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周之雄风 » 第二百七十二章 李彝殷纳土归降

第二百七十二章 李彝殷纳土归降

    雅里斯的辽军出征之后,好长时间没有新的报告送回上京,北府宰相萧海璃也感觉到有点不对劲,就派出信使前去打探。经过多番打探,也没有找到雅里斯他们的部队,只是从附近的部落暗中打探大概的情况。

    两万辽军在率宾府战败,确实是出乎萧海璃的意料,那一片荒凉的土地哪来这么强大的力量可以抵抗两万辽军呢,那些土著加起来都打不过辽军啊?

    本来萧海璃准备马上派兵去征讨一番,谁知,人算不如天算,去年才击败的乌古部再次发生叛乱,声势浩大。相对于率宾府而言,乌古部才是心腹大患,萧海璃只好请示耶律璟,征得皇上的同意,派出林牙萧干、郎君耶律贤率大军去讨伐乌古部,另外派出少量部队在长春州、黄龙府进行戒备,又敕令回跋部、长白山部进行戒备,提防有敌人入侵。

    辽国内部的叛乱不断,辽军四出平叛,在上京的贵族眼里早就习以为常,他们对于耶律璟的不满早就人尽皆知,只是没有能力搞事而已,私底下嘲讽耶律璟的事情也没少干,因此上京经常传出风言风语,坊间稍微敏感一点的人都知道朝廷的丑事。

    夏州的李彝殷收到上京细作的汇报之后,暗自叹了一口气,辽国不作为,自身难保,看来定难军想要依靠辽国来抗衡大周是希望渺茫了。

    他跟李光睿仔细分析了辽国、大周、定难军的情况之后,就着手布置后手,准备必要时向朝廷纳土归降。

    李彝殷有点惋惜地说:“时势如此,估计拖不了多久了,我们先做准备,等到确实没有办法再向朝廷纳土归降吧,为父最近身体不甚舒坦,大夫也没有什么办法,就是怕事不凑巧,到时候让你难为了。”

    “为父先调动部分部队和将领,把有可能为难你的人挪开,省得到时候麻烦。”

    定难军内部的动作隐晦不明,李彝殷小心翼翼地布置着。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辽军在东部的失败还没有打探明白,乌古部再次叛乱,辽军再次出征,如此糟糕的政局,更加坚定了李彝殷的决心。

    这年的冬天特别寒冷,往常这个时候,定难军的军民都是比较难过的,即使是有钱人也不愿意离开有烤炉的房间,穷人就只有死扛了。

    不过,现在定难军有了内务府的新产品,多数有钱人家都提前在家里修建了火炕,过上一个舒服的冬天。李彝殷当然就更舒适了,在西平王府,很多地方都修建了火炕,把李彝殷的大部分活动范围都弄得暖洋洋的,让李彝殷非常满意。

    自从李彝殷再次患病之后,内务府的管事多次来拜访,私下还建议李光睿向朝廷申请,派御医来给西平王看看病,由西平王信任的医生协助,看看能不能对西平王的病有所帮助。

    如果是以前,这根本不可能,万一朝廷派个庸医来怎么办?只知身体难熬的李彝殷竟然同意了内务府管事的建议,亲自写了一份奏章,向郭宗训请求派东京的御医来诊症。

    李彝殷的请求在各位朝廷重臣看来确是一个好消息,这意味着李彝殷对朝廷的信任,定难军的事情有向好的方向发展的苗头,于是朝廷就谨慎派遣了数名御医去夏州,一同为李彝殷诊症。

    李光睿郑重其事地接待了朝廷派来的御医,又请定难军最好的医生作陪,一同为西平王诊症。这些经验丰富的御医相当谨慎,经过仔细的诊断,得出了并不是十分理想的结论,就是比定难军的医生好一点,可以延缓病情,但是最终效果如何,还是要看西平王自身的体质,此乃根本。

    李光睿虽然不甘心,但是可以延缓病情,总好过定难军的医生所说的无力回天啊。定难军的医生都很佩服东京御医们的分析判断,他们从中也学到不少知识。

    李彝殷听到李光睿的汇报,知道这是到了重要的关头了,万一自己出问题,以后李光睿就不好办了。

    未免夜长梦多,李彝殷把自己的亲信、各大部落的首领招来,仔细地讨论了定难军面临的困境。

    大家其实都很清楚周军在河西所做的一切,失去河西的支持,定难军确实已经没有前途。四面周军环伺早已街知巷闻,即使后退数十里,也改变不了周军环伺的局面,辽国的颓境让众人甚是无奈,失去外部的强力支持,定难军确实没有一搏的机会。既然如此,如果可以通过纳土归降,换来各个部落新的生存环境,也为各个部落的首领获得荣华富贵,那也是不错的选择。

    李彝殷通过仔细分析,说出自己的想法,最终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可,均表示愿意听从李彝殷的安排。

    事不宜迟,李彝殷亲自下令派出特使,带着他写的奏章,到东京去,向朝廷提出移交定难军军权的请求,请朝廷派人来接掌定难军的防务,又任命李光睿掌管定难军的兵权,随时压制一切叛乱行为,直到朝廷大军的到来。

    收到李彝殷的奏章,王溥大喜过望,与王著、吴廷祚等朝中重臣一起去找郭宗训,向郭宗训汇报了定难军的最新进展。

    对于定难军,其实枢密院早就做好了预案,随时可以应对不同的变化。

    正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如今东风已到,在郭宗训的一声令下,大周的战争机器再次启动起来,各路大军纷纷出动,只不过这次是接管定难军的防务、整编定难军的军队,随之而行的是朝廷派出钦差大臣一同前往定难军,宣布朝廷的封赏,还有内务府的运输队,带着大量的物资北上,为定难军的军民送上朝廷的礼物。

    夏州到东京有两千里地,一来一回最快也要一个月,慢一点就要两个月才到。自从李彝殷向朝廷派出特使,他就盘算着朝廷动作,以便印证自己的判断。

    果然不出所料,一个月多一点,定难军各个方向都传来周军逼近的消息,盐州、延州、隰州、石州、麟州的军队都出动了,看样子都是准备充分的样子,不过他们到了定难军各个州附近就驻扎下来,派出信使来夏州拜见西平王。

    看到周军的举动,各部首领都非常佩服李彝殷的先见之明,如果不是李彝殷要纳土归降,现在来的部队就不会这么客气了,短时间内这么多部队围过来,摆明了就是准备充分,专门为定难军而安排的,李彝殷的决定破了周军的这个局,也让大家有了一条新的活路。

    李彝殷毕恭毕敬地接待了朝廷的信使,坦然接受了周军的命令,下令下辖各州打开城门,向周军移交城防,定难军的军队留在军营内,等待朝廷的整编。

    定难军的配合,让周军顺利接管了定难军的防务,郭宗训的心头大患终于解决了。

    在西平王府,钦差大臣宣布了朝廷的封赏,李彝殷晋升为夏王,定难军各级主要官员、各部首领都有特别的封赏,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赏赐,可以说足够他们享乐一辈子了。

    除了对官员的封赏,定难军各州的老百姓都获得两个月的钱粮,军队获得额外的两个月饷银作为犒赏,以便他们安心参加整编。内务府再次推出各种措施,力求让定难军的居民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这是天子的赏赐,让他们明白恢复皇统的最大好处就是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