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周之雄风 » 第二百九十九章 恢复和平

第二百九十九章 恢复和平

    周国派驻高丽的使节馆终于获得解封了,周国的使节收到光宗王昭派人送来的丰厚礼物,高丽的官员又是赔礼又是道歉,高丽朝廷还派徐熙前来洽商两国停战事宜,还有多位使节由开京出发,分别到京山、黄州牧的前线,拜访前进中的周军,送去劳军的物资,请求周军停战。

    谁知前线的周军却说他们奉军令进军,无权停战,必须继续前进,要他们去找总部说。使节都知道军情紧急,只好继续前行,大张旗鼓地寻找周军的行营,争取早点见到周军的主将,劝说周军停战。

    区区两百里地的距离,足足花了四天时间寻找,高丽的使节才知道周军行营在西京,连忙赶到西京,求见周军的都督。

    东征行营设立在西京的一座王府里,宋延渥、王著、赵匡胤在这里办公,三人看着巨大的地图,上面有参谋们放置的插着不同颜色小旗的镇纸,把前线的具体态势展现出来,前方已经攻下黄州牧、谷州郡,越过慈悲岭,向安西都护府、平州进军。据军报,他们遇到了大量军队的阻击,不过这些军队没有什么战斗力,一击即溃,现在已经俘获十余万,鉴于俘虏太多,只好放慢前进的步伐,等待后续部队接收俘虏之后,再前进。

    在周军兵峰威胁之下,丰州、儒州、信州等地望风而降,杨威的骑兵已经出现在安西都护府和平州以南的区域,离开京只有一百里地之遥了。

    “看来王昭该准备出降了。”宋延渥笑了。

    赵匡胤也笑了,此战,是他全面负责谋划的,他是按照尽可能强的对手来安排的,虽然部队不是最强的,但是他们的武器却是远超对手,敌人根本没有抵御的能力,所以说是稳胜的,就看赢得是否精彩,布置得是否精确。从整个战争进展来看,确实达到了赵匡胤的意图,让宋延渥很满意。

    此战还有神来之笔,就是皇上建议把东方堡的水师和骑兵用上,由王侁在东南面插一刀,彻底摧毁敌人的动员和抵抗能力,加快敌人投降的进程。

    “监军,为什么不直接灭掉它呢?”赵匡胤看着到手的肥肉不吃,觉得有点可惜。

    “我也不知道,不过,好久以前,皇上说天下大势的时候,从来都没有说过高丽,似乎根本不当回事一样,相反,他说得更多的是西域、南洋、大食、大秦、天竺、大辽,甚至漠北,哦,还有日本,也许是皇上对高丽有好印象吧。”

    “以往,皇上很少会警告敌人,一般都是雷霆一击,不会废话的,偏偏这个高丽能够收到特使的警告,也许这就是皇上另眼相看吧。不过,王昭也是被猪油蒙了心,只盯着那些土地,也不看看那是谁的土地,敢在皇上的版图里讨食,必定没有好结果的。”

    “但是皇上还是想放过他,王昭真是好运气,皇上太仁慈了。”

    “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饶,王昭一定要为自己的贪婪付出代价的,要让他们彻底死掉这个心才行。”

    高丽使者想来拜见东征行营,宋延渥他们一早就知道,不过,他们不想这么就接见使者,因此让使者东奔西跑了几天,才接见他们。在这几天里,周军又前进了一段路,再次击败高丽军队,拿下安西都护府和平州,打破高丽军队的防线,让开京的防线洞门打开,近在咫尺之遥。

    负责总揽全局政事的是监军王著,他慢慢地品着茶,听着高丽使者的陈述,默不作声,听完,就说了一句:“你是全权代表吗?代表王昭的意思吗?”

    使者哑巴了,来的时候只是说奉送劳军的财物,请求周军停战,没有说全权代表啊,不过他也是个机灵的人,马上就说:“臣不是全权代表,不过全权代表已经在来西京的路上,我王派我来送物资劳军,希望大人能够下令贵军暂停数日,以免生灵涂炭,我王一定会给出合适的安排的。”

    “哼,王昭想用缓兵之计,别想了,再过几天,开京就是我们的了,不需要王昭做什么安排了。”

    “大人开恩,吾王很后悔听信奸人挑拨离间,莽动干戈,以致得罪朝廷,现在吾王已经把奸人拿下了,等待朝廷的旨意发落。请大人宽限几日,我们的全权特使马上就到了,一定会表现出诚意的。”

    拖延的时间越长,周军距离开京越近,高丽国的压力就越大,周军的筹码就越多,幸亏高丽使节聪明,北上之时,不断地派信使回开京报告。艰难的寻找周军行营过程,让王昭明白,周军根本不想停战,看来要下大本钱了,要派出代表自己的人才能说动周军停战了。于是,口若悬河的博学之士徐熙走马上任,承担说服周军停战、和谈的重任。

    离京之时,徐熙已经知道周军近在咫尺,只好快马加鞭,直奔西京,他想要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一路上,乱兵过后的满目疮痍,令人垂泪,徐熙心中苦涩不已,周军势大,所向披靡,高丽军队根本不是对手,如果没有这场战祸该多好啊,只是‘故土’情结难舍,徐熙也难以摆脱心中的强国梦,谁不想自己的国家强盛呢?那个国家愿意一直做小弟呢?

    事已至此,多想无益,徐熙盘算着怎样利用大王给出的条件,说服周军退军吧。

    徐熙带着国书来到东征行营,询问行营的从事见面的礼仪。王著说:“吾乃行营监军,全面主持此间事务,你们应该在庭院行大礼。”徐熙说:“臣子见君主才用下拜礼,两国大臣相见怎么能这样?”

