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黄君 » 第三十三章 还兵权亲政事起

第三十三章 还兵权亲政事起

    “卯时已到,众臣早朝!”

    一脸狐疑的黄尚坐在王座上看着扯着嗓子喊话的刘公公,心中极为不解,趁着众臣还在脱鞋子的功夫,黄尚问道:“刘公公,汝今日何故出现于此啊?”

    “嘿嘿,老奴今日听窗外喜鹊叫的欢快,猜想早朝之上定有喜事发生,故不请自来。”

    许久不曾听见这异常尖锐的声音,黄尚竟是突然觉得亲切了起来,全然没有了当初那般厌恶。也不知是为何。

    “见过大王!”

    “众卿免礼!”

    基本礼节完毕之后,今日之早朝便开始了,今日早朝与往日不同,往日早朝都是各个大臣跪坐于王座之下,而今日,不仅仅有众大臣,还有八大氏族族长与九十多个小氏族族长。

    八大氏族族长之中,西部二族之族长非是铜方、金戎,而是由铜炼、金锐两位大长老推选出来的两位新族长。

    八大氏族与王族相同,俱是以血脉传承为主,铜方、金戎既已不知生死,族长之位便要由二人之子继承,铜方之子者,名曰铜正,年方十六,金戎之子者,名曰金革,年方十七,所幸二子俱已成年,继承族长之位也算是顺理成章,不需要像黄尚这般,需要等一段时间才能主事。

    按后土礼制,八大氏族族长乃王下至尊之人,此时跪坐于黄尚下手左右前四个席位的,依然是着履穿鞋进入集贤殿的八位族长。

    后土尚武,又以右为尊,故黄尚下手右边第五个席位跪坐着的才是护国大将军卫城夫,而文官之首的季叔历则跪坐在左手边第五个席位上。

    由于小氏族之族地,最大的也不过一城之地,最小的也仅有一村之地,故而于朝堂之上,小族族长只能排于末席。实则小族之人并无资格参与朝会,能安坐于末席者,皆因黄尚施恩之故。

    待众臣及诸位族长安坐,刘公公便向前一步,拿出一卷王诏大声念道:“自后土999年4月6日后土内乱以来,寡人甚为后土万民之生计担忧,所幸将士用命,各族精诚团结,有错者及时悔过,方能使此次大乱于月内平定,又使后土万民少受涂炭之苦,寡人感念众将士及众族民之功,欲将此番功绩留之于史册,传之于后世,以彰其功!”

    “大王善罚分明,明察秋毫,臣等祝大王开创万世伟业,成一代圣王!”

    在这个生产力较为落后的时代里,竹简绢帛都属于稀缺之物,大多数人自给自足都难以做到,更别说用这些稀缺之物书写文章了。

    族民尚且不能温饱,王者作为万民表率,自然不能太过奢靡,动用竹简绢帛纪录历史,在文化程度普遍低下的族民眼里,便是一件看似无用又比较奢侈的事情,族民是血缘上的亲属,不能不顾及他们的感受,故而什么该纪录,什么不该纪录,都需要经过审核批准方能执行。

    但凡能纪录于史册的必是后土领域发生的天大的事情,黄尚在未亲政之前就平定了一场大乱,也是后土领域千年来第一次由未亲政的大王完成的一次壮举,自然是要大书特书一笔,比起被歌颂的黄尚,那些能在史册中留下名字的人受到的好处自然也是更多。

    面子,永远是后土之人第一位的追求,青史留名就是最有面子的事情,也是最高的奖赏。他们在恭贺黄尚的同时,其实也是在恭贺自己,黄尚此举,真可谓是其乐融融,无有不欢者。

    欢乐过后,刘公公继续用他那极为尖锐的声音念道:“此平乱之战役,众多将士屡立功勋,实为军中楷模,寡人决定,凡杀敌建功者均赐无税田十五亩。”

    所谓无税田,既无需缴纳税赋之田。

    作为各族族民,每家每户都会分到数量不等的田地以供生活。只不过,这些田地也仅能维持温饱而已,如若遇到一些天灾病痛便有饥馑之忧,只能卖田地以救急,十五亩无税田,虽然不多,却能救命,对许多血缘关系边缘化的将士来说,这就是最大的赏赐。

    但这些无税田对朝堂之上的众臣而言,自然是无足轻重,不过大王赏赐了将士,堂下的武官还是要代将士们谢恩的。

    “臣等代诸将士谢大王隆恩!”

    谢恩毕,黄尚平乱之后的第一次正式大朝会的赏赐程序便已结束,接下来,刘公公又拉长着尖锐的嗓音大声道:“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一听到这句话,就表示,黄尚该说的都说完了,识趣的八大氏族族长便齐齐走出坐席,巫生代表八位族长恭敬道:“大王德被后土,才绝古今,十五岁王者霸气已成,我等八族今日愿返还虎符,将兵权交还与吾王!”

