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大武侠之龙套的逆袭 » 第二十五章 人世间最恶毒的谎言

第二十五章 人世间最恶毒的谎言

    “妾身无法保证具体时日,只能尽量。不过,妾身认为此事不必急于一时,须得等到万无一失之际方可实施。”

    “妾身认为现在要做的还请先生收云儿为师,以安……众人之心。”林诗音说道。

    杨蛰笑了。

    说是安众人之心,是安龙啸云之心,让他松懈,从而好用摄心术盘问往事吧;同时,也是安林诗音自己的心吧。

    人,总是会变的,而且习惯于逃避。

    林诗音一开口,杨蛰便明白她的意思。

    林诗音怕了,怕有了希望再迎来绝望。

    令人感觉到绝望的不是没有希望,而是有了希望后,希望破灭,这种打击是多重的,远比绝望可怕的多。

    林诗音现在的心情很复杂,各种念头交织在一起,令她的心异常的乱。林诗音最怕的是一切都是无用功,所以,林诗音的第一选择不是面对,而是本能地选择了自我逃避。

    自我逃避虽然消极,但起码心中还保有希望,有了希望就有了盼望,有了盼望,心中就不会那么痛苦。

    再者,林诗音是一位母亲,母亲为母则刚,重心自然而然地往孩子身上偏移。

    林诗音在与龙啸云、李寻欢的爱恨纠葛中,心,本能地向龙小云偏移也是应有之意。

    杨蛰明眼看出,龙小云在林诗音心中的位置显然要比龙啸云高多了,林诗音可以没有龙啸云,但不能没有龙小云。

    所以,林诗音迫切地要为龙小云找位良师。杨蛰的本事怎么样不重要,重要的是杨蛰能让李寻欢成为龙小云的西席先生。

    西席先生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师父。

    林诗音不知道杨蛰的本事是否高强,但对李寻欢太了解了,李寻欢能够成为龙小云的西席,林诗音绝对是发自内心地赞成。

    再者,能跟李寻欢谈笑风声、志趣相投的杨蛰,本事又能差的到哪里去?更何况,杨蛰已经展示了高超的本事。

    “好!林姑娘且去准备,今晚便举行拜师礼。”杨蛰说道。

    林诗音心中非常高兴,为防夜长梦多,林诗音立即急匆匆地出门,找到了龙啸云,让龙啸云准备拜师宴。

    龙啸云一听便乐得合不拢嘴。

    龙啸云心中同样并不看重杨蛰,虽然杨蛰给龙啸云解决了困拢了他大半生的大难题,但龙啸云看重的仍然是李寻欢。

    龙啸云跟林诗音的想法一样,西席先生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师傅。

    只要能让李寻欢成为龙小云的西席先生,别说让龙小云拜杨蛰为师了,就是拜杨蛰为义父都行。

    对于龙啸云来说,杨蛰就是个搭头,李寻欢才是大头。

    甚至,龙啸云心底认为,是李寻欢想收龙小云为徒,以弥补这么多年的愧疚,只不过,碍于面子,李寻欢不能太主动,便拉出杨蛰来顶缸。

    不管怎么说,结局是美好的。龙啸云立即准备,不一会儿,兴云庄灯火通明,热闹非凡。

    与此同时,杨蛰在屋内定定地看着李寻欢,轻笑道:“李兄,如若当年之事,真是龙啸云布的局,你当如何?”

    李寻欢被问住了。

    李寻欢最大的弱点就是太过重情重义。而且此事太过麻烦,毕竟龙啸云和林诗音在一起生活了十年,还有了龙小云。

    武侠剧瞬间转变成爱情伦理剧,清官难断家务事,李寻欢也是很茫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如果李寻欢是心狠手辣之辈,也没这么多破事,偏偏李寻欢是大侠,真正的大侠,做不到心狠手辣,很是束手无策。

    “一切顺其自然吧。”李寻欢长叹一声道。

    “也是,人没有必要为还未发生的事情发愁。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或许,事情不像你想像的那么悲观呢。”

