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周之雄风 » 第二百四十章 榆关之战

第二百四十章 榆关之战

    看着尸横遍野的战场,耶律匀骨和韩匡嗣目瞪口呆,面面相觑,还进攻吗?也许只有一次?队形是不是太过密集呢?但是攻城一方不密集一点太吃亏了。

    两个人商量了一会儿,决定再试一次。既然周军发起城墙上的防守,那我们就可以用松散的阵型全面攻城,顺便派人看看城墙上是什么情况。

    于是,辽军再次派出数千人,扛着云梯、带着盾牌,从多个方向攻击榆关。

    榆关上依然没有见到周军,辽军都提高警惕,一边冲锋,一边举着盾牌,来到关城之下,再次快速登上云梯,希望从多个地点登上榆关,看个究竟。

    周军仿佛看到他们的一举一动,差不多到城墙上了,周军的反击来了,城下的辽军再次遭受密集的轰炸,还有大火,本来以为拿着盾牌就安全的辽军,在熊熊大火中狼狈逃窜,只是这些火粘上了就灭不掉,非常恐怖,后来在地上不停翻滚才侥幸灭掉这些死亡之火。

    在火药雷和燃烧弹的联合打击之下,关城之下的辽军伤亡惨重,周军的攻击范围似乎有限,超出这个范围的辽军安然无恙。

    云梯上的辽军奋勇当先,再次登上榆关之上,在这些登城的将士里,有几个是负责观察的,他们偷偷抬头一看,然后就缩回去,经过多次观察,他们终于知道榆关之内的景象,看到满地变成刺猬的辽军勇士,也看到榆关之内那林立的投石车,刚才就是这些投石车投弹的。他们马上爬下云梯,想跑回去告诉韩匡嗣。

    他们想不到自己一个人也会招来大量的投弹,这几名辽军离开城墙之后就往回跑,城内的投石车再次发射,重新覆盖他们所在区域,在密集的爆炸、燃烧之后,那里成为一片白地,那几名辽军不复存在。

    韩匡嗣看着几名亲信的举动,看着他们跑回来,看着他们消失在烟火中,心疼啊,这些亲信带着榆关的秘密死了,韩匡嗣暴怒啊,大吼:“我韩匡嗣不攻下榆关,誓不为人!”

    连续两次攻击都徒劳无功,白白损失了数千兵马,辽军只好收兵回营,细心的韩匡嗣让人记下周军的攻击范围,又带回受伤的辽军,他想从中找出对应的办法。

    耶律匀骨看着周军狠揍辽军,却是束手无策,只好回营与韩匡嗣商量对策,再派出信使向主帅塔尔汇报。

    榆关城内,宋延渥为了今天的攻击已经准备了好长时间,榆关城墙后方是一排排的井阑,架设了床弩、轮式投石车,根据射程进行了编排,确保发挥器械的最大效用。关外的开阔地上,周军的工程兵们也进行了许多测量,在地图上标注成不同的标号,用于区分,只要敌人进入相应的区域,对应的器械进行投射就一矢中的,例不虚发。他们还对攻击的强度进行了推算,确保数轮打击之后,达到最大的杀伤。

    城墙上也做了周密的应对方案,辽军跳进城墙上那一刻,床弩就发射了,还有一款新式连弩,这是根据马钧的设想,对诸葛连弩进行改造而成的,皇上把它命名为:马钧连弩,诸葛连弩每次可发数十箭,威力很大,马钧连弩的威力比诸葛连弩增加了五倍。正是这些数量众多的马钧连弩,把跳进榆关城墙的辽军射程刺猬,你说韩匡嗣能看到他们打斗吗?

    这些器械中,还有射程更远的器械没有动,根据参谋们的推算,辽军碰壁之后,必定打造大量的攻城器械,用来进攻榆关,周军要保留实力,控制打击的范围,引诱辽军再次踏入陷阱。

    在参谋们的望远镜中,此次辽军的主将也在床弩的射程之内,不过为了等待一个更有价值的目标,暂且没有发动攻击,否则韩匡嗣也不一定可以全身而退。

    周军的两轮反击,效果非常可观,榆关之外,估计炸死炸伤的辽军有数千人,登城的辽军被全歼,有千余人,按照以往的战斗,消灭这么多辽军,周军起码要付出三分之一的代价,也许打上一天也不一定行。

    远处的辽军再也不敢上前,等了很久,也许是纠结该怎么办吧,最后辽军只有收兵回营,舔伤口去了。

    这一仗打得很快,两个时辰不到就结束了,战果辉煌,周军零伤亡,如果不是下了禁言令,将士们必定会欢呼雀跃,大胜啊。

    自从拿下榆关之后,周军的斥候就伪装成辽军的模样,四处打探军情,最远去到来州,所以辽军大部队来到来州的时候,宋延渥就收到消息了,与之前情报司从大定府传回的消息一比较,确认了榆关就是这次辽军的主攻点,宋延渥马上派人向驻扎在平州的张永德汇报。

