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自愿与志愿 » 第四章 备研

第四章 备研

    2001年,国家有三件大事,入世成功、申奥成功和国足进世界杯。陈为平只有一件大事,准备考研。

    应该说陈为平是被迫考研的。当李毅鹏开始准备时,陈为平觉得研究生离自己太远,以自己的眼神,能以本科学历找个普通老师工作就挺知足的。然而,大四学长们传递过来的就业信息却是十分的不乐观,确切的说是当个普通老师十分的不乐观。

    原因是,由于中国入世成功,和外贸相关行业的人才需求异常火爆,陈为平所在的经济学专业也被裹挟了进去。不少大四师兄师姐都被进出口公司、国际贸易公司等等竞相预订,来学校招聘教师的单位却寥寥无几。鲜有的几个也是较为偏远的省份和城市,这让一心想当老师的陈为平心里开始打鼓。

    更要命的是,大四的学长说了:“咱们经济学专业是非师范专业,中小学都没有这个课程,去了也只能教政治。就是教政治,也没有政治学毕业的同学有专业优势,人家也未必要咱,所以只能去大学当老师。但话说回来,哪个大学会愿意招聘一个本科生给自己的本科生上课?你是校长,你愿意啊?起码都得是硕士才够资格啊。除非是地方特别偏的或特别差的学校,没人去,招不来老师,或许有机会。可,这样的学校别人都不愿意去,你愿意去啊?”

    几个问号问下来,陈为平感到后脊梁发麻,大有回到高考前,眼睛体检不合格不让高考,前途无望的渺茫感。咋办?想靠本专业当老师,眼下只有考研一条路了。可自己眼下只有一只眼睛能看书,还不能久看。考研比高考的复习难度更大,想想高考时,自己脸几乎贴着试卷作答的情景,陈为平不禁的心慌。

    考研是二次高考,确切的说是更公平的高考。高考是全国统一考试,是现阶段最为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方式。但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全国统一考试,其实能够达到统一的只有考试时间,各省录取的分数线却不一,有的省市连试卷都不统一。陈为平所在的HEN省深受其害,同样的试卷分数,在河南只能上二本或三本,换个省份,就能上一本二本。河南考生恨只恨自己投胎生错了省份,所以河南考生考上大学毕业后,几乎都不回河南工作,原因很简单,决不能让自己吃的亏受的苦,让自己的孩子再受一次。

    考研就不同了,统一时间、统一试卷,更重要的是全国统一录取分数,起码在初试上是达到了几乎绝对的公平,这对深感高考因省份不同而吃亏的学子而言,是一次极佳的翻盘机会。

    陈为平想当老师,更想再证实一下自己真实的能力,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考研备考,和老乡李毅鹏开始并肩战斗了。不同的是,陈为平的目标是考本校的研究生,李毅鹏选择的北大,而且是从大二开始准备的。如今大三都到下半学期了,陈为平复习的时间不多,选择本校多少有点主场优势,起码考专业课不紧张了。

    在彭长江刘白冰和王世海的眼中,这两个河南人着了魔了,每日早出晚归,定点吃饭,定点睡觉,甚至都传出来这两个家伙是不是有点过于“亲密”的猜想。直到,这两人组变成了三人组,才打破了谣传的神秘:王世海也加入了考研序列。

    小广西看着两个河南人形影不离的考研复习,也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以现在的技术水平和能力,就业肯定没问题,但要想创业,带着父老乡亲致富,还是显得单薄。自己需要更高的平台锻炼自己,考研是学习提升的过程,更是为自己创业拓展人脉的机会。王世海定的考研目标是BJ邮电大学,据说那里的计算机通信专业是最牛的。

    一个宿舍五个人,当一个人考研时,四个人鼓掌;两个人考研时,三个人嘀咕;三个人考研时,那两个人开始问自己,是不是也该考研了?