    “唉,看来做大侠也不容易啊,幸好我不是大侠。”杨蛰嘿嘿一乐,然后找来纸笔,画这翻着《怜花宝鉴》,一边在纸上写写画画。

    李寻欢很是羡慕地看向杨蛰,杨蛰可以做到随心所欲、肆无忌惮地快意恩仇,而自己却做不到。

    李寻难不由得再次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对杨蛰愈发地羡慕了。

    这一刻,

    “杨兄,你为何如此洒脱?”李寻欢忍不住地问道。

    “因为我没有节操啊。”杨蛰头也不抬地随口说道。

    “什么?”李寻欢不由得一愣。

    “哈哈,没有节操,就没有束缚啊。就像我没有道德,任何人都道德绑架不了我,说白了,是因为我已经看透了一切。”

    “所谓的道德、侠义、善良、宽容、友善、敬业、虚心、谦逊、廉洁、正直、慷慨、老实、勤劳等等,一切能够形容一个人美好的词……”

    “不过是上位统治的工具而已,是上位者强加我下位者的。”

    “他们想尽一切办法让人变成这样,然后,他们才可着劲地发坏。”

    “李兄,你见过的人不少,经历过的事情也不少,扪心自问,是不是那些善良的、老实的、谦逊正直的人一直在吃亏,而那些尖酸刻薄、阴险毒辣、心思歹毒的人占便宜?”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勤劳致富。”

    “如果勤劳能够致富,那天底下最富裕的应该是百姓。事实上呢,天底下最富裕的是皇帝、满朝文武、士绅豪强、官吏以及江湖中人。”

    “百姓勤劳了,这些人才能拥有奢靡的生活。这是天底下最大的谎言,真正的实情是,你只要吃苦,就有吃不完的苦,你只要吃亏,就有吃不完的亏。”

    “勤劳不能致富,反而能致死。李兄,你去看田间地头看一看,那些百姓,有几个三十岁以上的?”

    “长寿的又都是什么人?为什么那些百姓不能长寿,还不是饿的,累的?”

    “不止勤劳致富,还有许多,这些都是人世间最恶毒的谎言。”

    “再说吃亏,所谓的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在你自己强大、可以随时随地致对方于死地的基础上这么做,显得你心胸豁达;”

    “而如果你自己根本不够强大,没有随时致对方于死地的能力,那就不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了,而是忍一时得寸进尺,退一步蹬鼻子上脸了。”杨蛰说道。

    李寻欢沉默,显然,杨蛰的话对李寻欢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李寻欢自幼受到的是传统的儒家教育,而今,有人对他说:你以前所学的全是骗人的,这对李寻欢来说是颠覆性的。

    好在李寻欢就是李寻欢。

    李寻欢并没有直接反驳,或者为了反驳而反驳,而是仔细地思索。

    李寻欢不是纯粹的读书人,如果是纯粹的读书人,早就跟杨蛰翻脸了,这已经不是个人意气之争,而是意识形态之争,用他们的话来说是道统之争。

    李寻欢久居江湖之远,看到的很多,事实证明,杨蛰的话没错。

    李寻欢见到过,所以,隐约中他懂这些道理,只不过,没有人像杨蛰这样说的这么直白、直接、单刀直入。

    “李兄,听没听说过这么一首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杨蛰问道。

    李寻欢摇头。

    李寻欢当然没有听说过,这是清代张文端的诗,不过,这并不耽误李寻欢理解其意思。

    “这是两家为争一条小巷子引起的争端,最终,主人家让了对方三尺。对方见主家让了三尺,份外羞愧,便也让了三尺,就行成了六尺巷。”

    “李兄,你摸着你的良心说,这是对方羞愧吗?这分明是主人家乃武英殿大学士,位高权重,对方根本惹不起,如果换成普通人试试,别说占你三尺了,恐怕会直接占你全家。”

    “别的不说,就说门口的林麻子,你李寻欢武功高强,身份显贵,他自然奈何不了你,如若换成普通人呢,早就被打死了。”

    “老铁,我让你查这林麻子,你查了吗?”杨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