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青梅朝雨 » 第18章:爆炸的红薯(1)

第18章:爆炸的红薯(1)

    虽然每逢比赛都大鱼大肉,但武海达毕竟长期缺乏营养,体质实在太差,半杯龙珠酒下肚,竟昏睡到周日上午七点半。起床时,恋家的林广华早已不见踪影,早训的林德也在运动场抛洒汗水了。

    “哎呀,怎么睡死了呢,我的报道稿没写呢!”错过昨晚写报道稿的时间,武海达懊悔不已,洗刷之后,便火急火燎跑进教室开工。

    可是,冥思苦想,搜肠刮肚,一直煎熬到九点多,终是毫无头绪。

    其实,这篇文章并不难写。因为周五的比赛本身就非常精彩,只要如实描述就能扣人心弦。一直以来,武海达和其他宣传员都是用这种描述的方式写报道稿的。但是,在拿下牡丹花之后,武海达有了新想法。他想突破自己,更想超越别人。如果继续按原来的方法写,只能是原地踏步了。但怎样才能突破呢?他挖空心思,硬是一筹莫展。怎么办呢?思维的枯竭,使他如同深陷泥沼,既无助又绝望,有一种快要窒息的感觉。

    “先看看别人有什么新方法吧。”思维按惯性回滑,他站起来,准备去看看其他同学的新动向。有的同学动作很快,周六晚上新出好了新墙报。正要出门,满头汗水的林德跑进来,把一张纸条递给他,说:“李老师叫我交给你的,说你急用,他到市区办事去了。"说完又匆忙走了。

    武海达摊开纸条,只见上面是他十分熟悉的红色钢笔字:“文章的重点:我们为什么能赢?应该从队员身上找原因。”“啪”的一声,武海达的大脑像通了电,立马通亮了。对呀,为什么能赢?这才是周五球赛最精彩的地方。赢只是表面现象,只写表象就浅了。赢的原因才是本质,写出原因就深刻了。“李老师经常教导说,人云亦云则俗,停留表面则浅。文章必须想人所未想,说人所未说,到人所未到,那样才能出新,才能出格,才能深刻。我怎么就忘了呢!”武海达忍不住拍了拍自己的脑门。一群营养不良的乡下仔,为什么能打败市区的劲旅呢?他们可是占尽优势呀。蔡老师和李老师训练有方,战术高明,肯定是取胜的主要原因。但那不是他的视角,他只是一个学生,没有任务也没有能力去评价老师。他的目标是那群乡下仔。他们在那场扣人心弦的比赛中起到什么作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作用?写出这些原因,这篇文章就意义非凡了,它不仅仅是一篇球赛报道,甚至可能会成为南巴队的经验总结。周五那场球赛取胜的原因,是不是南巴中学队屡战屡胜的原因?很难说。一次球赛的胜利只是一次精彩而已,每次球赛都能战无不胜的原因,则是可以推广学习的宝贵经验!想到这里,武海达那颗容易激动的小心脏又激动起来了。他再一次感到李老师的伟大。他的教育方法总像醍醐灌顶,总能让他顿开茅塞。

