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自愿与志愿 » 第十章 绯闻

第十章 绯闻

    安居之后就是乐业,但对陈为平和宋家明而言似乎都乐不起来,因为他俩到了评职称的年龄了。

    宋家明比陈为平早三年参加工作,本科参加工作两年后评的讲师,而陈为平硕士毕业到单位直接聘任为讲师,也就是说宋家明比陈为平早一年以讲师身份尝试参评副教授职称的艰辛,也比陈为平多了更多的复杂,因为他离婚了,前老丈人是这个学校的老校长。

    先从硬件条件看,宋家明不是硕士,这在硕士已经成灾的高校中,他有点鸡立鹤群,彻底被埋没了。谁也想不到,才短短五六年光景,在高校的硕士就成了过街老鼠,从“人才”变“人力”了。新来的教师,几乎清一水的博士,虽然有些博士在面试时基本的本科知识都答不上来,但这不影响学校对博士的渴望。宋家明这样的本科老师就更别提了,虽然他听了老婆的建议,报考了在职研究生,目前正准备学历英语考试,但依旧挡不住博士教师的潮水涌来,新来的博士都直接当主任副主任了,他还是个普通老师。

    况且,加上这些年宋家明结了离,离了结,也没心思写文章、搞科研,评职称想都不要想。好在好在,刚到学校没结婚的时候意气风发,凭着一股青春气,发表过几篇文章。也借着之后老丈人的东风,申请下过几个厅级项目,也都顺利结项。虽然口头上宋家明一直坚称是自己努力获得的,但他自己也明白:名额有限,自己学历和职称也不高,仅仅凭着重点大学毕业这唯一的亮点,项目是不可能给自己的。况且那点优势亮光早就油尽灯枯,日趋晦暗,如萤火虫一样时隐时现,再不敢在人多的地方出现。而新来的老师都是顶着985甚至国外高校核聚变的强光灯来的,他那点历史早都翻篇了。

    再从软件来看,牛校长调离后,校内领导职务发生了大调整,好几位院系领导升任为学校领导,紧接着就是系主任接替升任为新的院系领导,新任的院级领导和校级领导中,要么是牛校长的学生,要么是牛校长提拔的干部。他们都参加过宋家明的婚宴,比婚宴记忆更深刻的是“这小子靠着牛校长立足后居然抛弃了人家的闺女另娶?!这种陈世美太可恶了!”

    如今,全校千载难逢的共同批判宋世美的机会到了,职称申请要经过院系、教务处、科研处、人事处等诸多相关部门的审核盖章才能获得申请资格,宋家明在第一个环节院系审核中就吃尽了苦头。

    宋家明所在学院梅院长也是牛校长当年破格提拔的嫡系,当时是任财务处副处长,对牛校长知遇之恩铭记在心。当时宋家明还是牛家女婿时,每逢过年过节,梅院长都会出现到老丈人家问候和探望。如今斗转星移,当年的财务处副处长升任经济学院院长,对背叛牛家的人什么态度宋家明不用想都知道。

    不敢找院长审核材料,想着直接找主管盖章的副院长碰碰运气。宋家明所在系的方主任变为了方副院长,现在主管职称材料审核盖章。想着毕竟一个系的,多少比梅院长要熟悉,宋家明拿着材料,小心翼翼的敲开了方副院长的门,说明来意。

    方副院长翻看着职称材料,指着其中发表文章的材料内容,说话了:“家明啊,虽然我也知道你这文章肯定是真的,但出了学院,到了学校评审,别人可不认可这是真的还是假的啊?还是要把材料做实才好嘛,这也算为自己负责嘛。”

    “可是,方院长,我这是按照学校评审要求提供的原件和复印件啊,没说其他要求啊?”

    “学校是默认你提供的是真实的情况下才需要交原件和复印件,你这连真实性都证明不了,复印再多,假的还是假的嘛。”

    “哪咋证明是真的呢?”

    “这你别问我啊,是你评职称不是我评啊?再说了,就你这学历证书,造假难度应该没有硕士、博士证书大吧?就薄薄的两张纸,这也太草率了,和文章一样,都要证实真实性的。”

    “我来学校报到时候,人事处都验证过了啊,档案也调过来了,都可以证明啊。”

    “家明啊,亏你还工作这么多年了。人事处能证明,你让人事处盖章啊。我这只是二级学院,我只能对我能相信的东西盖章。我这也是对事不对人,评职称是个很严肃的事情,虽然咱们原来是一个系的,但制度就是制度,材料准备齐了再来盖章吧。”

    宋家明问了其他要评职称的老师如何自证真伪,大家都讳莫如深,大家都是竞争对手,巴不得看着你倒霉,没人能给你指路的。生活就是这样,越是需要帮助的时候,想害你的人总比想帮你的人还多。所以说,人脆弱的时候一定要对外界的“帮助”谨慎小心,不排除有好人在,但更多的只会让你陷入更需要帮助的境况而已。

    宋家明屡次求教同事之后,开始了自我救赎。

    PLAN-A:为了证明发表的文章是真的,先到中国知网下载检索页,打印出来找方副院长。方副院长说,网上的东西好多都是造假的,知网是真的,谁知道你找的知网是不是真的?况且图片还能合成呢。不认!

