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自愿与志愿 » 第六章 35万

第六章 35万

    陈为平和孙晓雪的孩子已经五年级了,明年就该小升初了。原打算想着过了年开春,看看买个二手学区房的。要知道河南人口有一个亿,人均教育资源本就短缺,优质的学校更是少之又少,学区房是为数不多的靠花钱能解决家长忧虑的有效路径之一。

    早些年陈为平对学区房并不以为然,常以自己为例,自己能从普通县城考到重点大学,充分说明学校好不好和上什么大学未必有直接联系。况且,即使再好的学校,也有倒数第一名,也有考不上大学的,身边同事、领导家的孩子也都有例证。所以,学区房就是个智商税,冷眼旁观即可。

    但随着阅历的增长,陈为平的观点改变了。学区房和学生的成绩是没有直接关系,但间接关系总还是有的。好学校并不是所谓的老师好,而是有好的同学和好的学习环境,而与好同学、好学习环境相关联的就是家长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很难想象一个爸妈对孩子学习不管不问的孩子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且在学校中主动表现良好。如何甄别哪些家长是对教育重视的?报了几个顶级辅导班、买了几套黄冈秘籍教辅书、每天给孩子煎三炒俩……这些都不好识别和量化,只有学区房这一项指标,具备花费巨大、风险较高、收益不待定的特征,相当于一掷千金的豪赌,有这样胆识气魄的家长他会可能对孩子教育不上心?这样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学生聚集到一起,学习环境能差到哪去?

    不用孙晓雪劝说,陈为平自己就完成了自我系统升级,一定买一套重点中学的学区房。有了这个心思就开始谋划:一套小两室的学区房差不多得三百万,第二套房贷首付需要六成,也就是180万。远达平台中的钱已经有了98万,现在住的这个两居的房子能卖100万,买学区房应该是够了。还房贷两人都有公积金,加上工资,也都在可控范围内。陈为平信心满满,憧憬着春暖花开的到来。

    陈为平把这个想法和打算告诉了宋家明。家明虽然结婚早,还结了两回,但孩子来的晚,比陈为平家的孩子小两岁,还没考虑到小升初。但听了陈为平的打算,觉得很有道理,也动了买学区房的心思,和老婆吴德莉商量了一下,她也同意。这买东西就是这样,一个人动了买的心思,这意念就会通过磁场向周边蔓延,辐射到自己能感应到的其他人,而且是越亲近的朋友,感应磁场越强烈。陈为平还只是个想法的时候,宋家明已经开始在网上和实体中介店中频频光顾了。

    生活就是这样,一心一意的准备却未必能达成结果,漫不经心的听说反而更加执着。在陈为平接到远达清盘的消息的同时,宋家明相中的学区房信息也传了过来:看中了两套,在一个小区,市重点中学学区房,一套73平,多层六层,290万;一套89平,多层4楼,350万。宋家明的意思是这两个房源性价比都极高,他都实地看过房了。房主的孩子都是六年级,明年暑假就打算搬走,精装修基本不用动,4楼的房主是吴德莉医院的一个同事、神经外科的弥教授,不差钱,熟人价格好商量;6楼的房主就是宋家明孩子的思政老师,说起来还是宋家明山东大学的校友,都是金融系的,师出同门,有一说一,不报虚价。

    宋思明和吴德莉的想法是让陈为平孙晓雪先挑,他们买哪个都无所谓,反正都是一个学区,两家能住在一起就很高兴,以后还能相互照应。陈为平和孙晓雪却犯了难,难就难在不是二选一的问题,是继续买不买的问题了。李毅鹏的远达清盘,那98万一时半会是拿不回来了,手中的积蓄也就不到50万,就算卖了房子,也顶多凑够150万。ZZ市对二套房的认定是认房又认贷,他家铁定属于二套房的政策:首付是6成,利率上浮25%。买290万的房子至少得准备174万。174-150=24万,这还不包括交易税费。况且家里也不能竭泽而渔啊,上有老下有小,怎么也得留个十万钱以备万一吧。也就是说,最少需要再找35万,才能上这个学区房的车。去哪找这35万的差价款呢?

    原想着向爸妈借点,但转念一想,爸妈那点养老钱还是不动为好。这些年忙工作、忙家庭,回老家看二老的时间并不多,也就过年过节的回去一次。陈有福也退休了,工作了一辈子,烙下了腰疼的老毛病,陈为平和孙晓雪没少给家里买保健品。陈有福和周慧兰在老家厂区家属院每天晨练,和老工友们打牌、聊天,倒也清闲。老人的身体健康是家庭最大的福报,老人自己生活质量有保障,做儿女的也可以一心奔事业,同时可以尽心尽力的抚养下一代。陈为平的爸妈坚持不到郑州和他们一起生活,主要是不想让他为照顾他们分心。作为儿子的陈为平如果向他们借钱,也无异于告诉他们自己遇到了麻烦。算了,少让他们操心吧。

    宋家明在远达账面上的钱是7万,接到远达退出清盘的通知,马上问陈为平投了多少?陈为平怕他担心,只说了35万。

    “怎么投了这么多?”宋家明有点吃惊,近乎于后悔没有提醒他。

    陈为平只好淡淡的解释:“亲同学的平台想多支持一下,另外也想多挣几个买菜钱,有点贪心了。”

