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他把美好付与你 » 第十七章 贴心棉袄

第十七章 贴心棉袄

    黄本源已经到了花甲之年,随着改革开放,社会迅速向前发展,人民生活也改变很大,最少可以吃饱穿暖。村子里,像黄本源这样年纪的人,早已当上爷爷姥爷,开始安享晚年了。可黄本源还歇不下来,八个子女,大的要娶妻生子,小的要读书学习,哪里不需要钱?

    黄本源年轻时候,当过几年林子村的村干部,是远近闻名的能人,就在那时他入了党,带领人民解决吃饭问题。在那个年代,以他的能力,吃上公家饭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怎奈一家老小需要他喂养,不得不放弃做公家人的机会,回家务农,解决眼面前的困难。这让黄本源立志在子女中一定要培养出一个读书人,让他成为公家人。

    八个子女中,大的为了要养活小的,不得不放弃学业,早早回家帮助父母,小的几个中,小七就是黄天来,他是体格最小,最瘦弱的一个,但他爱读书,而且成绩还好。黄本源就决定要让他好好读书,即使家里砸锅卖铁,也要让他跳出农门。小七也很争气,小学读完,就直接考入了县城中学。考上县城中学是一件喜事,可问题也就跟着来了,到县城学校学习,需要钱,这钱对一个才能勉强能糊口的农民家庭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为了供小七上中学,黄本源是起早贪黑往土里刨,希望能多一点收入。可上天没有因为黄本源的勤劳而眷顾他,反而在他开垦一片陡坡地的时候,一块石头从山坡上滚落下来,把左脚脚踝给生生砸碎,他的左脚又残废了……

    黄本源的左脚被砸碎,那是黄天来读初二时发生的事,这事到黄天来放暑假回家才知道。黄天来看到父亲双脚都已经残废了,心里的那个难过愧疚,就不必说了。他一回到家,唯一能做的,就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尽量来减轻父亲的重担。可黄本源不允许黄天来做更多的事,他说,他累死累活,就是要让他好好读书,学习上他帮不上忙,但他还能劳动,叫黄天来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黄本源不让黄天来干活,但他看到父母如此辛苦,又怎么忍心看着他们独自劳累。他为了干活学习两不误,白天帮父母干活,晚上点上小煤油灯,有时没有煤油了,就只能用松柴火把照明,在这样昏暗的环境中读书写字,熬到十一二点才睡觉,如此周而复始。每个放暑假期,黄天来都这么度过。所以,黄天来在还小的时候,不仅懂事,而且练就了吃苦耐劳的品质,这对他今后的学习帮助很大。

    几年后,黄天来如愿考上了大学,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考上了大学,就意味着有“铁饭碗”,不说能光宗耀祖,最少以后可以衣食无忧。黄本源终于松了一口气─几年来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只有到这时,黄本源才意识到自己老了,他已经六十多岁了,两鬓早已斑白,眼睛也不好使了,残废的双脚走起路来,更加吃力了,好在他可以放下肩头的重担子了……

    黄天来从他对父亲的无限怀念中,拉回思绪,只听到他的女儿读道─

    “爷爷就是用他坚实的肩膀和不屈的意志,托起了父亲,让父亲飞得更高更远。有了爷爷不懈的付出,才成就了我的父亲,也才有了今天的我,在这里,我要充满敬意地说一声:'爷爷,谢谢您!'”

    黄欣然读完了《我的爷爷》这篇作文,再次向台下的家长,深深地鞠了一躬,说:“各位叔叔阿姨,同学们,我的作文读完了,谢谢大家耐心听完!借此机会,我同时也想对我的爸爸说一声谢谢,是他让我告诉我爷爷的故事,让我知道了,上几代人的艰辛和不易,也让我明白了,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

    黄欣然说完后快步走到黄天来的身边,黄天来向女儿伸出大拇指,用这个动作表达了对她的夸赞,此刻,在黄天来的眼里,已经充满泪花,既是对已故父亲的怀念,也是对女儿懂事的感动。

    大家还沉浸在黄欣然的作文和独白中,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教室里暂时陷入了一片安静。

    还是班主任李东明首先反应过来,带头鼓掌,教室里突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掌声过后,李东明简单点评了一下黄欣然的作文,大体意思就是父母要让孩子懂得感恩,对孩子言传身教,做孩子的榜样,孩子会做人了,学习就不是问题了等等。