    PLAN-B:宋家明和杂志社联系,让对方开出盖公章的证明,证明自己的文章曾在杂志社发表过。为了办成此事,还专门委托了BJ的刘白冰开车到杂志社,上门求着人家编辑才给办了。EMS快寄回郑州,拿到方副院长办公桌上。方院长说:这么快就拿到了?看着还挺像真的。不过,这个杂志社是不是正规的,谁能证明呢?

    PLAN-C:宋家明咨询了去年通过评审的老师,有的说,只要科研处认可,也是一样的。宋家明拿着论文来到科研处,科研成果科的科长是个刚参加工作的小姑娘,热情接待了他。一听是审核文章,小姑娘没了主意,打电话请示处长,处长一听是宋家明的事,在电话那头就直接大声训斥小姑娘:“让他哪来回哪去!”隔着电话听筒,宋家明都听到了那雷鸣般的坚毅之声。

    中学时背的“为之,则难者亦易已”,到宋家明这,完全颠倒了过来,成了“为之,则易者亦难已”。宋家明觉得自己定的目标高度并不高,基本条件都够,蹦一下是能够的着的,可偏偏蹦了三蹦,连资格审核的边儿都碰不着,着实有点憋火。

    人啊,总要有追求,只是这个追求的高度要和自己商量好。或许内心就是抵触的、厌恶的,那这种追求即使实现了,也是窝心的。亦或是追求是自己向往的、夙求的,那即使最终没有实现,过程中也是满足的。

    宋家明索性直接顺其自然,放弃了申请副教授职称,有课就上课,没课就接送老婆上下班,买菜做饭,日子也到安然。方副院长倒是心里没了底,几次见宋家明过来过去,依旧和颜悦色给自己打招呼,却再也不提职称的事,觉得哪里有古怪。

    “是不是自己下手忒重了?”

    “不会是牛校长给他找好出路了?”

    “别心里变态,伺机报复我吧?”

    以至于每次看到自己的车在校园被划或者车上面落个鸟粪,都首先询问今天宋家明有课没有。在方副院长好奇和忐忑之中,宋家明却继续自己平静的生活。

    闻听宋家明给自己讲述评职称经历,陈为平不禁七上八下的。自己绝不会因为有当领导的前老丈人而被为难的,但也绝不会因为没有离婚就顺畅多少。听往年评过的老教师都说,评职称,不管在哪个学校都一样,至少要扒一层皮。有的老师一次职称评下来,好嘛,职称没成功,减肥到是成功了。宋家明那么优秀,都放弃了,自己也做好心里准备吧。

    又一年秋天开学,陈为平的评职称进程启动了。

    第一关,资格考核。个人写参评申请,学院领导审核,给出参评意见。

    此时陈为平所在的经济学院,陶院长是院长兼任书记,主抓全面工作,庞副院长仍然管教学,新提拔的石运来副院长是从学校科技处成果科科长任上调过来的主抓科研。原来的胡院长被免职后一直闷闷不乐,着实低迷了很长一段时间,除了正常上课外,在校园很少能见到他。原来每日西装笔挺,头发黑明,皮鞋锃亮。现如今,休闲服一身,头发总是杂乱的蓬松着,也开始穿老BJ布鞋了。

    人在职场,职位就是精气神。职位在,精神头就在。在任上时,总是觉得平台没有自己的能力大,科长觉得能当处长,处长觉得能当局长,而很少有人拒绝被提拔。但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如此一直提升上去,总有那么一天,新职位的高度会超出自己的能力水平,那时候自己能感知么?估计够呛!大多数不胜任的领导力不能自知,总是认为手下人不尽力,再者是归咎于大环境不好,总之肯定和自己能力无关,否则上级也不会提拔自己到这个位置。于是乎,更加要想办成事情,搞出业绩,结果就是小马拉大车,事倍功半,倒霉的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下属和搭进去整个系统的大把时间和精力。人一旦不在职了,这口气就懈了,也看明白自己的几斤几两了,于是乎开始有了新的消遣需求开发,钓个鱼、下个棋等等,怡然自乐,回归本性。

    陶院长就是这样被动拉车上位的,在任两三年,身心疲惫,自己都说是“救火队长”,每天忙于各种应对。而胡院长属于后者,据说买了不少字帖和宣纸,已经开始练习书法了。练书法的人无外乎两种,一是真的喜欢,二是仕途无望,胡院长应该属于后者。

    现在每逢过年都成了胡院长最忙的时候,不为别的,只因为街坊邻居写对联,有求必应,免费赠送,并且乐此不疲。写多了,名声也传出去了,还加入了区里的书法协会,属于协会中最年轻的教授级会员,直接委任常务副会长,不少出国访问需要手办的达官贵人都慕名而来,从免费到被迫收润笔费,每平尺都能上千元。胡院长的爱人就说:应该感谢学校给他免了职务,现在能够按时回家吃饭了,也能早起早睡了,收入还比过去多了,操的心比以往少了,感谢学校啊!

