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周之雄风 » 第二百六十章 羽林卫的新任务

第二百六十章 羽林卫的新任务

    郭宗训看着各地传回来的信息,马仁瑀任雅州军府指挥使已经两年了,他训练的高原山地兵已经有两年,日前完成全部训练任务,经过内部演习,已经成军了。

    看着吕端和马仁瑀发回来的报告,郭宗训盘算着怎样加大那边的力量。郭宗训记得蒙古大军是多路南下,又绕道吐蕃来夹击大理的,路途艰难,损失很大,但是一击即中,拿下大理。郭宗训现在是半包围了大理,只是估计此战耗费不少,要做好准备再动手更为合适。

    百年前,在经过一场席卷吐蕃全境的奴隶平民大起义之后,吐蕃政权全面瓦解,形成了多个地方割据的局面。如今吐蕃群龙无首,如果有机可乘的话,那当然最好就是先拿下吐蕃为上了,毕竟机会难得啊,以后吐蕃再次一统,再想染指就难度大了。

    郭宗训再次翻看吐蕃的资料。

    内务府的商队经过多次探索,开通了自己的商路,把大量的货物送进高原,也带回来许多高原的药材、土特产,虽然每一趟生意大多亏本,不过还是有很大收获的,周军获得大量吐蕃的天文地理、人文资料,也建立了多个商站,建立自己的商业网络。

    “看来时机还不成熟啊。情报还不够细,高原山地兵数量有限,难以形成有力的力量,打成胶着就麻烦了。看来马仁瑀的兵要扩编才行。”

    郭宗训马上就写了一封信给吕端和马仁瑀,让吕端和马仁瑀把高原山地兵的规模再扩大一倍,另外还要增加军队训练的强度,提高部队战斗力,又要增加招募吐蕃的医师,提升当地医疗服务的能力,为以后储备必要的人才。办好这些,郭宗训又想,能否把羽林卫用上呢?

    “咸信,把张彦斌、赵匡胤、韩微叫来,咱们开个会,看看怎样开展下一步的计划。”

    “诺。”

    “参见皇上。”

    “诸位爱卿平身,今天召见诸位,想跟诸位讨论一下吐蕃、大理等地的问题。你们都知道,大理地势险要,行军作战确实不易,大理依仗地势占据南方一隅,现在大理皇帝段思聪在位,其国内迅速膨胀起来的高氏,成为朝政大权的实际控制者,高氏占据相位,成为目前最有实力的政治集团。段思聪已经登基十三年。据情报反映,大理军队的战力应该不及之前的禁军,但是拥有地利,不可小觑,其国内部族众多,利益不均,适合我们逐个击破。如今,我们在播州、矩州、邕州、静海军的部队都在练兵之中,还需时日才可以出兵。”

    “至于吐蕃,以前一统的吐蕃多次威胁大唐,多次交手,互有胜负,吐蕃军队有地利,作战能力也不错,中原的军队即使获得胜利,也没有办法登上高原,因此难以彻底去除这个祸患。据情报反映,在经过一场席卷吐蕃全境的奴隶平民大起义之后,吐蕃政权全面瓦解,形成了多个地方割据的局面,这个局面已经好长时间了,如果我们安排妥当,趁机而入,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机会,可以彻底解决这个悬在高原之上的敌人。”

    “朕之前安排马仁瑀在雅州练兵,训练适合在高原作战的部队,如今已经成军,朕担心力量不足,想听听你们的想法。你们先看看这些情报和地图,考虑一下在说,不着急。”

    各人看着资料,考虑着,虽然没有说指明要他们出征,但是他们已经明白皇上的意思,只是那边到处都是崇山峻岭,道路难行,真的有必要出兵吗?

    韩微自知资历浅,没有太多的经验,他更多的是考虑怎样去完成皇上的任务。

    “皇上,大理与吐蕃都是山地,虽然我们专门训练了山地兵,提升了作战能力,还有我们有火药武器,让我们占据一定的优势,但是这两个地方地方很大,当地部族很多,末将以为,如果没有足够的兵力,同时展开多路进攻,就会让他们有了腾挪的空间,有可能进入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与我军不利。”

    “皇上说吐蕃内乱,正是合适的时候,问题是我们适合在高原作战的部队有限,如果不能扩大控制范围,达到有效控制吐蕃,从雅州到逻些城的这条交通线就会成为敌人的攻击点,长此以往必然会动摇我们的信心,即使当地有人支持大周,也会失去信心。臣以为,如今朝廷的注意力还在河西和大辽,暂时不能调动大军进攻吐蕃和大理,还是加强准备工作为宜。”

    “末将以为,可以增加熟悉高原作战的部队,加强情报收集,再等一等,也许会更好。”张彦斌慢慢地讲出了自己的想法,他知道皇上的脾性,也知道皇上想的东西天马行空,他并不知道皇上还有什么底牌,但是他还是把自己的忧虑说了出来。

    赵匡胤看到大理与吐蕃的地形就觉得难办,行军作战他很在行,当然知道山地作战的艰难,还跟当地的土著开战,胜算确实不高,如果真心让他选择,他记得唐朝在这里吃过大亏,他真的不愿意再试一次,但是皇上从来没有失过手,他这样问,一定是有原因的,问题是如果叫自己去打,怎么打?

    赵匡胤听着张彦斌说的话,确实不错,如果是尽起大军多路进军,让敌人首尾不能兼顾,那当然就好办啊,问题是这些地方有必要吗?你说吐蕃有高原的地利也就罢,大理呢?他们要来四川也不容易啊,防守好,相安无事多好?

    赵匡胤想着,他知道该自己说了,想来想去,他鼓起勇气,提出一个问题:“皇上,为什么一定要拿下大理?吐蕃有高原之利,威胁西域、河西、四川、陇右,末将明白,大理到处是山,人口不多、部落众多,正是问题复杂的地方?似乎并不是一个理想的地方啊?”

    “好,终于说到点子上了,如果我们大周没有余力,与大理相安无事当然就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我们有能力呢,这块南中之地当然不应该放弃,对吗?这是我们祖辈开拓的地方,我们有义务收复故土。至于你说山地,当你站上一个台阶,这些山地也很平常了,朕相信,每一片沃土都有宝藏,我们有能力,为什么要拒绝呢?况且这也是教化万民的责任,在救万民于水火也是我们的责任啊。”

    “我们现在只是做计划,未雨绸缪,也许再过一段时间,条件成熟,我们就可以出手了。”郭宗训又开始侃侃而谈。

    “臣明白了,既然如此,臣以为,我们可以在播州、矩州、雅州、秦州、邕州练兵,提高各地军队的战力,特别是雅州、秦州,这是面对吐蕃的地方,增加驻军,提高他们的作战能力,再调动部分精锐到这两个地方,争取早日形成强大的高原作战能力,进入高原的时候,可以发挥作用,届时我们还是要出动主力,如同攻击辽国一般,让吐蕃当地的割据者无力抵挡,那也许就可以水到渠成了。”赵匡胤想明白了,就说出自己的看法。

    “嗯,但凡灭国之战不可儿戏,一定要精心准备,你们的想法不错,这样吧,目前各支部队都有任务,暂时不动。羽林卫是朕的亲军,是按照特种作战方式来训练的部队,你们回去做个计划,组建三个支队,雅州一个军,矩州、邕州各三个都,作为先头部队,进行熟悉当地作战的准备工作,再次了解需要什么特别的装备,把资料送回来,让装备部制作。”

    “另外,羽林卫再次扩编,加强训练,保持战斗力。哦,张彦斌,你再调一个军,交给越王,他有新的任务。”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