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苗疆道事2:青盲年代 » 第40章 抵达神农架林区

第40章 抵达神农架林区

    抵达神农架林区

    这个新来的女人年纪并不算大,估计也就二十来岁,不过这利落短发、黑框眼镜的装扮,硬是将她原本青春的气息生生压下,给人的感觉就好像四十多岁、暮气沉沉的大妈。不过这并不是我们好奇的地方,我们好奇的是申重对这人的态度。

    他是这个工作组的负责人,刚才还在“拿腔作势”,没想到这个女人一进来,立刻露出了可以说得上是谦卑的态度,这就有些值得琢磨了。

    而申重这般热切,那女人却露出了一脸不怎么乐意的笑容,压低声音说道:“申队长,我父亲是我父亲,我是我,请不要因为他的原因给我任何照顾。”

    她说得郑重其事,而申重则有些尴尬,讪讪笑道:“话是这般讲,不过将门虎女,你的名声在外,一等一的高手,工作组有你的参与,那可真的算是如虎添翼,我的工作也会好做许多了。”申重的话语之间极为推崇,这话让人听着舒服,这个叫做戴巧姐的年轻女人则微微颔首笑道:“我来这儿也是组织安排,至于后面怎么做,全凭你做主,一切以你为主,不用担心太多。”

    戴巧姐看着蛮有本事,而且为人也十分平易近人,申重如释重负,又将她好好夸了一番,然后领着她过来与我们介绍道:“这位同志姓戴名巧姐,是个了不得的人物,一身手段,刚刚加入我们单位,大家认识一下。”

    戴巧姐与我们见面表情淡然,有一种不经意就流露出来的优越感,而我从刚才的对话中晓得,她是申重老上级的女儿。

    所谓老局长,莫非就是戴校长?若是如此,这个带着黑框眼镜的女人可就是戴校长的女儿了。

    办公室中十人集聚,便是申重领导小组的大部分人马,而据申重介绍,到时候行动开始,还会从军区派一个班,也就是十位战士过来进行加强,然后组成工作组最终的阵容。除了那些不用管太多事情的战士之外,我们人员已齐,申重给我们介绍起了此次任务的特殊性来。

    事情还要追溯到很久之前的马王堆汉墓出土工作。位于长沙东郊的马王堆汉墓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第一个年头被人发现的,那时当地驻军准备在那儿建造地下医院,结果施工中经常遇到塌方,而用钢钎进行钻探时,从钻孔里冒出了呛人的气体,用火一点立刻化作神秘的蓝色火焰,后来经过勘查考古,被确定为一处墓葬群,埋藏着汉初长沙丞相轪侯利苍以及他的妻子、儿子。

    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出土了三千多件珍贵文物,这里面有五百多件制作精美、纹饰华丽、光泽如新的漆器,也有大量绢、绮、罗、纱、锦等丝织品,鼎器、铁器以及各类珠宝金银若干,不过最为珍贵的是三号墓中出土的大量帛书,包括《易》《老子》《战国纵横家书》《养生方》等汉初学术与方术文献,涉及占卜、星相、医术、房中术等诸多内容,相传这里面有最为宝贵的先秦两汉方士修行法门。

    财帛固然动人心神,然而对于修行者来说,能够接触到这两千多年前的修行法门,那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据说当时有人为这些法门起了争执,最终动了手,闹出了许多是非。

    而作为马王堆考古工作的成员之一,金陵大学考古系的程杨教授根据当年出土的两幅古地图,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和对比,终于发现了另外一处墓葬群落,如果能够将其确定并且挖掘出来,定然是一件堪比马王堆汉墓群落发掘的大事件。当然,这也只是程老的一面之词,只有最终确定下来,上面方才会投入真正的人手和力量,而我们这一次,主要还是护送和保护科考队能够顺利地进行确认工作。