    “为什么能赢?”武海达一边思索着一边向训练场走去,他想听听蔡老师的意见。

    早上九点多了,从南巴东面的放鸡岛升起来的秋阳,像沾满了海水的盐份,让人感到又咸又辣。从早上六点到现在,已经三个多小时,队员们还在完全裸露的水泥球场上挥汗如雨。

    蔡老师不在,应该是忙别的事情去了。训练不知由谁代管,一切却如同有人遥控似地如常进行。

    武海达在球场边上的水泥板凳上坐了下来,开始近距离地欣赏训练。

    队员们正在模拟比赛,分两个球场进行,除了裁判员和记分员外,有二十个人在场上拼搏。

    队员们都光着上身,下身穿着运动短裤。

    他看得很真切。二十个队员中,有十四人属于营养不良,都是长年吃不饱的乡下兄弟。他们脸颊瘦削,两肋的排骨历历可数,两条大腿干巴瘦削。才十六七岁,有的人竟然微微驼背了。那个样子,让武海达想起家乡坡田上种的秧苗,由于缺乏肥料和水份,无力坚挺起来。看着眼前的景象,武海达的脑海又浮现出周五那场球赛的情景:炼油厂中学队的十条大腿都是粗壮滚圆的,像抹了猪油似的油光发亮,而南巴队的十条大腿则又黑又瘦,如同精瘦的驴腿。那天晚上,有好一阵子,武海达的注意力全在那二十根晃来晃去大腿上。他盯着那十根粗壮的大腿和十根干瘪的大腿,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充斥他的心腔。他情难自控地妒忌起那十根粗壮的大腿,而为那十根干瘪的大腿感到伤心可怜。他不断地想:是什么让这二十根大腿产生了天壤之别?他真想大声问一句:“为什么会有城乡之别?”一种对不公平的抱怨,一种对命运的忿懑让他激动起来,小心脏猛烈跳动,差点喘不过气来。当南巴队险胜的时候,全场人都蹦跳起来欢呼起来,他却忍不住蹲在地上抱着脸痛哭起来。尽管他使劲咬着牙,使劲闭着眼,但无声的泪水还是从指缝间不断溢出,好在抽噎声被欢呼声淹没了。他太需要这种胜利了,他太理解这种胜利的意义了。不是赢了两分的问题,而是那十根干瘪的大腿的问题,是关乎命运的问题。在他看来,这两分,是还给他们这些乡下仔的一个公道,是对不公平的命运的一个嘲笑。现在,两个场上,那些干瘪的大腿又在剧烈晃动着,武海达又冲动起来:这些干瘪的大腿,到底为什么能赢?

    厨房工友来收拾早餐的木桶了。武海达这才想起来,他一直不知道队员训练时吃些什么。只是听林德说过,每天早上是稀饭,中午才有干饭。他连忙去看放置在球场边上的两只杉木桶,里面还剩下几勺红薯粥。

    “红薯粥?”他好奇地问。在他家里,只有缺米的时候,母亲才会煮红薯粥充饥。

    “红薯粥有营养呀。”厨工笑着说。“红薯能饱肚子。”他补充一句。

    “一直都吃红薯粥吗?”他更加好奇。在他的体验中,红薯能饱肚子是真,但吃红薯“三多”是天下共知的事实。不是吗?吃红薯大便多,放屁多,酸水多。谁敢否定?谁说红薯有营养?天下奇闻!

    “有时候是青菜粥。我们到南巴河捉到鱼的时候,也有鱼粥。学校农场有时候送鸡蛋来,会有鸡蛋吃。”

    工友正说着,猪猪的妈妈挑着两只大箩筐走过来。因为顺着风向,武海达不必看,只需用鼻子吸一下空气,便知道箩筐里装的是刚煮熟的红薯。

    “这些红薯,是队员中场休息时吃的,这样才有力气。”厨工说。

    周五晚上,在欣赏炼油厂美丽灯光的时候,武海达曾从油城队的同学那打听到,他们的伙食很好。石油公司为他们学校建了大型养鸡场和奶牛场,训练时都吃牛奶和鸡蛋。

    看着眼前还冒着白烟的红薯,再看看些还在奔跑的干瘪的大腿,武海达的眼睛又开始涨潮……

    两声哨响宣布休息。队员们都一边擦着头上脸上的汗水,一边向箩筐围拢过来。

    见武海达来了,林德一边擦着汗水,一边大步向他走来。

    因为长得又黑又粗,小学时,林德被大家叫作“大猩猩”,读初一时,大家发现他的头型酷似历史书上的古猿人,便改叫他“老猿”或“猿德”。但不管叫他什么,他从不计较。林德性格粗犷,仗义豪爽,很有些绿林好汉的味道,因此,武海达和一些好朋友都尊称他为“大哥”或“猿大哥”。

    武海达早已挑了一根又粗又长的红薯剥了皮,见到林德便递上去。林德接过来,两三口便啃了大半截。

    武海达自己也拿起一根红薯,一边嚼着,一边问老友:“猿大哥,你觉得,我们凭什么能打败炼油厂队?”

    林德表面粗,心却很细,他一听,便知道老班长是在琢磨报道稿的事。他想了想说:“蔡老师训练有方,谋略高超。”说罢又补充一句:“李老师起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教给我们很多一流战法。”

    “油城队天天喝牛奶,我们天天吃红薯。”武海达把他最想不明白的地方提了出来,他的脑海里又浮现出那十根粗壮的大腿。“吃红薯的打败了吃牛奶的,你不觉得奇怪吗?”

    “切!吃牛奶怎么了?吃牛奶有什么了不起?”林德一听,像手指被火烫了一下,一下子把半截红薯塞到嘴里,用力一咽,吞掉了,说:“牛奶有什么用?屙屎都是软软绵绵的,红薯就不同,一屙一大堆,放屁都是响的,像爆炸一样!”

