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周之雄风 » 第二百三十七章 内务府的手段

第二百三十七章 内务府的手段

    周军收复河东之后,朝廷马上就兑现承诺,在周军的监督下,按照户籍资料向河东的老百姓发放两个月的钱粮,为他们解决燃眉之急,对于没有户籍的老百姓,就重新登记户籍,发放钱粮。原来的汉军也获得同样的待遇,在封闭集训之前首先发放两个月的俸禄,稳定了这些士兵的心。河东各个州府的官员一律留用,增加三成的俸禄,尽最大限度稳定人心。

    与此同时,内务府的运输车队从东、南两个方向运送大量物资到河东各个州府,缓解各地的物资供应,为平抑物价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内务府再次施展拿手好戏,除了调集工程兵到河东开展搭桥修路、还开始修缮各个州府的城防、军营等设施,并在河东大量招募工程兵,以弥补人手不足的问题。这样一来,把河东的闲散劳动力组织了起来,参与到大规模的基建之中,既加快了工作进度,又增加了河东老百姓的收入,有力地支持了朝廷收获河东老百姓民心的计划,为尽快稳定河东打下良好基础。

    每次控制新区域,内务府都尽可能把当地的无业流民组织起来组建开垦团,在河东亦不例外,新的开垦团很快就组建完毕,在内务府预定的区域开展垦荒种植的工作。

    在这个时代,土地还是很宽裕的,不过内务府并不是见缝插针地四处开垦,而是很有节制地进行开垦,据说这是皇上提倡适度开垦的种植方法,说天下土地很多,没有必然耗尽土地的肥力,尽可能采用轮耕的方式,保持土地的肥力,确保农作物的产量。皇上的这些说法只在内务府内部讲,在内部执行,他不愿意把什么都带到朝廷上,避免不必要的争论。

    皇上的话,在内务府是至高无上的的权威,从来不会受到质疑,似乎从来没有错,从高层总管到中层管事,看着内务府的规模由小变大,日渐强大的实力,都形成一种习惯,也许是崇拜,正如许多工匠所说:皇上乃星宿下凡,来拯救大周的黎民百姓,只要按照皇上说的去做,一定行!

    在收复河东之前,李恒已经接到皇上的新任务,组建多支发掘部队,亲自带队直抵大同府,进行煤炭的发掘工作,李恒每次接到新的任务,都是一矢中的,这次也不例外。

    李恒是拿着北魏时期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而来的,这本书是最早用文字记载有关大同府煤层的自燃和煤炭的开发利用。经过一个月的探测,当李恒看到管事们交上来的探测报告之后,简直是目瞪口呆,皇上的神奇他是早有见识,不过这次更加震撼,煤矿数量之多、预计储存量之大、可采煤层多,平均厚度十多丈。这些煤的质量很好,发热量高,且煤层稳定,易于开采,实在是大周最好的煤炭供应基地。

    以前开矿,李恒都是先募资再开工的,需要入股的商家有点冒险精神,入股的折扣也高。经过多次募资,早期参与募资的商人都知道李恒有点石成金的本事,每次投钱到李恒的项目都大赚特赚,让他们对李恒都有点盲从了。只要有需要,李恒募资是十拿九稳的。

    后来大周钱庄运作顺利了,李恒也稍微改变了做项目的流程。

    如今李恒更多是采用新方法来开展工作,拿着新项目的报告向大周钱庄贷款,然后就去探测矿区、找到矿脉、样品,对矿藏进行预估再去募资。这个确定性更高,当然入股的折扣就少了,但是更符合普通商家的心里,他们能够赚到稳定的钱。

    看着这些探测报告,李恒知道又可以募集到数千万贯银子了,这对内务府来说又是一大助力,这次募资的对象主要是河东的商家、幽云十六州的商家,府州折德扆、还有刘钧,如果李彝殷愿意,朝廷也愿意让他分一杯羹。

    晋阳城,内务府河东分部。

    以内务府名义邀请而来的河东大商户、幽云十六州的大商户济济一堂,数日前,当河东的大商户接到河东都督府发来邀请,说请他们到晋阳参加内务府的一个会议,当时他们都是伸颈挨一刀的感觉,大家都知道兵荒马乱之时,他们这些大商家都是待宰的羔羊,原以为周军宽待河东老百姓真是仁义之师,谁知原来是自己来结账,大多数商家都极度怨恨,当初为什么不竭尽全力支持刘钧抵抗呢?如今大势已去,看来唯有舍得一身财物,换取身家性命,以便日后东山再起吧。

    当这些商家怀着忐忑的心情听完李恒的项目介绍,还有募资方式、合作方式之后,众多商家才知道原来是财神爷送钱来了,李恒的名声早就闻名全国,但凡参与他的项目没有不赚钱的,这些商家放下心头大石,开始盘算应该参与到什么程度,毕竟募资的额度是有限的,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一时间,这些大商家都纷纷举手认股,一千万的额度很快就认购完毕,还有不少商家拿不到份额,希望内务府可以再多募集一些银子。

    李恒看到大家这么踊跃,就安慰大家说:“我们不能为了一点银子而多募资,这样会让参与募资的股东赚不到应该赚的钱,信誉对于内务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大家放心,内务府一直有很多好项目,不过需要分步推出,今天是一个见面礼而已,大家把联络的帖子留下来,下次募资的时候,这次没有机会的参与的商家可以优先参与,当然,已经和内务府合作的商家也有优先权,内务府秉承有钱一起赚的方针,只要想和内务府真诚合作的商家,尽可能做到利益均沾,可否?”

