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木遇记 » 第二十二章.怀疑师爷

第二十二章.怀疑师爷

    一连几日,阿木跟着朱玉周围几个村子转了个遍,开始的不忍同情和怜悯,在见多了之后也终究慢慢习惯,只是每次带的面饼越来越多。

    朱玉骂她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说她给的十两银子不到半月便花了大半,还拿出账本算盘拨给她看,听的阿木脑仁一阵疼,也打消了买米买面的冲动。

    这天趁着回来的早,阿木便趁着朱玉不注意,打听了师爷在他自己房中,便找了借口寻了过来。

    这些日子在乡间转悠,日日见着百姓勤恳劳作,日子却还艰难如斯,虽朱玉说师爷厚道,不曾苛刻百姓,但阿木却不信,明面上看不出,难道私下做不出?

    百姓不曾懈怠,日子却依旧捉襟见肘,定是有人私下苛征暴敛的缘故,她定要好好问问,如果真是师爷捣鬼,阿木想到这儿,眯了眯眼。

    进了师爷的屋子,目光先在师爷的身上转了一圈。

    身上穿的是普通的青布文衫,洗的已经有些发白,里头夹衣露了一截衣领在外头,边上已经起了毛。脚上黑布鞋,瞧着倒还新,可一看就跟她脚上的鞋一样,是铺子里现成的。

    她移开眼,在屋子里扫了一圈。

    喝水的茶碗是青花茶盖碗,跟朱玉拿给她的大碗一个风格,两文一个。一桌三椅,也普通得很,桌边还明显补了漆,靠墙立着一人高的书架,一只脚却磕了半截,拿块砖头垫着。

    阿木又打量了一眼师爷,冷不丁的问道,“师爷,你可有父母家小?”

    师爷一愣,不明白阿木这是闹的哪一出,但他本就打算笼络阿木,又兼着对她生了几分怜爱,便也不曾多想,摇头道,“我父母家人均已不在,只余小老儿一人。”

    阿木一愣,随即又问,“师爷你哪里人士?可有远亲或故交?”

    师爷更是奇怪了,笑到,“你这小子,又打了什么鬼主意?”

    阿木见师爷不答,以为他心虚,便坚持道,“没什么,只是见师爷你总是一人,以为你跟我一样,孤家寡人,不免心有戚戚。”

    师爷听了这话,笑的更大声了,用手点点她道,“你莫不是非拉着小老儿跟你一起当这孤家寡人?”

    阿木不答,笑着盯着师爷。

    师爷见她一副不答誓不罢休的劲儿,便也放下手中账册,道,“你到底有什么事?我忙着呢,没事出去玩吧。”

    阿木见他还不答,急道,“师爷你先说,到底还有没有亲戚故友了?”

    师爷看了她一眼,道,“家中当年突逢变故,身遭却无一人援手,是以我柳如海如今确如你所愿,孤家寡人一个。”

    阿木突然想起他之前说的身负家仇的事,略愣了愣,便想溜走。

    谁知,师爷却在身后冷声道,“说罢,到底什么事。”

    阿木见师爷不放人,尴尬地摸了摸耳朵,“没事,没事,就是想问问,您是不是一个人,若是,那咱俩以后同是天涯沦落人,也是难兄难弟了。哈哈蛤!”

    阿木尴尬地笑着,要是以往,师爷的巴掌早呼上来了,可今天,师爷只冷冷地看着她。

    阿木不自在地挪了挪脚,“那什么,师爷,您忙,我先走了。”

    师爷却开口道,“敢做不敢当,实在不像你木小爷往日做派啊,怎么?自当了我乌县捕快,却把那光明磊落丢了?”

    阿木本还存疑,现下听他这么一激,当即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道,“小爷我有什么不敢承认?没错!我怀疑你私下苛征暴敛,鱼肉百姓,师爷你敢不敢跟我对质?”

    师爷听他一说,再想想到之前她问的那些话,气的满脸通红,转头找趁手的东西,见件件打坏了心疼,便脱下脚上的鞋,抄起来就往阿木身上打。

    阿木哪能让他打中,早已一蹦出去老远,师爷追着她在屋里转圈,阿木还不忘激他,

    “哈,恼羞成怒了不是?被我说中了不是?你想杀人灭口?想的美,来啊,来追小爷啊?你今儿要不把小爷打死,小爷跟你姓!”

    “啊呸!”师爷也顾不得斯文,叉着腰骂道,“还跟我姓,别糟践了我柳家门楣,我替你爹妈打死你这个是非不分,污人清白王八羔子!”说完又追着阿木跑。

    两人动静不小,早有人听见从前头跑了过来。

    张鲁一见两人这架势,顿时头大,当即就上前阻拦。

    小五却笑的开心,一会儿指点阿木,跳桌子,一会儿提醒师爷,阿木奔他后面去了。

    郑七却不知什么时候拿了长棍,上前就要去打阿木,却被大力死死拖住,一边抱,一边喊,“师傅,你快跑!”

