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木遇记 » 第八十二章.齐氏夫人

第八十二章.齐氏夫人

    等阿木登上了苏州阊门外的码头,已经是十二月初了。

    江南冬日多阴寒,即使是阿木这样常年习武之人,初初吹上运河上的冷风,也觉寒气入骨。

    赵霁见了,忙为她披上披风。

    “就你性子急,江南可不比蜀地,冬日里最是容易着凉,你虽武艺在身,还是需小心保暖,切勿偷懒。”

    阿木一边系带子一边点头,“知道了大哥,咱们还是赶紧下去吧。”

    船还未靠岸,码头上的热闹就传到了船上,阿木听了一路的江南风情,哪里还坐得住,当即拉着赵霁上了舢板。

    赵霁笑着摇了摇头,倒也随她三两步下了船。

    自从上了路,赵霁就以她受伤未愈为由,一直将她拘在马车中,不让她出去。

    阿木虽心里不想,却也点头同意。

    一连坐了三天,除了方便,就连睡觉也在车上,到底有些难忍。这天中午歇息,她见赵霁看入神,便伸手掀帘打算出去看看。

    没想到赵霁立刻伸出胳膊架住她,又将手里的书放下,道,“你若是能从这马车出去,我便不拦你。”

    阿木当即两手翻花,势要将那帘子掀起来,赵霁一手拿书,一手接招,倒是不见慌乱。

    两人你来我往,可那帘子始终稳稳地挂着,严丝合缝。

    后面几天,阿木想出各种招来,有时趁着赵霁打盹儿,想悄么声地溜走,可手刚碰上帘子,一颗果子便飞了过来,回头一瞧,赵霁正似笑非笑地看着她。

    有时见赵霁喝茶,想他定然顾及手里的杯子,一个闪身就要跳出去,却被他的长腿给绊了回来,回头瞧去,杯子还稳稳地握在他手里。

    两人就这样一路过招到了船上,阿木早就忘了掀帘是为了什么,只一心想着如何从赵霁手里多坚持几招。

    赵霁果然像莲玉说的那样,少年英才,不光剑法出众,打起拳来也半点儿不差,阿木说是跟他切磋,更多时候却是跟他请教。

    赵霁也大方,有问必答,偶尔见阿木不明白,还将招式细细比划给她看。

    时间一长,阿木出的拳越来越快,变化也越来越多。

    接触越多,赵霁越心惊这姑娘的悟性,自己不经意的提点,她便能举一反三,不光融入了自己的拳法,还能想出法子反敌制胜。

    这就是祖母常说的天赋异禀,有灵性的人!

    这灵性,他爹有。

    别人花三十年才能练成的剑法,他二十便有所成,可惜却弃武从文,拿起了笔墨,束起了剑鞘。为此,祖母再也不愿见父亲。

    这天赋,他却没有,因而,从小便要受那洗精伐髓之苦,还得日夜勤练,四季不缀,才能略有小成。

    就这样,祖母还是常感慨,自己与武学一道,不如父亲多矣。

    祖母虽未明说,却将此事归咎到了他那高门贵女的母亲上,在祖母眼里,母亲除了那花团锦簇的出身,别的,一无是处!

    她时常提醒自己,切莫同他父亲一样,丢掉赵家立足的根本。

    乱世也好,太平也罢,武艺才是这世间不为人欺,出人头地的唯一选择。

    上了船,赵霁便不再拘着阿木。

    阿木的天地一下子大了起来。每日两岸的风景变化让她惊叹不已,船偶尔停靠时,便下船四处闲逛,看看各处人情,只觉得这世间精彩地超乎她的想象。

    每每船一靠岸,赵霁便也起身,带着阿木走街串巷,看街市人来人往,听戏曲咿咿呀呀,吃茶点,逛园子。

    他常在外行走,吃喝玩乐虽不能说样样精通,可到底也能说上一二,每到一地,便会给阿木讲当地风俗,见到景胜,也会细述其来历,文人骚句,历朝典故。

    阿木本就感激他多次相助,更敬他剑术无双,见他于这民间传说,诗词歌赋,也都信手拈来,更是佩服不已。

    除此之外,平日里赵霁待她也同自家妹妹一般嘘寒问暖,天冷了劝她添衣,天热了给她打扇。

    她开始还觉得别扭,时间一长,便也习惯了,当他同李四一般亲近,在他面前也不再拘谨,渐渐恢复了往日的活泼。

    下了码头,上了车,一路弯弯绕绕,最后驶进一处宅院。

    阿木跟着赵霁脚步不停进了后院正堂。堂当中端坐一位三十来岁的夫人,金瓒玉珥冠首,华翠碧彩环身,见赵霁进来,立刻站了起来,随即又赶紧坐了下去,只一双眼直直盯着越走越近的赵霁,脸上神情又紧张又欢喜。

    赵霁上前施礼,“母亲,我回来了!”

