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周之雄风 » 第三百零一章 深入大草原

第三百零一章 深入大草原

    董遵诲、林仁肇、郭进组成西路军有三万多人,都是一人双骑的配置,他们携带了大量的补给物资,席卷而上,在他们后方一百里,还有张彦斌率领的数千羽林卫和皇宫卫队组成的骑兵跟随,张彦斌他们是以练兵为主,又可以为西路军提供额外的助力。

    周军在上京获得了大草原的地图、部落分布资料,详细了解了草原的基本情况后,参谋部制定了主要打击辽军的战略目标,打算派出有力的部队去攻进辽军,尽可能削弱辽军的实力,让辽军无法整合草原的力量,保持草原各个部落各自为战的局面,方便周军在适当的时候统一草原。

    当然,一开始草原的部落不知道周军的情况,很有可能会与辽军纠合在一起,与周军作战,所以,作为先头部队的西路军不能孤军深入草原,要与后续的部队保持紧密的联系,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西路军进军的路线选择在乌古部这边,避开了乌古部、阻卜部之间的间隔区,尽可能不与阻卜部产生交集。

    在北上的过程中,西路军与乌古部的交手也是很有保留的,但求打疼乌古部,然后给个甜枣,让乌古部中立即可。对于乌古部,周军丝毫不敢大意,即使他们说中立,也未能消除周军的戒心,保持高度警惕,毕竟在茫茫大草原,如果放松警惕,哪天乌古部翻脸,周军将腹背受敌,非常危险。

    从仪坤州出发,到乌古敌烈统军司有一千里地,按照一人双马、轮换骑行前进,骑兵最快可以在五六天达到乌古敌烈统军司,为了谨慎起见,西路军并没有直捣胪朐河,只是往北扫荡了方圆六百多里地的区域,把这里的辽军驻军和控制的部落全部拿下,控制了广袤的草原,并在部分战略要地设点驻扎,既熟习草原的环境,又要等待第三集群的到来。

    在临潢都督府休整了半年的第三集群,补充了多名将领和大量兵员、物资、战马之后,再次满血复活,部队全部都是骑兵,都是一人双马,所有物资都用马车来运输,机动性也提高了很多。由于有运输物资的马车,所以第三集群的进军速度比西路军慢了两天。

    两军汇合之后,西路军补充了物资,再次北上,这次他们将直捣胪朐河--大辽捺钵的所在地。

    两天后,周军就与辽军的先头部队碰上了,萧挞凛率领一万辽军挡住周军前进的道路。站在高岗上,董遵诲用望远镜仔细观看四周的情况,前方只有一万多的辽军,再也不见有援军,也没有见到有埋伏,这里地势平坦,一望无际,辽军这个举动似乎像送人头一般,董遵诲很有信心吃下这些辽军。他跟林仁肇、郭进仔细分析了情况,决定采取先发制人的措施,对辽军展开攻击。

    其实萧挞凛是知道周军只有骑兵才有胆量率领一万骑兵来迎战周军的,他相信骑兵对抗,一万的辽军也能够对抗三四万的周军。如果周军是大集团,携带了大量马车,他是绝对不会来正面迎战的,肯定会在侧翼监视,让周军分心,无法专心前进。

    战前的骂战是少不了的,萧挞凛痛骂周军不讲信用,偷袭辽国,老是用奇技淫巧之术,走歪门邪道,根本没有男子汉气概,都不敢真刀真枪地较量。。。。。。

    董遵诲哈哈大笑:“你们老说这些无用的话,你们依仗骑兵犀利,肆虐中原,你们又敢不敢下战马,与我们真刀真枪较量?你们不知进取,以为骑马就能无敌天下?睁开眼看看吧,你们的骑兵已经落后了,我们的骑兵照样可以收拾你们,今天就让你们心服口服。”

    萧挞凛勃然大怒,马上就吹响号角,整理队形,准备厮杀了。

    周军左右两军杀出,杀向辽军的大阵。

    骑兵过招,辽军还真是很在行,马上就排列好阵型,慢跑起来,逐步加速,争取以最高速度冲击周军的大阵。

    两军一进入弓箭的攻击范围,双方就开始用骑射来对付敌人,辽军根本没有想到周军的骑射水平比自己还高,还没有碰上就吃了大亏,辽军士兵纷纷中箭倒地,相反周军的战损率还很低,即使是中箭了,也能坚持作战。其实主要是周军的铠甲保护周到,将士们的主要部位都保护到了,而辽军却因为失去大量后勤补给,骑兵的铠甲有限,大多是以皮甲为主,因此在弓箭对射当中自然就吃亏了。

