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改变自己,从写日记开始 » 2023年8月1日

2023年8月1日

    刻意练习是什么?

    原著中的解释是它是一种非常专业的训练形式。因为在最发达的行业或领域中,每一代人将他们从上一代人哪里学到的经验和技能传承下去。我将这句话理解为下一代人从上一代人哪里学会某种技能或获得某些经验,并在此基础上精进自己所在行业或领域的某些特定技能的训练方式。

    刻意练习的特点是什么?

    原著的解释有以下几点:首先刻意练习发展的技能,是其他人已经想出来怎样提高的技能,也是已经拥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的技能。第二它是发生在人们的舒适区之外的具体行动,包含得到良好定义的特定目标,并非模糊不清的整体改进。第三它是有意为之的行动,它需要人们完全关注和有意识的行动,它包含行动中获得反馈,以及应对那些反馈而进行调整的努力。最后它是可以产生有效的心理表征的,但同时依靠更为完善的心理表征,它通过着重关注过去获得的技能的某些特定方面,然后致力改善并提高那方面的能力。

    如何运用刻意练习?

    原著的解释是在某些最发达的行业或领域,寻找一位导师或教练,帮助并指导自身,完善并提高某些特定技能。前提是该行业或领域已经拥有了高度发达的一整套技能,且指导老师或教练已经拥有足够高的造诣。

    最近这段时间里,我一直都在听,看《刻意练习》这一本超级著作。为了能够最大程度的去理解这本书,我已经完成了两次听书,一次看书,以及一次大致浏览。我想我已经完成了这册书的心理表征的构建,或许这一心理表征还不够完善。所以我试图来总结它,来检验自己对它的理解。

    上文是我依靠原著对它的简单总结,内容借鉴于原著,它并不是我个人对它的全部理解。甚至我个人对原著的部分解释有一定的歧义。

    在经过我的反复阅读和思考之后,我个人对本书的理解和总结是:首先我同作者一样认为刻意练习是一种非常专业的练习形式。但原著说讲的某些最发达的行业或领域,某些经验或技能的传承。我个人并不这样认为。如果按照这样理解,那是不是可以说刻意练习其实是一种突破技能?那么按照原著中作者对史蒂夫·法隆,所做的记忆数字的实验对比呢?这其中不是出现了自相矛盾?很明显记忆数字这并不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行业或领域,或者存在记忆类专家,但当时也并没有一整套高度完整的技能,可以被用来突破。那么史蒂夫·法隆,他最终完成了82个数字的记忆,是突破还是创造?我觉得那应该是创造。是因为史蒂夫·法隆创造了那一部分记住更多数字的技能,所以后面有很多人依靠那些技能,并精进那些技能,最终超越了史蒂夫·法隆。那么史蒂夫·法隆,在记住那些数字串的时候,用的难道不是刻意练习吗?有明确的目标,有针对性的训练,构建心理表征,有及时反馈,但他没有任何导师辅导,作者对他不是导师,是反馈者,所以他在自我完善那一心理表征,并最终创造了那个领域的记录。

    所以我认为刻意练习并不一定是需要在已经高度发达的行业或领域,也并不一定要有导师或者教练的引导,才可以完成训练。我觉得它应该是可以以个人为基础进行某些特定技能的针对性训练,甚至是创造某些所谓的特定技能。

    不过依照原著的解释,我承认在已经高度发达的行业或领域,并有已经拥有较好造诣的导师或者教练的指导,刻意练习某些特定技能的效果会更高效,突破某些原有技能也会相对更容易。但这并不意味着依靠个人一定无法通过刻意练习完成创造某些技能。

    所以我认为刻意练习应该不只是突破已知技能,它可以创造技能。只是那可能很难,一定很难。这便是我的歧义所在。

    同时作者强调的“心理表征”这一概念的重要性。我在反复阅读并理解之后,高度赞同这一概念。并且我在彻底理解了“心理表征”这一概念之后,我认识到了我昨天所谓的学习“学习技能”的“心理表征”是一个错误的说法,也是对“心理表征”的错误理解。因为“心理表征”并不是技能。我把它理解为记忆里的“东西”。也正是原著中所讲到的“长时记忆”。它越详细,越充实,越强大,它需要被不断的完善。那么这个让它变得更加强大的过程,便是刻意练习。

    所以刻意练习是达成“长时记忆”为目的,构建并不断完善某一“心理表征”的过程。

    既然如此,我以为它可以适用于我们任何一个单独的个人,任何一个行业或领域。因为所有的“心理表征”“长时记忆”它都存在于我们个人的大脑之中。同时任何一个高度发达的行业或领域,它的基础都是零,就连人类的基础也是浮游生物,不是吗?那么刻意练习是不是可以创造技能?

    那么最终读完这本书,我对其的总结便是,刻意练习是一种极具针对性的练习方式,通过不断构建并不断完善我们某些“心理表征”的过程,以达到增长我们的“长时记忆”的目的。

    那么现在的我可以利用刻意练习做一些什么呢?

    我昨天说想要构建学习“学习技能”的“心理表征”,前面我已经承认过这一错误理解。我其实想要做的是通过学习构建某一本书的“心理表征”。例如我昨天对妈妈讲的那些话,就是“幸运的是小偷是他而不是我们......”这就好对那本书的“心理表征”不够完善的具体表现。

    那么我最终想要达到的“心理表征”是什么样的呢?我想应该是当未来的某一天,我与某一个人或者某些人。他可能是朋友,同事或者亲人,或者自己的孩子交谈某些观点或问题时。我能清晰,明确且迅速的从记忆中找到那本可以用来解决问题或者正面发表个人观点的书籍。所以我想要构建的“心理表征”是一个装有很多书籍的“知识库”。

    那么按照当前的现状来看,我需要刻意练习的具体目标是“听记”能力或者“看记”能力。因为我依靠听书或者看书来获取知识,我并没有老师,也没有教练。

    那么既然是一个浩瀚的“知识库”。这一定会是一个巨大且艰难的挑战。

    当前的我应当如何运用刻意练习来接近这个目标?

    我正在通过记录菜品信息的方式来锻炼日渐衰退的记忆力,通过听书或看书的方式来增加知识量,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来总结和反馈,并提升自己的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其实这上面的所有行为,都还仅仅只是刻意练习的笼统概念,它并不明确。

    所以我应该还有更为清晰且具体的特定练习目标,是的我确实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