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周之雄风 » 第二百七十七章 金手指助长科技发展

第二百七十七章 金手指助长科技发展

    备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郭宗训把任务安排好之后,又当起甩手掌柜,他只需要根据内务府和对应部门的每周、每月报告来跟进事情的进度,至于具体要怎样做,自然会有魏咸信、宋元吉、李继隆等学伴们去跟进。郭宗训是不会管得太细的,虽然自己的插手可以加快进程,但是却少了给其他人的锻炼机会,郭宗训想要的是形成一种习惯,或者说是工作规程,让学伴们和各个部门自觉执行。

    全国一统,各地的矿产资源都可以让李恒他们去发掘,这样既可以招商引资,又可以促进炼铁炼钢的发展,提高周军军械的制造水平。

    郭宗训大概记得华夏大地的主要铁矿的位置,东北当然是首选啊,不过现在暂时是没有办法了,但是平州的迁安、滦县、滦南有宝贝啊,黄州有铁矿、江南也有铁矿,郭宗训虽然不可能全部记得住,他只是大概记住而已,但是他有的是人手啊,可以安排人去找古籍里面的描述,顺藤摸瓜,找出埋藏在历史长河里面的宝藏。

    自从王贻正找到马钧的资料,为内务府装备部提供了轮式投石车、马钧连弩、指南车、新式织绫机、龙骨水车、水转百戏的构想之后,王贻正就明白郭宗训要他发掘古籍里面宝藏的用意,这些宝藏实在是太厉害了,前人把它们埋没了,自己成为发掘这些宝藏的伯乐,看到在朝廷大力采用自己发掘的宝藏,王贻正非常有满足感。在这个发掘的过程中,他既学到丰富的知识,也获得封爵的荣誉,这一切极大地激励了王贻正在古籍里寻宝的积极性。

    本来王溥很不赞成王贻正花时间在这些杂书里面,不过看到王贻正在古籍里面发掘的资料,又看到这些资料为朝廷所带来的巨大作用,也就不好说什么了。说实在的,王溥乃史学大家,当然知道诸多古籍里面有不少有用的学说,只不过他更关心历史实录、无暇他顾,所以更希望自己的儿子专心学习儒家经典,以便治世安民。

    为了提高发掘古籍里面宝贝的效率,王贻正在内务府的文书学院里招募了许多学员,把他们分成多个小组,根据郭宗训的要求,对他指定的项目进行资料搜索,既有各类矿产、冶炼技法、炼丹、器械制造,又有医药、特定人物传记、地方志等等,甚至对于一些风闻之事、海外杂谈都有涉猎。

    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整理,王贻正找到了许多有用的资料,这些资料经过郭宗训的筛选,又成为李恒发掘矿藏的小册子,变成一个个下金蛋的抢手货;成为魏平下属工厂的仿制产品,成为新产品的启蒙样板;这些资料,变成曹承恩下属的术士、博士的实验依据来源、成为下一个新产品的源泉。

    除了发掘古籍,大周还有一个重要的科学技术来源,就是从大食商人送来的大食、大秦的书籍,这些书籍只要经过验证是新获得的,确实跟朝廷说的内容相关的,都可以换得对等重量的金子,如果是已经收录的书籍,那也不会让他们白跑,照样可以换得一定数量的瓷器、香料、茶叶或者丝绸等大周的珍贵货物。对于一些其他类型的书籍,也会有奖励,所有来做贸易的商人都知道,大周极其喜欢收藏书籍。

    如果能够把大周指定类型的书籍以及有这方面学识的人带来大周,那就发财了,只要是真材实料,那就是对等重量的金子啊,足以换回几船的货物,甚至还能够获得大周的特殊奖励,成为大周的指定货物代理人,真是数钱数到手抽筋,赚大了。

    郭宗训这样做,极大地刺激了大食商人携带大食、大秦与其他地区的书籍来大周的热情,也刺激了这些人用威逼利诱的手段,带些有学识的学者来大周学习的热情,为大周带来了大食、大秦等地的科学知识。

    整个大周,除了广南府、清源军和吴越国的部分人事之外,没有人有郭宗训这么热衷于发展海外贸易了,那些人主要是做买卖,郭宗训却是特别注重收罗书籍、农作物物种,第三才是做贸易。

    通过学习和比较了大周、大食、大秦等地的冶炼、机械制造等行业的区别,内务府的冶炼水平有了新的发展,有时候即使别人的冶炼水平、制造水平不如自己,但是他们的研究思路却能够引起自己的思考,研制出更好的技法。在这些学习过程中,许多工匠、博士的学识都获得提高,他们在内务府的支持下,修建出各式各样的炼铁、炼钢高炉,练出不同的钢材出来,验证了许多学习理论。