    又劝郑七,“七哥,你也跟阿木学功夫了,你不能打师傅,要遭雷劈的!”

    师爷累得气喘吁吁,见外头比里面还热闹,当即扔下鞋子,吼道,“都给我滚!”

    众人见惯了师爷云淡风轻,沉着冷静的模样,瞧着他如今发髻松乱,袖口大挽,下摆高撩,光着脚丫,俱都一言不发,退个干净。

    阿木也想混着出去,只听着师爷又一声吼,“木阿木,你给我留下。”

    阿木正想着,谁啊这是,名字取的,便见师爷目光森然地盯着她。

    师爷也顾不得收拾,待人都走了不见影,一把撩开遮眼的头发,指着阿木骂道:

    “我柳如海虽不是什么圣人,可到底也读过几本圣贤书,家中父辈也曾是如这乌县的百姓一般,赤脚朝天,为着一点口粮殚精竭虑,也曾遭受不公而状告无门,你个小兔崽子,就真当我狼心狗肺,丧尽天良,定要将他们血肉咬下来才对得起我这师爷的身份?”

    阿木连忙摆手,讪笑,还没来得及开口,便又听师爷冷哼。

    “你见百姓日子艰难,米粮不继,衣被不暖就断定是我动了手脚?我柳如海忝居师爷之位,实掌一县要职,却不能令这一县八乡的百姓富足,让他们吃饱穿暖就全是小老儿的错处了?”

    话罢,师爷又嗤笑一声,“你这么想也没错,作为一县父母官,却不能令治下百姓安康,可不就是错嘛!”

    阿木知道自己八成冤枉了师爷,连忙抢着说道,“师爷,我错了,我只是问问,问问而已。毕竟,百姓日子也太苦了。”话说到最后,阿木自己都不好意思了。

    师爷气道,“百姓日子苦,就让我蒙冤?你木大爷就是这么办案的?你可真行啊。”

    阿木委屈,“师爷,你也太不讲道理了,我就问了几句话,你就追着我满屋子跑,这真要是办案,您老早就被拉下去打板子了。”

    说完,她偷偷瞟了眼师爷,见师爷脸上又是阴云密布,立刻跳起来,“不能再打啊,话都不让人说了。”

    师爷盯了她半晌,这火是压了又压,忍了又忍,这才接着道,

    “我也希望自己有那经天纬地之才,动一动这乌县风貌,解一解这百姓之苦,可我柳如海生来愚钝,到如今依旧是个落魄书生,百无一用。十多年了,我能做的,便是不让这一地百姓,日子不再回到以前,盼着他们日积月累,总有一天能变好。”

    师爷穿上鞋,从锁着的柜子里翻出几本簿子扔桌上,

    “你既查案,我便给你证据。这几本是衙门入账簿子,这是夏税秋粮的簿子,这是商户匠人的税银,这是伐木役工的簿子,还有,这是城里商户小贩私下里的孝敬钱。这最后一本,是衙门每年各处所出。这些都是方便自己看做的,同架库阁里头的记录一般无二,你若是不信,我便秉了大人,开了架库阁给你查便是!”

    阿木略翻了翻,不知该不该再看。

    师爷嗤笑,“你既然怀疑,还犹豫什么?我;柳如海行得正坐得直,没什么见不得人的,看吧,只一件事,出了这屋,这事便不能说出去!”

    师爷这么说了,阿木也不客气,仔仔细细地看了起来。

    田赋看不出什么,按亩征收,并没有多征多纳,更别提什么山林赋,河泽税了。

    商户匠人也是按例缴纳的税银,规规矩矩的十五税一,也有店铺私下给的好处,头一个就是叫做李记的酒楼,年年一百两,余下的就是多少不一的,有五十两的,也有十两,五两的。

    这一带山多树多,所以常有伐木之役,阿木略翻了翻,也不是太频繁,便放到一边。

    阿木又去翻看那本支出。

    县衙里大到修补城墙,县衙维修,粮种和耕具的购买,小到衙内官吏俸禄,笔墨添置,一笔一笔,何时,何地,何人经办,何人作证,笔笔皆是清清楚楚,一旁的手印也是个个无缺,都没问题。

    阿木心里暗暗奇怪,又将前面几本翻开,心里粗略算了算,抬头看师爷。

    师爷账册做的清爽,略有经验的人一瞧便能看出一二,且师爷拿出账簿,本就希望阿木能看出来,现在见她一脸震惊,便问道,“看出来了?”

    阿木点点头,夏粮秋赋以及商户的税银簿子虽厚,但扣除了上缴的部分,余下的远不能抵上县衙的支出,也就是说县衙年年入不敷出。

    按理说,这都入不敷出了多少年了,这些人竟然还能这么好好地活着,瞧那胡县令,只怕活的还挺滋润。真是奇了怪了哈!

    搁下簿子,阿木等着师爷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