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周之雄风 » 第三百零三章 穷追不舍

第三百零三章 穷追不舍

    乌古敌烈统军司是辽国在草原的大本营,他们曾经在此驻留了大半年,如果不是周军来攻,辽国君臣肯定会把这里建成辽国新的京城。

    论环境,这里当然比不上契丹族的发源地--潢河,这里的气候也寒冷、人烟稀少,不过这里也是水草丰美之地,附近还有多条河流,即使这些河流有时会断流,但是在草原上,还有什么地方好得过有河流呢?

    当初辽国君臣一来到这里,就看上这里丰美的水草,决定安顿下来了。

    即使只是驻扎在这里大半年,辽军上下已经花了很大气力来建设这座草原的城市,无论修缮城墙、临时宫殿、军营、仓库、作坊,还是在城外开垦土地,大有战天斗地、大干一场的意思。这里距离上京有一千五百里地,相当遥远了,从辽国君臣来说,他们根本不相信周军敢深入草原来找他们,在他们的印象中,中原人很留恋自己的土地,对于大漠、草原则视之如危途,可免则免。

    在茫茫大草原上,周军能够不迷路已经很不错了,即使他们能够找到路,这么遥远的路程,周军的补给怎么办?他们来多少人呢?带多少民工?运输多少粮草呢?也许还没有来到胪朐河,他们就没有粮草了,要回去了,如果这个时候辽军再围攻他们,那还不是手到擒来?多好啊。

    在辽国君臣的心目中,他们的敌人只有恶劣的天气、匮乏的物资供应,至于当地的部落都不是辽军的对手,只要威逼利诱,就可以掌控他们。

    就在他们打算在这里大展拳脚的时候,最让他们想不到的敌人周军,竟然真的深入大漠,还扫平了辽军布置在南方的大量据点和部落,直逼胪朐河。

    周军不但能打,而且还跑得很快,似乎也没有带很多的民工来运送粮草,那周军吃什么呢?难道就是吃干粮,然后在草原里吃当地部落的粮食?这么多周军也坐吃山崩啊。耶律贤、耶律屋质他们的疑问实在是太多了,却没有办法解答,所有这些疑问,都是导致他们一败再败原因。

    打不过周军,耶律贤他们唯有放弃这座草原的明珠,再次踏上逃亡的旅程。这次,他们要去斡难河,到萌古部和茶扎刺部的领地。

    辽军收拢了各地的辽军,再次聚拢起七万余人,加上一起撤退的部落民众,有二、三十来万人,也是一支相当可观的力量,草原各部没有谁可以抵挡辽军前进的步伐。

    一同撤退的萌古部和茶扎刺部部队当然是‘欢迎’辽军北上,他们是无权拒绝的,毕竟力量悬殊,如果自己脸色不好看,难保那天自己的部族也给大辽皇帝给收走,就像敌烈部一般。至于敌烈部的首领,带着败兵,垂头丧气地跟着辽军北上,他们真的不想走,问题是周军能容得下他们吗?

    周军的厉害已经为参战的草原各部所熟知,各个部落首领都私底下盘算着,自己的力量到底能不能干得过周军呢,周军的野心到底有多大呢?他们是否跟辽国一样难伺候呢?如今周军已经到了胪朐河,距离各个部落都是一步之遥,难保那天周军发神经,再次发大军来袭,到时候自己该当如何应对呢?是逃跑还是抵抗呢?

    数十万人迁徙,不是件容易的事,虽然军队可以快速北上,控制地盘,但是部众、牛羊马匹的移动却快不得,负责殿后的部队时时刻刻警惕着,担心周军再次追上来。耶律挞烈和萧挞凛率领两万精锐辽军在殿后,萧挞凛之前受的伤还没有好,伤口总是愈合不了,还一直发烧,他是勉强支撑着,希望可以帮轻耶律挞烈的工作。

    韩匡嗣的儿子韩德让也跟随耶律挞烈殿后,他是辽军的后起之秀,领兵作战沉着冷静,有大将之风,深得耶律挞烈的喜爱,如果不是局势窘迫,耶律挞烈一定会给机会韩德让去历练的。在北上的过程中,每每谈及时局,大家都知道如今是辽国的艰难时刻,大家都愿意竭尽全力为辽国东山再起而奉献一切。

    四百多里的路程,数十万人走了好多天才到,骤然而来的人口,让当地部落的余粮一下子就消耗完了,巨大的缺口让耶律屋质异常烦恼,除了加大打猎的力度,还有就是捕鱼、到林间采集食物了,毕竟部落的牛羊马匹是不可能都吃掉的,他们还要留下一大半,为冬季和明年做打算,否则冬季、明年就没有指望了。