    即便如此,上面对于此事还是体现了足够的重视,不但我们这些人被从各地抽调而来组成工作组,而且上头交代,程老交代的一切事情都由我们去地方上进行协调,力保此次的科考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谈完了此事的背景,申重一脸的凝重,环视着我们所有人,然后一字一句地说道:“这件事情关系重大,一旦被证实,必将引来无数人的窥探觑觎。从今天开始,所有人都不能私自与外界联系,把紧口风,统一行动,任何将工作组的事情透露给外人的行为都将受到最严厉的惩戒。我希望各位明白一点,那就是马王堆当初的混乱绝对不会存在,有些人也不要产生侥幸心理。”

    宣布纪律之后,工作组的气氛便显得有些凝重,不过我们也晓得,这件事情倘若真的得到证实了,必然引起轩然大波,很多江湖中人一旦知晓,便有可能像闻到鲜血的鲨鱼一般寻味而至。

    申重一开始就将此事的重要性给我们讲明,而后便是封闭式训练,进行团队默契的训练,也让我们这些从各处抽调而来的人员彼此熟悉。这段训练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个姓戴的年轻女人,模样平平的她竟然是修行者,也是我们这个小组里面实力最为雄厚的人。她精通咒诀,无论是画符还是布阵,都有一套手段,按理说她这样的人来做领导最为合适,只不过她也只是刚刚加入我们部门,还不足以担当大任。

    除了戴巧姐之外,还有两个修行者,一个是来自余扬的丁三,另外一个是来自建邺的谷夏。

    前者是出身河帮的水性高手,一身的暗器功夫;而后者祖上则是搬山道人,精通各类盗洞挖掘之事。工作组中年纪最小的我也受到大伙儿的关注,一来是因为我肩膀上面一直蹲着的那肥猴子;二来也因为我这些日子以来的修行,使得我整个人都有些精气外露,一双眼睛锋利如刀。

    队伍的磨合在继续,我在这里有申重这老领导的照料,而且为人也算和善,不与人争,倒也跟众人保持了良好的关系。

    一个星期之后,金陵大学考古系里,以程杨教授为首组成的科考队也准备齐当,总共有九人,六男三女,这里面除了两个助教和一个行内好友老孙之外,其余的都是程老的学生,其中便包括了小妮的父亲张知青。我们在这处西郊的大院中见过面,程老便马不停蹄地跟申重磋商起考古的工作进度,而我则找到张知青谈起了此行的事情。

    我在工作组的事情,之前就跟张知青通过气,他也表示了期待,如今在此见面好不高兴。张知青是程老的得意弟子,晓得很多不为人知的事情,他低声告诉我,具体的地址是程老和那个行内好友参照马王堆的古地图确定下来的,为了确保安全,除了他们两人之外没有任何人晓得,当然也不会告诉我们这边。

    这事儿我倒不操心,听说就在神农架北部那一片区域,至于具体的方位,我跟着大部队就是了。

    科考队并非空着双手,还有许多便携式的勘探设备,这些都被程老带了过来,而他与那名白胡子的行内好友孙策符、申重以及戴巧姐几位领头的干部开了一下午的会后,当天晚上便宣布了行动计划,我们将于次日奔赴鄂北,开始此次科考工作。大家憋闷了一个多星期,终于成行,几乎都欢呼起来,与我一个房间的小鲁甚至整晚都没有睡着,第二天早上睡眼惺忪。

    我们是被三辆绿色军车从金陵一路拉到鄂北的,与我们同行的还有省军区抽调的十名战士。

    路况不好,我们在军车的后厢颠簸了两天,方才到达了鄂北靠近神农架林区的一个小县城,我们在那儿休整一天,采购了足够的物资之后,又来到了林区北部的一个乡。到了这儿,就没有可供车行的公路了,申重拿着介绍信,在当地一个村子里暂时落下了脚。大部队在此歇着,而程老则带着人先行进山,勘测地形。

    他带的人并不多,而我就是其中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