    两军快要碰上的时候,周军马上就投出火药雷,铺天盖地的火药雷在辽军头顶爆炸,再次给辽军造成严重的损失,周军投弹之后,前锋就准备厮杀了,后阵的周军则继续投掷火药雷,再次轰炸辽军的大阵,在这些火药雷的接连不断轰炸之下,辽军损失惨重,阵型也给打乱了。

    在随后的两军冲杀中,辽军松散的阵型再次吃了一个大亏,军阵迅速给打破了,周军的骑兵还相当骁勇,打破辽军军阵之后,马上就调转马头,重新追杀辽军。

    阵型散乱的辽军想要重整旗鼓迎战,可是没有时间啊,再次被周军把阵型冲散,辽军再也无阵型可言,辽军的将士们单兵面对整齐的周军骑兵阵列,哪里还有抵抗能力呢?

    周军的杀招是萧挞凛想都没有想到的,这还能投弹?还这么密集,以后没有提升防护能力还能跟周军对阵吗?

    萧挞凛的射术惊人,当然也有收获,接连射杀了数名周军骑士,不过他也给盯上了,招来了数十枚火药雷,炸死了许多保护萧挞凛的牙兵,萧挞凛也身负重伤,在其余牙兵的簇拥下快速脱离战场,至于剩下的辽军残部就只有四散而逃。

    董遵诲这么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呢?他留下郭进打扫战场,自己与林仁肇一前一后追杀辽军,一直追杀了三十里才收兵。

    越来越接近乌古敌烈统军司了,董遵诲放慢了进军的脚步,也扩大了斥候的搜索范围,避免掉进辽军的陷阱。在这里,辽国统辖的部落,除了乌古部之外,还有敌烈八部、萌古部、茶札刺部,再远一点还有梅里急部,谁知道辽军能招来哪些帮手呢?

    等了一天,第三集群到了,所有周军拧成一股绳,然后就全军杀向乌古敌烈统军司,寻求与辽军的决战。

    乌古敌烈统军司位于胪朐河北岸,胪朐河两岸为半荒漠的低山围绕,地表径流不发育,河宽十丈到三十丈,水深六尺左右,可以渉渡。两岸沼泽湿地多,较高的阶地上生长着优良牧草,牧业发达。胪朐河是典型的草原河流,河水流量不大,一年中偶有断流。

    胪朐河流域是众多游牧民族的活动区域,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这里最早见诸史籍的民族为东胡。公元前两百年,这里为匈奴左贤王辖地。汉代,鲜卑人从大兴安岭的深山密林中走出,这里又成为鲜卑族的龙兴之地。南北朝,这里分布有室韦诸部。隋唐,达姤室韦部、黄头室韦部、乌素固部、黑车子室韦部、蒙兀室韦部等室韦各部由唐朝设置的室韦都统府进行管辖。现在,这里成为乌古部、敌烈八部、萌古部、茶札刺部的驻地。

    耶律贤听到萧挞凛战败的消息之后,马上招来耶律屋质等人,询问对策。

    月初,周军入寇的时候,耶律屋质他们已经商量过,只要周军不深入草原,辽军就避其锋芒,忍了,但是周军却得寸进尺,继续深入草原。

    耶律屋质马上就召集了附近各个部落的部队,准备共同对抗周军的进犯。耶律屋质对各个部落首领说明了利害关系,强调只有共同对付周军,驱逐这些蛮子,大家才有活路,否则一旦周军得势,势必吞并各个部落,让他们沦为阶下囚。

    各个部落听到耶律屋质的话,都觉得有道理,他们不知道周军的底细,宁愿相信大辽皇帝也不愿意被南方的蛮子奴役,于是纷纷表态,愿意起兵,一起对抗周军。

    耶律屋质马上就进行了派出辽军的监军,统一安排各个部落部队的进攻位置,务求在胪朐河给周军一个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