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自愿与志愿 » 第二章 业务

第二章 业务

    陈为平刚离开豫香酒业不到两周,BJ的李毅鹏就突现郑州,约见了陈为平。

    李毅鹏这从实习到现在也都快两年了,身体明显的发福,脸上红光满面的。一身笔挺的西服,配上光滑的皮质公文包,还有锃亮的黑皮鞋,加上中分的发型,一看就是个标准卖保险的。

    和其他卖保险的不同的是,这个李毅鹏可是北大硕士毕业的。才一年多就当上了部门经理,而且还意气风发,给公司高层的领导信箱提了份改革建议。似乎每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都对公司有着理想的改革方案。自命不凡,认为通过自己的挥斥方遒,可以力挽狂澜,改公司弊端于一役,一举成名天下知。而现实中,凡是一个刚入职的大学生能看到的公司弊端,要相信领导层也不是傻子,不会熟视无睹。

    之所以没有改变,要么是时机不成熟,要么是这已经是最佳的平衡点。作为初入者,如果不躬身入局、不深入调查,只是一味简单的去打破这个平衡,那引起的蝴蝶效应可能如雪崩前的那一声呐喊,结果是几倍、几十倍的代价才能重新回到原状态,甚至再也回不去,更别说进步了。

    李毅鹏就是李毅鹏,经过一年多的实习后,深思熟虑后才大胆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提议打破新客户开发的地域限制,只要能开发新客户,不论员工原来归属哪个分公司,都按照客户所在当地公司业绩提成给绩效即可,年终总绩效在原分公司考核即可。也就是说,所有公司员工都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开发自己的新客户。这对个人来说,增大了资源利用率;对分公司而言,打通了外部员工与本地客户的资源关系,也能激励当地员工的进取心,可谓一举两得。

    李毅鹏的建议初衷,一是为公司未来发展,二是为自己考量。毕竟自己不是BJ人,入职又晚,在BJ的资源肯定没有老员工和当地员工更有业务优势。如果按照既定规则,在挖掘完现有资源,包括同学刘白冰等客户之间的推荐外,自己再想有所突破,就只能靠打破规则了。而当前对李毅鹏而言,最大的规则障碍就是地域限制,自己身在BJ公司,只能做BJ业务。而自己的本科在东北,家乡在河南,这些既有优势被束缚住了。他要尝试改变这一切。

    不得不说,还是北大的牌子和他的既往业绩给了他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公司领导传阅了李毅鹏的信件后,不像往常一样一略而过,对这个北大高材生,不到半年就业务第一,不到一年就升任部门经理的李毅鹏的意见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经公司领导层磋商,决定部分采用李毅鹏的建议,在各地分公司开展试点工作,采用员工志愿报名的方式,开展跨区域客户开发尝试。同时,试点方案限制了各分公司参与人员的名额,试点期限为一年,到期统一考核。

    李毅鹏在BJ公司第一个报了名。

    办完报备手续,李毅鹏第一站就奔向了长春。先到母校见了彭长江,利用老师的便利,求来了能查询到的所有校友工作单位,果然是个大宝藏!

    不得不说,母校毕竟是首批211大学,在教书育人和人才培养上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和传统,培养的学生在各行各业都表现出不凡的业绩。换个角度看,考大学,在90年代和21世纪初,对绝大多数平民家庭而言是最为通畅的阶层上升通道。再说直白点,高考真的是人生中最公平的事情了,努力和收获是成正比例,而高考之后,工作和生活就都未必了。

    具体到北方师范大学,虽然说有约一半校友都在各地中小学、高校、党校和团校工作,和保险关系不大,但还有另一半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企业和公司,有相当一部分还是知名的大企业,毕业经年,其中不少人都已经是中高层领导了。

    李毅鹏如获至宝。彭长江看他那高兴劲,囔囔着要他请吃大餐,不能白忙活,宾主一下倒置了过来。同学之间,说的直接,执行的也干脆。彭长江还叫来了同门师妹孙晓雪——李毅鹏亲老乡的女朋友,应该算是弟妹吧。陈为平给孙晓雪提过多次,上学期间,李毅鹏没少帮助自己,对这个老乡加老兄,陈为平一直心存感激,孙晓雪也尊敬有加。