    黄欣然如此优秀的表现,这让黄天来既是骄傲,又是感动。骄傲是黄欣然在众人面前,落落大方,毫无拘束胆怯之情,表现出过人的能力和智慧。感动是黄欣然在作文中,所写的关于她爷爷的事迹,是黄天来告诉她,她能够用这些事件,给在座的家长和同学,上了一节生动的课。

    仔细想来,黄欣然的表现对黄天来来说,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独生子女在黄天来他们这一代的脑海中已经是根深蒂固,自从黄欣然出生,黄天来夫妇就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女儿身上。物质上,黄天来夫妇双方家庭都不富裕,自己的工资也不高,除了一家三口人的用度外,还要补贴两边的家庭开支。黄天来精打细算,有效利用好每一分钱,他深知每一分钱的来之不易。在他的精心运作之下,在物质生活上,学校里也好,两边农村家庭也罢,说不上比别人好,也不比其他人差。

    黄欣然从小就乖巧懂事,很少哭闹。到了一两岁,玩具玩上三五分钟,就不感兴趣。就爱玩父母拿回家的书本或笔墨,常常把教本撕碎或墨水弄得一手一脸,家里的墙壁被她画得是“惨不忍睹”。大家都说,真是老师的女儿,对书本笔墨如此喜欢。黄天来也就投其所好,给她买了描红本,小蜡笔,小人书。黄欣然这样玩了年把多,黄天来在平时教她背背“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再大一点,就教她背唐诗。黄欣然三岁多就能背“三字经”,二三十首唐诗。同事都羡慕地说:“黄老师,你的女儿以后就是个才女,恭喜你啊!”

    黄天来对同事的恭维没有当一回事,只是淡淡地说:“会背一两首诗就是才女,那这个社会上,才女就多着去了。”嘴上是这么说,但他心里还是蛮受用的,毕竟黄欣然才三岁多,就已经有了文化的熏陶。想想自己,三四岁,还衣不蔽体,在房前屋后,撒泡尿和稀泥玩,知道什么是“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和唐诗宋词。

    每当黄天来听着女儿背诵“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带着奶声,却吐字清晰,节奏明显,他打心眼里感到莫名的满足─自己小时候不能得到东西,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得到了。

    黄天来回想起生女儿以前时的情景,他都想笑。那时,他满脑子就想生一个男孩,连男孩的名字都已经取好了。当孩子生下来,医生告诉黄天来生了一个女儿时,他站在产房外,半天硬是没有回过神来。人在长期的想象中,容易形成一种固定思维,把假想的东西,认为是真实的。黄天来长期的想象中,妻子生的就应该是一个男孩,医生突然告诉他,他的妻子生了一个女儿,他的脑海一时转不过弯来,这实属正常。

    黄天来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他并不是什么重男轻女,只是在平时同事与妻子的交流或开玩笑中,说习惯了儿子,所以,生了女儿,只是一时思想上的不习惯。当一旦接受了事实,他对女儿是疼爱有加,尤其女儿才几个月就牙牙学语,还不到一岁,就能口齿伶俐的说话,这让黄天来是喜不自禁。两三岁就喜欢背“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在学习上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黄天来每天放学下班回家,就教黄欣然背这背那,黄天来乐此不疲,一天的劳累似乎也随着女儿的腻歪,跑到九霄云外去了。这让他真正感受到了“女儿就是爸爸的贴心小棉袄”的这种说法。

    黄天来自己说:“女儿如此贴心,还想什么儿子,就算是用十个儿子来换,也坚决不换!”

    黄欣然在父亲的关爱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很快就到了上学的年龄。自从黄欣然上学以来,由于她从小就受到父母的熏陶,在学习方面不需要为她操心,小学离家也很近,免去了接送。

    俗话说:“愁生不愁长。”一点儿都没有错。在不知不觉中,黄欣然六年的小学时光就结束了,接着进入了朝阳中学。现在已经是八年级的学生了。

    黄天来想起女儿这十三四年的成长经历,觉得时间实在是太短暂了。浮现在脑海里的很多画面,就好像在昨天一样。可看到站在眼前的黄欣然,马上就要成为大姑娘,再过年把时间,就要离开自己到外面学习了,这才让黄天来意识到再美好的时光,都不会因为美好而停下来,它会引着自己的发展轨迹,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

    在黄天来的愣怔中,黄欣然小声喊道:“爸爸!爸爸!”喊了两声,黄天来才回过神来。黄欣然看到爸爸回过神来,说:“爸爸,家长会结束了。”

    “哦!家长会结束了。”黄天来恍然应道,站起身来,拿上茶杯,离开了黄欣然的教室,朝办公室的方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