    王著严肃地说:“高丽乃大周属国,王昭见大周天子也要行跪拜之礼,何来对等?吾与王昭乃同殿为臣,汝乃王昭下属,敢不行大礼?高丽教化就是如此?”

    徐熙默然,如果不是军情紧急,徐熙一定会回到客馆高卧不起,耗着吧,如今形势比人强,徐熙只好妥协,同意向王著行大礼。

    徐熙说完客套话,就直奔主题,希望周军看在高丽国侍奉朝廷恭敬的份上,能够停战,各自退回原来的边界,双方恢复和平,高丽王国愿意增加进贡的数量,孝敬大周天子等等。

    听完徐熙的陈述,王著有点疑惑地说:“徐先生,你觉得你们提出这个建议合适吗?”

    徐熙当然明白,但是开天杀价落地还钱啊,总不能一上来就上底牌吧。他连忙说:“没有问题啊,我国本来就继承了高句丽,所以国号叫高丽,建都于平壤。鸭绿江内外都是我国的疆域,我们本来是想收复故土,所以才进攻辽国,没想到竟然与朝廷起了干戈,既然朝廷不许我们收复故土,那我们唯有听从朝廷的旨意,退回原来的边界,贵军也回到原来的边界,不是很合理吗?”

    “荒谬,你们可记得半年前朝廷特使的警示?‘退回之前的边界,并惩罚擅开边衅的官员’,你们置朝廷警示于无物,半年间出动数十万大军入侵大周属地,驱逐、杀戮我们的女真部落,修建军事设施、城池,还四处安置百姓,意图占领朝廷的土地,这就是遵循朝廷旨意?”

    “高句丽是三百年前就灭亡的政权,你总说自己就是他们的延续,丝毫不考究史书典籍,自己的祖宗也可以随便认的吗?牵强附会至此,难道这就是你的治学之道?”

    “当然,你们在家里说,让自己高兴,也没有问题,外人管不着,但是,你要把自己的臆测当做史实,要世人认可,那就贻笑大方了。你们要蒙骗没有史书的夷蛮,也许可以,在大周,四海之内的广袤土地上,所有部落活动范围、兴衰,无数史书典籍有详尽的记载,从古到今,无不涉猎。在详尽史实目前,你们的谎言就像肥皂泡一般脆弱,一击即破,你们就不要班门弄斧了,省得自取其辱。”

    “肥皂泡?”徐熙不明所以。

    王著马上叫人拿来肥皂水,吹了一个大大的肥皂泡,在阳光下绚丽多彩,侍从用小棍一戳,肥皂泡就破了,散于无形。

    “这。。。。。。”徐熙听到王著的话,真是直击要害啊,一般人而言,必定会羞得满脸通红,想找个地洞钻进去,太丢人了。

    徐熙却若无其事,面不改容,他心中打鼓,震撼啊,这个王著这般厉害,实在是不好糊弄,怎么办呢?啊,有了。

    “大人,你说朝廷有无数史书记载,谁又能够保证这些史书不是臆测之说呢?也许他们也是道听途说的,怎能作为限定各个部落发展的资料呢?况且各国自强不息,教化夷蛮是我辈的责任,我们为这些夷蛮提供更好的生活不对吗?”

    “呵呵,你这样说就是以己度人了,严谨治学是读书人的本分,无数先贤呕心沥血,教化万民,仁义礼智信是我辈做人的准则,臆测杜撰之徒只能贻笑大方,岂能世代流传?也许你们的藏书里有这些害群之马,让你们误入歧途了。”

    “你说自强不息没有问题,教化夷蛮也对,你们要为这些夷蛮提供好的生活也可以,问题是越庖代厨就不对了,这是朝廷管辖的地方,你们要教化,可以送钱粮、派老师,但不能派军队,也不能占领土地,明白吗?”

    。。。。。。

    双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王著一点都不着急,引经据典,逐点驳斥徐熙的观点,让徐熙无可奈何。如果是平常,徐熙还有可能慢慢地磨时间,找机会反击,问题是现在时间不多,再拖时间,开京也许不保了。

    时间紧迫、理屈词穷之际,徐熙终于拜服了,恳请周军停战、双方言和,高丽愿意遵循朝廷的旨意,重修旧好。

    王著就说出了朝廷的停战、言和条件,对于徐熙来说,任何条件都是苛刻的,哪怕失去一寸土地、让他们分清高句丽与自己历史的区别、缴纳军费、惩办私开边衅者等等。徐熙再次巧舌如簧,逐个条件掰开来说,无非哭穷、叫屈、求饶,又愿意以劳力代替土地、代替金钱等等,只要能划下一点点也在所不惜。

    经过历练的王著本来是个拓达的人,以前这些条件通常一挥而就,不过,他牢记郭宗训的嘱托,对于白眼狼不能不谨慎,他牢牢控制着底线,丝毫不让徐熙的计谋得逞。

    谈了一天,最后,王著一句话让徐熙屈服了。

    “我军已到开京,在城外三十里安营扎寨,如果没有问题,明天我们去开京再谈吧。”

    “大人,下臣答应了,请大军不要攻城。”

    此时的高丽还属于草创之际,虽然确定州县名号,但徒有虚名,国家并未派官治理,而是处于豪族自治的状态,所以高丽朝廷完全无法调动整体的力量来对抗武装到牙齿的周军。

    另外,王昭又一直对功臣、豪族进行清洗,杀伐果断,让统治阶层人人自危,所以周军一到,当地豪族纷纷投降,也是高丽兵败如山倒的一个原因。

    在大周全力以赴支持、策划下,有百战良将、精锐悍卒、新式武器的加持下,实属降维打击,高丽战败是必然。此战让所有参战的将士加官进爵,训练了军队的新式作战能力,也剪除了王昭等人的狼子野心,为朝廷真正掌控东北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