    饭间,李毅鹏问及刚拿到硕士证的彭长江今后打算。当着师妹的面,彭长江有点支支吾吾。原来,经济学院的博士点去年申报遇到了障碍,没有批下来。今年,障碍基本排除了,申请又再次递上去了,极可能会批准。但即使今年获批博士点,招生也要到明年了,也就是说,明年彭长江才能报考导师费教授的博士。而之前陈为平给彭长江提过,孙晓雪也想考费教授的博士以方便毕业后到郑州找工作。而现实状况是第一年获批的博士点招生,名额往往只有一个,这师兄妹关系眼看就转变成了竞争关系,让人猝不及防。彭长江毕竟是学校老师,信息快,这些孙晓雪都还未知,所以在饭桌上,彭长江也不想多提。为免得双方尴尬,他赶集扯开话题,问孙晓雪陈为平的近况。

    李毅鹏从孙晓雪口中得知,陈为平居然跑到酒厂去兼职去了,这对李毅鹏又是一个新的客户资源。白酒是传统的暴利行业,而酒类企业涉及到大量的保险关联业务,李毅鹏脑子转的飞快,已经开始勾画如何构建自己的河南酒类保险业务蓝图了。

    饭后,告别了彭长江孙晓雪,李毅鹏开始了东北“大扫荡”。凭着校友的身份和北大的光环,一个月期间,东三省到处都有李毅鹏的身影。然后,马上南下入关,直扑郑州陈为平而来。

    陈为平见到李毅鹏,有些意外,想不到这BJ做保险的能跑到河南地界来,还以为是探亲回家路过呢。老乡见老乡,不用泪汪汪,直奔主题。李毅鹏说明来意,陈为平也称赞他思路不错,只是虽说自己在豫香酒业待了一年,但对公司内的保险业务知之甚少,最后只得给销售部袁部长,这位自己曾经的直管领导打了电话。

    老袁对陈为平的评价还是很不错的。一年以来,虽说在销售业务上陈为平是个菜鸟,但在日常公务处理上,诸如写报告、打申请、汇总表、修电脑、订机票、报发票等等各种难事琐事,陈为平都做的恰如其分、安排周详、高效得力。陈为平还偶然的给袁部长爱人的MBA论文指出了一些逻辑漏洞,并给了一些实用的修改建议,让袁部长在家的“地位”直线上升。袁部长认为这个大学老师给自己当助理真是大材小用,能力水平比总经理那个女秘书都强百倍。

    事实也证明真的如此。在陈为平被学校急召回后,公司给袁部长配个了新助理,也是硕士毕业。好嘛,不到一周犯了两个错:一次是把老袁的返城机票日期订错了,中午12点订成了凌晨12点,只能改签到凌晨3点另一班,还是中转才能到,让老袁有机会首次尝试了“红眼”航班,自己感慨也算第一次见到了凌晨机场的风景,难得。另一次是把老袁拟好上交总经理办公室的电子报告发到了后勤部,总经理办公室通报批评没有准时上交,后勤部部长则开玩笑说,老袁给自己汇报工作很积极。袁部长很无奈,不得不向人事又申请加了个助理,由两个人来接替陈为平的原有工作,虽然小错依旧不断,但基本上才算稳住了局面。

    接到陈为平电话,老袁一顿感慨和吐槽。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一个人在身边有多重要,很多时候并感觉不到,因为他把所有的风吹雨打都屏蔽在了你视野之外,保障你看到的都是蓝天白云、阳光沙滩。而一旦这个人离开,没有人为看不见的风险去防微杜渐和未雨绸缪,多半水滴屋漏、搁浅抛锚也就自然而然出现了。

    陈为平感谢老袁对自己的“怀念”,说了打电话的来意,看看老袁能不能牵线一下公司负责保险业务的部门或者负责人。老袁二话没说,毫不犹豫,一口答应,让李毅鹏明天直接到公司找他就行,他介绍给总经理,在公司这么多年,这点面子总经理还是给的。

    李毅鹏听了免提的对话全过程,陈为平刚挂了电话,他就连拍陈为平的肩膀:“为平,可以啊,一个电话就让销售部长给你办事,厉害啊!你当老师都可惜了,真应该去企业,袁部长都说了,你比总经理的女秘书都厉害。”

    “你可拉到吧,他也就随口说说,你还真信啊?女秘书代表的是公司形象,我这一千多度的厚眼镜,哪能和人家比啊。”