    宋家明以他了解的金融行情劝解陈为平:“赶上了就赶上了,咱俩都要做好血本无归的心理准备。好在35万也不算太多,等以后学区房价涨了,都能挣回来。那两套房子要早做选择,虽说都是熟人,但也不好拖太久,我给对方说的是咱俩都在筹款,要不咱们先给对方付个一两万的定金,免得夜长梦多?”电话中,陈为平说和孙晓雪商量后给他回复。

    陈为平没有参加王世海的追悼会,一是时间来不及,得到消息时已经结束了;二是即使来得及,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去武汉面对那个欠自己98万但又是自己老乡加挚友的李毅鹏。然而,这并不影响另一个追悼会信息的不期而至——平顶山陈青莲姑妈没等到新年的元旦,病情复发故去了。

    距离上次陈青莲郑州手术后已经四五个年头了,这些年陈为平定期到医院给开药快递到平顶山,姑妈身体一直恢复的不错。都说过了三年的危险期就基本没事了,没想到,还是……

    陈为平向学校请了假,赶到了平顶山。距离上次来平顶山应该小20年了。姑妈家还是在老地方,不同都是物是人非,印象中气派的干部小院早已破败不堪,墙上红砖斑驳剥落,地上道路坑坑洼洼,根本看不出这里曾经是煤矿干部家属院的样子。

    小院门外左右各摆着三四个花圈,从挽联署名看也应该是陈青莲生前好友送的,没见矿上单位送花圈。在家里见到了表哥表姐,才知道是姑妈生前嘱托不要声张大办,通知几个好友聚聚就行了。不见姑父薛成龙,后来才知道,在姑妈得病不久,二人就办了离婚。离婚的原因众说纷纭,有说是那个前姑父喜欢上了跳舞,发挥自身原有吹拉弹唱的优势,终日周旋在几个中年妇女舞伴之间,基本夜不归宿。也有说他是喝酒赌博,欠了一屁股外债;还有说他是家庭暴力,对陈青莲非打即骂,连一双儿女都规劝陈青莲早离早安省。

    矿上之前效益很不错,在市区、郑州都集资建房以成本价卖给职工,但因为薛成龙嗜赌成性,家底败光,陈青莲都不得不继续住在老的家属院中。后来还是儿女资助,陈青莲赶上了最后一批郑州集资房。拿到房产证,薛成龙就张罗卖房,连蒙带吓,陈青莲连新房门朝哪开都不知道,房子就变成了薛成龙银行卡上的不断递减的数字。

    离婚是陈青莲提出的,不过也正中薛成龙下怀。矿上每年给老干部组织体检,陈青莲的肺部检查结果异样。医院体检科电话打到家里,薛成龙接的。闻听最后,跑了一趟医院,问了医生,说是得手术加化疗,要做好思想准备。薛成龙在矿上也是听过见过,像什么尘肺病、肺癌之类的花费都是无底洞,最后大都人财两空。眼下陈青莲只是肺部阴影,虽没有完全确诊,但似乎也八九不离十。银行卡上钱怕是支撑不了几个月,就算卖房子,这破小院也就是多撑几个月的时间而已,薛成龙犯了难。

    在犯难的表现上,混人和正常人开头表现还都是一致的,都是沉默不语,然后或酗酒撒泼或外出失联,总之得小作一下。再往后就不一样了,正常人能收住囧态,坦然面对;混人发现小作挺爽,不如大作,把以事情为中心转变成以自我为中心,美哉美哉。

    薛成龙当然是后者,从小酌消愁到大饮撒疯,家暴更变本加厉。矿上离退休处翁立通处长闻听陈青莲病情,作为曾经的手下,带着慰问品来家里探望老领导,陈青莲才知道体检出了问题。也突然明白最近薛成龙不去跳舞,酒量加大的原因。陈青莲电话叫来了一双儿女,带着半醒半醉的薛成龙到民政局办了离婚手续。之后,薛成龙带着两个红皮的小本本:一个离婚证,一个是存折,有点不舍但还是迈了大步搬离了小院。据说是开始了租房的生活,就租在公园边上,适合跳广场舞。陈青莲开始了看病路程,之后还到郑州看病,见到陈为平,再之后返回平顶山维持静养,再就是到了今年的复发……

    参加完平顶山追悼会,陈为平坐长途汽车回郑州。一路上,陈青莲的过往以及自己的35万差额左右徘徊在脑中。回到家看到老婆孩子时,他突然间想明白了:学区房固然重要,但自己肩负的不止是一个孩子,还有身后的三个老人。爸妈在老家身体健康,但也都小七十了。孙晓雪的妈妈前几年接到了郑州和他们共住,老太太年轻时四处打零工,如今身体也每况愈下,需要精心照顾了。家里现在仅有50万存款,根本不够抵御风险的。如果卖了房子,再买学区房,家里存款掏空再背上更重的房贷,那无异于把老人孩子都置于毫无防范能力的风口下,想都不敢想。他和孙晓雪商定后给宋家明打了电话:

    “家明,学区房我们暂时不买了,你们先买吧…不是不是,不是钱的事,主要是这边住习惯了,搬那边,我老婆上班坐车不方便,丈母娘也不方便爬楼…四楼也有点高,算了算了,就是给你说一声,谢谢你的好意,你赶紧买你的吧,别被别人抢了,机会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