    看着面前一大堆问题,耶律屋质十分无奈地跟耶律挞烈、耶律化哥说:“这么多人来到这里,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我们唯有扩大控制的范围,从各个部落募集粮食,舒缓物资短缺的问题,还有我们要尽快修建房舍,以免冬季到来的时候造成大量伤亡,我们是再也经不起折腾了,如果周军还追过来,我们真的只有逃向斡朗改了。”

    “我们一走再走,这些部落都看不起我们了,稍有不慎,甚至引起兵变,不得不防啊。”耶律挞烈忧心忡忡地说。

    “是的,我听闻这些部落首领都颇有微词,埋怨我们损害了为他们的利益,让他们丢失了大片草场,他们的牛羊马匹几乎没有长膘,很多小牲畜生病死了,他们不知道冬季来临的时候还会有多少损失。。。。。。”

    “唉,谁不知道呢?问题是我们解决不了啊,现在有钱也没有用,根本买不到什么东西。目前这个困境,周军才是关键,如果他们继续追来,我们真的没有什么好的应对方略。打又打不过,只有跑了,也不知道何时是个头啊。”

    听到这里,大家都沉默了,这才是关键,问题是无法应对。对于上国大辽来说,投降是不可能的事。

    正当辽国君臣陷入困境的时候,韩通他们已经在乌古敌烈统军司安顿下来了,辽军在城外的庄家真是便宜了周军,还有城内仓库的物资也不少,即使不是很合胃口,也总比没有好啊。

    周军拿下乌古敌烈统军司之后,董遵诲、张彦斌他们补充了大量物资,再次出发,沿着辽军撤退的方向追了过去。

    他们很谨慎,仔细观察之后再前进,所以进军速度不算高。不过他们更喜欢昼伏夜行,通过斥候们在白天的观察,了解辽军的情况,然后在晚上进行大迂回前进。他们不求决战,但求给后撤的辽军和部落民众施加力压力,迫使他们快速逃离,放弃许多物资,从而让辽军的物资更加匮乏。

    一开始那几天,周军的出现确实引起辽军和部落子民的恐慌,纷纷争相逃跑,遗弃大量物资,在前进的辽军大部队中引起了骚乱,最后耶律屋质派遣宫帐军来压阵才勉强平复民众的压力,但是惊弓之鸟始终经不起恐吓,前方的草原火灾又让辽军惊恐,重重挫折让辽军上下充满了末日心态,得过且过似乎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辽军也是被逼到墙角了,他们发现追过来的只是周军的骑兵,胆子又大起来了,悄悄布置了一个陷阱,准备吃掉周军一部。

    按照规律,周军通过晚上逼近辽军的部队,第二天一大早就杀过来,引起辽军和部众的恐慌,互相践踏,乱作一团,周军就轻松获胜。

    在第五天,周军再次发动进攻的时候,数支辽军就从营地杀了出来,直奔周军的队伍而来,周军率队的是林仁肇,他的手下是东海女真与周军混编的队伍,他们最不怕的就是骑兵对抗,东海女真的勇士不擅长用火药雷,不过周军擅长啊,迎面而来,就是大量的火药雷,炸得辽军军阵松散,四处乱窜,正好给周军破阵的良机,辽军骑兵大阵给强劲的周军骑兵一击即破,随后迎来死命的砍杀,周军只要有机会就会向辽军投掷火药雷,让辽军备受打击。

    看到前军受挫,第二、三、四路辽军纷纷杀出来,想要把周军分割开来,分别击破。周军除了厮杀狠之外,阵中的参谋也很精明,一看势色不对,马上就想结为圆阵,一边骑射,一边往外转出去。

    两军杀得激烈的时候,周军的援军也到了。

    董遵诲、郭进的骑兵从后方杀进来,把辽军的军阵再次捣乱,还是那些招数,火药雷加手弩伺候,打乱辽军军阵之后,再把辽军割裂开来,逐个击破。

    正当耶律挞烈、萧挞凛、韩德让勉为其难地派出所有部队,想要尽可能吃掉部分周军的时候,周军的后队又到了,这是张彦斌的羽林卫和皇宫卫队,他们已经得到瞭望哨的示警,知道辽军的布置,因此一到达战场,就开始组队冲锋,

    只见这些骑兵,紧贴马背,快速靠近辽军队伍,进入射程之后,就举枪射击,这些是散弹枪,一枪发射之后,数十枚铁子飞出,挡着必死,声音巨响,打了一枪之后,周军骑兵再次拿起另外一把枪,再次射击,接连四五把火枪,接连不断地射击,把辽军射得鬼哭狼嚎,即使披甲勇士也挡不住周军的射杀。

    在周军的多项杀手锏的攻击之下,辽军终于顶不住了,再次败北,只好放弃部分民众,不断逃跑。

    这一切,让耶律屋质他们认识到辽军确实打不过周军的,让他们暴虐真是很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