    夫人点头,“好,好,回来就好!”话音刚落,声音中便隐隐含着哽咽。

    侍立在身后的仆妇连忙上前扶住,“夫人这是高兴坏了,自打上个月接了公子书信,夫人便一直盼着,刚才夫人还说,这么冷的天,也不知公子身上可穿的暖,又说这时辰还没到,公子的晌饭怕要赶不上了。”

    听到晌饭,夫人连忙吩咐,“对,对,王妈妈,快让厨房端了饭菜来,等等,还是先端姜汤来,让哥儿暖暖身子。彩蝶,帕子热水呢,快,伺候哥儿洗了手脸。”

    赵霁打断一连声吩咐的妇人,“母亲,我已经吃了晌饭,身上也穿的暖。”

    “啊?”齐夫人一下子愣在了原地,转头朝王妈妈看了一眼,那还有什么她没想到的?

    赵霁不等王妈妈打圆场,连忙侧身,让出阿木,

    “母亲,这是我在蜀中认识的朋友,阿木。”

    阿木当即上前,“阿木见过夫人!”

    齐夫人这才看到儿子身后还跟着个眼生的人,听他说是朋友,上下打量了一下,这才发现竟是个姑娘。

    只是这人束了发髻,上着墨色短衫,下着墨色长裤,外头却披着件女子式样的披风,虽明眸皓齿,可这男不男女不女的打扮,齐夫人几不可见地皱了皱眉,这才慢声细语地道,

    “既是霁儿的朋友,姑娘便当这是自己家。想必姑娘一路奔波,定然累了。”说完,不等阿木答话,便转头吩咐身边的仆妇,“王妈妈,你带人将客院仔细打扫了,带这位姑娘过去歇息吧。”

    她这一连串的打量招呼吩咐,阿木倒也不在意,赵霁却暗叹了口气。母亲这性子,这么多年,跟闺阁里的小姐也没什么两样。虽如此,他还是冲齐夫人躬身道,“有劳母亲。”

    阿木也连忙抬手致谢。

    齐夫人却没看阿木,只仰着头笑着招呼赵霁,“霁哥儿,快坐,别站着。”

    王妈妈这时却上前,上前示意阿木,“姑娘这边请。”

    阿木看了赵霁一眼,见他点头,便冲王妈妈抱拳,“有劳王妈妈!”

    王妈妈微点了点头,带着阿木出了正堂。

    赵霁见她二人出去,转头对齐夫人道,“母亲,我还有些事,先不坐了,等闲下来再来给母亲请安。”

    齐夫人几月不见儿子,正琢磨着是先问问他这一路上可辛苦,还是先问问他老夫人身子好不好,抑或是问问他那姑娘是个什么来历,左右拿不定主意,就听儿子要告辞,脸上的笑一下子僵住了。

    她嘴巴张了张,见赵霁看了过来,连忙道,“好,那,你先去忙。”想了想,又赶紧加了句,“你也别太劳累了。”

    赵霁点点头,温声道,“知道了,母亲放心,母亲也别太操心。”

    “哎!哎!”齐夫人听了他这话,眼泪又差点要掉出来,可想到儿子素来不喜她掉泪,忙又忍住,摆了摆手道,“你去忙你的吧。”

    赵霁见了,躬身施了一礼,退了出去。

    赵霁一转身,齐夫人眼眶里的泪再也忍不住,齐刷刷地滚落下来,她忙拿帕子将泪拭去,不错眼地盯着她儿子的背影,直到那身影转眼被院门遮住,这才摊靠在椅背上,心里一片委屈。

    她夫妻二人只这一个儿子,孩子一生下来,自己还没来得及看上一眼,便被老夫人派来的人给抱走了。

    这一走就是七年,自己百般央求,七年之后,儿子连同七八个师傅,一齐回了徽州。

    本以为儿子回来自己便能好好跟他亲近,谁知儿子一来便住进了前院,每日卯初起,到戊正上床,七八个师傅轮番着上,就没一刻闲下来的,别说是她,就是老爷,一天跟儿子也说不上几句话。

    她给儿子准备的一箱一箱的衣裳点心各式玩意儿,都被几个师傅给挡了回来,说是老夫人吩咐,吃食能下口便好,衣裳得体便可,不可过于精细,更不能沉溺于奇技淫巧之中。

    她看着一屋子大大小小的箱子,痛哭了一场,

    那时,王妈妈劝她,赵家一脉单传,霁哥儿是嫡长子,不怪老夫人对霁哥儿如此紧张,夫人就当霁哥儿是为赵家生的,夫人正年轻,好好调养,再生上几个公子小姐,到时再养在身边。

    她想想也对,半年后,霁哥儿送回了蜀中,她自己则一心准备再生养,谁知却迟迟没消息,这么多年了,竟还是只有霁哥儿一个!

    如今,她早没了生养的心思,只一心盼望着能跟霁哥儿亲近亲近,可儿子一天没在身边长大,见了面,除了一声母亲,竟再无二话。

    她对着清朗如月的儿子,既骄傲,又胆怯。一肚子的话,总不知道该不该说,翻来覆去,琢磨再三,说的多了,怕他嫌她烦,说少了,又显得她这个当娘的不够关心,每每见了儿子,比见自己的婆母还要紧张三分。

    想到这儿,齐夫人眼泪又涌了出来,一旁的彩蝶连忙上前劝慰。

    “夫人,刚才公子可说了,别让您太操心,您看公子多孝顺,知道您这段时日劳累了,特意嘱咐您呢。”

    “我听见了,听见了,哥儿让我别操心!”

    齐夫人一边说着话,一边拿着帕子擦去眼角的泪,想想儿子临走时的话,失落的心又渐渐恢复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