒州。

    出乎他们的意料,当周军大部来到妫州、儒州城下之时,两州的守将都开门投降,兵不血刃就拿下两个州,这也太轻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