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道昆 » 第二十八章:佛法难闻

第二十八章:佛法难闻

    玄元又飞行到了更远的地方,发觉却并没有什么合适的人要他去度化。

    玄元于是乎,最终返回了他的修道场那里。又继续开始了他对他《冥昆》小说内容的写作:

    生计与思考

    如果人类文明不再为生计而奔波,是否能多出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宇宙人生的问题?

    这是当然的。要达到这种程度,有可能是制度的问题,也有可能是科技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

    制度上的放宽,则是每一个人有了统一的最低保障,这样就可以解决人们的生存压力。

    当然前提是科技发展到了相当的程度,否则所有人都不做这种劳动,那么粮食如何产出呢?

    所以说如果科技没有发展到相当程度,一般来说是不敢做出这样的大动作的。

    因为一旦这样做了,会动摇根本,在现实生存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时候,就最偏向于精神问题,未免有些不顾实际。

    即使制度上依然需要人们通过劳动去换取收益,保障自己的生存,但如果科技发展到人们只需要指挥机器人从事劳动,做计划性的事情,那么同样可以轻松一些获得自己应当获得的收益,然后剩下来的时间,则可以自主选择是否在精神上提升自己。

    如果真的可以做到这种程度,人类的人生不再为生存而奔波,能够多出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宇宙人生的问题,但这只能解决思想自由的问题,使想思考的人能够有时间思考,却无法解决一定思考到多么有智慧的思想。

    因为真正的智慧,向来掌握在少部分人中,而那少部分人才能切实地体会到宇宙真正的伟大之处,感受它那玄妙的自然演变。

    虽然说天才,或者说智才,向来是少数,但是这样的大前提,并非没有任何一丝作用。

    因为如果天才被困于生存奔波之中,而无法得到才能的施展,那也会一生郁郁而终不得志。

    所以说解决生存的危机,有利于天才的出现,毕竟解决了生存的危机,对天才来说,有没有什么能够拦得住他们了。

    他们就能够主动去展现自己的才能,这叫得时机。

    得时机还不够,还得要有人欣赏,毕竟只有人欣赏,天才才能够安排在合适的位置,天才才能够宣传他所知的真理,让更多的人一同与他共享真理之乐。

    总而言之,生存的危机实在压倒了太多的天才了。

    天才,天才,虽是天才,但无全才啊,毕竟人生有限,谁人又能学到哪个全呢?

    所以说总有不擅长的,面对不擅长的,那只好被打败了,生存正是这样,就是挡在天才面前的一堵墙,只有破除这堵墙,现在才能乘风而上,一帆顺利。

    结合以上总的来说,为生存生计奔波的压力过多,就难免忽视思考上的问题,所以生计与思考是互相敌对的,一般情况下是这样。

    除非有人能够欣赏天才的智慧,让他能够靠着自己的智慧获得生存上的解救,那么生计与思考就是相辅相成的。

    修行者发现大道秘密

    修行者是如何发现修行的大道的?

    其中之一,是通过大脑的后天识神追问问题思考获得,或者偶尔大脑的后天识神灵感一通就获得了。

    其中之二,那就是元神的灵感感应,这个就远非思考所能比了。

    其中之三,是通过实证修行所证悟的。

    第二条与第三条有点类似,都是需要修行的,不修行的,除非天生就不失元神本真,那才可以做到第二条所说的,不用修行也可以做到利用元神的感应。

    第一条是最低级的获取大道的途径,其所获得的往往是有限的且低维的。

    传播修行真理艰辛

    修行最先出现的时候,是久远时代人人圣贤的时代,此时修行不需要其他人传授,自己就能够领略。

    此后圣贤稀少,成为了像宝石一般珍贵的存在,普通的平凡人没有圣贤的觉悟之心,于是传道的路就艰难了。

    遇到默不作声不理会的,那很难;遇到恶语相加的,那更难;遇到要动手打人的,那更难;遇到把人当做异类排斥要打杀的,那特难。

    由此可知,圣贤传解脱道如何之难了啊,遥想几千年以前,道门道祖传道与佛门佛祖传道,可知其艰辛万难啊。

    圣贤总是越往后推越少,越往后推越掉,看似人类好像是在进步,其实离圣贤的时代远矣,许多人还不自知,可悲可叹。

    人类总是倡导要学圣贤,学圣贤,其实就是出不了圣贤,才要学以前的圣贤。

    否则自己做得来圣贤,干嘛又要去学圣贤?正是做不来,才要靠齐,又靠不了。

    如此尴尬的境地,许多人还不自知。

    上又上不去,下又下不来,上不去是无可奈何,下不来是不想更低。

    所以也只能是卡在中间,有些人总是以为这样就做到了传承圣贤的智慧,没有把圣贤的智慧丢掉,实则只是做了个四不像,离真正圣贤的智慧差远了。

    所以以往圣贤流传下来的修行理念,才如此传播艰难。

    当然不否定有真正能够通过学以往圣贤的修行理念,从中领悟出圣贤真正的智慧,这种人算是懂得了圣贤,也能学成圣贤。

    为什么除了这一类人,有的人学圣贤的智慧却上不去,又不想下来呢?