    “好,李大人,下次一定要通知我们,届时我们一定鼎力支持。”

    “放心,下面请大家到旁边展览厅看看我们现在做的项目,了解一下内务府的实力,看看有什么可以合作的项目。我们内务府既有投资开矿、开工厂,额,就是作坊,还有货物贸易,我们需要采购大量的物资,如果你们有货,也可以跟我们合作,我们还有运输队,从事运输工作,反正有很多,来这边请。诸位认购了股份的东家,请在参观完毕后,到会议室商量一下随后开矿的具体事务。”

    内务府招商募资的时候,旁边的一个偏厅里,还坐着几位客人,他们是府州折德扆、定难军的李彝玉,外面李恒所说的一切,他们都听得真切,本来他们也不知道让他们来内务府所为何事,听完之后,王侁就说:“两位大人,内务府的募资项目你们都听到了,朝廷的王公大臣、军队将领除了俸禄之外,还有田地收入、家族营商的收入,如今还有一个新的赚钱方式,就是投资到内务府的项目,之前投钱的人都赚了不少了,不知道两位大人也没有兴趣呢?当然,自己做也行,不过能不能赚钱就要看自己的本事。”

    折德扆当然明白这既是投名状也是皇上的奖赏,问题是自己可以投多少钱呢?太多了,自己的钱袋子空了,以后就难办了,就说:“额,兴趣倒是有,只是要怎么做呢,请王参谋指点一二。”

    李彝玉只是一个带话的人,做不了主,只好说:“大人,末将不能决定,只能回去禀告我家大人,请我家大人定夺。”

    王侁也很清楚,就和盘托出:“两位大人,大同府的这个项目,估值数千万贯,刚才募资一千万贯,皇上的意思是,你们两家每家都可以认购一百万贯。”

    “嘶,末将感谢皇上的慷慨,只是末将没有这么多钱。”折德扆一听这个数字,真是晕了,五十万贯都够呛啊,从哪里搞到一百万贯啊。

    “呵呵,折大人,请听我说,这个额度是指定给大人的,并不是要您马上拿出这么多钱来,您只需向大周钱庄存进部分钱,作为预付款,然后可以抵押部分值钱的东西给大周钱庄,那大周钱庄就会贷款给您,用来缴付这些投资款,您每年会有分红,这些分红有一部分用来抵扣借款的利息,一部分自己拿来花,等折大人方便的时候慢慢偿还借款,贷款两清之后,您就有一百万贯的投资款和每年领取分红。”

    “哦,原来如此,这么奇妙?”

    “皇上说世间财货无数,让有能力的人去赚,有钱的人募资给他们运作就算是雇佣他们来赚钱,有能力的将领应该在沙场上建功立业,学识渊博的读书人应该教化万民,世间事让有能者为之更为合适,而不是让将领守边关,拦截过往商旅、掠夺财货作为军用。”

    听完王侁的话,折德扆有点感慨,皇上真是知道自己的心事啊,折德扆深知没钱难办事,特别是穷困的府州,他们屹立不倒真是拿命来拼,其中之苦确实非常人愿意品尝的。

    “好,王参谋,我愿意认购。”折德扆干脆利落地说。旁边的内务府管事把一份募资认购确认函送了过来,仔细地跟折德扆说了流程。

    折德扆听得仔细,对于不明白的地方提出疑问,管事耐心地一一作答,折德扆仔细地想了一会儿,就说:“我预付三十万贯吧,再把府州的一些店铺压给大周钱庄,算作二十万贯,再贷款五十万贯。可否?”

    “可。”管事干脆利落地回复。

    “你们也不看看就说可以?”折德扆有点惊讶。

    “大人就是信誉的保证,皇上愿意给大人,一定有道理的。”管事坦然地说。

    “哦,那折某就谢谢啦。”

    “大人,这是确认函,等大人的钱存到大周钱庄、府州的物业交到大周钱庄、办好贷款业务之后,内务府将会把一百万贯的出资凭证交给大人,大人要安排一名管事、几名掌柜和从事到大同府,参与组建这个项目,以便监督工作进度和收支等事宜。这上面都有说明的,请大人抽时间看看。”

    “善。折某谢过。”

    “李大人,这是给定难军李彝殷大人的资料,麻烦李将军转告李大人,如果有兴趣,请尽快来内务府河东分部办理手续。”

    “是,末将一定尽快禀告我家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