    张永德和李重进的部队驻扎在幽州,就是等着与辽军进行较量的,收到宋延渥的报告,张永德马上就派人向幽州府的魏仁浦汇报,他的第一集群就根据参谋部的计划开始向榆关靠拢。

    收到辽军的具体动向之后,幽州的北伐大都督府的战争机器马上就高速运转起来,韩令坤接到命令,马上率部到榆关,协助宋延渥守榆关,率领水师驻守在榆关西南方向的王明则结束休整,进入作战状态,准备从海上前进两百里地,对来州实施登陆攻击。。。。。。

    初战受挫的耶律匀骨和韩匡嗣回到大营,马上就下令部分将士去伐木,协助工匠们开始打造投石车、井阑、冲车等器械,又查看受伤将士的伤情,研究防御的办法。

    战前打造器械是个很花时间的工作,伐木、加工、制造要花去大量的时间,不过这些操作在这个时代是很正常的,没有哪支军队会像周军那么奢侈、那么取巧,把器械都做成半成品、组装件,用马车运送到战场,现场组装,即装即用,走得时候又即拆即走;别人大多用木料来打造器械,周军由于炼钢的水平高了,大量采用铁来打造器械的,这些器械的效用比旧式器械好多了。

    辽军花了二十几天的时间打造了一批器械,又在附近的山里挖掘石料,打造石弹,终于凑够了两天的攻击物资,耶律匀骨和韩匡嗣决定再次出战。

    几经艰辛,辽军把大量的器械送到榆关,在上次的那条攻击线前停了下来,经过工匠的估算,这些投石车应该是可以攻击到榆关的城墙的,只要不停地攻击,总会摧毁榆关的城墙,城墙毁了,骑兵就可以杀进关内,到时候关内的周军将束手就擒。

    辽军光是布置投石车阵地、防守阵地就花了一天的时间,还要搬运大量的石弹,把辽军累得够呛。有这么多器械在这里,辽军就派出警戒部队在此轮番值守,等到明天就可以让周军尝试一下石弹的厉害。

    为了提防周军趁夜偷袭,辽军还布置了打反击的部队,仔细盯着榆关的一举一动。

    风平浪静的一夜,韩匡嗣和耶律匀骨说:“看来周军不敢出来破坏我们的器械,他们器械的射程够不着我们。我们可以让他们尝试一下给石弹砸的滋味。”

    “他们敢出来?不怕我大辽铁骑?”

    “话是这样说,问题是他们能来到这里,肯定不简单,就是不知道怎么回事而已。只有攻破榆关,抓到他们的将领才可以探个究竟。今天先试一试他们修缮过得榆关成色如何。反正每天都有石弹运过来,我们可以慢慢砸,直到砸烂榆关为止。”

    “好,我们去砸榆关!”

    韩匡嗣需要一个突破口,所以他要求工匠们把投石车对准榆关的一个位置,准备使劲砸,直到摧毁城墙为止。因此,辽军的投石车布置得相对集中,以韩匡嗣的理解,这十多台投石车砸一两天,估计榆关的城墙就扛不住了。

    在投石车附近,辽军列阵以待,以备不时之需。

    韩匡嗣远远地看着投石车阵地,又看看榆关,他期待着辽军投石车砸毁榆关的那一刻。

    正当辽军做战前准备的时候,榆关的周军再次狠狠地打了韩匡嗣的脸。只见数十枚石块从天而降,直接砸向辽军的投石车阵地,在投石车上方发生爆炸,大量杀伤正在工作的工匠,随后而来的爆炸却带来大火,这些爆炸和大火再次覆盖了投石车阵地和列阵的辽军,多轮密集的爆炸和燃烧,摧毁了辽军多日的工作成果,也摧毁了辽军的军阵,造成千余人的伤亡。

    看着不断燃烧的投石车,冒着黑烟,韩匡嗣真是欲哭无泪啊,周军的投石车到底能打多远啊?

    器械都烧毁了,还怎么打?看着小小的榆关,竟然让自己吃瘪,看来周军很有不少秘密。

    一直在旁边观战的韩德让悄悄地跟韩匡嗣说:“父亲,我们把投石车放远一点,慢慢测试一下周军的攻击范围,然后再确定投石车的阵地,这样虽然慢一点,但总好过让他们一次就摧毁了我们的器械。”

    韩德让,二十三岁,从小就受到父亲在辽国征战的熏陶,有勇有谋,为辽国立下战功,这次南征,韩德让也是跟随在韩匡嗣身边。

    “好,匀骨,我们回去吧,重新打造器械,周军的底细摸不准,很难下手。”

    辽军主帅塔尔获悉榆关之战的情况,也没有催促耶律匀骨和韩匡嗣,他也知道欲速则不达,只是给耶律匀骨补充了兵员和物资,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