    人只要在周围的人群中活的有存在感,不管是当干部,还是当书法家,就活的有劲头。学校的存在感弱了,但社会的存在感强了,胡院长似乎发现了新大陆,结交了更多的朋友,也游历了更多山山水水,几年下来,还换发了青春,脸上有了润光。

    当然,胡院长这样的状态是陶院长始料未及的。从外人看来,大都是希望看别人的笑话和倒霉的,尤其对继任者而言,前任过的不好不如意,反而更能衬托继任者的胜任和幸运。陶院长对传闻中胡院长退二线后过上了潇洒自如的日子不敢也不愿意相信,见到了前来资格审核的陈为平,这个好像是胡的亲信,正好询问询问:

    “为平啊,时间真快,你都该评副教授了啊?”

    “是的,陶院长,我来学校都五六年了,大前年转评的讲师,今年该评副教授了。”

    “不错不错,年轻人,有进取心总是好的。我记得你刚来应聘的时候,是胡院长招聘的你吧?现在和胡院长有联系吗?我最近一直忙,没见到他。”

    “我当时来时,是您接待的我,还有庞院长也在,就在那个老办公室。当时胡院长不在,后来还是您通知我面试的时间,最后试讲完是胡院长决定要我,之后签的协议。我这学期课少,也没怎么见到胡院长,过年的时候发过个拜年短信,他也没回,当时好像听说是和区里的文艺界代表团访问欧洲了,不在国内,短信估计是没收到。”

    “哦,是这样啊。胡院长当时还是很看重你的,面试那么多人,就要你要的干脆,没试讲完就让签约。后来还派你去豫香酒业,也是他想着重培养你,让你有企业实践的经验。当然,没想到后来……算了,不提了。对了,再见到胡院长替我问个好啊。”

    “您客气了,说到底,还是要感谢您当时应聘时接待的我,不然我都找不到工作了。后来到豫香酒业,也是您带着我考察市场,跟着您学到了好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我现在上课都把您考察市场的方式方法都当成经典案例给学生讲,学生都说很有创新性,学到了真东西。”

    “哦,是嘛,我都不记得当时干啥了,你还记得那么清楚啊?”

    “我当时负责记录嘛,那些记录本现在都成我的备课教案中的经典案例了。只可惜调研时间太短了,跟您学的东西有限,希望以后还有机会能多向您学习,这对我教学和科研都有很大的指导和帮助。”

    “是啊,还是实践锻炼人啊。当时主要是老胡不让继续了,不然确实应该再考察考察的。后来出事了,听说你对调查组的问话回答的很客观,调查组给学校的反馈中都有提到,学院还是要感谢你啊,不然,会有更大的负面影响的。”

    “您客气了,我也是实话实说,确实和学院没关系,是学生理解有误。也感谢学院和您这些年对我的认可。陶院长,这是我的评职称资格材料,麻烦您审核一下。”

    “为平啊,你还是这么谦虚。好,过去的事不提了,以后好好干。材料我看看。”陶院长大概看了几眼,“没问题,挺好的嘛,够扎实,肯定符合条件,你直接找石院长盖章就行了,就说我说的。”

    “啊,谢谢,谢谢陶院长,那您忙,我找石院长盖章去了啊。”

    “好,去吧。”陶院长脸上带着满意的笑容,挥手让陈为平走了。

    陈为平到了隔壁办公室,庞副院长和石副院长两人对面而坐。说明来意,石院长拿起电话打了过去落实,之后爽快的盖了章。

    “就这么就盖章了?”陈为平心里不住的问自己,更不敢相信,宋家明折腾了几个来回,角逐多方力量,都没搞定。而自己十分钟内,两个屋子一串,搞定了?!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认为简单的,举手之劳的,却怎么就举步维艰,就差那么一点点都不行。而认为复杂的,准备打持久战攻坚战的,反而不费吹灰之力,轻而易举。这就是生活常态,所以,为了顺利,做事情都不能轻视,做最充分的准备最坏的打算,才有可能有最幸运的结果。