    彭主席反思后,还是决定走既定的道路,多多出业绩,为留校打好基础。刘白冰几经犹豫,还是决定不考研了,早点工作,他想早点证明自己的价值,让更多人知道,他对生命是负责任的。

    大三的暑假,李毅鹏、陈为平、王世海三个考研的留在了学校,享受着东北天然空调的凉,也燃烧着内心憧憬未来的热。学校改造宿舍,他们从五楼暂时搬到了一楼宿舍。一楼的阳台有全封闭的栏杆,夜晚从室外看里面,三个男生伏案复习,如入监一般,在铁栏深处重塑灵魂。

    结伴考研最大的好处是相互监督。当然,如果是情侣考研可能更微妙,收获不了高学历,总还能收获一份爱情和一段甜蜜时光,里外里都划算。不过,这三个光棍显然没那么好命,李毅鹏是全身心学习,只看书不看女生,班上窝边草的女生都认不全,其他更别提了。陈为平更不用说,全学院都知道他一只眼睛读书,这种高危物种,没有哪个女生敢挑战一生,毕竟人家女生学的也是经济专业而不是高护专业,没必要为之舍身取义嘛。王世海更直接了,读文科专业生生的读成了理工男,电脑就是他的爱人,软件就是他的情人,其他都是陌生人。

    三个纯爷们也能通力合作,比如在买复习资料方面,居然实现了流水作业:公共课政治、英语、数学,先由王世海网上搜寻信息,搞到最新最好评的材料目录。然后,李毅鹏去自己的创业基地——早市,找摆摊卖书的老朋友,考研书贵啊,但他却能以最低价格最快买入。最后,由陈为平记账,三人都用的,就除以三;俩人公用的除以二;单人用的就自掏腰包。这样,买的每一本书,都能轮着看,不浪费,还能相互探讨,物尽其用。亚当斯密泉下有知,会认为这些学经济学的徒孙们还算开窍,知道分工合作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

    三个男生除了学习,休闲的高光时刻就是每天傍晚一起去校园外的水果摊上买半个西瓜或十块钱的葡萄,回到宿舍,听着陈为平的收音机里播放的新闻广播,吃着水果,休息一小时。

    为了增加娱乐,还专门开设了吃瓜比赛,西瓜切成十块,喊一二三一起开动,看谁吃的快,谁就能多吃一块。最开始陈为平一直输,后来认真总结才发现,那俩哥们根本不吐籽,王世海甚至都不吃干净就换下一块,太坏了。

    吃葡萄也是,拿个脸盆,把葡萄一个个撸下来,冲洗后,蹲坐一圈,一二三,开始!真是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三个人还都学会了不吐葡萄籽,直接嚼碎了咽。陈为平明显感觉到自己一天比一天抢到的葡萄多了,有时候都能感到嚼葡萄籽的牙疼。多少年后,流行的微信朋友圈养生知识里面还讲,吃葡萄籽能降血压,有镇定稳神的作用。难怪这三个人复习考研都这么能忍,原来早就服了灵丹妙药了。

    BJ申奥成功那个晚上,陈为平特意打开了收音机,三个人边看书边等着广播直播的消息,直到收音机中传出:BJ!三个人竞相跳跃起来,李毅鹏跑到阳台上,光着膀子朝外面大喊:我们成功了!

    王世海穿个大裤衩子,拿起脸盆和扫把,“当当当”敲着,满走廊兴奋的跑来跑去,和宿管阿姨热烈拥抱。

    都说考研辛苦,但有兄弟相随,有青春陪伴,考研居然是如此简单而美好。

    多少年之后,陈为平还总是如此感慨教育自己的学生:对学生而言,考研其实是最简单的。找工作容易么?公务员面试呢?找对象?养孩子……种种对比,还是考研最简单,尤其是在校生。

    理由:不用挣钱养家,不用接孩子买菜做饭,不怕关机漏接业务电话,更不会担心裁员和领导发火……只要用一两年的时间,按照考试大纲,练会四张卷子。对!就四张卷子,就一切妥妥滴了。还有比这简单的么?要知道生活和工作哪有什么大纲指导啊?

    有既定的目标和路径,剩下的只需努力就能如愿,这是多少成年人奢望的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