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黄君 » 第三十六章 挚友暂别新征程

第三十六章 挚友暂别新征程

    “万夫长冶久熔何在?”

    同样被吓的浑身一抖还有冶久熔,铸大器能想到的问题,冶久熔自然也能想到,只是这种时候黄尚的任命,他们两个根本无法拒绝,如果拒绝了,那以前杀王族将士的事就会被黄尚拿出来,结果会很惨。

    “臣…在。”

    万般痛苦之下,冶久熔也只能硬着头皮走出了席位。

    “西部二族之情况相较于东部二族更加复杂,要想处理好西部二族诸事,没有铸大器将军和冶久熔将军的支持,恐怕会有诸多麻烦,故而寡人特封铸大器、冶久熔为佐西将军,协助亚卿、仲文治理好西部二族之地。”

    “臣等领命......”

    在将官之中埋下了种子并不够,为了保证成功的必然性,黄尚还要再种一颗种子。

    待冶久熔、铸大器领命之后,黄尚继续说道:“寡人如今既已亲政,自当效法先王,以仁德之心统御后土,多年来,后土一直内乱不断,族民不堪其扰,奴隶也日渐增多,此次大乱,新增奴隶亦有数万之众。所谓奴隶者,乃不安定之因素,故而寡人为后土安定计,特免除此次大乱中被俘虏将士奴隶身份,令其返回原籍,生活如旧。”

    此话一出,堂下一片哗然,自后土元年以来,王者释放奴隶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只是像黄尚这样一次性释放数万奴隶的,还是头一次。

    奴隶是后土领域的最主要劳动力,他们需要为有身份的族民耕作,也要为各个氏族兴建各项工程,凡是苦活累活,都需要奴隶来做,当然,如果哪位有身份的族民死了,那么他所拥有的奴隶就要陪葬。

    比如后威王驾崩时,就有三千奴隶为其陪葬,身份越高的族民死亡,陪葬的奴隶数量也会越多,因为,他们拥有的奴隶数量更多。

    奴隶虽然一直为族民提供无偿的劳动,但是他们也一直都是后土领域最大的隐患。

    近千年来,就有许许多多奴隶不堪劳苦而叛逃作乱,毕竟那些奴隶曾经都是有身份的族民,看着昔日同等身份的人一直驱使者自己,不论是谁,心里都是难以接受的,因而,奴隶们的反抗从来就没有断绝过,近千年的后土历史也是奴隶们的反抗史。

    在后土历史之初,奴隶数量其实很少,只是经过近千年不断的战争以及奴隶们的不断繁衍,到中部二族统治时期,奴隶人数就已经超过了族民人数。

    时至如今,后土领域的人口之中奴隶已占三分之二,奴隶数量的庞大,带来的是更大规模的反抗,虽然历代王者都有意放宽了对奴隶的束缚,但是终究治标不治本,收效甚微,到黄尚这个时候,奴隶问题早就成了尾大不掉的大问题。

    因此,身在王族权力中心的几个人是不希望再添加奴隶的,释放被俘虏的将士,既可以让奴隶问题不再恶化,又可以让这些被释放的人感念王族大恩,一举两得,黄尚和季叔历又岂会放过这么一个好机会。

    即使,这样的举动触及了许多当权者的利益,但是在黄尚刚刚亲政,炙手可热的时候,他们也只能闭口不言,谁让当权者中,黄尚的权力最大呢。

    亲政其实是一个时机,风头正盛的时候可以做很多平时不能做之事,如果黄尚亲政久了再想释放这么多奴隶,那么一定会被许多人想方设法的阻止。

    毕竟奴隶少了,许多人就要自己动手做事了,许多大工程的建设时间也会被耽误,释放的奴隶多了,奴隶就要和族民抢土地,这既触犯了许多人的利益,也不利于社会稳定。

    这个时候黄尚下达这样一道王令,其实还是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就目前来看,奴隶问题与八大氏族隐患比起来,还是解决八大氏族隐患更为重要。

    东西四族上层生疑,下层族民歌颂黄尚之仁德,如此双管齐下,加上卫亚卿、季仲文等人治理,成功解决八大氏族隐患的可能性便再次提高了。

    八大氏族族长虽然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但是这个时候,他们也只能是徒叹奈何。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用他们老练的为人处世之法去暗地里阻碍王族计划的实施。

    由于黄尚的这两个举措事先并没有告知众位将军,因此下朝之后,黄尚再次召见了王族的众位将军。

    这次齐冉等人再见黄尚便可以不用行跪拜大礼,臣主之间的氛围也较上次更加轻松一些。

    待众人坐定,黄尚笑道:“各位明日便要远赴他乡,今日寡人就在这庆丰宫为诸将践行。此去八大氏族族地,问题一定不少,治理八族之地时,势必会遭到各大氏族的阻挠,为王族一统后土之大业,还望各位将军尽心竭力,莫负寡人重托!”