    林德说这话的时候,很多队员都围着箩筐吃红薯,都大笑起来。一个常打后位的高二的队员对武海达说:“嗨,我说鱼汁头,你一定要在文章里这样写:红薯是会爆炸的!”

    武海达当然认为这是一句笑话,是林德那句“放屁都是响的,像爆炸一样”的提炼表达。但没想到,林德却很认真地对他说:“真的,红薯是会爆炸的。老班头,你知道吗?红薯能产生爆发力,这是陈飞镖总结出来的。他说,他每次投篮,靠的都是红薯的爆发力。”

    武海达知道,陈飞镖是小前锋陈辉的雅号。南巴话的“辉”与“飞”同音,而陈辉作为球队的小前锋,投篮十分精准,中线远投更是他的绝杀技。很多时候,他拿到球后,哪怕是在中线之后,也常常腾空一跃,手中的球如同飞镖一样命中篮圈,故此被大家称作陈飞镖。几乎每场比赛,陈飞镖都是抢分利器。在与油城队的拉锯战中,陈飞镖三次在中线腾空鱼跃,三次“穿心”,致使油城队无力回天,颜面扫地。对陈飞镖,武海达五体投地,但对于红薯的爆发力,武海达不敢信以为真。身为乡下仔,红薯能放响屁他深有体会,红薯能酿酒他也听说过,但是,红薯能产生爆炸力?闻所未闻,肯定是个笑话。细心的林德看出老班长的心思,一本正经地说:“你知道吗?每次比赛,陈辉都要带六根红薯,上场时先吃三根,打完上半场后,再吃三根。打油城队的时候,他破了例,带了八根。”

    武海达仍然不为所动。他不怀疑林德的话的真实性,但他觉得陈辉带红薯上场不是爆炸力的依据。他认为,陈辉肯定是消化力特强,或上场前没吃米饭,或因为长期营养不良,底子差,容易饿,所以必须用红薯填肚子。但林德接着说的话终于让他大吃一惊:

    “那些红薯,都没煮熟的,是半生熟的,表面熟了,里面是生的。”

    武海达张大嘴巴,却“呀”不出声音来。太神秘了,太神奇了,他的脑袋里和眼神里塞满了十万个为什么。

    “陈辉说,半生熟的红薯才有爆炸力。你见他在场上横冲直撞吗?那是需要力量的。你见他在中线后腾空远投吗?那是需要爆发力的。周五那场赛,他为什么能三次中线远投?全靠那八根半生熟的红薯呀。他说,好在最后一投时,时间正好到了,我们赢了,如果再打哪怕一分钟,他肯定摊倒在地上了,因为红薯的爆发力用完了。”林德很认真地说。

    与林广华不同,十几年同学,林德从来不讲假话。尽管他刚才说的话很像假话,或者有夸张的成份,但武海达没办法不相信。陈辉是高二级的,武海达与他不相熟,但他在球场上的精彩表现,早已在武海达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林德的话,不但使他对陈辉再次肃然起敬,更使他开始对红薯的爆炸力着迷和神往。

    这时候,在球场的一角,一个眼眶微陷,两颧凸起,下巴尖削的队员正蹲在地上吃红薯。因为上身裸露,所以清晰可见两排肋骨,以及脖子下那两根隆凸的锁骨。在二十个队员中,他是最消瘦的一个,甚至可以说是羸弱。如果认真看他,你会发现他的两只深陷的眼圈是紫黑色的,眼珠子是黄色的。那个样子,像极了历史书上描述的抽鸦片的烟鬼。这个人便是陈辉。单看表面,你很难想象他与中线远投的神话有什么关系,更难理解此人能在瞬间产生惊人的爆发力。

    “你去和陈辉说一声,我想和他聊聊。”武海达对林德说。

    象事先有准备一样,林德马上很干脆地向他摇头,并小声说:“不要去。”

    “为什么?”武海达不解。

    “他现在心情很差,不会和你聊的。”

    “为什么?”武海达更加不解。

    林德看着武海达,欲言又止,最后皱着眉头小声说:“你先回教室。马上开练了。一会是单场练习,我是后备,我去教室找你。”

    一直以来,林德说话做事都是直截了当、坦坦荡荡的,今天却转弯抹角、神神秘秘,武海达觉得有些蹊跷,但开练的哨子响了,林德要上场了,他只好向教室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