    第二关,教务处审核。

    到了教务处,一打听,审核材料是一个程副处长负责。没听说过,更不认识。陈为平一般除了上课,很少在学校久待,顶多去图书馆看看报纸杂志,和学校的同事关系一般。不是因为别的,是觉得自己眼神不好,怕遇到熟人不主动打招呼不礼貌,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所以,对学校的行政领导几乎全不认识,对教务处这样副处长更是闻所未闻。

    眼看程副处长办公室门口有十来个老师正排着队,挨个等待审核材料盖章呢。这和去医院挂号看病一样,出来一个,进去一个,每个人时间长短还不一样,最少的也是十来分钟。陈为平大致一算,得,最少得两三个小时才轮到自己,排着吧,估计都到下午了。

    过了一个多小时,里面同时出来两个人,一个是评职称的老师,一个是审核材料的工作人员,应该就是程副处长。这人虚关了门,朝着门口排着的队逆向走去,应该是上厕所。想想也是,审材料坐了一上午,也该方便方便。这工作人员快走到队尾的时候,停住了,盯着陈为平上下打量,看了又看,这让陈为平心里发毛,觉得自己是不是哪又不合格,白排了?对方开口说话:

    “你是…陈…陈老师吧?”

    “哦,是我,经济学院的陈为平,您是?”

    “哎呀,真是你啊师兄!是我啊,程先进啊。咋,不记得了?你到派出所接我那个?再想想……”

    提到派出所接人,前面的人扭头好奇的往后看。陈为平脑子里也马上提取和派出所所有相关的信息。对!可不是嘛,自己大二接新生,傍晚时分,被通知去派出所接一个迷路的河南老乡新生。再仔细打量,人更胖了点,但脸型和声音没变,对,就是他,程先进。

    “先进啊,真是你小子。记得上次见你是大四在学校招聘会你陪我找工作,这一晃小十年了吧?你咋到这了?”

    “我在这工作啊。得,师兄,先不和你说了,我得先去厕所,憋不住了。要不你和我一起吧,边走边说。”

    俩人一起上卫生间,程先进简单说了自己的经历。原来他大四找工作时,就直接来郑州了。和陈为平求职经历差不多,当时本科文凭找工作已经很难了,都要硕士。最后改变了思路,突出自己的优势,写的一手好字,就用A4字手写简历,最后递到了这个学校人事处。接待他的是人事处副处长,拿到简历一看,对手写的简历尤其具有艺术美感的钢笔字称赞不绝,而当时人事处也正需要补充文员,就直接向处长汇报,留用人事处了,当了科员。两年后,劳资科科长空缺,他成功替补。三年后,学校岗位竞聘,程先进凭着扎实的文案功底和认真的工作作风,竞聘为教务处副处长。从科员到副处,程先进只用了五年时间。那个时候,陈为平到这个学校工作还不到三年,才转为讲师,正为孙晓雪考博的事情操心,也为宋家明离婚惋惜。

    这就是殊路同归。陈为平走的是本科硕士教师的路,程先进走的是本科科员行政的路。十年过去了,陈为平在为评副教授奔忙,而程先进已经是审核职称材料的领导了,而且已经享受副处长待遇(略高于副教授)好几年了。

    和程先进的待遇比,陈为平这硕士似乎白读了,白耽误三年,要是当时直接来郑州,没准现在也是一官半职了;和陈为平的经历比,程先进从一个校门到另一个校门,每日伏案写材料,没有上讲台教书育人,似乎经历有点单一。但孰优孰劣,谁能说得清呢?经历,都是不可复制的,无所谓好坏,只要自己乐在其中,多年后回想起来不后悔,这就足够了。对陈为平和程先进,目前的状态,都是最赢。

    “师兄,你也是来评职称审材料?”

    “可不是嘛,没想到人这么多,排了一个多小时了。”

    “把你的材料给我,你先回去吃饭吧。下午你不是还得去科研处?就在我楼上。下午你先来我这拿材料,然后去科技处,不用在这耗着了。对了,你是评正教授还是……”

    “看你,拿我打叉不是?我哪轮得上评正教授啊,是评副高。硕士毕业后才参加的工作,有点耽误了。还是你这好啊,都当上大领导了。”

    “师兄说笑了啊,我学历低,还是羡慕你这读研究生的,在高校工作,不是研究生就很难抬起头来的。这不,我这两年勉强读了个在职的研究生,算是山寨版的吧,不能和你这正规军比。这样,师兄,咱们不多聊了,那边你也看见了,还有那么多人等着我的。你听我的,材料给我,下午上班直接找我就行。”

    “好吧,幸好遇到你了,不然,我还得排到下午了。那我就和你不客气了,我下午找你。你忙去吧,工作要紧,咱俩回头再聊。”

    程先进接过陈为平的材料袋子,返回办公室。陈为平觉得这有插队之嫌,怕其他排队的老师侧目,也不好直接尾随原路回去,从另一方向的出口走了。

    第三关,科研处,天晓得下午啥事在哪等着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