    那是因为孽障太深,慧根太浅,孽障犹如镜上尘,慧根犹如镜上明,明镜与尘镜,哪个能悟岂不了了分明。

    明镜才能映照万物,尘镜什么都照不到?

    若把万物换成本源,则是另一种意思:

    拥有一面明镜,才能够照到那个本源,拥有的是尘镜,什么都照不到,只能照到的是尘埃。

    正是因为镜子照到的是尘埃,人心照到的是一切妄想执着,所以不能够领略圣贤的智慧,更不能够修行圣贤的法门。

    所以圣贤之所以传播修行法门很艰难,就是因为这些原因啊,否则人人若向圣贤修,人人便是圣贤人。

    总之凡夫执着一切妄想颠倒,不能够认识到本真,不仅是修行的障碍,还是圣贤传播修行法门的艰难障碍。

    玄元又向下继续写足了足够的字数之后,随后就上传了小说网。

    刘白用此时遇到了修行障碍上的疑惑,于是来到了玄元他的修道场,向他请教说:“请先生慈悲救我。”

    “你有何难处,且请说来。”玄元说。

    刘白用说:“为何有人明明知道修行的道理,也知道修行才能够解脱,却始终无法实行呢?”

    “这个问题是在问到关键处了,妙啊,我的回答是杯子还不烫手,自然也就拿着不放。

    一个杯子那么小小的,一个它能装的东西,永远是有限的。

    如果倒一壶热水进去,满了溢出来了,烫到手了,自然也就放手了。

    如果有人还制作着什么不放,那是因为还没有痛到极处,当他切实地痛过了,体会过了,自然也知道要放下了。”玄元说。

    刘白用说:“此奥妙的道理,先生用如此至简的话就说了出来,实在是大善啊。”

    “这实在是算不得什么,你们切不可为了玄妙的道理就沉溺于其中,须知明道理,如同梦中花,梦醒了也就没有了,还是悟到实际上来要修它,只有切实通过修炼才能够证悟,才能够最终真实不失。”玄元说。

    刘白用说:“先生的忠告,我自会谨记,我已经没有什么疑惑了,就此告退。”

    刘白用随后就从此退了下去。

    玄元说:“世间有多少人是只知道理不知行道啊,所以说真正的修行之路唯有一条,实证修行而非空悟。”

    玄元此时有了兴趣,于是提了一首道诗:

    所悟玄空是道理,

    然实不过梦中花。

    待到梦醒回转日,

    前尘往事俱皆消。

    若问有何还随身?

    前身业障永世随。

    所谓道理须实证,

    实证修行登大罗。

    此时方能了一切,

    证悟真性不再返。

    玄元这一首道诗是写在一张纸上的,那纸被他提上这真言妙语,已是非凡之品了。

    玄元拿起桌上的那一张纸,说:“且去寻找你的有缘人吧。”

    随后对着那纸张吹了一口炁息,那纸张便飘飘然升起,穿过窗户消失无影无踪。

    慧净此时正在研习佛法经典。

    虽然先前所有人为的东西早已经损坏了,就连佛祖流传下来的纸质版本佛经也损坏消失了,可是他硬生生凭借着自己一字不差的记忆,将其再次誊写下来。

    正因如此,慧净他现在此刻,才能够研习佛经啊,佛法的智慧能让人脱离轮回之苦,是正解脱,这样正解脱的修行法门,又怎能不去修行它呢?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到彼岸去,更待何时度此身。

    意思是:

    拥有人类的身体,这很难得,得已听到佛法,这很难听到。

    人类的身体很难得,现在已得到,佛法难以听说,现在已听说。

    你不把你自己渡到彼岸去,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度化(解脱)你自己呢?

    等来世再度自己吗?等到来世,这一世的记忆又丢了。

    总是想着等来世再度自己,那就是:

    来世再来世再来世,永远都是来世,那彻底没有解脱的时候了。

    所以说要度自己,要解脱自己,当下就得度,当下就得解。

    只有如此才能彻底解脱,从此不受轮回生死之苦。

    不然你不解脱,这个梦醒又进入下一个梦,梦梦梦反复轮回,梦中没有半点是实在,都是这会儿得到,过会儿又丢失了。

    哪里拿得住,哪里握得牢,哪里能够拥有呢?