    巫生话一说完,除了粟立、谷满之外的六位族长纷纷从怀中捧出自己持有的虎符,以待王命。

    这个时候黄尚还未亲政,并不能表现的太过霸道,只得故作客气的说道:“各位族长心中无私,寡人岂会不知,只是寡人尚未亲政,若此时收回兵权,于礼不合,不如等寡人亲政之时,各位族长再提归还兵权之事,如此才能顺理成章,合乎礼制啊。”

    此话虽客气,却也在理,王者之事不合乎礼法,便不成体统。

    医明闻言上前一步来到巫生身旁接话道:“礼者,乃后土万民之意志,吾王统御后土全境之兵,实为万民之殷切期盼,吾王顺万民之期盼而收八族之兵权,实乃遵礼守礼之典范,何来无礼之说?”

    黄尚闻言正想借坡下驴,收了八族兵权,可是还没等他开口,却突然听到一人大声道:“吾王有大智大勇,又有大功于社稷,王者所需之气度早已完备,为何还要等到十六岁再亲政,耽误大事?”

    说话的,正是前日被封为王城城卫军统领的韩文武,八族归还兵权之时,便是黄尚提前亲政最好的时机,刚刚成为黄尚心腹的韩文武,又岂能不趁此时机为黄尚提前亲政尽一份力。

    此话一出,犹如一声炸雷,惊的朝堂之上顿时寂静无声。

    良久,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低头不语的齐冉突然被人捶了一下脑袋。

    齐冉气愤的抬头一看,却见是跪坐在他前面的卫亚卿。

    齐冉一脸气愤的看着卫亚卿小声怒道:“愚兄何故受此迫害!”

    “韩将军都说话了,你这个大王心腹就不知道助大王早日亲政吗?不捶你,你怎么开窍?”

    这不提醒还好,一提醒,齐冉反倒自己给自己脑袋上狠狠来了一巴掌:“对啊!现在可是表忠心的好机会啊,我齐氏一脉能否崛起,全看今后之表现了,多谢贤弟提醒!”

    作为黄尚的近臣,卫城夫父子和季叔历父子为了避嫌,都不适合带头提亲政的事,现在最适合提这件事的,就是刚刚受了封赏又与黄尚没有太多交集的这些武将们,只可惜受封赏的七个武将之中,除了韩文武明白这个道理,其他人都还没反应过来。

    齐冉被这一提醒,哪能再沉默,当即便高声说道:“大王之才能德行,实乃古今王者罕见,臣齐冉叩请吾王提前亲政,以率众将士再创大功,以安后土万民之心!”

    韩文武、齐冉先后表态,剩下的几人若是再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便是白当了这么多年的万夫长。

    就在齐冉跪伏于地之后,江震、川袭、何据等人也齐声附和,接着众武将也纷纷附和,只是文臣和各族长并没有赞成的意思。

    一个十五岁的热血少年,有了亲政的机会,怎么不动心,虽然还有许多人不曾表态,黄尚也有了接受提议的想法。

    正当黄尚满脸欣喜的准备开口时,突然听到身旁的刘公公咳嗽了一声。

    这一声咳,让黄尚感觉到了不对劲,可是看着刘公公满脸堆笑的样子,黄尚也实在看不出所以然来。

    刚扭过头看向季叔历和卫城夫时,却见二人也正看着自己,对视之下,黄尚只见二人都在微微的摇头,似乎是在示意自己拒绝韩文武等人的提议。

    回想着刘公公突兀的咳声,看着堂下文官和族长们不为所动的样子,黄尚觉得气氛诡异极了。

    虽说气氛诡异,但是黄尚还是相信季叔历和卫城夫没有夺权之心,当下便说道:“众位爱卿所言,寡人甚为感动,只是寡人尚年幼,还需要丞相与护国大将军的辅佐,故寡人决定,暂不亲政,兵权也暂不收回。”

    黄尚才说完话,刘公公也不等堂下众臣的反应就扯着嗓子大声道:“退朝!”

    刘公公自作主张的行为,让黄尚有些生气,正要训斥刘公公,黄尚却发现,堂下众臣居然已经纷纷退出了集贤殿。

    要不是刘公公近些年鲜少出现于人前,黄尚还真会怀疑刘公公与重臣勾结,意欲图谋不轨。

    黄尚那点小心思,作为人中之精的刘公公哪能不知道,看着已经起身准备走出集贤殿的黄尚,刘公公立刻满脸堆笑的解释道:“嘿嘿,方才老奴自作主张是为大王着想,还请大王莫要怪罪。”

    “是吗?寡人倒要听听,汝是如何为寡人着想的。”

    “嘿嘿,老奴今生侍奉了三代大王,知道这亲政之事乃是大事,凡王者亲政之际,应示谦逊之心,三辞臣下所请,待众族长众臣及万民请王者亲政之心迫切之时,王者方可亲政,如此,才能彰显吾王之德,亲政之事也能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