    “臣等必当鞠躬尽瘁以报大王!”

    “嗯,对诸位将军,寡人还是放心的,只是各族之事,事务繁杂,寡人希望,待诸位将军上任之后,不论八族大小事务,每十日必须将当地近况告知寡人,不知诸将能办否?”

    “喏!”

    “至于对耕常等人,诸位将军可表面上多与之亲近,务必要让八族之人对其生疑,八族之人疑心越大寡人之心就越安。当然,耕常等人也不失为一代将才,寡人实则有心用之,如若八族之人欲对其不利,诸位将军也当及时伸出援手,不得害了耕常等人之性命。”

    “喏!”

    “对八族之族民,诸位将军也当广布恩德,结其心而离其族,切记,万不可效法昔日各族,在八族之地故意挑起争端,如有违者,寡人将立即对其革职查办,可曾记下!”

    “王者之令,臣等无有不从!”

    给诸将践行,实则是向诸将传达黄尚在八族之地的基本方略,虽说从根本上统一后土的方法他还没有想到,但是哪些事该做必须做,他心中还是有数的。

    若说世上最无情者,无非岁月尔。

    昔日玩伴已是今日主臣。

    昔日朝夕相伴,今日却要相隔天涯。

    今日,远行的不仅仅只有诸位将军,还有黄尚的两位挚友。

    没有大规模的仪仗,也没有长长的送行人群,只有晋忠陪伴在黄尚左右一路将卫亚卿与季仲文送到了王城外十里处。

    所谓“远行不知归期,难舍只送十里。”

    这是王城十里外一处凉亭上的一则对联,此亭名为“止步亭”。

    在这样一个信息交流极为不便的时代里,远行虽然不至于代表此生不再相见,但是至少,相见时,很可能已是数年后。

    像大战期间那样星夜兼程的快马,也只有战时才会出现,战时王城到坚固城,快马星夜兼程需要将近五日,非战时非王事,王城到坚固城则需要半月有余。

    一来快马加鞭赶路是一种折磨人的赶路方式,身体不好的一路赶下来,至少要在床上躺上好几个月,黄医谷前次去仁义城就在那里住了不短的时间,除了要找老友叙旧之外,也是身体实在不能再承受快马加鞭时剧烈颠簸带来的折磨。

    二来,一般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出行,多半乘坐马车,赶路的速度自然比不上骑马,至于普通族民,就只能用脚赶路,速度就更慢了。

    三来,由于后土领域并非一个统一的国家,氏族之间的关系也颇为微妙,赶路之人进城出城都需要验明身份,如此一来,便又延长了赶路时间。

    路途是漫长的,归期是不定的,即便是后土领域权力最高的这几个人,分别时,也不敢保证何日才能再见。

    止步亭外需止步,不论心中有多少不舍,一旦送到了止步亭,便不能再送。

    此刻,三人正跪坐于亭中,晋忠则守候在亭外。

    黄尚看着眼前的两位挚友,不禁叹道:“哎,也不知是谁建造了这么一处亭子,竟让人不得不在此止步,也不知那人是有情之人还是无情之物。”

    季仲文素来情感丰富,见黄尚如此,心中也颇为酸楚,看着亭外景色道:“此亭不知好坏,此景倒是别致,溪流草地过木桥,出了此亭,过了此桥,或许又会是另一番天地吧。”

    “哎呀,你们就这毛病,又不是什么生离死别,大王也是,送到这里就回去吧,何必如此感叹,弄的如此伤感,有何好处啊?”

    卫亚卿自然是受不了如此悲伤又无奈的环境,拖拖拉拉的也不是他的性格。

    听了卫亚卿的话,黄尚也不矫情,立刻起身说道:“此去坚固城,山高水远,寡人就送到此处了,望尔等在西部二族之地能彰显我王族之威,将西部二族之地早日归于王治之下,启程吧!”

    “请兄长高座王城,静待我等佳音。”

    拱了拱手,卫亚卿与季仲文双双坐上车架便往远处去了。

    随着黄尚的亲政,三位少年的成长之路又有了新的开端,今日一别,不知来日再聚之时,后土领域又将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真可谓:“当年三子赴书斋,今朝止步长亭外;深藏曾经挚友情,再起征程展雄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