    炼钢真不是郭宗训的长项,不过他知道原理,愿意花钱让内务府去测试,多个方案一起来做,比较过程与结果,总有一些获益的,从中总结出原因,也就促进了大周冶炼水平的发展。

    看着练出来的钢越来越好,装备部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选用不同的钢材,郭宗训心里大喜,钢练得好,那其他金属也可以参考这个方案,就是根据化学成分,修改一下反应对象,看看能不能搞出更多其他的材料。

    炼钢的高炉成功了,那提炼石油、加工煤炭也不在话下了,随着工业化的起步,三酸两碱必定越来越多地使用上,这些材料的炼制过程一定也可以获得改进,看来化工的起步也是触手可及了。

    除此之外,机械制造也是郭宗训极为关心的,他之前指导研制的流水线加工、弹簧、齿轮、水力与蓄力推动也带动了内务府工匠们的研究热情,经过努力,他们制造出更好的东西,大量应用在工厂的生产过程中,纺织机、磨坊等等做得越来越好,一大批有知识、有经验的工匠茁壮成长,成为大周工业化开端的助力。

    郭宗训看着三酸两碱,想着火药,诺贝尔等人是偶尔见到硝酸加硫酸与棉花反应才做出新式火药,自己是确切知道这个事,难道不造出来?甘油也一样,为什么等呢?如果不是知道这个爆炸得厉害,不敢轻举妄动,朕早就动手了,哈哈,等辽军用黑火药来跟自己的无烟火药来较量,想起来就爽。

    自己的黑火药也是搞了好一阵,才搞到最佳比例的黑火药,辽国大造院要搞这个,起码也要一年半载吧,那算起来他们的火药应该也没有什么厉害的,如果他们把松脂、狼粪等东西搞进去呢?看来这个要提醒一下内务府,看看用什么东西来提高军队的防御能力,

    想到机械加工,郭宗训吩咐魏咸信把魏平找来,他想到了一个重要的事情。

    “魏平,你们现在做的高炉可以融化钢铁吗?”

    “回皇上,现在还不行,现在可能有一千度,但是再也上不去了,工匠们说再烧那个容器也化了。”

    “你们试过用陶瓷来做容器吗?”

    “皇上,我们前一阵开始用陶瓷来做容器,估计温度可以到一千度以上。但是里面的钢还是熔化不了。”

    “哦,这样说来,就只要两个方向了,把之前说的煤炭干馏,剩下的焦炭用来炼钢,这样应该可以提升炉里面的热量的,干馏的产物也有大用,你们研究一下,另外一个就是用好一点的陶瓷来做容器,就是高温烧制的陶瓷,看看行不行,温度上去了,钢铁总有熔化的可能的。”

    “哦,奴婢明白。”

    “现在火枪火炮生产安排得怎么样呢?”

    “生产排得满满的,我们安排工人三班轮着上,争取快点完成生产任务。弹药生产也是一样,保证能够按时完成任务。”

    “今天叫你来,是想让你做一些实验,之前说过那个液压机,还记得吗?”

    “记得,奴婢安排做出来了,现在用来压钢锭,按照模具来轧制,可以快速生产头盔、铠甲、兵器、预制件。”

    “不错,你们要继续研究这个工具,以后可以把大块的钢锭在更大的模具上轧制出来,还有尝试把这个机械做得巧妙一些,方便操作,尽可能把齿轮、弹簧等等合适的配件用上,还要考虑这个设备的原理能够做什么,把它做出来。”

    “第二个事,就是你们要研究火枪火炮射击出来的弹药的稳定性、准确度,看看这些弹药是怎样射出去,打到什么位置,这个就叫弹药的弹道,有了这个才能确定射击的姿势,对吧?把这做出来之后,你再安排人在枪管、炮管里面刻上凹线,就是这个样,然后再比较一下这两种枪炮的效果有什么不一样,这是一个研究的项目,安排细心的人去做。”郭宗训在纸上大概画了个大概的图样。

    “如果这个有用,以后可以融化钢铁之后,就可以制作模具进行轧制,达到快速生产的目的。”

    “是,奴婢明白,马上安排人去做。”魏平恭敬地接过郭宗训递过来的图纸,他知道,皇上说的话总有道理,虽然自己不明白,但是以后一定会有大用。

    魏平的爵位已经因成功研制火炮而再升一级,成为令人羡慕的侯爵,再次成为内务府不少主管学习的对象,他们都有因努力工作而获得晋升机会,皇上早有说过:一视同仁,爵位为功臣们留着,毫不吝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