    “不管这个真假,人家答应的可是真痛快,还引荐给总经理。这个国有酒厂的总经理怎么也是个厅级别吧?你可不知道,我跑BJ、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这些地方,一路走来,除非是直接校友或朋友,不然,能见到厅级领导都是难上加难啊。好嘛,到你这,一个电话就搞定了,还不用预约和等待,明天就行!厉害,为平,你是深藏不露啊。”

    “哪有?是人家给咱面子。这老袁人真的不错,80年代的大学生,有学识、有人品,是个干事的人。只是可惜在那个酒厂,体制不改革,所以市场不好……不说销售了,你明天去找他需要我陪着么?我明天没课,听你指挥。”

    “不用不用,这都连上线了,我自己去就行。你没课也好好歇着,多和晓雪打打电话。那小姑娘不错,文静、知书达理的,可要看好喽,异地恋,你小子别大意了。”

    “呵呵,明白明白。还是羡慕你啊,有个宋颖颖倒追,还倒贴房,人家工作也不用你操心,坐享其成,你得多遭人恨啊。”

    “大哥,那房我也有股份的好不好?话说回来,BJ的房子可真贵,还涨的快。这不,买了才半年多,就涨了两成,太可怕了。王世海一提房子就闹心,我现在都不敢和他提房子的事。听说他老婆天天闹,说我买房了他没买,错过了好时机。这小子内向,不敢争执,就在公司主动加班,不敢早回家,说是回家了头都大。唉,这都什么事啊。”

    “世海和你一个公司,收入差距很大吗?”

    “咋说呢?都是硕士,又是同时入职的,基本工资都差不多。只是他在风控部,绩效工资这一块空间不大,不像我这业务部门,有业绩提成。不过,按他研究生期间打工的收入算,按揭买房他是买得起的,只是他一直认为房价会降,想再等等。这一等就涨,一涨就再等,也很无奈。听说他还炒股,好像赔了一些,我也没敢多问。”

    “好吧,你俩在一个公司,还是多关照一下吧。世海是个技术男,认死理,不像你这北大高材生,哪都敢忽悠,连河南‘总部’都敢来。”

    “好嘛,你也敢黑河南,哈哈。你还别说,好像全国好多地方都知道河南是骗子总部这个传说,什么‘全国人民都在骗,总部设在驻马店,河南人是总教练’。不过还好,大家都当笑话听,我去这么多企业单位,一个歧视的都没遇到过。河南人的口碑还是不错的。”

    “得了,别夸自己了。明天确定我不和你一起去了啊?我就不管你了,睡懒觉了啊?”

    “中,你别管了,我心里有数。”

    次日,李毅鹏如约到了豫香酒业总公司,见到了袁部长。经引荐,和总经理座谈了半个多小时,基本确定了合作意向。临走,袁部长送李毅鹏到电梯口。等电梯时,递给李毅鹏一张小便签,说:“这上面是一些同行朋友联系方式,都是信得过的哥们弟兄,有业务上的需要你可以和他们联系,就说是我老袁介绍的就行。”

    李毅鹏略微扫了一眼,密密麻麻,有五六个名字、职务和电话。正要说话,电梯来了,袁部长示意上电梯,说:“我和陈为平投缘,小陈是个优秀的大学老师,你也很优秀。和你们年轻人合作,很开心。以后常联系啊。再见!”李毅鹏挥手告别。

    事业在于七分努力三分运气,只是如果没有那三分运气,再多的努力似乎也带不来质的改变。根据袁部长给的便签联系方式,李毅鹏用了不到一周时间,就如数的见到个上面列的各个真人,都是公司高管。和老袁一样,办事干脆利索,全部达成了合作意向,就剩下过合同签约了。

    李毅鹏也十分的感慨,怎么也没想到,一个上学时眼睛高度近视还曾经要自己照顾的陈为平,居然能成为自己的贵人,帮自己在短时间内拿下如此多的业务单子。李毅鹏想表达一下自己的感激之情,但想了半天也不知道从哪入手。

    心里种了草,就一天天长大。终于,在完成东北和河南所有意向公司签约,李毅鹏在年底拿到了巨额绩效和年终奖金后,萌发了一种表达感激的方式:创业开公司,让陈为平当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